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3)
2023(7867)
2022(6822)
2021(6438)
2020(5472)
2019(12747)
2018(12386)
2017(23839)
2016(12618)
2015(13996)
2014(13637)
2013(13194)
2012(11799)
2011(10225)
2010(9649)
2009(8418)
2008(7549)
2007(6078)
2006(4799)
2005(3688)
作者
(32922)
(27594)
(27301)
(25954)
(17312)
(13385)
(12560)
(11094)
(10782)
(9804)
(9554)
(9256)
(8695)
(8454)
(8273)
(8268)
(8165)
(8137)
(8013)
(7919)
(6568)
(6546)
(6532)
(6530)
(6276)
(6212)
(5908)
(5793)
(5558)
(5485)
学科
(51761)
经济(51717)
管理(35247)
(33870)
(27962)
企业(27962)
方法(27940)
数学(25721)
数学方法(25360)
(13309)
(13164)
地方(12955)
中国(11205)
业经(10393)
农业(9178)
(8984)
(8847)
财务(8813)
财务管理(8794)
环境(8756)
企业财务(8383)
技术(7950)
(7914)
贸易(7911)
(7657)
(7536)
(7194)
(6831)
理论(6652)
地方经济(6308)
机构
学院(163411)
大学(162110)
管理(69916)
(66579)
经济(65404)
理学(61918)
理学院(61282)
管理学(60177)
管理学院(59877)
研究(49372)
中国(36242)
(32712)
科学(31496)
(28506)
(27596)
业大(25437)
中心(24828)
(24649)
财经(23806)
(22651)
(21840)
研究所(21282)
(20747)
师范(20478)
经济学(20310)
农业(19384)
经济管理(19257)
(19022)
经济学院(18603)
北京(18350)
基金
项目(127164)
科学(102403)
基金(93955)
研究(91638)
(81719)
国家(81092)
科学基金(71858)
社会(59454)
社会科(56542)
社会科学(56524)
(51847)
基金项目(50887)
自然(47950)
自然科(46844)
自然科学(46834)
自然科学基金(45955)
(42456)
教育(42293)
资助(37735)
编号(36009)
重点(29035)
(28444)
(27562)
(27043)
成果(26034)
创新(25340)
科研(25174)
国家社会(24664)
教育部(24467)
课题(24385)
期刊
(62818)
经济(62818)
研究(39572)
中国(26979)
管理(24017)
学报(23623)
科学(22701)
(22493)
(19678)
大学(18625)
学学(17743)
技术(16649)
农业(14011)
教育(13902)
业经(11049)
财经(10918)
(10844)
金融(10844)
资源(10571)
经济研究(9479)
(9301)
技术经济(8474)
统计(8470)
问题(8222)
(7999)
(7941)
科技(7684)
财会(7428)
理论(7382)
(7279)
共检索到216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星  徐光来  池建宇  杨亦然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是区域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手段。研究于2021年7月对青弋江流域10个河流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生物采样以及水体理化因子监测,采用生物环境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应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对流域内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内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直接收集者为主要功能摄食类群,主要优势种为中国圆田螺、纹石蛾、日本沼虾以及方形环棱螺。群落多样性良好且具备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表明,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为溶解氧、河宽、水温、化学需氧量、流速、总磷和水深。最佳因子组合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多个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由WQI指数分析可得流域内水质较好,除了个别点位外,整体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相较于生物评价和理化因子评价,WQI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反映流域健康状况,更具适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坤  李卫明  陈圣盛  熊伟唯  张续同  刘子健  
为了解黄柏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健康状况,在黄柏河设置13个点位,进行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科级生物指数(FBI)、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和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数(QHEI)对黄柏河生态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对比4种评价方法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1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6纲14目27科,主要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黄柏河健康状况存在空间异质性,Shannon-Wiener、FBI、B-IBI和QHEI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但全流域表现基本一致,即西支健康状态最好,东支健康状态一般,干流健康状态最差。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表明,Shannon-Wiener和FBI能够指示溶解氧,B-IBI能够指示水温、溶解氧和电导率,QHEI得分能够指示水温、电导率、森林和人造地表占比。对比分析得到,Shannon-Wiener不适合应用于寡营养河段,FBI能够表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大部分信息并能够表征栖息地质量。相比FBI,B-IBI与其他评价方法联系更为紧密,并且B-IBI可以包含更多群落信息,更能全面反映黄柏河流域健康状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可  宣昊  王慧丽  于道平  严云志  彭增辉  
2013年8月对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0种,隶属于39科58属。从1级到4级河流,种类数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别为46、39、36和16种。1~3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均是水生昆虫,4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整个流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82ind./m2和36.43g/m2。不同级别河流中,2级河流底栖动物密度最大,4级河流密度最小,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级和4级河流底栖动物生物量都较高,且显著高于1级河流。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整个流域以刮食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刮食者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撕食者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孝辉  黄河清  张方辉  雷波  敖亮  
为了给三峡库尾重庆市主城区段次级河流、其他城市化河流的健康评价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本实验在位于三峡库尾重庆主城区段的嘉陵江一级支流梁滩河流域布置监测点位,同步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利用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梁滩河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Shannon-Wiener指数在0.06~2.23内,流域主要优势类群为耐受污染的寡毛类和摇蚊科种类,呈典型的城市化河流特征;PCA分析结果表明两轴共解释了59.3%的环境变异,表明水温(T)、硝酸盐(NO~-_3)、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是影响梁滩河的关键环境因子;初步筛选的4大类共8个快速生物评价指数中,物种数(S)和BMWP指数呈极显著相关性,且均与其他指数相关性不显著,其余指数间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除BPI指数、jFD指数、BP指数外,其余5种评价指数与T、NO~-_3、ORP、pH等部分指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在不同程度上均可以较显著地反映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质的影响;综合分析后,筛选出物种数S、GBI指数和FBI指数共同构建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梁滩河总体健康状况为“理想状况~病态”,总体上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变化规律相似,但由于流域总体污染水平较高(各点位水质均在Ⅴ类以上)而各点位评价结果差异较大。选定的指数也较为适合与梁滩河地形地貌、城市化水平较为接近的其他三峡库尾次级河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敬坤  薛素燕  李加琦  张雯雯  霍恩泽  于文涵  马占飞  蒋增杰  毛玉泽  
为了解桑沟湾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动态变化以及底栖生境的健康状况,于2019年5-9月采集了中国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不同养殖区(藻类、贝类和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了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运用多样性指数、AMBI和M-AMBI指数法评价了不同养殖区底栖生境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6种,其中多毛类31种,甲壳类10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类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以污染耐受种为主;调查期间,贝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群落多样性指数H′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贝类养殖活动和网箱养殖活动已经造成沉积物中有机物颗粒过度积累。ABC曲线显示,7月桑沟湾养殖区开始受到干扰,8月和9月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AMBI和M-AMBI指数评价显示桑沟湾养殖区域底栖生态系统处于轻度或中度干扰状态,底栖生境健康状况处于高等或者良好的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梦  董伟萍  赵世高  王青  刘烨凌  杨薇  
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湖水系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2020年8月和11月在沿江城市铜陵市开展了典型河湖水系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构建了大型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B-IBI),并进行了生态健康评估。根据铜陵市河湖生态系统43个底栖动物样点(8个参照点和35个受损点)数据,对46个候选参数进行了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腹足纲单元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撕食者单元数,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核心参数,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的分值和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铜陵河湖水系的B-IBI平均得分为1.47,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43个采样点中9个处于健康状态,14个处于亚健康状态,5个处于一般状态,7个处于差状态,8个处于极差状态。研究可为沿江城市河湖水系生态健康评价和河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敬坤  张雯雯  李阳  薛素燕  李加琦  蒋增杰  方建光  毛玉泽  
根据2017年7月山东省胶州湾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聚类分析、生物多样性和Multivariate-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 (M-AMBI)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评估了胶州湾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4种,其中,多毛类25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共7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0.0 g/m~2和132 ind./m~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和纽虫(Nemertinea)是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0.69~3.77,平均值为2.35,丰富度指数(d)为0.67~3.12,平均值为1.5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5~1.00,平均值为0.81。多样性AMBI指数(M-AMBI)为0.26~0.60,平均值为0.44。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在15%相似水平上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3个群落,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度较大的站位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被划分在同一个群落中,聚类结果与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切相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M-AMBI指数分析显示,胶州湾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超  周驰  苗滕  刘林峰  高健  焦一滢  李祝  张佳敏  王卉君  徐德雄  
鄂西水系是国家级水源保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了解鄂西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不同时段在宜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卷桥河(J)、清江利川段(Q)、宜昌市水源地黄柏河(H)和丹江口入库河流天河郧西段(T)开展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研究表明:4个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18目61科。基于底栖动物指示种耐污性及其丰度占比分析,表明J、Q和T三河流污染程度沿水流方向呈加重趋势,而H水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运用FBI和SIGNAL底栖生物评价指数,显示四条河流健康程度沿水流方向均呈下降趋势,但H变化趋势平缓,结果表明H水体上下游均处于较健康状态,其他3条河流上游或源头水体健康状况良好,下游受到较重污染。对主要环境因子(TP、NH_3-N、COD_(Mn)和TN)做主成分分析表明,轴1的解释率达到65. 1%,表明轴1可以有效表征主要环境压力梯度。FBI和SIGNAL指数与轴1线性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在鄂西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中可作为快速生物评价指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季晓  徐韧  刘材材  秦玉涛  袁一鸣  徐俊超  刘守海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AMBI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法、ABc(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曲线法和BenTIx指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人为和自然扰动的响应。在2013年1、6、8、11月分别对启东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4个季节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差异,并运用ABc曲线法、AMBI和BenTIx指数法评估了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云  韩政  谭梦  郑海粟  陈嗣威  张晟曼  彭自然  邵留  陈立婧  管卫兵  何培民  何文辉  
为促进城市水体的管理和保护,针对苏州市的23个河道断面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备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的核心指标。再利用比值法计算各核心指标值并累加求和得到各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值(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结果显示:苏州市城区和参照点共发现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22种,隶属于3门6纲9目14科。经过指标筛选,得出适宜评价苏州的BIBI指数由以下6个指标组成,分别是总分类单元数、节肢动物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广布种百分比、昆虫纲个体百分比、耐污类群个体百分比。经计算BIBI的最佳期望值为4.01,即BIBI值≥4.01为健康,3.01~4.01为良好,2.01~3.01为一般,1.01~2.01为较差,<1.01为极差(区间范围为左闭右开,且BIBI≥0)。根据BIBI结果,苏州市各断面水体生态健康程度参差不齐,处于一般和良好的位点多于健康的,不同季节各点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通过BIBI与各水质因子的相关分析,证明运用BIBI能很好地评价城市水体生态健康状况,对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冷龙龙  张海萍  张敏  李天科  刘晓波  渠晓东  
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方法可快速判断河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状况,对河流健康评价研究和河流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太子河4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工作组(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BMWP)指数的适用性。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对重要水环境参数的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BMWP指数随地表水水质级别的降低呈显著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与其他生物指数、生境状况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BMWP指数与底栖动物香农多样性指数(r2=0.74)、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r2=0.85)以及生境质量评估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茹彤  韦安磊  杨小刚  陈荣荣  
河流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通道,河流健康则是全面审视河流生态系统的崭新概念。本文从河流健康概念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进展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包括水文特性、水质特性、河流地貌特性、生物以及河流连通性这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来进行河流健康评价,探索性把河流连通性作为评价指标加入了这一评价标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斌  陶鑫  王志坚  
为了探究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现状,本研究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7年4月(平水期)对藻渡河流域的7个河段、24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4门7纲,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累计值达到69.2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One-way ANOVA),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69.523 2 ind/m~2和0.835 5 g/m~2。藻渡河流域7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Margaler和Pielou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空间尺度上,自然河段[藻渡河上游(ZZS)、藻渡河中游(ZZZ)和藻渡河下游(ZZX)]>库坝区(ZDG),ZZS>ZZZ>ZZX,支流河段[马桑坎河(MSK)、鲤鱼河(LYH)和白台河(BTH)]>干流。RDA分析表明水温、溶氧和pH值等是影响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三种水质评价方法中,BI和BPI生物指数适合藻渡河流域水质评价,调查区域内水质总体较好,并呈现出平水期和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优于干流的变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花  宋晓兰  奚海明  宋立新  郑科  卞金良  
2010~2011年对江阴市7条主要内河及长江江阴段共计8条河流的15个断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研究了江阴市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8条河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9种,分属3门7纲16科24属,其中软体动物14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4种、十足目4种、蛭纲2种、端足目1种、多毛纲1种。其中,以锡澄运河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达17种。从密度来看,应天河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大,为37 156ind./m2;长江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小,为6ind./m2。从底栖动物分布来看,长江和白屈港监测断面物种分布均匀,锡澄运河监测断面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80%以上),其中梨形环棱螺(Be...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雄冬  刘逸博  徐梦珍  张家豪  王聪聪  
侧向水文连通性改变了河流系统的水动力条件和营养状况,进而对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对侧向水文连通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平原河流,侧向水文连通性对高原河流系统的生态影响尚待厘清。该文采用野外采样、现场测量和室内鉴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为水生态指示生物,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的支流泉吉河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侧向水文连通条件下典型高原河流系统的环境条件差异和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结果表明:侧向水文连通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特征均有较强关联;泉吉河流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对侧向水文连通性降低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单谷式响应,显著区别于平原河流的单峰式响应模式。高原河流“低代谢、寡营养”的本底条件造成底栖动物对扰动敏感,底栖动物群落偏好的中度干扰条件由中等水文连通环境向低水文连通环境偏移,是造成单谷响应模式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