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2)
- 2023(12878)
- 2022(10352)
- 2021(9526)
- 2020(7799)
- 2019(17516)
- 2018(17217)
- 2017(33271)
- 2016(17988)
- 2015(19926)
- 2014(19892)
- 2013(19091)
- 2012(16861)
- 2011(14989)
- 2010(14405)
- 2009(12877)
- 2008(12043)
- 2007(10112)
- 2006(8610)
- 2005(7476)
- 学科
- 济(78349)
- 经济(78278)
- 管理(49340)
- 业(44617)
- 企(35752)
- 企业(35752)
- 方法(34332)
- 数学(31084)
- 数学方法(30634)
- 中国(22201)
- 地方(21047)
- 农(20073)
- 财(17064)
- 业经(16744)
- 学(14595)
- 农业(13807)
- 环境(12654)
- 制(12101)
- 地方经济(11034)
- 和(10917)
- 贸(10585)
- 贸易(10579)
- 务(10577)
- 财务(10523)
- 财务管理(10493)
- 理论(10492)
- 发(10425)
- 技术(10409)
- 易(10151)
- 企业财务(9983)
- 机构
- 学院(241176)
- 大学(240609)
- 济(97694)
- 管理(95884)
- 经济(95560)
- 理学(83677)
- 理学院(82721)
- 管理学(81002)
- 管理学院(80565)
- 研究(80488)
- 中国(59450)
- 科学(51211)
- 京(50248)
- 财(41982)
- 所(38597)
- 中心(38398)
- 农(37063)
- 业大(35713)
- 研究所(35708)
- 江(34986)
- 财经(34385)
- 范(33119)
- 师范(32770)
- 经(31476)
- 院(30999)
- 经济学(30500)
- 北京(30342)
- 农业(28994)
- 州(28335)
- 经济学院(27705)
- 基金
- 项目(178964)
- 科学(143305)
- 基金(131309)
- 研究(129089)
- 家(115195)
- 国家(114346)
- 科学基金(99730)
- 社会(83975)
- 社会科(79774)
- 社会科学(79753)
- 省(70563)
- 基金项目(69908)
- 自然(64956)
- 自然科(63480)
- 自然科学(63469)
- 自然科学基金(62224)
- 划(59507)
- 教育(58843)
- 资助(52291)
- 编号(51119)
- 重点(41080)
- 发(39604)
- 部(38910)
- 成果(38850)
- 创(36973)
- 国家社会(35666)
- 课题(35219)
- 创新(34746)
- 科研(34618)
- 教育部(33306)
共检索到338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孝辉 黄河清 张方辉 雷波 敖亮
为了给三峡库尾重庆市主城区段次级河流、其他城市化河流的健康评价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本实验在位于三峡库尾重庆主城区段的嘉陵江一级支流梁滩河流域布置监测点位,同步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利用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梁滩河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Shannon-Wiener指数在0.06~2.23内,流域主要优势类群为耐受污染的寡毛类和摇蚊科种类,呈典型的城市化河流特征;PCA分析结果表明两轴共解释了59.3%的环境变异,表明水温(T)、硝酸盐(NO~-_3)、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是影响梁滩河的关键环境因子;初步筛选的4大类共8个快速生物评价指数中,物种数(S)和BMWP指数呈极显著相关性,且均与其他指数相关性不显著,其余指数间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除BPI指数、jFD指数、BP指数外,其余5种评价指数与T、NO~-_3、ORP、pH等部分指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在不同程度上均可以较显著地反映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质的影响;综合分析后,筛选出物种数S、GBI指数和FBI指数共同构建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梁滩河总体健康状况为“理想状况~病态”,总体上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变化规律相似,但由于流域总体污染水平较高(各点位水质均在Ⅴ类以上)而各点位评价结果差异较大。选定的指数也较为适合与梁滩河地形地貌、城市化水平较为接近的其他三峡库尾次级河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坤 李卫明 陈圣盛 熊伟唯 张续同 刘子健
为了解黄柏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健康状况,在黄柏河设置13个点位,进行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科级生物指数(FBI)、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和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数(QHEI)对黄柏河生态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对比4种评价方法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1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6纲14目27科,主要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黄柏河健康状况存在空间异质性,Shannon-Wiener、FBI、B-IBI和QHEI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但全流域表现基本一致,即西支健康状态最好,东支健康状态一般,干流健康状态最差。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表明,Shannon-Wiener和FBI能够指示溶解氧,B-IBI能够指示水温、溶解氧和电导率,QHEI得分能够指示水温、电导率、森林和人造地表占比。对比分析得到,Shannon-Wiener不适合应用于寡营养河段,FBI能够表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大部分信息并能够表征栖息地质量。相比FBI,B-IBI与其他评价方法联系更为紧密,并且B-IBI可以包含更多群落信息,更能全面反映黄柏河流域健康状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星 徐光来 池建宇 杨亦然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是区域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手段。研究于2021年7月对青弋江流域10个河流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生物采样以及水体理化因子监测,采用生物环境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应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对流域内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内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直接收集者为主要功能摄食类群,主要优势种为中国圆田螺、纹石蛾、日本沼虾以及方形环棱螺。群落多样性良好且具备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表明,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为溶解氧、河宽、水温、化学需氧量、流速、总磷和水深。最佳因子组合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多个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由WQI指数分析可得流域内水质较好,除了个别点位外,整体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相较于生物评价和理化因子评价,WQI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反映流域健康状况,更具适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冷龙龙 张海萍 张敏 李天科 刘晓波 渠晓东
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方法可快速判断河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状况,对河流健康评价研究和河流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太子河4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工作组(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BMWP)指数的适用性。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对重要水环境参数的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BMWP指数随地表水水质级别的降低呈显著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与其他生物指数、生境状况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BMWP指数与底栖动物香农多样性指数(r2=0.74)、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r2=0.85)以及生境质量评估指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敬坤 薛素燕 李加琦 张雯雯 霍恩泽 于文涵 马占飞 蒋增杰 毛玉泽
为了解桑沟湾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动态变化以及底栖生境的健康状况,于2019年5-9月采集了中国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不同养殖区(藻类、贝类和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了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运用多样性指数、AMBI和M-AMBI指数法评价了不同养殖区底栖生境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6种,其中多毛类31种,甲壳类10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类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以污染耐受种为主;调查期间,贝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群落多样性指数H′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贝类养殖活动和网箱养殖活动已经造成沉积物中有机物颗粒过度积累。ABC曲线显示,7月桑沟湾养殖区开始受到干扰,8月和9月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AMBI和M-AMBI指数评价显示桑沟湾养殖区域底栖生态系统处于轻度或中度干扰状态,底栖生境健康状况处于高等或者良好的状态。
关键词:
桑沟湾 大型底栖动物 底栖生境 健康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予静 李昌晓 丽娜·热玛赞
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作为研究方法,以2005~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有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构建三峡库区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该流域各指标的权重值,运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模型对该流域进行综合健康评价分析。研究表明:5a间,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平均综合指数为0.509 7,整体上处于较健康的状态。2005~2009年,该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处于波动状态,其中,2007年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佳,但2006年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较差。研究表明,对三峡库区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较大的有生物第一性潜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斌 陶鑫 王志坚
为了探究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现状,本研究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7年4月(平水期)对藻渡河流域的7个河段、24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4门7纲,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累计值达到69.2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One-way ANOVA),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69.523 2 ind/m~2和0.835 5 g/m~2。藻渡河流域7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Margaler和Pielou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空间尺度上,自然河段[藻渡河上游(ZZS)、藻渡河中游(ZZZ)和藻渡河下游(ZZX)]>库坝区(ZDG),ZZS>ZZZ>ZZX,支流河段[马桑坎河(MSK)、鲤鱼河(LYH)和白台河(BTH)]>干流。RDA分析表明水温、溶氧和pH值等是影响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三种水质评价方法中,BI和BPI生物指数适合藻渡河流域水质评价,调查区域内水质总体较好,并呈现出平水期和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优于干流的变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梦 董伟萍 赵世高 王青 刘烨凌 杨薇
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湖水系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2020年8月和11月在沿江城市铜陵市开展了典型河湖水系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构建了大型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B-IBI),并进行了生态健康评估。根据铜陵市河湖生态系统43个底栖动物样点(8个参照点和35个受损点)数据,对46个候选参数进行了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腹足纲单元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撕食者单元数,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核心参数,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的分值和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铜陵河湖水系的B-IBI平均得分为1.47,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43个采样点中9个处于健康状态,14个处于亚健康状态,5个处于一般状态,7个处于差状态,8个处于极差状态。研究可为沿江城市河湖水系生态健康评价和河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敬坤 张雯雯 李阳 薛素燕 李加琦 蒋增杰 方建光 毛玉泽
根据2017年7月山东省胶州湾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聚类分析、生物多样性和Multivariate-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 (M-AMBI)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评估了胶州湾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4种,其中,多毛类25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共7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0.0 g/m~2和132 ind./m~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和纽虫(Nemertinea)是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0.69~3.77,平均值为2.35,丰富度指数(d)为0.67~3.12,平均值为1.5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5~1.00,平均值为0.81。多样性AMBI指数(M-AMBI)为0.26~0.60,平均值为0.44。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在15%相似水平上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3个群落,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度较大的站位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被划分在同一个群落中,聚类结果与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切相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M-AMBI指数分析显示,胶州湾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超 周驰 苗滕 刘林峰 高健 焦一滢 李祝 张佳敏 王卉君 徐德雄
鄂西水系是国家级水源保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了解鄂西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不同时段在宜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卷桥河(J)、清江利川段(Q)、宜昌市水源地黄柏河(H)和丹江口入库河流天河郧西段(T)开展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研究表明:4个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18目61科。基于底栖动物指示种耐污性及其丰度占比分析,表明J、Q和T三河流污染程度沿水流方向呈加重趋势,而H水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运用FBI和SIGNAL底栖生物评价指数,显示四条河流健康程度沿水流方向均呈下降趋势,但H变化趋势平缓,结果表明H水体上下游均处于较健康状态,其他3条河流上游或源头水体健康状况良好,下游受到较重污染。对主要环境因子(TP、NH_3-N、COD_(Mn)和TN)做主成分分析表明,轴1的解释率达到65. 1%,表明轴1可以有效表征主要环境压力梯度。FBI和SIGNAL指数与轴1线性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在鄂西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中可作为快速生物评价指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明江 邓华堂 朱峰跃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0.45)g/m2,高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82±46.94)ind./m2和(1.53±0.51)g/m2。寡毛类在静水区域占优势,水生昆虫在流水区域占优势。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不同水位时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优势种及其相对丰度有较大波动;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高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殷秀琴 安静超 陶岩 辛未冬 蒋云峰 王富斌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高寒湿地分布区,高寒湿地也是我国特有的湿地类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的增长及农牧活动的增加,湿地面积、植被和土壤水分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群落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拉萨河流域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高原湿地的监测及保护提供土壤动物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高于健康湿地,退化湿地稀有类群极为丰富,由于退化湿地生境较为干燥,出现了蚁科、隐翅虫科、步甲科等动物类群。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产生这种差异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季晓 徐韧 刘材材 秦玉涛 袁一鸣 徐俊超 刘守海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AMBI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法、ABc(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曲线法和BenTIx指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人为和自然扰动的响应。在2013年1、6、8、11月分别对启东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4个季节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差异,并运用ABc曲线法、AMBI和BenTIx指数法评估了调...
关键词:
启东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云 韩政 谭梦 郑海粟 陈嗣威 张晟曼 彭自然 邵留 陈立婧 管卫兵 何培民 何文辉
为促进城市水体的管理和保护,针对苏州市的23个河道断面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备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的核心指标。再利用比值法计算各核心指标值并累加求和得到各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值(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结果显示:苏州市城区和参照点共发现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22种,隶属于3门6纲9目14科。经过指标筛选,得出适宜评价苏州的BIBI指数由以下6个指标组成,分别是总分类单元数、节肢动物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广布种百分比、昆虫纲个体百分比、耐污类群个体百分比。经计算BIBI的最佳期望值为4.01,即BIBI值≥4.01为健康,3.01~4.01为良好,2.01~3.01为一般,1.01~2.01为较差,<1.01为极差(区间范围为左闭右开,且BIBI≥0)。根据BIBI结果,苏州市各断面水体生态健康程度参差不齐,处于一般和良好的位点多于健康的,不同季节各点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通过BIBI与各水质因子的相关分析,证明运用BIBI能很好地评价城市水体生态健康状况,对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俊尧 宋福忠 吴鑫 唐显枝
三峡库区山地小流域种植业生产呈区块化分布,种植区块可以作为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基本单元。山地小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发生风险评估包括区块划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4个子过程,通过构建以风险因素筛选与量化为核心的风险评价模型,建立源因子和迁移因子2个维度的支撑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分地块面源污染发生风险评估并进行等级划分,依据单指标影响程度,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3个方面提出种植业面源污染针对性管控措施,指导生产和管理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