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0)
- 2023(14088)
- 2022(12100)
- 2021(11144)
- 2020(9113)
- 2019(20789)
- 2018(20334)
- 2017(38044)
- 2016(19968)
- 2015(22281)
- 2014(22010)
- 2013(21565)
- 2012(20211)
- 2011(18419)
- 2010(18275)
- 2009(16607)
- 2008(15718)
- 2007(13468)
- 2006(12007)
- 2005(10795)
- 学科
- 济(105444)
- 经济(105268)
- 管理(52908)
- 业(49897)
- 企(39552)
- 企业(39552)
- 方法(39046)
- 数学(33337)
- 数学方法(32957)
- 中国(28800)
- 地方(27265)
- 农(25084)
- 业经(22852)
- 财(19186)
- 学(18491)
- 农业(17037)
- 地方经济(16318)
- 贸(15638)
- 贸易(15627)
- 和(15139)
- 易(15048)
- 制(14911)
- 环境(14835)
- 融(14417)
- 金融(14415)
- 发(13884)
- 银(13834)
- 银行(13812)
- 理论(13564)
- 行(13402)
- 机构
- 学院(279580)
- 大学(278705)
- 济(126967)
- 经济(124699)
- 管理(107786)
- 研究(101567)
- 理学(92423)
- 理学院(91319)
- 管理学(89813)
- 管理学院(89268)
- 中国(77705)
- 科学(59168)
- 京(59036)
- 财(55373)
- 所(49903)
- 中心(47160)
- 研究所(45097)
- 财经(43745)
- 农(42513)
- 江(41319)
- 经(39847)
- 经济学(39720)
- 范(38262)
- 师范(37924)
- 业大(37612)
- 北京(37343)
- 院(36741)
- 经济学院(35400)
- 州(32917)
- 农业(32659)
- 基金
- 项目(188592)
- 科学(150782)
- 研究(139637)
- 基金(138503)
- 家(120099)
- 国家(119093)
- 科学基金(103281)
- 社会(93195)
- 社会科(87615)
- 社会科学(87592)
- 基金项目(73060)
- 省(72769)
- 自然(64576)
- 自然科(63109)
- 自然科学(63098)
- 教育(62998)
- 自然科学基金(61961)
- 划(61435)
- 编号(55971)
- 资助(55574)
- 发(45925)
- 成果(44312)
- 重点(43020)
- 部(41846)
- 创(39236)
- 国家社会(39143)
- 课题(38108)
- 发展(36976)
- 创新(36741)
- 教育部(36427)
- 期刊
- 济(146258)
- 经济(146258)
- 研究(87343)
- 中国(58437)
- 财(42148)
- 管理(41427)
- 学报(39152)
- 农(39007)
- 科学(38903)
- 大学(30816)
- 学学(28874)
- 教育(28599)
- 融(27177)
- 金融(27177)
- 农业(27056)
- 技术(26541)
- 经济研究(24356)
- 业经(22894)
- 财经(22291)
- 经(19390)
- 问题(18535)
- 技术经济(15150)
- 贸(14690)
- 世界(14445)
- 统计(14360)
- 业(14326)
- 资源(14109)
- 图书(13840)
- 国际(13379)
- 理论(13308)
共检索到434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鲁光 杨成 刘晔
老挝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重要合作伙伴,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周边国家的影响。本文以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老挝实际的DMSP和VIIRS夜间灯光数据集成方法,通过对老挝全国夜间灯光的空间分异、灯光重心的时空演变、各行政区灯光高值区变化、主要城市及边境地区的灯光时空特征分析,系统研究了1992—2020年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2020年,老挝灯光高值区面积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0%,各省(市)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1992—2020年,灯光重心的空间变化轨迹呈鲜明的"V"字型特征,2006年后北部地区城市发展速度相对快于南部地区;(3)按2020年灯光高值区面积进行评价,老挝最大的5个城市依次是万象市、沙湾拿吉市、巴色市、琅勃拉邦市和沙耶武里市;(4)首都万象的城市首位度虽持续下降,但仍处于绝对优势,万象灯光高值区面积占老挝全国的1/3;(5)老泰边境是老挝边境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地区,老中边境地区面积虽小,但2013年以来灯光数据提升最快。精准认知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对于开展中老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3)空间Markov转移概率估计结果表明,空间因素在中国地区经济动态演变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显著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识别随机收敛俱乐部。研究方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而不同地区间交叉重叠的影响极小。东部地区的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它们的经济发展存在向局部均值随机收敛的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重新审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识别随机收敛俱乐部。研究方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而不同地区间交叉重叠的影响极小。东部地区的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它们的经济发展存在向局部均值随机收敛的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重新审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特征。研究价值:揭示出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并进一步识别出各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1996—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未来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社会条件看,改革的深化仍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将大大改善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冯颖 陈思盈 韩经纬
【目的/意义】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城市边缘区向外延展的城市蔓延现象,亟需抓住城市蔓延的基本特征,有的放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蔓延治理策略。【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遥感数据测度中国城市蔓延指数,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例,实证检验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机理。【结论/发现】第二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城市蔓延,第三产业发展有效抑制城市蔓延;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长江中下游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更大,且产业发展对临近区域的城市蔓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过于强调市场因素的单中心城市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产业发展导致的城市蔓延现象在相邻地区存在相互“模仿”和“传染”效果。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城市蔓延 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鹏 黄图毅 廉超 阙菲菲
基于省域数据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空间变化规律是指在社会进步中各省域社会生产力发展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作用程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其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重心演变路径模型,从中国各省域的GDP、三次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年末总人口等指标重心入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重要指标重心演变路径进行测算及比较研究,探寻基于省域数据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空间变化规律,并有针对性地从各重要指标改进和缩小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省域 经济社会发展重心 空间 演变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春阳 张文佳 刘晓艳
南北经济差距事关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大局。为明确南北经济差距时空演化情况,基于空间格局统计思想和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1 784个县域单元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SDE)、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集聚图等方法和工具,分析和比较经济密集性、方向性、关联性等。结果发现:南北经济均为倒丁字型分级结构,南方经济密集性高于北方且呈上升趋势;南北经济均呈东西方向空间分布格局,南方经济方向性在减弱而北方经济方向性有所强化;南方经济具有更强的关联性,南北经济主要表现为低值集聚和高值集聚,集聚结构单一。南北经济密集性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解释了南北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而倒丁字型分级结构和LISA集聚演化情况表明,地区内差距和两极分化是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推动南北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须在明确南北经济低水平协调、方向性一致、重心距离缩短等现状的基础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要推动南方地区依托优势区域构建一体化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系统,加快北方地区增速换挡与城市群、增长极建设,提升南北地区内的经济密集性;二要打造倒三角型经济发展水平分级结构,夯实南北经济协调基础;三要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建设,加强南北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四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南方地区平衡发展和提高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着力破解倒丁字型分级结构和空间两极分化难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黎江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及各省份专利授权数据,利用Moran’sI测度和LISA聚类结果,分析2013—2018年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专利授权数量的空间聚集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两极化严重,正逐渐形成中西部地区创新低值陷阱和东部沿海创新集聚高地的现象。但因技术创新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各级政府需制定适合本地的创新发展战略政策,提升专利质量和转化路径,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经济开放强度,强化省份间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华军 裴延峰 贾文星
基于1992—2013年DMSP/OLS城市夜间灯光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溢出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且城市群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城市群内部差异中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不同,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及哈长城市群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则逐渐缩小;而从相对差异来看,除成渝城市群的相对差异略微扩大之外,其他城市群整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洋 林爱文 胡碧松 鞠民
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对于透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同期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并采用其他辅助数据法对比分析获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阈值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继而使用FRAGSTATS 4. 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 68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 39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 56%和21. 58%,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3)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等8个指标在演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则和无序化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赫胜彬 张靓
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生态足迹理论,基于投入产出法提出了一种评价中国区域发展的方法。首先用灯光指数表征区域发展水平,将其作为产出因子;用改进的生产性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区域生态足迹,将其作为投入因子;以此来构建区域发展指数。然后进行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灯光指数与生态足迹增长率对比分析,及区域发展指数变化规律聚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上海和北京在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中占据前两位,远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发展方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各省区市的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除内蒙古和陕西外,生态足迹的增长率均低于灯光指数的增长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区域发展类型可以分为进步型、稳定型和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