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3)
- 2023(15807)
- 2022(13276)
- 2021(12337)
- 2020(10276)
- 2019(23512)
- 2018(23251)
- 2017(45111)
- 2016(24424)
- 2015(27330)
- 2014(27170)
- 2013(26298)
- 2012(23703)
- 2011(20969)
- 2010(20431)
- 2009(18359)
- 2008(17282)
- 2007(14699)
- 2006(12680)
- 2005(10656)
- 学科
- 济(97183)
- 经济(97083)
- 管理(67771)
- 业(64504)
- 企(52506)
- 企业(52506)
- 方法(45933)
- 数学(40373)
- 数学方法(39835)
- 农(27795)
- 中国(25585)
- 财(23069)
- 业经(22837)
- 地方(22132)
- 学(20434)
- 农业(18841)
- 贸(15678)
- 贸易(15670)
- 环境(15440)
- 理论(15371)
- 制(15272)
- 易(15161)
- 技术(15088)
- 和(14867)
- 务(14841)
- 财务(14764)
- 财务管理(14735)
- 企业财务(13968)
- 划(13022)
- 银(12597)
- 机构
- 大学(332825)
- 学院(332247)
- 管理(135027)
- 济(129047)
- 经济(126196)
- 理学(118492)
- 理学院(117190)
- 管理学(114857)
- 管理学院(114280)
- 研究(107211)
- 中国(77329)
- 京(69471)
- 科学(69095)
- 财(56644)
- 农(53444)
- 所(51916)
- 业大(51852)
- 中心(49751)
- 研究所(48042)
- 江(46929)
- 财经(46650)
- 范(44922)
- 师范(44507)
- 经(42653)
- 北京(42619)
- 农业(41779)
- 院(39756)
- 经济学(38618)
- 州(38425)
- 师范大学(36207)
- 基金
- 项目(242348)
- 科学(191533)
- 基金(176467)
- 研究(175788)
- 家(153790)
- 国家(152562)
- 科学基金(132529)
- 社会(110838)
- 社会科(105077)
- 社会科学(105046)
- 省(96215)
- 基金项目(94868)
- 自然(87503)
- 自然科(85504)
- 自然科学(85484)
- 自然科学基金(83879)
- 教育(80558)
- 划(79794)
- 编号(72040)
- 资助(71426)
- 成果(56134)
- 重点(54056)
- 部(52489)
- 发(51363)
- 创(50168)
- 课题(48445)
- 创新(46831)
- 科研(46595)
- 国家社会(45597)
- 教育部(45089)
- 期刊
- 济(133514)
- 经济(133514)
- 研究(91652)
- 中国(57537)
- 学报(53666)
- 科学(49155)
- 农(48495)
- 管理(47026)
- 财(41704)
- 大学(40997)
- 学学(38518)
- 教育(35493)
- 农业(34063)
- 技术(29686)
- 融(23527)
- 金融(23527)
- 业经(23494)
- 财经(21356)
- 经济研究(20921)
- 图书(18840)
- 问题(18161)
- 经(18145)
- 业(17135)
- 科技(16675)
- 资源(16372)
- 理论(15874)
- 版(15809)
- 技术经济(15475)
- 实践(14757)
- 践(14757)
共检索到461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军卫 汪潇 王秀丽
对河南省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河南省GDP空间化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生成河南省GDP密度图以及河南省和郑州市GDP密度增长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区域GDP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从西北部至中部、再从中部至东南部逐步衰减的趋势; GDP密度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县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其中以郑州市周边区域最为突出,中部及偏东南部增长速度较快,豫东及豫南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区域经济的估算和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琪 袁涛 郑新奇
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以各种统计资料、统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核算,费时耗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GDP的新方法。在分析夜间灯光强度与GDP关系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GDP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省级GDP空间化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964,显著性水平低于0.05,通过夜间灯光数据计量省级GDP总量的效率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将灯光数据应用于经济分析具有可行性。进一步修正完善模型,将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种新研究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春杨 吴国誉 张超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精准测度并识别贫困地区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引入新型夜间灯光数据NPP-VIIRS,借鉴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各县区为样本,构建了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与多维贫困指数(MP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陕西省各县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利用检验后的模型,将MPI空间化,识别出848个多维贫困县(区),并与国家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扶贫重点县进行对比。多维贫困县中绝对贫困县数目为254个,相对贫困县数目为543个,有195个县区属于非收入贫困引起的多维贫困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精准测度并识别贫困地区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引入新型夜间灯光数据NPP-VIIRS,借鉴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各县区为样本,构建了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与多维贫困指数(MP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陕西省各县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利用检验后的模型,将MPI空间化,识别出848个多维贫困县(区),并与国家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扶贫重点县进行对比。多维贫困县中绝对贫困县数目为254个,相对贫困县数目为543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秀 李佳 段平 程峰 王金亮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对云南沿边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空间化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的第一产业模型的拟合优度(R~2)每期均大于0. 82,拟合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 12%;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通过分类回归方法的第二、三产业模型每期的相对误差均低于7%;最终GDP每期拟合误差均低于4. 3%。基于1992—2013年空间化的GDP数据,对2015年的GDP进行预测精度分析,对2020年的GDP进行预测。2015年预测的GDP除了福贡县等县市的相对误差大于25%外,其余各县各年份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5%。预测2020年云南沿边地区GDP可达到5 233. 409亿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永 方迎风 刘凯敏
客观的夜间灯光数据被频繁地作为GDP的替代指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文献中。然而随着SNPP卫星替代DMSP卫星,研究领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有三个新问题常常被学者们忽略:DMSP/OLS和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是否可比?夜间灯光数据能否替代农村地区的GDP?哪一个夜间灯光指标最优?忽视这三个问题很可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文章通过对DMSP/OLS和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比较发现,分辨率、成像时间、传感器的差异使二者不具可比性。我国县级农村层面的数据证明,夜间灯光数据仍然可以作为GDP的替代指标;农业占GDP比例较高的子样本证实,夜光强度为GDP的最优替代指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金浩 张超
在明确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选择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确定城市样本,利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及空间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的C-P结构。现状城市规模体系的地理集中度较低,并呈现逐步"集聚增长"的演化特征,城市集中度持续增强且城镇体系"数量增长"特征显著。城市群规模增长空间演化呈现明显的先收缩后扩张、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金浩 张超
在明确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选择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确定城市样本,利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及空间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的C-P结构。现状城市规模体系的地理集中度较低,并呈现逐步"集聚增长"的演化特征,城市集中度持续增强且城镇体系"数量增长"特征显著。城市群规模增长空间演化呈现明显的先收缩后扩张、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特征,西南部环鄱阳湖地区城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区域。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周边50-100公里左右区域已初步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边缘城镇群"。从经济空间联系强度格局演化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组团"多极化、碎片化"特征显著,武汉都市圈组团、长株潭组团和南昌-九江组团扩张显著,从而严重挤压了宜昌组团和萍乡-宜春-新余组团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孟禹 蔡之兵 张可云
本文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新城市规模指数,力求以更客观、更综合的视角来度量城市规模,并从空间竞争角度研究城市规模变动。对新城市规模指数的分析表明,一定条件下其能纠正土地和人口总量度量法引起的误差;本文进一步通过构建反映城市规模变动空间竞争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引起竞争的"水平方向(横向策略互动)"和"垂直方向(纵向共同反应)"两个来源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水平方向"的竞争强度为正,且逐年递增,城市规模空间竞争表现为愈来愈强的模仿性;"垂直方向"的竞争强度也为正,官员晋升体制也能引起城市规模空间效仿现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孟禹 蔡之兵 张可云
本文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新城市规模指数,力求以更客观、更综合的视角来度量城市规模,并从空间竞争角度研究城市规模变动。对新城市规模指数的分析表明,一定条件下其能纠正土地和人口总量度量法引起的误差;本文进一步通过构建反映城市规模变动空间竞争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引起竞争的"水平方向(横向策略互动)"和"垂直方向(纵向共同反应)"两个来源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水平方向"的竞争强度为正,且逐年递增,城市规模空间竞争表现为愈来愈强的模仿性;"垂直方向"的竞争强度也为正,官员晋升体制也能引起城市规模空间效仿现象;研究还发现,在晋升年份,以垂直方向的竞争为主,其他年份则以水平方向的竞争为主。过去十年来中央政府"做对了(城市规模)激励",但"做对协调"却显不足,未来应加强"做对协调",实现二者统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吕永强 沈体雁
基于1996~2010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加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总体呈现东部相对密集、中西部相对稀疏的条形核心—边缘结构,1996~2010年间,城市体系集中度始终较高且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向"规模扩张"转变的演化过程;城市体系空间增长表现为明显的先扩张后收缩、先向西南方向移动再向东北方向移动、沿海、沿江、沿沪昆线及南北交通通道轴线的动态演进特征;受地理条件、空间距离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非连续性和片段化特征,区域内各城市群空间演化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婕 卢孟
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Landsat TM/ETH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城市用地复合指数NUACI,提取2000、2005和2010年三个节点年份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成区范围,分析长江中游环鄂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和演变特征。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之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武汉城市圈城市建成区面积空间分布最广且城市建成区分布单中心圈层空间格局显著,但随着扩散效应的加强,逐步形成以"鄂州—黄石—黄冈"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副中心:环长株潭城市群由单城市星状空间分布向多中心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发展,"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集群发展更为显著;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速度最快,空间分布格局放射轴向特征显著,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与交通要素关系密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呼包鄂城市群空间扩张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市场化进程与地区经济不均衡——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分析
基于POI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结构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中国地级市GDP数据的真实性: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
“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适宜性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视角
夜间灯光数据及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区域发展评价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1992~2013)
DMSP夜间灯光数据与Landsat数据结合的建成区提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