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1)
- 2023(13933)
- 2022(12323)
- 2021(11457)
- 2020(9627)
- 2019(22204)
- 2018(21938)
- 2017(42781)
- 2016(22873)
- 2015(25527)
- 2014(25228)
- 2013(24656)
- 2012(22214)
- 2011(19719)
- 2010(19388)
- 2009(17273)
- 2008(16354)
- 2007(13844)
- 2006(11879)
- 2005(9652)
- 学科
- 济(93171)
- 经济(93083)
- 管理(64299)
- 业(61660)
- 企(51716)
- 企业(51716)
- 方法(46207)
- 数学(39701)
- 数学方法(39156)
- 农(23986)
- 业经(22359)
- 中国(21277)
- 财(21220)
- 地方(19262)
- 学(18387)
- 农业(16218)
- 理论(15840)
- 贸(15568)
- 贸易(15563)
- 技术(15350)
- 易(15057)
- 产业(14425)
- 和(14340)
- 务(14090)
- 环境(14036)
- 财务(14021)
- 财务管理(13990)
- 制(13641)
- 企业财务(13242)
- 划(12181)
- 机构
- 学院(314743)
- 大学(314245)
- 管理(131514)
- 济(123102)
- 经济(120575)
- 理学(115663)
- 理学院(114452)
- 管理学(112334)
- 管理学院(111771)
- 研究(98121)
- 中国(70477)
- 京(65312)
- 科学(62330)
- 财(53308)
- 业大(47324)
- 农(46583)
- 所(46561)
- 中心(45738)
- 财经(44519)
- 江(43093)
- 研究所(43053)
- 范(41596)
- 师范(41182)
- 经(40685)
- 北京(40480)
- 经济学(36611)
- 院(36476)
- 农业(36453)
- 州(35786)
- 经济管理(33744)
- 基金
- 项目(228781)
- 科学(180895)
- 研究(166972)
- 基金(166767)
- 家(144582)
- 国家(143437)
- 科学基金(125086)
- 社会(105360)
- 社会科(100049)
- 社会科学(100024)
- 省(89742)
- 基金项目(89731)
- 自然(82355)
- 自然科(80452)
- 自然科学(80435)
- 自然科学基金(78956)
- 教育(76194)
- 划(74870)
- 资助(68559)
- 编号(68309)
- 成果(52706)
- 重点(50498)
- 部(49727)
- 发(48863)
- 创(47911)
- 课题(45350)
- 创新(44602)
- 科研(43966)
- 国家社会(43294)
- 教育部(42986)
- 期刊
- 济(125427)
- 经济(125427)
- 研究(83992)
- 中国(49804)
- 学报(47561)
- 管理(46390)
- 科学(44779)
- 农(41082)
- 财(38915)
- 大学(36718)
- 学学(34643)
- 教育(31168)
- 农业(29357)
- 技术(28624)
- 业经(22794)
- 财经(20285)
- 融(20175)
- 金融(20175)
- 经济研究(19914)
- 经(17369)
- 图书(17242)
- 问题(16635)
- 科技(15768)
- 理论(15093)
- 技术经济(15045)
- 业(14573)
- 商业(14499)
- 资源(14176)
- 实践(14018)
- 践(14018)
共检索到427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恒 全华
随着游客需求从标准化的团队游产品为主升级为长尾化的自由行产品为主,旅游发展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升级,基于景区景点地理空间的传统旅游集群模式面临发展困境,无法满足游客对创新性长尾旅游服务需求和旅游产业全球化经营需求。线上线下融合的旅游虚拟产业集群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势,超越地理空间范围的限制,实现海量游客和服务供应商等旅游利益相关者在虚拟空间聚集和互动,快速敏捷地满足游客对服务的预订和监管需求。旅游虚拟产业集群解构旅游产业线性分工体系,驱动旅游企业模块化转型并以大数据平台为无边界发展平台。旅游虚拟产业集群的服务供应商需要构建新的运作机制,包括用户和活数据驱动的精准运作机制、虚拟整合和社区化运作机制、基于赋能的运作机制、基于旅游全球价值网络的分工机制,以便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满足游客在"全域旅游"环境下的多元化长尾旅游需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芳
旅游相关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集中形成产业虚拟集群,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电商发展与供应链优化。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我国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的两种供应链模式,即阿里模式与携程模式。在分析两种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基础上,构建了旅游产业供应链优化模型,该模型将两种供应链的优、劣势融合,可以充分弥补当前我国旅游产业虚拟集群供应链的不足。最后,提出该优化模型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芳
旅游相关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集中形成产业虚拟集群,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电商发展与供应链优化。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我国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的两种供应链模式,即阿里模式与携程模式。在分析两种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基础上,构建了旅游产业供应链优化模型,该模型将两种供应链的优、劣势融合,可以充分弥补当前我国旅游产业虚拟集群供应链的不足。最后,提出该优化模型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小林 柴用栋 高应蓓 邱晓敏
基于生态、需求和供给价值链的研究视角,根据"求异、共享、互促"原则和微笑曲线附加值分布探讨了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空间结构,同时,以贵州为例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首位集中度和空间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旅游产业集群内部是以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度假区)为核心,周边景区景点及相应的服务企业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在旅游产业(虚拟)集群之间,是以高级别行政中心和大型旅游企业为依托的旅游集群为核心,次一级城市、知名景区为依托的旅游集群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空间网络结构。而且旅游产业集群内部各旅游企业是"求异、共享、互促"原则下的竞合关系。最后,研究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联合战略和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四渭 方芳
文章基于旅游供应链理论研究动态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提出以信息拉动式为特征的在线旅游供应链(e-tourism supply chain)的理念。从集群式供应链视角,分析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建立的动因,构建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理论模型。文章通过创新旅游供应链研究视角,借鉴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管理耦合研究理论,试图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里,构建起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可分成4个部分:(1)旅游者信息链,是围绕着每个旅游者需求信息的一条"信息拉动式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形成旅游企业旅游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李天顺 李创新 亢雄
文章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旅游网站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认为镜像体验是对旅游体验的模拟,它们在实现路径和感知效果方面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潜在旅游者在虚拟旅游网站进行虚拟旅游,获得镜像体验,实现对旅游产品的"试用",从而为其旅游决策提供了参考。这为解决旅游产品"客货不可见面"的弊端寻求了思路。最后,建议旅游企业增大虚拟旅游的营销力度,扩大其在民众中的普及率,充分发挥其镜像体验的"试用性"功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赖勤 钱莉莉 应天煜 陈业玮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目的地信息化等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旅游业各领域,虚拟旅游成为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文章搜集了Scopus数据库收录的467篇虚拟旅游文献,运用VOSviewer1.6.14软件对文献来源、共被引关系、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等特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1)学界对虚拟旅游的研究始于2000年,2015年后得以快速发展,呈现跨学科特征,并出现以Guttentag、Cheong、Tussyadiah等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群体。(2)虚拟旅游研究聚焦于供给端与需求端两大视角。研究内容涉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细分领域中的开发、设计、实现、应用,以及消费者对虚拟旅游的感知评价、虚拟体验、接受意愿、行为影响等,呈现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的研究趋势。(3)虚拟旅游对实地旅游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旅游营销与旅游体验等方面。(4)未来研究可以从虚拟旅游多场景应用、旅游管理者、使用者限制、使用者效用、虚拟旅游对实地旅游替代性与协同共创性等方面进一步挖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李天顺
作为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事物,虚拟旅游在产业界已经被公认为热点之一。然而,学术界并没有针对虚拟旅游研究的内核及外延进行思考,仍然停留在东敲西打的探索阶段。面对虚拟旅游"实践超前,学术滞后"的现状,研究其理论内核,使其科学化,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试图以此建立起虚拟旅游研究领域的内核,并进一步以其为核心对虚拟旅游研究范畴进行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鹏 刘海廷
本文基于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的虚拟性、产业交叉性、复杂性等特征,深入研究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总结公共服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总体云架构,并从应用层面上构建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架构,对于提高集群公共服务效率、培育集群文化、提升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李兆睿 宋昌耀 陆文励 张琪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期,人员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实地旅游活动受到极大影响,虚拟博物馆、云旅游、虚拟景区等形式得到快速发展,虚拟旅游能否促进甚或一定程度替代疫后实地旅游的发展成了广受关注的研究话题。文章以虚拟旅游体验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引入虚拟旅游体验和疫情效应这两个变量,对虚拟旅游体验向实地旅游行为转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体验、知觉行为控制、主观效应可以显著影响虚拟旅游者的态度,但只有虚拟旅游体验和虚拟旅游者的态度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向;(2)虚拟旅游体验是促进实地旅游意向转化最重要的因素;(3)虚拟旅游者的态度在虚拟旅游体验转化为实地旅游意向的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中介效应;(4)疫情效应并不能显著影响虚拟旅游者的态度,也无法促进虚拟旅游者向实地旅游行为意向转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欢 翟石艳 潘俊业 冯雨柯 闫培雪
景区旅游线路设计对于提高游客体验和提升景区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一直是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虚拟地理实验和最大旅游效益原则,以景区演艺节目时间调整为切入点,设计实验场景,采用虚拟行为实验方法,探讨景区旅游线路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清明上河园景区的空间场景及演艺节目为例,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场景中,游客仍然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和最大的信息收集量的目标;2)演艺节目优化场景下,旅游时间比、节目观看完整度和观看率等指标,均优于实际节目场景;3)虚拟行为实验方法在景区线路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方法,同时也拓展了旅游地理学的虚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领域,为旅游地景区规划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实践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涂玮 黄震方 方叶林
以旅游产品网络团购为研究视角,以中国26个旅游地旅游产品网络团购虚拟旅游流为研究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虚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形成动力机制。网络团购虚拟旅游流整体上表现出微弱离散分布特征,局部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总的来说虚拟客流集中于南方沿海与中部旅游资源丰富省域,中偏西部、华北及东北地区团购虚拟旅游流量较小;团购虚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是内外部驱动力及环境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驱动力包括产品团购价格、产品类型、网络营销空间结构3个主要动力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团购价格是最主要的外部驱动因素,其次为产品类型,最后为网络营销空间结构;以团购虚拟旅游流为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弥补了旅游...
关键词:
网络团购 虚拟旅游流 空间差异 动力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裘伟廷
虚拟现实技术参与旅游的实践,营造了独特的虚拟旅游环境。由于虚拟旅游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它必将对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虚拟旅游在可以给未来人们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潜在着可能出现一些负效应。虚拟旅游究竟是喜是忧,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涛 吴成罡
随着虚拟旅游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虚拟旅游导航智能选择系统得到开发与应用。文章基于虚拟旅游导航智能选择系统改进优化了传统Floyd算法,并应用实例进行了相关验证。
关键词:
虚拟旅游 导航算法 最短路径 智能选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婷 杨厂
设计并建立了基于Matlab的电力电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开发了平台的辅助软件,利用Simulink仿真技术建立了后台电路模型,以此引导学生学习电力电子课程的理论分析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三相SVPWM整流电路为例,说明电力电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