- 年份
- 2024(7909)
- 2023(11167)
- 2022(9532)
- 2021(8938)
- 2020(7583)
- 2019(17259)
- 2018(17089)
- 2017(33095)
- 2016(17181)
- 2015(19281)
- 2014(18889)
- 2013(18194)
- 2012(16279)
- 2011(14354)
- 2010(13976)
- 2009(12931)
- 2008(12385)
- 2007(10546)
- 2006(9024)
- 2005(8046)
- 学科
- 济(66465)
- 经济(66359)
- 管理(60096)
- 业(54011)
- 企(47100)
- 企业(47100)
- 方法(33087)
- 数学(29243)
- 数学方法(28850)
- 财(24127)
- 农(17023)
- 制(16837)
- 业经(16290)
- 中国(16227)
- 务(15646)
- 财务(15592)
- 财务管理(15559)
- 企业财务(14828)
- 贸(12478)
- 贸易(12474)
- 易(12201)
- 税(11967)
- 体(11844)
- 技术(11372)
- 税收(11273)
- 收(11210)
- 农业(11057)
- 学(10975)
- 银(10802)
- 银行(10789)
- 机构
- 大学(236968)
- 学院(234589)
- 管理(98728)
- 济(98118)
- 经济(96326)
- 理学(85881)
- 理学院(85109)
- 管理学(83816)
- 管理学院(83344)
- 研究(69468)
- 中国(53978)
- 财(51015)
- 京(47208)
- 财经(40324)
- 科学(38843)
- 经(36753)
- 中心(34521)
- 江(33759)
- 业大(31703)
- 所(31296)
- 经济学(30905)
- 农(30861)
- 财经大学(30374)
- 北京(28402)
- 经济学院(28039)
- 研究所(27985)
- 范(27434)
- 师范(27156)
- 州(26344)
- 商学(26328)
- 基金
- 项目(164820)
- 科学(132910)
- 基金(124135)
- 研究(122740)
- 家(106466)
- 国家(105626)
- 科学基金(93801)
- 社会(81093)
- 社会科(77089)
- 社会科学(77074)
- 基金项目(65840)
- 省(62694)
- 自然(60110)
- 自然科(58801)
- 自然科学(58788)
- 自然科学基金(57771)
- 教育(56930)
- 划(52628)
- 编号(49643)
- 资助(49432)
- 成果(39853)
- 部(37828)
- 制(36671)
- 重点(36308)
- 创(35456)
- 国家社会(34708)
- 教育部(33705)
- 发(33572)
- 创新(33207)
- 人文(33076)
共检索到338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徐红 施国洪 贡文伟
针对双重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制造商视角研究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博弈论为基本工具,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甄别原理,在传统的激励契约模型基础上,考虑回收商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从而构建一种新的激励机制模型,借助模型求解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回收商投入的个人资本金与其努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回收商的个人资本金投入越多,越能激发回收商的工作热情,他越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水平;回收能力越强的回收商越愿意选择需要承担较大风险的契约,从而有利于制造商更好地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响 刘悦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制造商与零售门店所组成服务供应链的契约模型,分析前者制定委托代理契约使后者进行有成本地市场需求信息获取的决策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在契约决策中存在阈值政策。当信息获取成本低于阈值时,制造商采用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的分离均衡契约,反之则采用不获取信息的混同均衡契约;信息获取后存在两种作用相反的效应:一是有利于制造商制定有效的分离均衡契约以及零售门店的服务水平,从而使双方的期望利润最大化,二是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强势一方的制造商也失去了攫取供应链中更多利润的能力,这也使得零售门店可以获得额外利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元元 李帮义
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基础,围绕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在核心企业和成员企业之间设置了一类用来激励双方提高信息共享努力水平的激励机制;得出了委托方和代理方最优的收益分享系数以及双方最优的努力水平;并讨论了保证机制有效的参数条件。
关键词:
供应链 信息共享 委托代理 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丽梅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辛玉红 李小莉
基于供应链金融,结合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线性激励。比较分析了不同信息状况下,各影响因素对激励强度、制造商期望收益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信息条件下,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正常运行应达到的最优努力水平。研究发现:当信息对称时,通过设计合理的线性激励合同,制造商可以使供应商实现最优努力水平。当信息不对称时,制造商的期望收益与供应商的努力投入影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供应商的成本系数、风险规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激励份额与供应商的风险规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冉翠玲 杨桂元
针对由单制造商和单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提出了供应链双方需求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双方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运作策略模型。制造商通过折扣,运用激励相容机制使销售商诚实申报需求信息,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供应链成员实现双赢。数字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提策略是有效的;②该策略不仅能提高制造商利润,而且也能改善销售商的利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民利 张佳林
为解决环境服务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当污染治理技术与努力程度均为第三方环境服务商信息的治污激励模型,设计了混同激励契约与分离激励契约,研究结果表明:(1)激励系数随消费者绿色意识与排污权交易价格上升而上升,随努力成本系数、产出效益的方差、第三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减小;(2)低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始终获得保留收益,而高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可以获得额外收益;(3)高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倾向于采用混同激励契约,排污企业更愿意采用分离激励契约;(4)高能力者占比的增加使得排污企业利润增加,排污权交易价格上升有助于第三方环境服务的推广,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加能使双方利润都增加从而实现共赢。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建亨 江月 毋博
垃圾分类的环保政策现已在全国各大城市逐一展开,然而调查显示,仍然存在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够以及对分类过程敷衍了事的问题。因此为了研究政府如何激励居民在参与中付出努力,本文首先建立了事前委托代理双方均不了解分类能力的纯道德风险模型,接着从现实出发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同时存在的混合模型,激发居民努力的同时针对逆向选择的参与,从政府收益的角度考虑是否对居民进行甄别。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双重信息非对称的激励成本比单一道德风险更高。但是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满足一定条件时,逆向选择的存在反而使政府更有利。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较高以及居民普遍素质较高时,政府应该选择忽略信息甄别的统一激励政策下制定最优奖励方案;当获得奖励的概率居于中等水平以及居民能力高低参差不齐时,采用两套激励策略进行信息甄别获得收益会高于不甄别居民类型带来的政府收益。我们还发现环保者获得奖励的概率处于比较中等以及较低时,其积极带动作用较小,为了保证居民参与政府不得不提高奖励,对非环保者的激励会产生浪费,因此政府应仅考虑鼓励居民努力分类的统一激励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永清 刘雅慧 马婧萌 郭强
在闭环供应链视角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RT-CLSC中制造商和经销商签订的激励合同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制造商可以均衡在销售和回收方面的激励强度,以达到刺激中小型经销商进行回收的目的;(2)制造商应采用固定支付的策略以保证经销商在回收方面的努力程度;(3)可以选择延长委托代理合约的方式刺激经销商在回收方面更加努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雷 鲁利民
由于移动业务代理商一般同时代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业务,移动运营商和代理商之间必然存在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移动运营商和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属于多任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设计委托-代理激励合同时,应从多任务的角度考虑移动运营商对代理商的激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海峰 罗发友
营销渠道中制造商和中间商之间属于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在设计委托代理激励合同时,文章从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两任务的角度分析了制造商对于中间商的激励,并通过该模型讨论了两任务努力边际成本相对独立和相互依存条件下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营销渠道 委托代理 激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璐 林凯 陈丽华
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3PL)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同时存在的双重信息不对称情形,本文从银行角度出发设计最优合约机制以激励3PL提升监管质量。本文构建了单一道德风险模型及双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合同菜单和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并对三种情况的最优激励机制及相应性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与仅存在道德风险时相比,3PL能力禀赋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3PL的损失承担比例,增加了自身期望效用却损害了银行的利益;(2)当采用讨价还价契约时,3PL的损失承担比例和努力水平与自身能力和市场平均能力的差距有关,且随能力的提高而增加;(3)当3PL能力禀赋服从均匀分布时,讨价还价契约下3PL的损失承担比例恒大于合同菜单,且当3PL能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时,讨价还价契约相比单一道德风险模型提高了3PL的损失承担比例;(4)当3PL的能力水平较低时,纳什讨价还价契约能够同时提高银行和3PL的期望效用,实现整个系统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志平 余依 于晓辉
基于快递公司和快递末端集配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了基本激励模型和引入监控信号的激励模型,对两个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引入监控信号后,集配商的努力水平提高,快递公司的激励强度系数和代理成本降低,验证了将监控信号考虑到激励报酬中更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得出了各因素对引入监控信号后的快递公司期望效用和代理成本,快递末端集配商期望收入的影响,为快递公司如何以最小的代理成本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强 李斌
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框架下,对于风险态度与最优激励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不确定性等值的概念,具体分析了风险态度对激励效应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代理人的风险态度、企业经营情况与激励系数的关系。利用拉丰的显示原理,分析了代理人能力对于激励机制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与线性契约假设下相同的结论。究其根源,两者都是建立在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基础之上的。
关键词:
风险 激励机制 代理人能力 最优行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玉辉
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与市场的自利性是一对矛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注重公共服务外包中的激励机制设计。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在假设代理人接受委托的前提下,分析了促使代理人努力工作的"激励相容约束"。文中还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公共服务外包,提出政府要设计一种"说真话"信号机制,来消除公共服务外包中信息的不对称。此外,提出了工作成果易度量、监督成本低的公共服务可采取固定单价合同;工作成果不确定、监督成本高的公共服务宜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工作成果不确定、无法监督的公共服务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等激励策略。
关键词:
公共服务外包 委托—代理模型 激励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