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9)
- 2023(16650)
- 2022(13929)
- 2021(12851)
- 2020(10576)
- 2019(23796)
- 2018(23411)
- 2017(45058)
- 2016(23934)
- 2015(26401)
- 2014(25655)
- 2013(24852)
- 2012(22937)
- 2011(20533)
- 2010(20546)
- 2009(18701)
- 2008(18107)
- 2007(16014)
- 2006(13953)
- 2005(12613)
- 学科
- 济(98315)
- 经济(98188)
- 管理(77222)
- 业(72427)
- 企(60861)
- 企业(60861)
- 方法(37643)
- 数学(32367)
- 数学方法(31964)
- 中国(30115)
- 财(28201)
- 农(27386)
- 业经(25055)
- 地方(24801)
- 制(23381)
- 技术(21230)
- 农业(18266)
- 银(17933)
- 银行(17912)
- 行(17230)
- 融(17105)
- 金融(17102)
- 贸(16450)
- 贸易(16434)
- 务(16283)
- 财务(16229)
- 体(16227)
- 财务管理(16184)
- 环境(16087)
- 易(15905)
- 机构
- 学院(324002)
- 大学(321412)
- 济(137612)
- 经济(134943)
- 管理(129363)
- 理学(110963)
- 理学院(109833)
- 管理学(108241)
- 管理学院(107591)
- 研究(107453)
- 中国(82888)
- 财(67698)
- 京(66778)
- 科学(60395)
- 财经(52206)
- 所(50817)
- 中心(50462)
- 江(49612)
- 经(47441)
- 农(46057)
- 研究所(45302)
- 业大(42622)
- 经济学(42384)
- 范(41837)
- 北京(41701)
- 师范(41461)
- 院(39759)
- 州(39190)
- 财经大学(38754)
- 经济学院(38020)
- 基金
- 项目(217766)
- 科学(175170)
- 研究(165660)
- 基金(159092)
- 家(136195)
- 国家(134988)
- 科学基金(118675)
- 社会(109007)
- 社会科(103493)
- 社会科学(103474)
- 省(86435)
- 基金项目(83947)
- 教育(76469)
- 自然(73223)
- 自然科(71584)
- 自然科学(71569)
- 划(71499)
- 自然科学基金(70303)
- 编号(66538)
- 资助(62510)
- 成果(53674)
- 发(50927)
- 创(50584)
- 重点(48933)
- 部(48825)
- 创新(46566)
- 课题(46540)
- 制(46145)
- 国家社会(45672)
- 教育部(43090)
- 期刊
- 济(157092)
- 经济(157092)
- 研究(99501)
- 中国(70925)
- 财(54093)
- 管理(52335)
- 农(43396)
- 科学(42444)
- 学报(41831)
- 教育(38501)
- 大学(34430)
- 融(33936)
- 金融(33936)
- 学学(32269)
- 技术(30694)
- 农业(29486)
- 业经(26854)
- 财经(26112)
- 经济研究(24935)
- 经(22521)
- 问题(20035)
- 科技(16431)
- 技术经济(16191)
- 业(15503)
- 现代(14827)
- 贸(14816)
- 理论(14724)
- 商业(14641)
- 坛(14174)
- 论坛(14174)
共检索到495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大都市发展转型的实质是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发展模式转型。大都市发展转型主要在经济、政府和社会三个领域展开,三个领域的转型尽管是一种平行展开的关系,但是政府转型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大都市政府转型是一种结构式的转变,只有通过动态、系统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才能实现,这需要从促进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共治、大都市政府治理过程的主动调适和大都市政府治理方式的信息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城市化 大都市 发展转型 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和主导趋势之一。美国是当代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高级阶段可能出现的某些普遍性问题和治理趋势。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治理模式选择、公共服务提供和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基于上述因素而形成的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特征,是由美国政体因素、地方自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利益集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美国 大都市区 政府治理 特征 因素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卢福营
城郊村(社区)介于城乡两种社会体系之间,形成为包容城乡两种社会因子的特殊社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以共享发展新理念引领城郊村(社区)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建构城郊村(社区)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公平公正地对待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郊村(社区)发展问题。在过去几十年的城镇化进程中,特殊的政府城镇化行动导致了城郊村(社区)的"中国式边缘化",造成了城郊村(社区)发展的特殊困境,制约了城郊村(社区)的共享发展,需要借助政府治理创新驱动城郊村(社区)的共享发展。特别是要构建公平公正的城郊村(社区)城镇化政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放
近年来,各类前沿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与运作思路。在此背景下,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推进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是金融监管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梳理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态势,概括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特征,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科技发展中政府治理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促进政府更加有效地实施治理有所裨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宁
主要分析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模式与特点,并探讨创新空间转型对大都市区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总结了美国大都市创新区从传统"硅谷模式"向具备城市特质的"创新城区"模式发展的趋势,并阐述了创新城区模式的三类表现形式。进而从人力资源集聚、产业转型、城市改造等方面分析了创新空间对于大都市区发展的功能性作用,并提出对中国城市创新空间塑造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创新空间 创新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承志
大都市的出现是一个国家城市化的产物,而大都市区则是城市化到了相对成熟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美国是当代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大都市区的发展已经历了100来年的历程。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历程反映的是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之间的变动过程,其实质是对治理价值平衡状态的追求。
关键词:
美国 大都市政府治理 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凯 任云英 王卓琳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交错性的特征。以西安大都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理论建构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逻辑框架,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边缘新城(区)的空间演化特点,探讨边缘新城(区)作为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主体形态特征及空间格局,揭示了其在产业、文化、生态等要素相互作用下大都市边缘区空间运行的创新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了边缘新城(区)有效地应对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都市边缘区空间与各类要素配置的困境,实行了大都市边缘区空间有序组织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杜博士 吴宗法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前提下,地方政府治理对于科技创新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在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民生服务水平、法治环境状况等方面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快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扩大民生服务支出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大程度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源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方政府治理 治理行为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源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方政府治理 治理行为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圣军
政府机制是推动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重要机制,是加速我国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推动力。然而,政府机制在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使怎样的职能,目前还存在很多困惑。为此,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能,破解地方城市本位论思想导致的各自为政局面,还得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有效协调,这样,政府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大都市圈 经济整合 政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庄佩君 汪宇明
认知共同体共享的思维逻辑和思想理念有助于达成共同的政策。从认知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结合美国大都市行政联合实践和宁波大都市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网络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将认知共同体这一协作机制延伸至次国家层级,检验认知共同体在国内区域协调中的作用,探讨基于认知共同体的大都市区治理与协调的新型机制。
关键词:
认知共同体 大都市区 治理 协调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严雅琦 田莉 郭旭
我国大都市区集体土地“权利赋能”与“管制限权”相互交织,对其相互关系的梳理有助于理解乡村空间重构的内在机理。研究首先从“发展权—控制权”视角构建了大都市区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以典型大都市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个阶段空间重构特征与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1)大都市区乡村空间发展经历了从“无序扩张”到“有序无序并存”再到“有序而失语”的演变过程,其逻辑是乡村土地的权利、权力关系经历了从“强发展权—弱控制权”向“弱发展权—强控制权”转变的过程;(2)土地“发展权—控制权”的消长变化是地方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权利赋能”的选择性执行与土地开发“管制限权”运动式推进的结果。最后,对大都市区乡村土地“发展权—控制权”的平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张海燕 王筱春 张婧 王能洲
大都市区城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规划的衔接;更不利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协调。基于此,以上海大都市区为实证,围绕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弊端,重点分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规划体制诉求,探索性构建出中国大都区规划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 彭震伟
快速交通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征对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的时空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基于技术特征视角的理论框架,难以解释快速交通引起的时空关系重塑对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背后职住活动的联系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基于时空经济属性视角的理论框架,并以武汉大都市区为案例进行初步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快速交通直接作用于大都市郊区特定区位职住活动的时空格局状态,以相应的时空经济价值为纽带,传导到行为主体的区位选择行为。
关键词:
快速交通 大都市郊区 居住空间 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