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10)
- 2023(19971)
- 2022(16843)
- 2021(15860)
- 2020(13186)
- 2019(30333)
- 2018(30091)
- 2017(56487)
- 2016(31316)
- 2015(35405)
- 2014(35464)
- 2013(34090)
- 2012(31026)
- 2011(27704)
- 2010(27944)
- 2009(25587)
- 2008(25131)
- 2007(22491)
- 2006(19729)
- 2005(17668)
- 学科
- 济(118092)
- 经济(117925)
- 业(105763)
- 管理(101612)
- 企(93539)
- 企业(93539)
- 方法(54094)
- 数学(44127)
- 数学方法(43496)
- 财(37749)
- 中国(36852)
- 农(36512)
- 业经(34745)
- 制(26388)
- 理论(26134)
- 务(25949)
- 教育(25920)
- 财务(25872)
- 财务管理(25830)
- 农业(25167)
- 技术(25045)
- 企业财务(24503)
- 学(23317)
- 地方(21816)
- 和(20927)
- 贸(20051)
- 贸易(20034)
- 划(19573)
- 易(19473)
- 体(19207)
- 机构
- 大学(436670)
- 学院(433255)
- 管理(171856)
- 济(168662)
- 经济(164953)
- 理学(148494)
- 理学院(146829)
- 管理学(144236)
- 管理学院(143392)
- 研究(139207)
- 中国(102089)
- 京(93431)
- 科学(83697)
- 财(81197)
- 所(67535)
- 江(65832)
- 农(65683)
- 财经(64283)
- 范(63646)
- 中心(63279)
- 师范(63188)
- 业大(61378)
- 研究所(61026)
- 北京(59245)
- 经(58502)
- 州(52181)
- 师范大学(51205)
- 农业(51032)
- 院(50817)
- 经济学(50289)
- 基金
- 项目(290179)
- 科学(231560)
- 研究(220847)
- 基金(208997)
- 家(179209)
- 国家(177532)
- 科学基金(154922)
- 社会(138766)
- 社会科(131349)
- 社会科学(131317)
- 省(114912)
- 基金项目(110314)
- 教育(107493)
- 自然(98782)
- 划(96750)
- 自然科(96530)
- 自然科学(96509)
- 自然科学基金(94797)
- 编号(91948)
- 资助(84777)
- 成果(76014)
- 部(65500)
- 重点(65187)
- 课题(65051)
- 创(63154)
- 发(61955)
- 创新(58255)
- 教育部(57411)
- 项目编号(56975)
- 制(56596)
- 期刊
- 济(186484)
- 经济(186484)
- 研究(135950)
- 中国(92755)
- 教育(78181)
- 管理(67646)
- 财(65833)
- 学报(61692)
- 农(60371)
- 科学(58274)
- 大学(50261)
- 学学(45220)
- 技术(43416)
- 农业(41899)
- 融(35257)
- 金融(35257)
- 业经(32306)
- 财经(31970)
- 经济研究(28361)
- 经(27480)
- 问题(24068)
- 业(23864)
- 技术经济(21719)
- 图书(21052)
- 科技(20824)
- 职业(19736)
- 现代(19701)
- 版(19319)
- 理论(19258)
- 财会(19083)
共检索到648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颖云
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即大学生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无法有效匹配。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创造性人才,迫切要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为此,只有建立大学生就业力的创业教育驱动机制,通过创业意识、精神、知识、技能、实习、实战等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就业力 驱动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迪 陈光军 张金波 郑岩
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目前全国各高校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力关系的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建设等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力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之帅 尚广海 王震
在对安徽省6所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的基础上,阐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状况,从性别、生源地、学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四个维度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差异化对比分析。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等方面论述就业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通过深化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重视基地建设、加强联合培养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历建萍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夯实其综合素质才能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基础,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职场并“发光发热”,为企业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既是寻找将创新创业素质融入渠道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满足时代需求大学生人才的关键入手点。由尹训红编写、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一书以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探讨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招聘配置管理、人力资源规划、规划和招聘、定位和培训、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联系,能够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燕飞 万军
基于创业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经济全球化和人力资源要素国际化的背景下,着眼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民就业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结合"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实施,立足我国新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就业能力理论和应用成果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就业能力观点。这种新就业能力表现为一般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充分融合和高度统一,旨在尝试着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难题推开一扇"窗户"。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创业 界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婷婷 赵武刚
为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高校须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就业产业和区域结构,增加就业创业形式的灵活性,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由杨晓慧撰写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一书,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理念的发展走向研究,具有一定帮助。该书作者聚焦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前沿性问题,深入探讨了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创业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易开刚 厉飞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者的培养。面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执行力弱、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高校要充分发挥优势,做好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的培养与提升工作。本文基于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的内涵本质,分析大学生在创业不同阶段执行力缺失的具体表现;剖析了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缺失的成因;围绕"选苗+育苗+护苗+助苗=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的过程式,结合"双创"的内在要求和高校的特点优势,多维度探讨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的提升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萍
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在校生及毕业生的走访和调查,总结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观念要更新、领导要重视、队伍要精良、时间要统筹、内容要充实、创业教育要加强等改进措施,希望为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 创业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付莲莲 周玲元 郑梦怡
以农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并结合检验,从多维度视角研究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拥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占比最大,总体来看,大学生创业倾向还是比较强。以农林类专业为对照组,理工和文史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倾向分别是其7.851、4.756倍。(2)性别、专业、年级、家族创业史、社会资本、创业活动参与度、双创教育满意度、创业项目数量、创业伙伴数量等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的驱动作用。(3)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创业资金不足、缺乏相关的经验及知识技能、缺乏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渤 游菲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就业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伴生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强化多维度培养概念、提升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构建全程化职业辅导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力,促进就业与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提升形成就业能力的合力三方面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机制,以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长效性和可行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创新 践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涛
我国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乃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文章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指出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琳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稳定就业,对于为我国储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成就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下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文章提出了创新创业助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路径:全面深化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拓宽就业领域,促进大学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优化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增强大学生就业机制间联动,完善保障服务制度;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就业难 “互联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瑞 陈加强
开展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国家"顶层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剖析了当前国内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系列弊病,从创新创业驱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提出了树立"大就业"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化教学环节及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的探索,以期更好地完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 就业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