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1)
- 2023(14468)
- 2022(11841)
- 2021(11203)
- 2020(9034)
- 2019(20921)
- 2018(20151)
- 2017(37550)
- 2016(20786)
- 2015(23530)
- 2014(23235)
- 2013(21832)
- 2012(19916)
- 2011(17837)
- 2010(18004)
- 2009(16112)
- 2008(14457)
- 2007(12477)
- 2006(10598)
- 2005(9277)
- 学科
- 济(78038)
- 经济(77974)
- 管理(54534)
- 业(51856)
- 企(43186)
- 企业(43186)
- 方法(40167)
- 数学(36862)
- 数学方法(36386)
- 中国(31485)
- 融(27141)
- 金融(27139)
- 银(24566)
- 银行(24541)
- 行(23681)
- 财(22343)
- 教育(22160)
- 农(20127)
- 业经(17013)
- 地方(16775)
- 制(16391)
- 理论(16236)
- 务(15013)
- 财务(14970)
- 财务管理(14937)
- 企业财务(14338)
- 农业(13986)
- 学(13391)
- 贸(13345)
- 贸易(13334)
- 机构
- 大学(269490)
- 学院(268787)
- 济(107302)
- 经济(104985)
- 管理(101662)
- 理学(88700)
- 理学院(87786)
- 管理学(86170)
- 管理学院(85661)
- 研究(85174)
- 中国(65387)
- 京(55089)
- 财(51215)
- 科学(46997)
- 范(42646)
- 师范(42333)
- 中心(42202)
- 财经(41568)
- 江(39493)
- 所(38718)
- 经(38089)
- 教育(36239)
- 研究所(35149)
- 农(35020)
- 经济学(34840)
- 业大(34806)
- 北京(34801)
- 师范大学(34498)
- 州(31853)
- 技术(31830)
- 基金
- 项目(184673)
- 科学(149162)
- 研究(144654)
- 基金(133046)
- 家(113161)
- 国家(112053)
- 科学基金(98245)
- 社会(92064)
- 社会科(87358)
- 社会科学(87339)
- 教育(75633)
- 省(73891)
- 基金项目(69537)
- 划(63452)
- 编号(60726)
- 自然(60369)
- 自然科(59045)
- 自然科学(59029)
- 自然科学基金(57975)
- 资助(53925)
- 成果(49809)
- 课题(44868)
- 部(43427)
- 重点(43000)
- 发(41165)
- 创(39916)
- 教育部(39093)
- 国家社会(37778)
- 年(37124)
- 人文(37119)
- 期刊
- 济(105435)
- 经济(105435)
- 研究(85821)
- 教育(62036)
- 中国(58196)
- 财(40137)
- 融(37395)
- 金融(37395)
- 管理(36378)
- 学报(34379)
- 科学(32220)
- 农(30502)
- 技术(30104)
- 大学(29280)
- 学学(26182)
- 财经(20875)
- 农业(20344)
- 职业(18670)
- 经(17871)
- 经济研究(17782)
- 业经(16882)
- 问题(13660)
- 统计(12794)
- 技术教育(12596)
- 职业技术(12596)
- 职业技术教育(12596)
- 理论(12307)
- 坛(11966)
- 论坛(11966)
- 策(11804)
共检索到398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欣 金红梅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兴 陈永利 加鹏飞
职业本科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跨界融合教育,其显著特征为“三高”“三不变”“三边界”。探索构建职业本科“岗课赛证创研”融合育人模式,重在破解职业本科面临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类型逻辑、层次逻辑、产业逻辑、育人逻辑等视角进行审视,探究多主体跨界融合育人的动力要素,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础上的“创”和“研”的维度拓展,旨在打造从职业岗位群到课程群建设、竞赛体系、证书体系、创新创业、科教融汇的全链条融合育人模式,为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本科 岗课赛证创研 融合育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青 王海英 刘晓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的,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主体,通过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育人要素及人、财、物、环境、文化等资源要素的融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现阶段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融合逻辑不明确、融合过程缺乏组织合力、融合结果难以评估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岗课对接"课程体系,借助第二课堂实现"赛证促学",在多维评价体系下明晰"岗课赛证"融合效果,以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和路径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亚宁 王飞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完善消费设施、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对于恢复和扩大消费至关重要。CBD国际消费地标是重要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中心。本文在阐述我国CBD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从打造世界顶级商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赋能新发展格局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打造CBD国际消费地标的现实意义;其次,梳理了当前CBD国际消费地标的基础条件及其发展趋势;再次,顺应新的发展潮流和时代背景,从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理念、以文化历史保护为魂脉、以差异多元特色为原则、以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四个方面论述了打造CBD国际消费地标的内在要求;最后,对打造CBD国际消费地标提出对策建议:创新CBD地标打造思路、编制CBD地标建设规划、升级CBD地标消费场景和加强CBD地标运营监管。
关键词:
CBD 国际消费地标 扩大消费 消费场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丽华
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等关系密切,在人才资源、技术技能等方面承担着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对山西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为“必然”路向,遵循职业教育“升学深造有基础,服务乡村有技能,人人成才有作为”的理念,以形成“以教扶知、扶技、扶心、扶智、扶志、扶业”的发展态势为根本任务,寻找一条山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外共推、共生共进”的“六三三”实施发展路径,通过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省县乡联动”“养训练结合”“校地课链接”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融合模式 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华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渠道,明确产教融合的学理参照是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既体现出资源整合论的哲学统驭,也蕴含了协同论的合作机制,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逻辑依据。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明确其价值主线,以国家价值为引领,以行业价值为链接。为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性,需要多方着手加强路径建构:法律筑底,理顺产教融合的法律关系;中介搭台,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多元协作,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支撑体系构建;激活动能,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理论 价值 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新 李玉龙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即通过融"岗""赛""证"要素于"课",增强育训融通课程目标、内容等的兼容性。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更新课程理念,厘清"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基本内涵。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须全面把握、系统实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确保政策措施深入人心;关注学生差异,增强融通课程的适应性;优化课程供给,促进融通课程资源整合;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融通课程实施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融通课程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显著标志,重在破解职业教育育人方式难题,解决职校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使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充满活力,通过“学练赛考”促进德技并修、理实并重、手脑并用、工学结合,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技术含量、扎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纽带、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需要明晰其基本理念、内容要素,一体化设计“对接整合、重构再造、转换转化”的融通机制,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理实一体的实操性教材、造就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推行手脑并用的示范性教学,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创新,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彬
近年来,以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衍生出来的"大职教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大职教观"的思想内涵包括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职业教育的终身性、能力形成的复合性、受教育者发展的全面性。从"大职教观"视角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蕴含着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目标、深化书证融通是主线、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是方向、促进终身学习是要点四个层面的内在逻辑。因此,现阶段我国实施推进1+X证书制度宜采取如下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健全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重构教学体系,以育训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建立学分银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大职教观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杰 邵雯
作为教学改革和教材改革的前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同时存在着缺乏职业性、即时性、互动性、实践性等问题亟待解决。立足“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的核心思想,基于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立与完善,结合已有政策及文献成果,采用修正德尔菲法,并进一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为基于“岗课证赛”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与诊断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性的工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韦莉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三全育人"的改革试点。"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在该育人理念推进中需要明确三个方面对应的实体:重要他人、课程设置和学生主体。职业教育领域实施"三全育人"的路径是:积极构建重要他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重塑课程价值内涵体系,实现全程育人;构筑学生主体内涵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天山 陈斌 苏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21年举办的新赛事,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经验,明确"基于教学、高于教学"标准,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努力办成世界水平的赛事,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重要作用,引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岗课赛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朔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文章从国家重视技能、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崇尚技能、营造文化氛围,人人学习技能、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人人拥有技能、加快建立国家资格框架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构建多元化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和评价机制、打通普职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等路径,以此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高质量发展 价值 要求 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新文 周志艳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是大职教观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主要以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社会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在政策上经历了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关注对象、以青少年道德教育为目标到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关注对象、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为目标再到以全体国民学习为关注对象、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演变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伟平 郝天聪
长期以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主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同样延续了这一逻辑主线,并为解决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深化区域产教融合力度;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制度;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建设,消除管理体制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