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6)
- 2023(14038)
- 2022(12412)
- 2021(11655)
- 2020(9851)
- 2019(22822)
- 2018(22588)
- 2017(43222)
- 2016(23869)
- 2015(26975)
- 2014(26954)
- 2013(26232)
- 2012(24016)
- 2011(21331)
- 2010(21308)
- 2009(19018)
- 2008(18369)
- 2007(15813)
- 2006(13639)
- 2005(11662)
- 学科
- 济(89493)
- 经济(89384)
- 管理(67958)
- 业(62638)
- 企(52614)
- 企业(52614)
- 方法(44330)
- 数学(38811)
- 数学方法(38207)
- 农(24249)
- 中国(23344)
- 财(23236)
- 学(20092)
- 业经(19675)
- 地方(17796)
- 理论(17741)
- 制(16989)
- 农业(16018)
- 贸(15152)
- 贸易(15144)
- 务(15098)
- 财务(15022)
- 财务管理(14988)
- 易(14697)
- 技术(14678)
- 和(14407)
- 教育(14242)
- 企业财务(14205)
- 环境(14099)
- 银(13178)
- 机构
- 大学(325890)
- 学院(324284)
- 管理(130731)
- 济(123231)
- 经济(120223)
- 理学(113628)
- 理学院(112414)
- 管理学(110209)
- 管理学院(109641)
- 研究(103635)
- 中国(75783)
- 京(68927)
- 科学(65335)
- 财(56355)
- 农(51435)
- 所(50560)
- 业大(49778)
- 中心(48860)
- 江(47996)
- 研究所(46252)
- 财经(45723)
- 范(44097)
- 师范(43657)
- 北京(43051)
- 经(41686)
- 农业(40116)
- 州(38860)
- 院(38352)
- 经济学(36359)
- 技术(36348)
- 基金
- 项目(229345)
- 科学(179918)
- 研究(168560)
- 基金(164974)
- 家(143278)
- 国家(142060)
- 科学基金(122839)
- 社会(103656)
- 社会科(98081)
- 社会科学(98055)
- 省(90907)
- 基金项目(88123)
- 自然(81315)
- 教育(79995)
- 自然科(79433)
- 自然科学(79412)
- 自然科学基金(77934)
- 划(76290)
- 编号(70004)
- 资助(68292)
- 成果(55936)
- 重点(51325)
- 部(50483)
- 课题(48350)
- 发(47874)
- 创(47823)
- 创新(44507)
- 科研(43996)
- 教育部(43567)
- 大学(43527)
- 期刊
- 济(132622)
- 经济(132622)
- 研究(93151)
- 中国(62816)
- 学报(51986)
- 管理(47320)
- 科学(46944)
- 农(45661)
- 教育(44725)
- 财(43165)
- 大学(40035)
- 学学(37247)
- 农业(31836)
- 技术(31297)
- 融(25055)
- 金融(25055)
- 业经(21709)
- 财经(21672)
- 经济研究(20030)
- 图书(19023)
- 经(18421)
- 问题(16836)
- 业(16022)
- 理论(16020)
- 科技(15653)
- 版(15407)
- 技术经济(15286)
- 实践(14862)
- 践(14862)
- 资源(13967)
共检索到465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玲 李忠 赵伟
工程研究生教育的大工程观,是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想道德与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分析了大工程观的产生背景和内涵,指出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适合中国工业实际的工程师",并从学位制度、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国际化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工程研究生教育 大工程观 培养目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有声
工程教育历来是我国最受重视的高等教育组成之一,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工程界和教育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工程教育”究竟是培养科学家,还是培养工程师?这既涉及工程教育的定位,又涉及到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本文从工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卫嵘 陈平水
自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过对不同的培养目标的反思、评析,依据培养目标定位的客观依据——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笔者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研究型的教育者,它具有中介性、反思性、合作性、渗透性四个特征。
关键词:
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英惠
基于教育硕士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承担教育硕士生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塑造名师。目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存在诸问题,不利于名师的培养。为此,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时间环节。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培养目标 定位 课程设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东平 程浩 张嘏伟 霍晓静 唐娟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工程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未来对农业工程人才素质的要求。把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农业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专业人才。并根据这一要求,提出了适应我国现状的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研究生 培养方法 创新精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剑波
分析了大工程观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指出目前的工科研究生教育仍处于偏离工程实践的状态,探讨了在大工程观理念指导下开辟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的办法,并以常州大学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为例,说明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及与地方和行业产学研深度合作,能够切实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工程观 产学研合作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仲学 王黎 张云仙
作者概述了研究生教育在以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先导地位 ,探讨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动态性 ,分析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的差异及质量标准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应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康若祎 夏凯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因素,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教育改革经验,探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继蓉 李素琴
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阐明研究生培养目标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由单一到双元、再由双元到多元的不断分化、逐渐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并针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及当前目标与社会需要脱节的现状提出明确的目标定位,即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努力形成多样化培养模式,保证目标多样化的实现,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关键词:
培养目标 单一 双元 多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福午
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工程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它是高等工程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在高等工科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特征上。高等工科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它所培养的人才达到培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因此,大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理解学校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这个目标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在思想、知识、技能、能力、体魄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毕业时,可以依据这个培养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炜 郑晓齐 林莉萍
以某研究型大学在校研究生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生入学动机的问卷调查,对9个入学动机进行分类数据分析、聚类分析,并在研究生科研动机与毕业预期之间做了列联表分析,在此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从个体、价值选择以及文化三个层面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取向应有的状态进行了审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冯磊
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工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与期待,也折射着工程教育的发展变化轨迹。研究表明,我国各类高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随着工业及社会的发展而调整变化,但总体上依然表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重研究轻实践等特点,加强工程教育与社会及工业发展的联系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专业培养目标 社会适应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弘弘 谭中平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炳生
在阐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两个方面,探讨了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相互关系,明确提出了培养工程人才应解决好适应社会需求、树立大工程观和体现办学特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大工程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