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9)
- 2023(15098)
- 2022(12970)
- 2021(12248)
- 2020(10509)
- 2019(24178)
- 2018(24258)
- 2017(46903)
- 2016(25610)
- 2015(29144)
- 2014(29374)
- 2013(28961)
- 2012(26651)
- 2011(23991)
- 2010(24248)
- 2009(22617)
- 2008(22712)
- 2007(20802)
- 2006(18329)
- 2005(16495)
- 学科
- 济(107013)
- 经济(106862)
- 业(80150)
- 管理(77776)
- 企(59121)
- 企业(59121)
- 农(49069)
- 方法(46419)
- 数学(40869)
- 数学方法(40268)
- 农业(32262)
- 财(31302)
- 业经(26873)
- 中国(26692)
- 制(26128)
- 地方(19855)
- 学(19716)
- 贸(19410)
- 贸易(19401)
- 务(19339)
- 财务(19267)
- 财务管理(19206)
- 易(18910)
- 企业财务(18191)
- 体(17754)
- 银(17665)
- 银行(17632)
- 行(16718)
- 技术(16217)
- 理论(16175)
- 机构
- 学院(368019)
- 大学(363642)
- 济(151326)
- 经济(148020)
- 管理(142177)
- 理学(121621)
- 理学院(120371)
- 研究(118273)
- 管理学(118191)
- 管理学院(117516)
- 中国(93764)
- 京(75749)
- 农(73341)
- 财(73266)
- 科学(71654)
- 所(60146)
- 江(58295)
- 中心(57674)
- 业大(57615)
- 财经(56921)
- 农业(56467)
- 研究所(53620)
- 经(51397)
- 北京(47259)
- 范(46098)
- 州(45816)
- 师范(45635)
- 经济学(45568)
- 院(41872)
- 财经大学(41588)
- 基金
- 项目(238699)
- 科学(187455)
- 研究(176971)
- 基金(172264)
- 家(148889)
- 国家(147547)
- 科学基金(126931)
- 社会(111372)
- 社会科(105251)
- 社会科学(105220)
- 省(95215)
- 基金项目(91325)
- 教育(81843)
- 自然(81582)
- 自然科(79635)
- 自然科学(79611)
- 划(78578)
- 自然科学基金(78181)
- 编号(73840)
- 资助(70499)
- 成果(59856)
- 重点(53434)
- 部(53410)
- 发(51227)
- 课题(50454)
- 创(49683)
- 制(47529)
- 创新(46490)
- 科研(45891)
- 教育部(45711)
- 期刊
- 济(174025)
- 经济(174025)
- 研究(106748)
- 中国(74728)
- 农(72707)
- 财(60172)
- 学报(55385)
- 科学(51103)
- 管理(50286)
- 农业(48733)
- 大学(43231)
- 学学(40864)
- 教育(38063)
- 融(38014)
- 金融(38014)
- 技术(34344)
- 业经(33042)
- 财经(28428)
- 经济研究(24936)
- 问题(24333)
- 经(24331)
- 业(24298)
- 版(19378)
- 技术经济(18720)
- 理论(17776)
- 统计(17667)
- 世界(17089)
- 财会(17006)
- 贸(16904)
- 经济问题(16339)
共检索到556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丽馥 孙莉
由于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与征地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出现极大的随意性,直接导致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本文讨论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健全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路,即明确农民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给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健全土地分配收益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征地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关键词:
集体土地产权 失地农民 农民权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玉娟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失地农民 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凡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进入一个新的空间拓展时期,城市边缘地带成为扩展的前沿,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速的过程,周边农村地域迅速“被动城市化”,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传统的劳动方式被改变,农民生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社会特征都受到“城市化”的强烈冲击。据统计,从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滢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严重,必须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和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征地补偿目的,范围和标准,完善补偿费分配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多元化的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及就业培训服务保障制度;还要推广"议行分离"的村级社区自治制度,并进行失地农民社会援助。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小青 李进
失地农民正逐步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依法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成为重要的课题。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应充分发挥多种因素的积极影响,尤其应重视法律因素的重要作用,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文明司法的维度,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 法律保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万朝林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 ,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维护其合法权益 ,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从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机制、就业保障机制、法律援助机制、农地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流失 权益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孙放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应从彻底改变城乡两元结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
失地农民 保护现状 成因分析 制度完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欣 王育才
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征地程序不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以及土地补偿费分配不合理等弊端,产生了失地农民心理压力增大,生活、就业、养老和健康无保障等问题,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受到极大损害。因此,应该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征地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合理分配土地补偿费用,重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失地农民权益。
关键词:
征地制度 失地农民 权益保护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浪 戎向东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现象十分普遍。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征地博弈中农民所处的弱势地位是导致这一现状的根由。围绕提升农民在征地博弈中的主体性地位,推进农村土地立法的进程,完善现有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构建"养老、医疗、再就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政府 权益 博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伟
传统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制度的综合作用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政府职能错位与行政行为失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过低、农民自我保护能力短缺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立法,改进征地补偿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 保障 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登国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张,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问题集中表现在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方面。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造成失地农民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实际上暴露出失地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尚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应通过构建新时期的利益表达制度、构建新型土地产权制度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保护 制度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翠英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以来,曾一 度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 是,由于前期思想与理论准备不足,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近些年日益显现。 尤其是土地所有权制度方面的诸多漏洞,导致了农民无论作为个人还是 集体都无法享有法律在名义上赋予的农地所有权,从而在土地使用权、收 益权和转让权等各方面受到种种侵犯,最终造成农民的普遍贫困。要改 变这种现状,必须大胆改革现行农地产权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毕芬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缺失严重,源于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包括结构性排斥和功能性排斥两个方面。一方面,户籍制度、社会阶层、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对失地农民进行排斥;另一方面,由于失地农民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和社会资本存量不足,导致受到功能性排斥。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必须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面入手,努力消除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万贞 王志凌
本文在描述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几个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监督制度、土地补偿制度、政府干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制度原因,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应明晰土地产权、规范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规范和加强监督政府征地行为、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服务机构等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 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