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3)
- 2023(16782)
- 2022(14335)
- 2021(13639)
- 2020(11204)
- 2019(26344)
- 2018(26219)
- 2017(49975)
- 2016(27462)
- 2015(31075)
- 2014(31283)
- 2013(30243)
- 2012(27449)
- 2011(24534)
- 2010(24664)
- 2009(21823)
- 2008(21302)
- 2007(18714)
- 2006(15978)
- 2005(13753)
- 学科
- 济(105527)
- 经济(105409)
- 管理(78118)
- 业(72748)
- 企(60500)
- 企业(60500)
- 方法(50856)
- 数学(44362)
- 数学方法(43543)
- 农(29057)
- 中国(27124)
- 财(25666)
- 业经(23623)
- 学(22072)
- 理论(21324)
- 地方(20075)
- 农业(19538)
- 制(18084)
- 贸(17847)
- 贸易(17833)
- 易(17303)
- 技术(17253)
- 和(17037)
- 务(16865)
- 财务(16776)
- 财务管理(16730)
- 教育(16038)
- 企业财务(15765)
- 环境(15678)
- 银(14713)
- 机构
- 学院(375599)
- 大学(374364)
- 管理(149142)
- 济(141972)
- 经济(138580)
- 理学(129366)
- 理学院(127966)
- 管理学(125254)
- 管理学院(124590)
- 研究(118565)
- 中国(87707)
- 京(79302)
- 科学(74659)
- 财(64236)
- 农(58636)
- 所(58163)
- 业大(56708)
- 江(55430)
- 中心(55277)
- 研究所(53015)
- 财经(51927)
- 范(51290)
- 师范(50807)
- 北京(49768)
- 经(47288)
- 农业(45511)
- 州(45468)
- 院(44051)
- 技术(43719)
- 经济学(41887)
- 基金
- 项目(260365)
- 科学(204046)
- 研究(193156)
- 基金(185891)
- 家(161076)
- 国家(159687)
- 科学基金(138041)
- 社会(118286)
- 社会科(111908)
- 社会科学(111879)
- 省(103358)
- 基金项目(98242)
- 教育(92198)
- 自然(90403)
- 自然科(88314)
- 自然科学(88295)
- 自然科学基金(86641)
- 划(86385)
- 编号(81560)
- 资助(77678)
- 成果(65448)
- 重点(58119)
- 部(56882)
- 课题(56307)
- 发(54528)
- 创(54327)
- 创新(50533)
- 项目编号(49965)
- 科研(49671)
- 大学(49576)
- 期刊
- 济(153566)
- 经济(153566)
- 研究(106404)
- 中国(72822)
- 学报(58213)
- 管理(54701)
- 教育(53972)
- 农(53066)
- 科学(52779)
- 财(49979)
- 大学(45321)
- 学学(41929)
- 技术(38645)
- 农业(37151)
- 融(27851)
- 金融(27851)
- 业经(26475)
- 财经(24273)
- 经济研究(23890)
- 图书(22669)
- 经(20729)
- 问题(19275)
- 业(19183)
- 技术经济(18455)
- 科技(18198)
- 版(18144)
- 理论(17825)
- 统计(16767)
- 实践(16490)
- 践(16490)
共检索到541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剑波
分析了大工程观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指出目前的工科研究生教育仍处于偏离工程实践的状态,探讨了在大工程观理念指导下开辟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的办法,并以常州大学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为例,说明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及与地方和行业产学研深度合作,能够切实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工程观 产学研合作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蔡小春 刘英翠 顾希垚 熊振华 倪霓
在分析了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建设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育人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培育和建设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方面,通过设立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从而探索出了三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说明了三种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教学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的课程思政育人特点和成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张丽
通过建立科研实践影响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参与科研实践是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着力点;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参与的广度、深度、动机能直接正向影响其创新能力;导师科研指导、科研团队氛围会间接正向影响其创新能力。要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增强其科研实践参与的多样性、系统性和内生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康 杨媛 李峰 澹台湛 郭向明
调研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理工大学的服务定位和做法,构建了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135"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双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丁选 王敏 卢辉斌
分析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多主体协同是打通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壁垒,实现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构建并实施了"一个目标、三位一体、三层融合、五个共同"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1335"培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在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力、服务产业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翠玉
介绍了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的措施,即积极推进以"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通过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构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时印 朱育锋 李尚群
认为一些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各方职责不够明晰、实践环节弱化和双导师制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建立以职业需求(OccupationalDemand)为导向,以五方协同(Five-partycoordination)为依托,以三段融合(Three-sectionfusion)为关键,以跨域培养(Cross-domaintraining)为途径的OFTC培养模式,说明了实施此培养模式获得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OFTC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铁群 解丽霞 谢胜利 邬智
在分析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它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优越性,并揭示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裴劲松
以提高研究生的全面质量为目标,结合笔者多年研究生培养实践,从科研育人、强化实践、提升素质三个角度,提出了面向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模式 科研与人 实践 素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利民
作者在对以往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重点介绍了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开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的改革实验,阐述了在研究生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改革实验工作,及其阶段 性,效果和体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诚 牟信妮 郝晓秀
高职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天津职业大学印刷工程系通过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和指导,实现行业内优质资源整合;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实现全过程参与教学改革等实践途径,全面推进了"校会合作、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现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校会合作 校企合作 模式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建峰 车立新 安家荣 俞然刚
本文针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出了以研究生工作站、校企项目合作、校内实践基地为基础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情况,分析了该培养模式的具体建立与实践,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相关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剑平
本文介绍了我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基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床木 吴伟 王恩涛 陈黎明
科研院所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为例,总结了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探索与初步成效,分析了招生规模较小、培养模式单一、招生类别复杂、安全问题时发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及完善管理措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 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