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6)
2023(11183)
2022(9460)
2021(9136)
2020(7743)
2019(17983)
2018(17966)
2017(32630)
2016(18605)
2015(21104)
2014(21116)
2013(19189)
2012(16975)
2011(15226)
2010(14961)
2009(13010)
2008(12283)
2007(10316)
2006(8712)
2005(7314)
作者
(47967)
(40177)
(39861)
(38137)
(25198)
(19103)
(18318)
(15834)
(15543)
(14048)
(13670)
(13451)
(12728)
(12411)
(12290)
(12247)
(12156)
(11983)
(11507)
(11350)
(9955)
(9687)
(9651)
(9264)
(9010)
(8887)
(8789)
(8765)
(8055)
(8024)
学科
(61222)
经济(61142)
管理(46365)
(40539)
(33764)
企业(33764)
方法(30555)
数学(27676)
数学方法(27237)
中国(20101)
(17226)
(16609)
(14248)
教育(14000)
理论(13898)
业经(13551)
(12494)
(11782)
地方(11020)
农业(10975)
教学(10738)
技术(10626)
(9756)
贸易(9754)
(9678)
财务(9629)
(9614)
财务管理(9602)
银行(9578)
(9483)
机构
大学(236463)
学院(234140)
(88393)
管理(87475)
经济(86475)
研究(77544)
理学(76349)
理学院(75446)
管理学(73758)
管理学院(73310)
中国(53910)
(49280)
科学(47488)
(41414)
(40521)
业大(37205)
(37125)
中心(35818)
(35495)
(34744)
师范(34333)
研究所(34087)
财经(32898)
农业(31881)
技术(30343)
北京(30192)
(30161)
(28993)
师范大学(27607)
教育(27415)
基金
项目(167081)
科学(132686)
研究(125859)
基金(118900)
(103664)
国家(102743)
科学基金(88705)
社会(77898)
社会科(73694)
社会科学(73675)
(68328)
教育(64182)
基金项目(62938)
(57895)
自然(57124)
自然科(55863)
自然科学(55845)
自然科学基金(54833)
编号(52331)
资助(47610)
成果(42801)
重点(38737)
课题(38429)
(37599)
(36073)
(35708)
大学(33642)
创新(33422)
教育部(32817)
科研(32420)
期刊
(89431)
经济(89431)
研究(70870)
中国(54040)
教育(50488)
学报(38887)
(35289)
科学(33376)
(32721)
大学(31946)
管理(31572)
学学(28222)
技术(24653)
农业(24141)
(17031)
金融(17031)
财经(16192)
业经(15101)
职业(14831)
经济研究(14395)
(14055)
(12574)
问题(11740)
(11694)
图书(11537)
科技(10825)
业大(10350)
统计(10239)
(10047)
论坛(10047)
共检索到341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稳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降低已经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重视。文章通过分析高校体育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及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宪望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社会和学校、竞技体育和选拔机制以及环境等方面因素,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要从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体育教学、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雪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体能下降的问题,学生的知识储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体质存在明显的缺陷,这对于大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笔者选取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和长春大学4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进行实际调查,其中男生550名,女生450名。调查对象几乎涵盖了除体育相关专业的院校各个专业,保证了调查研究的可靠和科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翊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和分析了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级和2011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陕西省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改进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黎伟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辽宁省90后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并与1994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掌握其变化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现代生活不良习惯等,身体素质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成因为三种:不规律作息饮食、缺乏必要锻炼和文体兴趣低。为获得更加翔实的数据,笔者于2013年9月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共计4所高校的大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艳虹  王雁  杨丽  侯金云  
为了解智力落后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水平的现状,建立基础数据,为建立具有智力落后儿童特色的体育教学大纲提出科学依据,课题组指定专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北京市11所培智学校的学生进行四项指标测查。结论显示智力落后学生也与普通学生一样,各项身体素质发育指标的均值总的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3岁以前男女各年龄段的身体素质发育指标的增长趋势不平稳,特别是在10~13岁之间,女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发育指标的增长速度快于男生,但总体差异不大;13岁以后,男生各年龄段的身体素质发育指标均值明显高于女生。智力落后学生优势手不明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志平  周海云  李立  马文慧  
山区农村的中学由于缺乏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创新的体育指导理念,学生得不到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提高山区中学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将创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在简陋的条件下,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苏苹,邬沧萍  
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人口数量多、素质低。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在大力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必须重视人口素质的研究。本文试就身体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贾刚  戢璐  
了解彝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彝族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选择1985年、2010年、2014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检测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彝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动态变化情况,发现近年来彝族男、女中小学生速度素质有所提高,耐力素质得到改善,但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力量素质的纵向变化显现年龄特征和性别特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菁菁  
中华武术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特征,是华夏文明长期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提高全民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教学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文化,并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武术选修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最具代表性传统体育的剑术课程,从而使大学生自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传承民族文化、习得剑术技艺和强身健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楚江亭  都晓  李彦青  熊玥悦  
相关理论表明,社会阶层差异与人的身体习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采用量化研究范式,以北京B、S两所大学教育专业一至四年级6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物质性的身体习性、精神性的身体习性两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在身体习性的消费、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特长、对社会阶层的看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身材、穿着、食物偏好、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从一到四年级,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的身体习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趋同与变化。教育对于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身体习性的影响是遗传永久化还是缩小差距,还需进一步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莹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发挥大学生提高体育素养的能动作用。高校体育改革有利于高校体育选项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的优势,有利于营造自由、自主、活泼、向上、愉快、和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使大学体育教学达到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目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世昊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贯彻终身体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由王文成等人主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