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4)
2023(10355)
2022(8648)
2021(8421)
2020(6894)
2019(16003)
2018(15485)
2017(29536)
2016(15233)
2015(17155)
2014(16532)
2013(16145)
2012(14578)
2011(13055)
2010(12265)
2009(10874)
2008(10089)
2007(8028)
2006(6565)
2005(5488)
作者
(39170)
(33013)
(32657)
(31300)
(20801)
(15683)
(14853)
(12927)
(12824)
(11283)
(11170)
(11143)
(10426)
(10158)
(9988)
(9929)
(9793)
(9467)
(9343)
(9299)
(7792)
(7766)
(7605)
(7499)
(7443)
(7401)
(6923)
(6641)
(6376)
(6336)
学科
(70646)
经济(70587)
管理(41934)
(37505)
方法(34055)
数学(31646)
数学方法(31307)
(29620)
企业(29620)
中国(19319)
(15804)
(15230)
(14016)
贸易(14010)
(13729)
业经(11995)
农业(10464)
地方(10378)
(10174)
(10063)
环境(9884)
(9223)
财务(9188)
财务管理(9169)
(9021)
银行(9016)
(8942)
金融(8940)
技术(8872)
企业财务(8746)
机构
大学(208859)
学院(205722)
(96751)
经济(95380)
管理(83992)
理学(74057)
理学院(73271)
管理学(72097)
管理学院(71712)
研究(69827)
中国(54018)
(42780)
(40633)
科学(39153)
财经(34210)
中心(32622)
经济学(32040)
(31805)
(31647)
研究所(29309)
经济学院(29132)
业大(28199)
(27856)
北京(26459)
财经大学(26183)
(26091)
(25681)
(25470)
师范(25253)
经济管理(22846)
基金
项目(151669)
科学(123336)
基金(117250)
研究(109638)
(102389)
国家(101690)
科学基金(89322)
社会(75091)
社会科(71667)
社会科学(71651)
基金项目(62313)
自然(57427)
自然科(56238)
自然科学(56226)
自然科学基金(55238)
(54216)
教育(50027)
(47286)
资助(47258)
编号(40812)
(35733)
重点(33980)
国家社会(33581)
(31985)
(31916)
教育部(31490)
成果(30819)
人文(30248)
创新(30078)
中国(29736)
期刊
(91459)
经济(91459)
研究(58783)
中国(33179)
(30201)
管理(29702)
科学(28753)
学报(27793)
(23440)
大学(22764)
学学(21679)
技术(17712)
农业(16827)
财经(16763)
经济研究(16627)
(16313)
金融(16313)
(14511)
教育(14449)
问题(12860)
业经(12623)
(11958)
世界(11094)
统计(10693)
国际(10317)
资源(10015)
(9987)
技术经济(9980)
(9407)
理论(9093)
共检索到282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磊磊  潘竟虎  冯娅娅  王卫国  
以中国295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鬼城"指数模型,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地级行政单元"鬼城"现象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鬼城"现象较为鲜见,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处山区的一些城市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城市则是"鬼城"现象的典型代表;从全国范围看,"鬼城"指数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北方>中部>南方的趋势;"鬼城"指数较高的地级单元集聚性个体差异较小,"鬼城"指数较低的单元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焕峰  周艳霞  
区域经济发展是改革30余年来的重要研究课题。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缺乏空间相关性,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的实证研究,对区域经济增长数据更是如此。本文验证夜间灯光数据(NTL)与国家层面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及空间自相关性后,建立个体固定效应空间面板全模型(SAC),研究中国1992—2013年间省级层面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化导致的NTL变化的时空模式,并考察了区域规模及距离海岸线的距离等变量对以NTL度量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证实了NTL数据不仅是研究中国国家及省级区域层面经济增长时间、空间模式的有效代理变量,更有助于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模式的本质及异质性。1992年至2013年间区域灯光的高一高集聚始终稳定在东南沿海并出现集聚的自我强化。区域灯光亮度与人口增长、区域面积及距离海岸线的距离呈现负相关性,类似NTL增长率差异同样出现在内陆及沿海观测单元之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焕峰  周艳霞  
区域经济发展是改革30余年来的重要研究课题。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缺乏空间相关性,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的实证研究,对区域经济增长数据更是如此。本文验证夜间灯光数据(NTL)与国家层面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及空间自相关性后,建立个体固定效应空间面板全模型(SAC),研究中国1992—2013年间省级层面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化导致的NTL变化的时空模式,并考察了区域规模及距离海岸线的距离等变量对以NTL度量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证实了NTL数据不仅是研究中国国家及省级区域层面经济增长时间、空间模式的有效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翼  陈英  谢保鹏  裴婷婷  易鑫程  
为了厘清我国碳排放与夜间灯光的关系,文章将EKC模型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相结合,并引入地理权重与经济权重,对我国1995—2015年的碳排放量与夜间灯光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发现:(1)我国的碳排放受空间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受空间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2)能源碳排放与夜间灯光之间基本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EKC拐点约在2069年前后到来;(3)我国建设用地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溢出效应,且两者的共同叠加延缓了建设用地碳排放拐点的到来;(4)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夜间灯光对碳排放增长的作用不同,在经济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驱动作用;在经济发展后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精准测度并识别贫困地区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引入新型夜间灯光数据NPP-VIIRS,借鉴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各县区为样本,构建了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与多维贫困指数(MP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陕西省各县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利用检验后的模型,将MPI空间化,识别出848个多维贫困县(区),并与国家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扶贫重点县进行对比。多维贫困县中绝对贫困县数目为254个,相对贫困县数目为543个,有195个县区属于非收入贫困引起的多维贫困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精准测度并识别贫困地区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引入新型夜间灯光数据NPP-VIIRS,借鉴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各县区为样本,构建了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与多维贫困指数(MP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陕西省各县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利用检验后的模型,将MPI空间化,识别出848个多维贫困县(区),并与国家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扶贫重点县进行对比。多维贫困县中绝对贫困县数目为254个,相对贫困县数目为543个,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华  黄安琪  陈力朋  
房屋空置税旨在减少住房空置、增加住房供给并抑制房地产投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房屋空置税在课税对象、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以及税收豁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和借鉴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房屋空置税政策,认为我国可以考虑以同一区域房屋的平均租金价值为计税依据,采用单一比例税率,对租赁住房供给不足的一二线城市的空置住宅征收房屋空置税,以有效解决我国因房屋空置率过高而导致的租赁住房供给不足和房屋租金上涨过快等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瓦哈甫·哈力克  朱永凤  何琛  
在实证检验了夜间灯光亮度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夜间灯光亮度数据替代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标准面板计量模型、Moran’s I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发展与夜间灯光亮度间存在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2)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大于劳动力;从溢出效应来看,劳动力投入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高于企业固定资产。(3)夜间灯光亮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替代变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明  陈恋  
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布局和产业联络模式的反映,流通业发展则进一步加速跨地区要素流转和经济关联,进而引致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化。基于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关联机制,本文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所构建的中心度指数对城市空间结构予以表征,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同时将其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进一步地,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重点考察经济集聚对流通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具有倒U型非线性特征,流通业发展初期会提高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度,而超过一定阈值后则会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朝向多中心结构转变;流通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异质特征,东部地区具有稳健的倒U型曲线特征,而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则长期提升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度;经济集聚在流通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中中介效应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同样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据此提出应优化流通产业布局,发挥其在空间经济布局和城市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生态"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梅  
在房地产投资急剧攀升、房地产交易价格过渡上涨及房地产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借鉴面板数据模型及聚类分析技术研究中国房屋价格的地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按自然行政区划或聚类分析结果分析,建造价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滞后一期的房屋价格都是影响各地区房屋价格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但其对各地区的影响强度并不相同,建议中央及各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房屋价格的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尹秀  刘传明  
本文以DMSP/OLS夜间灯光校正数据代替GDP衡量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波特假说”进行经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溢出特征,环境规制通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抑制地区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刺激技术进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但环境规制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创新补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洋  林爱文  胡碧松  鞠民  
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对于透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同期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并采用其他辅助数据法对比分析获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阈值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继而使用FRAGSTATS 4. 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 68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 39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 56%和21. 58%,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3)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等8个指标在演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则和无序化的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军卫  汪潇  王秀丽  
对河南省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河南省GDP空间化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生成河南省GDP密度图以及河南省和郑州市GDP密度增长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区域GDP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从西北部至中部、再从中部至东南部逐步衰减的趋势; GDP密度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县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其中以郑州市周边区域最为突出,中部及偏东南部增长速度较快,豫东及豫南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区域经济的估算和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宸辰  唐斌斌  刘林平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客观、科学进行扶贫的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扶贫开发的三个阶段,确定了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评定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都是需要正视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使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贫困县的评定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非弱夜间灯光密度的贫困县数超过四成,这一偏误具有地区差异性;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老少边"政策因素与领导人"关系上的照顾"产生的交互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