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8)
2023(11152)
2022(9593)
2021(8782)
2020(7534)
2019(17249)
2018(17084)
2017(33576)
2016(17354)
2015(19622)
2014(19393)
2013(18843)
2012(17105)
2011(15330)
2010(15283)
2009(13967)
2008(12842)
2007(10885)
2006(9523)
2005(8169)
作者
(47592)
(39937)
(39710)
(37819)
(25379)
(19008)
(17945)
(15623)
(15124)
(13928)
(13494)
(13464)
(12436)
(12390)
(12346)
(11927)
(11893)
(11403)
(11270)
(11239)
(9730)
(9540)
(9523)
(9269)
(9086)
(8971)
(8361)
(8289)
(7899)
(7579)
学科
(96745)
经济(96675)
管理(52135)
(46188)
方法(40847)
(38055)
企业(38055)
数学(37072)
数学方法(36460)
地方(22676)
(20079)
中国(18531)
业经(17602)
(17389)
环境(16233)
(15618)
地方经济(13979)
农业(13708)
(12204)
贸易(12197)
(12072)
理论(11962)
(11913)
(11801)
(11760)
技术(10872)
(10772)
财务(10718)
财务管理(10695)
(10214)
机构
学院(246911)
大学(243759)
(114066)
经济(111994)
管理(101068)
理学(88471)
理学院(87637)
管理学(85990)
管理学院(85535)
研究(77940)
中国(58038)
(48411)
(47221)
科学(45370)
财经(38702)
中心(36986)
(36742)
经济学(36303)
(35388)
(35258)
业大(33944)
(33571)
研究所(33568)
经济学院(32499)
(30022)
师范(29769)
北京(29321)
财经大学(28833)
(28365)
经济管理(28108)
基金
项目(172264)
科学(138375)
基金(127568)
研究(125904)
(109293)
国家(108452)
科学基金(96225)
社会(83650)
社会科(79549)
社会科学(79528)
(69398)
基金项目(67390)
自然(61899)
自然科(60490)
自然科学(60478)
自然科学基金(59358)
教育(58132)
(55820)
资助(52908)
编号(49804)
重点(38466)
(38249)
(37897)
成果(37510)
(36168)
国家社会(35066)
创新(33900)
教育部(33698)
课题(33587)
人文(33462)
期刊
(123342)
经济(123342)
研究(69090)
中国(41706)
管理(37808)
(36323)
科学(31869)
学报(31295)
(29415)
技术(25691)
大学(25471)
学学(24470)
经济研究(20983)
农业(20257)
财经(19433)
教育(19352)
业经(18954)
(18592)
金融(18592)
(16792)
问题(15606)
统计(15603)
技术经济(14827)
(13973)
决策(12715)
资源(12055)
商业(11494)
理论(10785)
(10629)
现代(10510)
共检索到350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  王绪龙  
目前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文章在测算出的大气环境容量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算出山东省的最优经济规模。测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山东经济规模已趋近合理,理论值与实际值之比趋近于1,这说明山东目前经济发展规模已接近环境容量条件下的最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  张艳  
经济发展规模受环境资源的限制,合理的经济规模是解决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在测算出的山东水环境容量资源前提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算出山东省的最优经济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就水环境中COD排放而言,1996~2005年山东经济规模理论值略小于实际值,这说明山东目前水环境容量已存在过度利用的现象。在目前全省环境物品消费偏好指数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全省水环境恶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钰  徐成龙  任建兰  刘雷  
本文以LMDI分解方法研究山东省1991-2011年工业经济增长的环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变化特征,测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发现:①山东省SO2、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总体趋势改善,但污染物排放的产业集聚性特征明显,其中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25-45%,而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以上;②规模效应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调整工业结构特别是减少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途径;③1991-2011年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杰  任永建  高媛  
为厘清长江中游各城市群大气环境容量的演变特征,为科学制定适应减缓的政策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1961~2016年气象台站定时观测资料,采用国标法计算了中游城市群近56 a大气稳定度、混合层厚度和大气环境容量系数。结果表明:近56 a来,中游城市群大气稳定度基本以中性类居多,稳定类次之,不稳定类最少。武汉城市圈中性类频率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达到-3.4%/10a,不稳定和稳定类则表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为1.9和1.5%/10a;环长株潭和环鄱阳湖城市圈的不稳定类频率变化均不明显;但中性类频率上升趋势显著,分别为0.3和1.2%/10a,稳定类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为0.3和1.1%/10a。武汉城市圈春、夏季混合层厚度要高于秋、冬季;夏、秋、冬三季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0.1、6.0和43.9 m/10a,春季呈上升趋势,达到9.3 m/10a。环长株潭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圈四季混合层厚度均为下降趋势。年内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呈倒"U"型分布,峰值出现在夏季,秋、冬季为低值时段;56 a来各城市圈大气环境容量系数逐渐下降,下降速率分别为1.6×10~4、0.9×10~4和1.8×10~4(km~2/a)/10a。近56 a大气稳定度增加,混合层厚度下降以及风速减小是中游城市群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减小、大气自净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成龙  程钰  
论文利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LMDI分解模型、历史值外推模拟及线性规划约束模型等探究了新常态下山东省环境规制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大气环境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2001—2013年,山东省工业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者的环境规制强度基本呈上升趋势;2)环境规制对山东省工业比重、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43、-0.451和0.523,说明山东省环境规制的实施对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正向作用;3)随着山东省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工业结构效应和技术效率效应抑制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而污染密集型行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克亮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基于区域技术异质性假定与共同边界理论,文章将大气污染排放物视为非期望产出,利用考虑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SBM-Undesirable方法系统考察2006—2013年中国省域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异性,运用面板计量Tobit回归模型定量考察省域大气环境效率水平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落差较大,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提升贸易开放度有利于促进大气环境效率及其治理技术的改善,相比之下,煤炭消费比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文平  王鸿康  刘红平  单宝艳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大气污染监测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和谐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GIS等方法,研究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2014-2017年,城镇化水平呈从东北往西南递减格局,鲁中和鲁东提升较快,鲁西北及鲁南提升较慢;城镇化与各类大气污染物的耦合协调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呈从东往西递减趋势;城镇化与大气环境高度协调的地区为鲁东沿海三市,全省协调发展的城市达94.12%,仅鲁西南一市欠协调。据此提出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建议:对高度协调型城市,应借助其蓝色半岛经济区核心地位发挥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对基本协调型中的城镇化超前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注重与大区域污染联防;对基本(欠)协调型中的城镇化滞后型城市,需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并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及西部经济隆起带,实现城镇化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匡耀求  黄宁生  许连忠  刘宇  马娅  杨晓飞  
珠江三角洲区域由于独特的下垫面特征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大气系统。通过对2002-2005年该区域大气中滞留二氧化硫总量与二氧化硫实际排放总量的逐年比较表明:珠江三角洲区域二氧化硫的大气环境容量在正常气象条件和保持空气环境质量不超出国家二级标准的情况下为20×104t/a左右,但是大气降水强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对该区域大气系统降解和清除二氧化硫的能力有显著影响。而该区域实际承受的二氧化硫污染负荷在2003年高达87.49×104t,大大高出大气环境的降解和清除能力,使得大气环境质量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预测在2010年以前还将进一步恶化。要使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尽快扭转大气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建华  
多数研究文献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促使经济增长,我国为纠正农村基本公共长期以来的供给二元特征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财政投入存在最优规模,文章以C-D生产函数为模型,以1978~2008年的中央财政投入时间序列为原始数据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最优规模测算。结果发现广义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了最优值,但狭义财政投入占GDP比重及狭义财政投入占农村GDP的比重低于最优值,这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关于财政投入的制度建设及地方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的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璐璐  刘容子  鲍献文  李真  
据1999,2002-2005年渤海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无机氮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箱式模型,估算渤海及各分区现状下及不同经济增长率下的环境容量预测值。估算结果显示,分污染物来看,各年份均是无机氮较大,石油类次之,活性磷酸盐较小;分区域来看,各年份各污染物均是渤海中部较大,辽东湾、渤海湾次之,莱州湾最小;从时间变化来看,除活性磷酸盐外,石油类和无机氮自2002年到2004年逐年减小。假设渤海污染物排入量随着经济增长每年增加5%,以达到环境容量极限值需要的年数来看,自2005年,分别在7年、4年、17年后渤海的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将达不到一类水质标准,50年、19年、37年后超过四类水质下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程云鹤  
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与DEA方法,本文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绩效模型,实证考察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份以及八大区域大气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而判断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起到阻碍作用。通过构建静态绩效—动态绩效的"四分图"模型,发现各省份大气环境绩效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省份与落后省份的绩效差距在扩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恪渝  廖明球  
基于结构突变的VEC模型,选取1978-2014年的数据,着重分析了政府直接投资与能源政策对我国经济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使用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对参数的置信区间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我国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是显著的,且"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政府投资是碳排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且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能源政策在限制碳排量增加时会阻碍经济的一定增长。本文认为,某些管理部门对市场的一些过度投资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环境也随之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弱化政府行政职能,坚持低碳发展"的政策思路不相符,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改善投资效率,完善投资体制,实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文培  何曙慧  王建民  杨璠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针对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威胁,文章将指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大气环境评价领域,根据城市化等因素与城市大气环境发展变化之间的响应机理,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了一套城市大气环境发展指数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并以杭州市为例,对该市20052014年的大气环境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文章为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提供了一套方法体系,使城市大气环境发展指数服务于政府管理者、城市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为城市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文培  何曙慧  王建民  杨璠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针对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威胁,文章将指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大气环境评价领域,根据城市化等因素与城市大气环境发展变化之间的响应机理,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了一套城市大气环境发展指数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并以杭州市为例,对该市2005~2014年的大气环境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文章为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提供了一套方法体系,使城市大气环境发展指数服务于政府管理者、城市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为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管理带来新变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熊鸿斌  张斯思  匡武  吴蕾  朱慧娈  
为探索分析水体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论文以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为例,首次提出MIKE 11模型结合稀释流量比m值法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1)基于MIKE 11模型的m值法计算环境容量来分析河流水体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是可行的,它综合了环境管理中的总量控制和质量控制思想。2)通过对参数的合理取值,可建立客观反映模拟河段水动力、水质时空演变规律的模型;MIKE 11模型综合考虑河床糙度、纵向扩散系数、综合衰减系数、地表储水层最大含水量、土壤或根区储水层最大含水量等因素,水深的绝对误差(Re)、确定性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