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2)
2023(14761)
2022(12648)
2021(11674)
2020(9858)
2019(22836)
2018(22710)
2017(43167)
2016(23172)
2015(26148)
2014(26149)
2013(25732)
2012(24020)
2011(21732)
2010(21812)
2009(19956)
2008(19783)
2007(17687)
2006(15249)
2005(13855)
作者
(66727)
(55930)
(55690)
(52812)
(35454)
(26790)
(25661)
(21984)
(21207)
(20019)
(18935)
(18828)
(17682)
(17512)
(17311)
(17254)
(17038)
(16746)
(16024)
(15964)
(13810)
(13776)
(13621)
(12842)
(12678)
(12530)
(12440)
(12352)
(11258)
(11143)
学科
(102687)
经济(102593)
管理(65270)
(64698)
(51915)
企业(51915)
方法(43614)
数学(38242)
数学方法(37745)
中国(28803)
(28185)
地方(26342)
(23402)
业经(23068)
(19158)
贸易(19147)
农业(19135)
(19126)
(18505)
(17464)
(16217)
银行(16184)
(15665)
金融(15662)
(15559)
技术(15445)
环境(15445)
(15332)
(14575)
理论(14543)
机构
学院(329426)
大学(327696)
(136131)
经济(133307)
管理(128091)
研究(112575)
理学(109852)
理学院(108547)
管理学(106619)
管理学院(105981)
中国(85956)
(71956)
科学(69107)
(60814)
(56766)
(55405)
中心(52847)
研究所(51502)
(49990)
业大(48809)
财经(48191)
北京(45725)
(44080)
(43635)
师范(43628)
农业(43368)
经济学(40850)
(40748)
(40026)
经济学院(36827)
基金
项目(219866)
科学(173301)
研究(160560)
基金(158480)
(137899)
国家(136717)
科学基金(117658)
社会(101161)
社会科(96033)
社会科学(96004)
(86526)
基金项目(83690)
自然(76208)
自然科(74467)
自然科学(74448)
教育(73919)
(73507)
自然科学基金(73098)
编号(66342)
资助(65003)
成果(53458)
(51551)
重点(49799)
(48017)
(45965)
课题(45641)
创新(42950)
科研(42331)
国家社会(41377)
教育部(41102)
期刊
(151241)
经济(151241)
研究(93806)
中国(66942)
(50530)
学报(49554)
管理(47497)
(47204)
科学(46791)
大学(37797)
教育(35923)
学学(35270)
农业(34528)
技术(30951)
(30618)
金融(30618)
业经(26459)
经济研究(23853)
财经(23127)
问题(20262)
(19855)
(18839)
图书(17795)
技术经济(16728)
统计(16297)
(16224)
商业(15780)
理论(15609)
(14992)
(14948)
共检索到494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邢玉冠  杨道玲  
为客观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短板,利用经济、人口、环保、企业、交通、专利等多源数据综合分析认为,京津冀三地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城市群能级偏低、保护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完善协同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促进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更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柳天恩  田学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两个"一体两翼"加快建设,交通、生态和产业三个重点领域不断突破,区域协同创新势头良好,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进展。但区域"断崖式"发展差距仍未根本改变,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存在结构性难题,交通一体化存在路网布局和交通方式衔接短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难题,产业升级转移存在承接平台分散、承接能力不足和承接产业错位等问题,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尚未彰显。在未来三地的协同发展中,应把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北京"减量发展"和"辐射带动"结合起来,加快缩小河北与京津的发展差距;以两个"一体两翼"建设为契机,培育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以"京津雄创新三角"为引领,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以交通和生态领域为突破口,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交通一体化水平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京津冀占全国经济份额下降、区域内部差距扩大以及区域空间结构有待优化等新问题。下一个十年,京津冀地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最新要求实现新作为,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结构优化、联系紧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魏琪嘉  
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是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要范例,是保障京津冀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能源发展面临保障供应压力大、能效水平两极分化、煤炭减量替代、大气污染重点防控等多重挑战,亟须从京津冀能源一体化建设、坚持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导向、增强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加强区外区内能源合作等方面着力,提升京津冀能源系统安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久文  原倩  
文章采用纵向历史比较和三大城市群横向比较的方法,划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时空演化阶段——被动阶段、自动阶段和协同阶段,纠正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认识的四大误区,并进一步界定了三大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阶段及实践原则。通过把握京津冀战略地位和方向定位,打造"扁平化"城市体系和多元化动力机制,构建一体化要素市场和长效化协调机制,京津冀地区将实现向更高的协同阶段演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蔡雪媛  化秋平  李红花  
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同一整体的地理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机遇优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物质基础薄弱、区域一体化产生标准齐一的"异化文化"、三地文化的"马太效应"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现实挑战;传承并创新文化基点、彰显三地文化个性,注重以强带弱、保持三地文化强大的张力与活力,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建立文化对接物质基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文化对接的基本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道玲  耿德伟  张文铖  彭程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从区域协同潜力、协同行动和协同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引入多维度大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一套区域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情况进行评价。总体来看,自京津冀协同战略实施以来,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得到有力推进,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平稳,创新创业协同和互联互通能力稳步提升,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化解落后产能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但在互联互通、要素使用效率和创新扩散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素峰   杨蕾   冯鸿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了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引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为此,借助空间杜宾模型,立足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本文尝试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如何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借助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现象;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京津冀相邻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溢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相邻与否作用效果异质性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研究践行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强  张佳磊  
随着京津冀协同不断向纵深推进,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京津冀三地政策效应具有差异性,其中北京政策效应最为显著,河北呈现明显的政策时滞,这种差异则可能与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分工有关。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文春  
诗人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让天津市静海区闻名天下,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大邱庄曾经号称"中国第一村"。静海区面积1414.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其中16个建制镇)、384个行政村,总人口50余万人,是京津门户和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资源、产业及其平台等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秀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共建共享天津自贸区无疑会促进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上海自贸区实践证明,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将是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助力。要实现这个预期,在寻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破口的同时,还要整合京津冀三方"政行企校研"资源,积极探索天津自贸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把天津自贸区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享平台、试验平台和示范平台做好人才储备。本文在调研京津冀共享自贸区发展中人才供需问题的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秀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共建共享天津自贸区无疑会促进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上海自贸区实践证明,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将是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助力。要实现这个预期,在寻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破口的同时,还要整合京津冀三方"政行企校研"资源,积极探索天津自贸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把天津自贸区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享平台、试验平台和示范平台做好人才储备。本文在调研京津冀共享自贸区发展中人才供需问题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力寻京津冀职业教育资源一体化形势下天津自贸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温天力  
商贸流通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发展结构,发挥区域功能定位作用,实现商贸流通领域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分析三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借助商贸流通生产函数,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三地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