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4)
2023(10778)
2022(9310)
2021(8918)
2020(7857)
2019(18460)
2018(18581)
2017(35923)
2016(19524)
2015(22406)
2014(22471)
2013(21974)
2012(20059)
2011(17878)
2010(17911)
2009(16585)
2008(16247)
2007(14455)
2006(12011)
2005(10298)
作者
(55325)
(46433)
(46420)
(44147)
(29477)
(22375)
(21324)
(18370)
(17434)
(16580)
(15791)
(15502)
(14575)
(14543)
(14447)
(14395)
(14231)
(13824)
(13511)
(13250)
(11493)
(11428)
(11239)
(10584)
(10436)
(10426)
(10358)
(10285)
(9427)
(9280)
学科
(80693)
经济(80614)
管理(58467)
(56701)
(47894)
企业(47894)
方法(44637)
数学(40255)
数学方法(39577)
(21584)
(20418)
中国(18504)
业经(16198)
(15215)
(14691)
财务(14631)
财务管理(14597)
(14557)
贸易(14551)
(14154)
地方(14029)
企业财务(13833)
理论(13658)
农业(13399)
(13315)
技术(12456)
(12232)
环境(11018)
(10925)
银行(10896)
机构
学院(277269)
大学(275947)
管理(112176)
(111461)
经济(109178)
理学(98200)
理学院(97208)
管理学(95171)
管理学院(94660)
研究(83989)
中国(63185)
(56567)
科学(53046)
(49805)
(45508)
业大(43124)
(41592)
中心(40785)
财经(40717)
(40187)
研究所(38106)
(37007)
农业(36137)
北京(34608)
经济学(34035)
(34014)
师范(33617)
(31936)
经济学院(31003)
财经大学(30489)
基金
项目(191934)
科学(151442)
基金(140010)
研究(136907)
(121925)
国家(120942)
科学基金(105119)
社会(85564)
社会科(81216)
社会科学(81191)
(76259)
基金项目(74258)
自然(70760)
自然科(69202)
自然科学(69185)
自然科学基金(67918)
教育(65629)
(63998)
资助(58979)
编号(56155)
成果(44012)
重点(43123)
(42684)
(40533)
(40084)
课题(37956)
创新(37816)
科研(37785)
教育部(36807)
大学(36323)
期刊
(111254)
经济(111254)
研究(71253)
中国(48236)
学报(42787)
(40569)
管理(39835)
(39538)
科学(39200)
大学(32720)
学学(30956)
教育(28023)
技术(27767)
农业(26894)
(20921)
金融(20921)
财经(19736)
业经(18938)
经济研究(18166)
(16866)
统计(16121)
(15115)
问题(15029)
技术经济(14713)
(14623)
决策(13331)
(13289)
商业(12830)
财会(12743)
理论(12656)
共检索到383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勇  陈霄  
外包的运用,使企业在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中大获益处。软件项目开发中的人员外包也是由外包思想衍生而来。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使得人员外包过程中各方的收益均取决于外包员工劳动的效率和成果。这时对外包员工工作的激励与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借助于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根据外包合作中各方的利益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外包员工的工作产出进行了分析,并由最后结论提出了优化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办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涛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销售人员激励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推导,得出销售人员努力程度可以观测和不可观测下的最优激励合同,分析了销售人员激励程度的影响因素,具体探讨了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销售人员的经验、能力和风险规避程度等因素对销售人员报酬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强  李斌  
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框架下,对于风险态度与最优激励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不确定性等值的概念,具体分析了风险态度对激励效应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代理人的风险态度、企业经营情况与激励系数的关系。利用拉丰的显示原理,分析了代理人能力对于激励机制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与线性契约假设下相同的结论。究其根源,两者都是建立在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基础之上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玉辉  
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与市场的自利性是一对矛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注重公共服务外包中的激励机制设计。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在假设代理人接受委托的前提下,分析了促使代理人努力工作的"激励相容约束"。文中还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公共服务外包,提出政府要设计一种"说真话"信号机制,来消除公共服务外包中信息的不对称。此外,提出了工作成果易度量、监督成本低的公共服务可采取固定单价合同;工作成果不确定、监督成本高的公共服务宜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工作成果不确定、无法监督的公共服务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等激励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小平  
通过对职业教育投资活动中投资者、培训者和学习者三方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双边激励与学习者之间的收益分享结构模型的分析,以学习者和培训者的双边激励条件作为各方参与的条件,计算出了学习者效用最优化、培训者效用最优化下的职业教育投资收益分享结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黄理达  叶青  楚建乐  
我国被动房的发展正处于由示范试点向初始推广过渡的关键节点上,研究其激励对策显得迫切而重要。基于地方政府视角,分析被动房初始推广下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被动房初始推广的激励模型,分析两种策略下的激励方式,设计相应的激励对策,并提出地方政府制定有效的激励合同应从多方位激励、政府约束和风险分担三个关键点入手,以期使被动房达到最理想的推广效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学红  钟美瑞  黄健柏  
标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沿袭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理性经济人、偏好不变、预期效用等基本假定,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悖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挑战出发,对标准委托一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中代理人完全理性和风险规避等基本假设所带来的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了如何利用期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替代期望效用函数、有限理性替代完全理性来构建新的委托一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新模型和框架考虑了代理人的心理特征和非理性行为,将增强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对现实制度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璐  
在分析中国企业年金运营特点和代理人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企业年金受托人的显性激励是中国企业年金运营风险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并从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出发,构建了企业年金受托人激励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晨  
只有企业重视鼓励激励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企业和员工均衡时的效用变化与企业对激励方式的偏好及员工的努力成本有关,而固定收入对员工的努力程度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员工努力与否不影响固定收入的所得。所以,企业应实行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即奖金等的合理搭配。企业要减少监督成本,则应提高监督的效率,制定有效的惩罚机制,做到奖惩的有机结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薛建谱  王卫华  
寿险公司与代理人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寿险公司激励机制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根据现阶段寿险业激励机制的特征,对委托代理基本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模型分析得出寿险激励机制是以"业绩量"为核心设计与实行的,存在局限性,无法对代理人实现正确的激励。同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寿险代理人在现行激励机制下的决策验证了模型分析的结论。最后,总结分析激励机制的局限性,为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一些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蒋海  李赟宏  
风险投资入、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使得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较一般企业更加复杂。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形成风险投资中的激励形容机制,防止严重的道德风险,对风险投资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在信息不对称和线性支付契约下的最优努力水平和最优报酬支付比例问题。研究表明,报酬支付比例对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的激励及风险投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的最优报酬支付比例与风险企业家的产出呈正向变动关系,但与他们的保留效用无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鸿雁  孔峰  
为研究如何激励商业银行经理努力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和抵御风险的综合业绩,假设经理承担了两项任务: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有效控制银行的风险。针对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改变银行单纯追求利润最大的单目标模型,加入了用资本充足率表示的风险目标,建立了多个非线性目标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按照多目标规划的求解思路,通过数值模拟,求解出可能的有效解,研究了不同任务对委托人权重、代理人承担不同任务的努力成本、代理人不同努力的边际贡献率,以及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变化对代理人分享的银行自有资本产出和银行存款产出的最优系数的影响。研究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