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78)
2023(18740)
2022(16117)
2021(14925)
2020(12811)
2019(29448)
2018(29297)
2017(56648)
2016(30760)
2015(34799)
2014(34799)
2013(34554)
2012(31723)
2011(28495)
2010(28447)
2009(26696)
2008(26570)
2007(23971)
2006(20946)
2005(18302)
作者
(90938)
(76218)
(75742)
(72024)
(48143)
(36607)
(34474)
(30081)
(28584)
(27110)
(25769)
(25628)
(24073)
(23930)
(23403)
(23338)
(23273)
(22528)
(21832)
(21809)
(19001)
(18631)
(18602)
(17435)
(17120)
(17069)
(16950)
(16929)
(15446)
(15327)
学科
(129069)
经济(128920)
(109852)
管理(96400)
(90835)
企业(90835)
方法(61391)
数学(51188)
数学方法(50544)
(50158)
(36773)
业经(36342)
农业(33214)
中国(30736)
(25827)
财务(25748)
财务管理(25702)
(25639)
(24451)
企业财务(24344)
地方(23795)
(23141)
贸易(23134)
(22478)
技术(22381)
理论(21933)
(21575)
(19232)
(19231)
环境(18760)
机构
学院(448717)
大学(444042)
管理(180204)
(179077)
经济(175291)
理学(156110)
理学院(154469)
管理学(151730)
管理学院(150930)
研究(144005)
中国(110155)
(93579)
科学(91922)
(87838)
(80877)
(73554)
业大(72540)
农业(68408)
中心(67495)
研究所(67072)
(66901)
财经(65320)
(59351)
北京(58301)
(55890)
师范(55353)
(53781)
经济学(52817)
(51445)
经济管理(48535)
基金
项目(304744)
科学(238901)
基金(220642)
研究(220081)
(192823)
国家(191142)
科学基金(164224)
社会(137683)
社会科(130228)
社会科学(130186)
(120833)
基金项目(117514)
自然(108582)
自然科(106051)
自然科学(106019)
自然科学基金(104107)
(100619)
教育(100016)
编号(90941)
资助(90790)
成果(71954)
重点(67917)
(66512)
(65190)
(64186)
课题(61022)
创新(59571)
科研(58848)
教育部(56328)
大学(56310)
期刊
(198613)
经济(198613)
研究(123385)
(84481)
中国(79602)
学报(73098)
科学(66889)
管理(65352)
(64185)
农业(57309)
大学(54979)
学学(52315)
教育(41361)
技术(40062)
(38060)
金融(38060)
业经(37896)
财经(31410)
(30172)
经济研究(29639)
(26856)
问题(26753)
技术经济(23729)
(22869)
科技(21314)
图书(21098)
统计(21024)
理论(20884)
商业(20760)
现代(20694)
共检索到646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媛  
[目的]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进度,而气候的变化直接牵动着农业产量的变化。[方法]文章基于农业气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从农业气候变化的角度入手,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以华北、华东及东北水稻产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设定降水量、气温、光照及太阳辐射度等指标因素,并建立C-D-A模型,[结果]降水量、气温及光照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干旱天气的影响最大。[结论]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期为各种天气条件下保障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媛  
[目的]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进度,而气候的变化直接牵动着农业产量的变化。[方法]文章基于农业气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从农业气候变化的角度入手,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以华北、华东及东北水稻产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设定降水量、气温、光照及太阳辐射度等指标因素,并建立C-D-A模型,[结果]降水量、气温及光照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干旱天气的影响最大。[结论]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期为各种天气条件下保障与提高农作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汭华  王丽红  鲜祖德  
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的信息扩散模型测算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玉米、小麦和棉花产量损失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平均损失风险大于30%的概率很小,故单产水平一般保持在趋势产量70%以上的水平上,并且不同区域同一作物和不同作物之间的风险损失概率存在差异。由此认为我国农作物生产具有风险可保性,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客观依据。同时,认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运用农业普查资料分析了农田水利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护性农业水平及土地经营规模等因素的基本变化对农作物产量损失风险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制定有差别费率的区域保险计划、创造种植业保险顺利开展条件的有关考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永彬  白冰  刘昌新  王铮  
文章基于生产函数引入气候因子构建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较细的时间尺度,研究了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生育期气候变量,并据此估算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长期趋势。研究识别出影响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和春小麦单产的关键生育期气候变量及其影响方向和程度;同时计算发现气候变化对春玉米、夏玉米和春小麦单产的长期影响趋势显著,1985—2015年间降幅约为1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沁文  
种植业生产作为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其实质是:农作物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从土壤中所吸收的养份、水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研究光、热、水、气、土等因素的相互关系。英国学者布赖克曼1905年提出“限制因子定律”。他指出,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促进作物生长,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补足,作物才能增加生长。例如,在弱光下,光合作用的速度变慢,加温、加二氧化碳不能提高其速度;但当光强达到一定程度,而二氧化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中艳  
为探究滇中农业气候变化规律,应用EOF、典型相关和系统聚类法,提取农业气候主成分因子,研究滇中作物生长旺季气候三要素总量、作物主要生育阶段气候及其时段匹配年型的变化。找到了相互独立、浓缩大量信息、表征农业气候特点和变化的10个主成分因子;客观提练出滇中8种农业气候时段匹配年型及其气候特点。滇中作物生长旺季降水、日照变化比气温显著;20世纪60~70年代气候变化相对平稳;90年代以来光热水总量、各阶段气候主成分因子和时段气候匹配年型变化明显加剧。分析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需要考虑总时段气候三要素总量和气候的时段匹配年型两方面的变化。本文对应对气候变化、农业产量预测和气候影响评价有指导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哲琦   高苏浩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保险有助于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维持农户收入稳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水稻产量保险的关键在于产量预测、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方法。本文搜集了云南省16个地级市水稻单产量和6项气象指标数据,尝试引入期望分位数机器学习模型对数据进行训练;利用期望分位数更注重尾部损失的特点对单产量作出精确预测;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单产量分布密度函数,计算纯保费率并根据费率划分低、中、高三个风险区设计水稻产量保险并对补贴政策进行探讨;最后,应用均值—半方差模型对新的产量保险保障农户收入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保险能有效减小农户收入的波动以及可能出现的损失,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采用全省统一定价的保险设计方案、建立灾前预防和灾后减损机制、优化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同时对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献言献策,旨在提高生产区应对灾害能力的同时,降低农户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文章基于中国2000—2015年数据,构建出中国主要农作物碳排放、碳存储和碳效率模型,对中国6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13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农作物CO_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 806.54万t增加到2015年的13 559.96万t,年均增长1.52%,这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所致。(2)中国农作物固碳量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236 265.27万t上升到2015年的321 903.02万t,年均增长2.08%,这与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密切相关。(3)中国农作物CO_2的生产效率平稳增长,由2000年的5.67kg/kg增长到2015年的7.19kg/kg,年均增长率为1.60%,这与农作物种植技术进步进而致使农作物经济产量不断增加有着必然联系;经济效率由2000年的每千克7.80元攀升到2015年的每千克21.88元,年均增长7.12%,主要是因为价格和经济产量的不断提升;生态效率相对较为平稳,由2000年的21.86kg/kg增加到2015年的23.74kg/kg,年增长率为0.55%,其原因是农作物固碳量大于碳排放量,在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农作物"碳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凌一波  薛颖昊  王家平  胡一民  张若宇  
[目的]受多方限制,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不高。通过对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现状成效及综合利用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充分考虑了种植规模、技术创新、生产成本、需求分析等因素,分析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特性,对新疆现有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与构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秸秆资源丰度和密度,系统梳理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成效、主要技术模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结果](1)棉花秸秆是新疆未来秸秆综合利用的卡点难点和主攻方向。(2)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开发潜力,同时存在诸多问题。(3)新疆在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需求,秸秆肥料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材料化利用空白。[结论]下一步,新疆应完善配套政策支撑,优化区域收储运服务格局,改进秸秆利用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提升棉花秸秆燃料化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合满  曹丽花  
以1980~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庆  王梓凡  参木友  白海花  塔娜  
为准确分析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其综合利用现状,采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谷物、豆类、薯类和棉花等作物产量,结合作物秸秆系数,对2009—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增加12 672.54万t,年增长率为2.01%,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分布总体呈现东部和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西部和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的特点;其中,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量高,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产量低;中国耕地秸秆单产总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高产量地区集中在第三阶梯。综上所述,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需加大研发秸秆"五化"(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和秸秆原料化)利用核心关键技术,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涛  聂建亮  武宾霞  李曼  史培军  
近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作物保险费率定价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产量统计模型是农作物保险精算中较为成熟、应用广泛的一种模型,适用于中国开展的农作物保险实践。论文在广泛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产量统计模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该模型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产量统计模型中的趋势处理和分布拟合环节是模型不确定性的两个主要来源。针对农作物单产趋势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开发可灵活表达趋势变化规律的模型,并注重趋势检测结果的验证。对于概率密度分布模型的选择必须遵循作物和风险的区域特征。(2)产量统计模型尚不能有效解决空间相关风险累加的问题。引入空间要素,形成产量的综合时空统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托曼克·德·波帝  波特·里克  马丁·克·范·伊特松  张志华  
有机农业能否生产足够的粮食以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是科学家们历来针对有机农业对未来农业贡献争论的焦点,而在这场争论中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产量比较又是讨论的中心点。为此,文章根据已发表研究成果,编制和分析了一个包含362个有机—常规作物产量比较资料的大型数据库。结果表明,单品种有机作物平均产量为常规作物产量的80%,差别是显著的(标准差为21%)。数据库中有机作物产量因作物类型与种植地区的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别。分析结果为文章的假设提供了一些支持,即当常规作物产量增加时,有机—常规作物产量差距也增大,但这种关系不甚明显。这一假设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当常规作物产量很高,且相对接近潜在产量或水分限制产量时,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启荣  
本文以济南市郊区609户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处理秸秆方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具有焚烧秸秆的意愿,农户是否具有焚烧秸秆的意愿是由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结构、种植规模、饲养牲畜数量、对焚烧秸秆给环境和交通运输造成的危害认知程度、对参与政府"禁烧"秸秆活动的预期收益以及当地政府宣传"禁烧"政策和查处农民焚烧秸秆的力度、当地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秸秆加工业发展程度和同伴的行为等因素共同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