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5)
- 2023(18916)
- 2022(15455)
- 2021(14298)
- 2020(11696)
- 2019(26494)
- 2018(25998)
- 2017(50066)
- 2016(26377)
- 2015(29161)
- 2014(28671)
- 2013(28183)
- 2012(25613)
- 2011(22884)
- 2010(23233)
- 2009(21803)
- 2008(20762)
- 2007(18613)
- 2006(16452)
- 2005(15198)
- 学科
- 济(114932)
- 经济(114782)
- 业(98577)
- 管理(91013)
- 企(86769)
- 企业(86769)
- 方法(45649)
- 数学(36546)
- 数学方法(36114)
- 财(35883)
- 农(35611)
- 业经(35583)
- 中国(35513)
- 融(28940)
- 金融(28936)
- 制(28654)
- 银(27919)
- 银行(27903)
- 地方(27090)
- 行(26936)
- 农业(25112)
- 务(24927)
- 财务(24863)
- 财务管理(24821)
- 企业财务(23575)
- 技术(21389)
- 体(20235)
- 贸(19816)
- 贸易(19795)
- 理论(19706)
- 机构
- 学院(368534)
- 大学(361546)
- 济(157808)
- 经济(154727)
- 管理(147971)
- 理学(126205)
- 理学院(124995)
- 管理学(123210)
- 管理学院(122506)
- 研究(117851)
- 中国(98598)
- 财(77764)
- 京(75213)
- 科学(66338)
- 财经(60552)
- 中心(57103)
- 江(56994)
- 所(56514)
- 农(56104)
- 经(54914)
- 研究所(50222)
- 业大(49010)
- 经济学(48175)
- 北京(47068)
- 州(45505)
- 财经大学(44768)
- 范(44691)
- 师范(44269)
- 经济学院(43370)
- 农业(43173)
- 基金
- 项目(240351)
- 科学(192973)
- 研究(182463)
- 基金(175894)
- 家(150030)
- 国家(148645)
- 科学基金(131166)
- 社会(119197)
- 社会科(113285)
- 社会科学(113262)
- 省(95217)
- 基金项目(92578)
- 教育(83175)
- 自然(81697)
- 自然科(79868)
- 自然科学(79851)
- 自然科学基金(78440)
- 划(77983)
- 编号(74682)
- 资助(70437)
- 成果(59620)
- 发(55426)
- 重点(53450)
- 创(53342)
- 部(53340)
- 课题(50936)
- 制(50042)
- 国家社会(49726)
- 创新(49150)
- 教育部(46904)
- 期刊
- 济(182195)
- 经济(182195)
- 研究(111184)
- 中国(76741)
- 财(63796)
- 管理(61033)
- 农(53673)
- 融(48598)
- 金融(48598)
- 科学(47134)
- 学报(46417)
- 大学(38088)
- 教育(37000)
- 农业(36096)
- 学学(36072)
- 技术(35221)
- 业经(32510)
- 财经(30564)
- 经济研究(28133)
- 经(26322)
- 问题(23399)
- 业(20251)
- 技术经济(19447)
- 现代(17992)
- 贸(17779)
- 财会(17761)
- 商业(17658)
- 理论(17543)
- 世界(16890)
- 统计(16102)
共检索到569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涛武 王燕
基于大数据的制造业与零售业融合发展契合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生产、流通、消费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将推动产业价值链重构,培育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亦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支点。零售业以对消费需求大数据的深度透析为基础来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进而从整体上优化供给侧,而制造业的快速反应、柔性制造、成本控制等可对零售业形成支撑,二者融合发展机理贯穿于研发创新—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与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条,能有效缩短产品创新周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降低供应链成本和从源头把控产品品质。大数据是制造业
关键词:
大数据 制造业 零售业 融合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弘 陈胜棋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格局,依托数字技术进行的跨界融合在创新产品、创造就业机会、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分析认为数字技术是零售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桥梁,二者可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数据共享中心、研发个性化定制系统、加快以需求为导向的柔性化生产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尝试,通过传统零售商向制造型零售商转型、传统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型的形式完成跨界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代立武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零售行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此形成了零售行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特别是大数据技术不断推动零售行业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零售业与制造业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大数据共享平台的融合性发展,为零售业和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进一步加快零售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馨梅 张健丽 刘艳
现阶段,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各行业均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业务形态:互联网化。在此背景下,我国零售业尝试在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促使我国零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此视角下,提出整合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丰富体验式消费,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等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零售 传统零售业 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业均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劣势,两者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要求和大趋势。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网络和传统零售业的现状,对我国网络和传统零售业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融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业的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洋洋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经济部门,零售业在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与其它产业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形成了新的网络零售商业形态。目前我国传统零售业正面临危机,亟需寻找创新发展对策。纵观我国零售业的创新发展现状,其问题主要表现为理念的局限性、宏观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阻碍。在此背景下,需要树立流通先导的发展理念,加快零售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进程,通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零售业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要通过政策手段,积极营造适合零售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宏观环境,助力零售业的创新发展需求。
关键词:
产业融合 零售业 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威
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境电商对实体零售业的影响机制,并通过VAR模型,验证了跨境电商对实体零售业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削弱-促进-再削弱"的动态过程,由此也表明了实体零售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然后,借鉴资源-能力理论的思想,将我国实体零售企业分为基础业务型、手持资源型和能力突出型三类,提出了各自的融合发展路径。其中,基础业务型企业宜选择直接依托第三方跨境电商拓展自身业务的路径,手持资源型企业宜选择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强化拥有资源利用的路径,能力突出型宜选择建设第三方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推动跨境电商资源对外共享的路径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霞 朱启航
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互联网情境下零售业和制造业跨界融合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宏观层面的早期研究源于对产业融合现象的讨论,多集中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零售业和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和产业互动。微观层面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渠道成员间的"零供关系"到对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新形态分析。未来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突破传统的"零供关系"研究视角的局限,探讨互联网驱动下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关系及跨界交互的基本模式;二是探讨互联网情境下零售商与制造商关系结构特征及由此引致的市场行为
关键词:
跨界融合 零售业 制造业 互联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霞 朱启航
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互联网情境下零售业和制造业跨界融合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宏观层面的早期研究源于对产业融合现象的讨论,多集中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零售业和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和产业互动。微观层面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渠道成员间的"零供关系"到对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新形态分析。未来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突破传统的"零供关系"研究视角的局限,探讨互联网驱动下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关系及跨界交互的基本模式;二是探讨互联网情境下零售商与制造商关系结构特征及由此引致的市场行为和绩效;三是对互联网情境下零售业和制造业跨界融合的多维度实证研究。
关键词:
跨界融合 零售业 制造业 互联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根据集成场基本范畴,分析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和制造集成体主导的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形成及融合过程,探讨场源、基核在两业网链形成、融合过程中的发展机理,提炼集成体间联接键及竞合关系理论以指导两业联动在实践中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红艳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分析2004~2018年两业融合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初期即实现了由初步融合向基本融合的阶段跃进,但深化进程缓慢,目前还未实现良好融合。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两业融合水平领先,中部与东北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水平无明显差异。在两业融合系统中,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改善地区契约环境可以增强物流业对制造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制造业信息化密度越高,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调节作用越突出;不论制造业契约密度高低,地区契约环境的调节作用都存在且无明显差异。研究创新:从地区和行业层面系统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比较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综合考虑地区环境与行业特征,构建"地区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密度""地区契约环境—制造业契约密度"分析框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怀英 洪群联 王晓红
闵行区是上海市近郊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徐汇区是上海中心城区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近年来,两区都出现了工业增速下滑、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二业融合")加快的情况。一、融合发展的情况与成效(一)二业融合发展,有力地支撑
[期刊] 求索
[作者]
许安明
文化产业数字化过程产生的大量内容数据和行为数据,为大数据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大数据以数据和技术要素融入文化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促进了大数据技术创新。一方面,大数据以数据要素投入到文化产业,降低生产成本,产生乘数效应。另一方面,大数据以技术要素投入到文化产业链的创新、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然而,大数据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面临数据流通不畅、企业应用动力不足、行业垄断等现实困境,亟需推进文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培育融合主体和复合人才,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攻克关键技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文化产业 内涵 机理 推进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馨梅 张健丽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研究,得出以下五种主要模式:以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模式,以步步高为代表的"实体店(为主)+网上商城(为辅)"模式,以阿里与银泰合资、合作为代表的"电商+百货店"模式,以天虹为代表的"实体店+网上商城+微信+微店"模式,以及以京东为代表的"网上商城+便利店"模式。这五种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是试图解决消费者体验、网络支付、数据分析和物流配送等问题。基于此,为进一步推进零售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应打造便捷性、社交性、体验性强的购物空间和平台;培养金牌零售管理专业团队;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优化企业供应链。
关键词:
零售业 线上线下 实体店 网上商城 微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玉涛
本文以我国零售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理论分析发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机理是一种优势互补行为,其模式分为相互独立模式、相互补充模式以及相互融合模式,而实质、环境、企业是推动二者融合的主要因素。实证表明线上与线下销售、客户服务、经营战略、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融合程度较高,拥有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的企业融合程度较高,反之则融合程度较低。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实体经济 融合 零售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