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8)
- 2023(13833)
- 2022(11840)
- 2021(10769)
- 2020(9380)
- 2019(21438)
- 2018(20974)
- 2017(39938)
- 2016(21861)
- 2015(24348)
- 2014(24191)
- 2013(23766)
- 2012(21794)
- 2011(19418)
- 2010(18907)
- 2009(17400)
- 2008(16848)
- 2007(14823)
- 2006(12367)
- 2005(10490)
- 学科
- 济(89051)
- 经济(88963)
- 管理(60259)
- 业(58816)
- 企(47127)
- 企业(47127)
- 方法(44814)
- 数学(40422)
- 数学方法(39944)
- 农(24959)
- 财(22920)
- 地方(20513)
- 中国(20268)
- 学(19467)
- 业经(18726)
- 贸(17845)
- 贸易(17840)
- 易(17347)
- 农业(17011)
- 务(14802)
- 财务(14761)
- 财务管理(14728)
- 环境(14018)
- 企业财务(13968)
- 制(13850)
- 技术(13540)
- 和(12572)
- 理论(11970)
- 融(11511)
- 金融(11508)
- 机构
- 学院(309633)
- 大学(308161)
- 济(123240)
- 经济(120792)
- 管理(120177)
- 理学(105780)
- 理学院(104545)
- 管理学(102546)
- 研究(102076)
- 管理学院(101994)
- 中国(73515)
- 科学(68849)
- 农(63089)
- 京(62684)
- 业大(55016)
- 财(52941)
- 所(52489)
- 农业(50506)
- 研究所(48843)
- 中心(48469)
- 江(45015)
- 财经(43674)
- 经(39754)
- 范(39093)
- 师范(38532)
- 北京(37617)
- 经济学(37609)
- 院(36781)
- 州(35580)
- 经济学院(34458)
- 基金
- 项目(224599)
- 科学(175846)
- 基金(163770)
- 研究(152865)
- 家(146782)
- 国家(145643)
- 科学基金(124133)
- 社会(97189)
- 社会科(92212)
- 社会科学(92180)
- 省(91057)
- 基金项目(88376)
- 自然(85114)
- 自然科(83160)
- 自然科学(83132)
- 自然科学基金(81654)
- 划(76186)
- 教育(70469)
- 资助(66179)
- 编号(59547)
- 重点(51333)
- 部(48371)
- 发(48164)
- 创(46986)
- 成果(45329)
- 计划(45154)
- 科研(44704)
- 创新(44088)
- 课题(41059)
- 大学(40742)
- 期刊
- 济(122493)
- 经济(122493)
- 研究(76689)
- 学报(59069)
- 农(55291)
- 中国(51781)
- 科学(50955)
- 大学(43042)
- 学学(41338)
- 财(41300)
- 管理(39495)
- 农业(37643)
- 技术(25922)
- 教育(24427)
- 融(21856)
- 金融(21856)
- 业经(21293)
- 财经(20611)
- 业(20552)
- 经济研究(19756)
- 经(17595)
- 问题(17247)
- 版(17001)
- 资源(15866)
- 业大(15862)
- 科技(15572)
- 统计(15130)
- 技术经济(15019)
- 策(14291)
- 商业(14099)
共检索到422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媛婷 李益敏 吴博闻 计培琨 杨雪
利用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夜间灯光数据与统计数据,在4期建成区提取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5%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建成区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扩张速度分布由2012—2015年的从中央到四周递减转变为2015—2020年的四周增速较高而中央较低,2012—2020年扩张强度有所提升,中强度及以上州市占比由2012—2015年的31.25%增加到2018—2020年的50%;建成区扩张速度的高高聚集区与热点区域均分布在滇中与滇东北,且建成区3个时间段内重心呈西北—东北—东南迁移趋势;扩张速度演变的主导单因子为路网密度、用水总量和人口密度,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作用。因此,需采取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控与正向激励政策来促进平衡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战豫 张伞伞
研究中国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从更精细尺度推动减污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12—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19个城市群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19个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且占比稳定,西南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小;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碳排放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趋势;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影响力最强,且地区生产总值与科学技术支出、年平均人口、公路客运量的交互作用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战豫 张伞伞
研究中国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从更精细尺度推动减污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12—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19个城市群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19个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且占比稳定,西南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小;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碳排放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趋势;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影响力最强,且地区生产总值与科学技术支出、年平均人口、公路客运量的交互作用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若曦 李建 李熙 陈晓玲
建成区面积代表着城镇用地水平和发达程度,其变化反映了城市扩张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该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Landsat TM/ETM+光学遥感影像与DM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夜光数据相结合的建成区提取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9.7%;利用长时序提取结果分析了江西省1995年2014年的城市建成区扩张情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近20a间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 276.33km2,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程元鹏
近年来云南省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发显著。库兹涅茨曲线分析表明经济是能源消耗的驱动因素,且近阶段云南省不存在U型线的拐点,能源消耗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故本文选取人口、人均GDP、工业GDP比率、城市化率、能源消耗强度五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云南省2000~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为样本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构建STIRPAT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和城市化率是影响云南省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人均GDP和工业GDP比率对于能源消耗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强度对于能源消耗有抑制作用。针对目前现状,为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能源消耗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棋 张超 田湘云 史小蓉 张玉薇 王妍
【目的】在宏观尺度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和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定量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演变过程,可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2000、2010和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定量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通过时空演变模型分析云南省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石漠化状况整体得到改善,石漠化占国土面积比例从9.65%下降至6.48%,但局部地区仍在恶化。(2)云南省石漠化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的特征,其中昭通、曲靖、文山、红河和昆明等地区的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石漠化发生面积的65.42%~72.14%。(3)石漠化演变流向复杂,既转移至石漠化程度高的等级又向石漠化程度低的等级转移,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未被遏制。(4)极重度石漠化修复所需的周期较长,近20 a间云南省极重度石漠化大部分转移至重度石漠化。(5)石漠化内部演变过程剧烈,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的综合变化速率较快,易于改善的同时亦存在较高的恶化风险,需加以重视。【结论】依据相关规程中的石漠化等级判定标准,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可准确提取宏观尺度的石漠化斑块信息。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图3表4参2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雯文 杨子生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的2009~2013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的耕地生产效率基础上,综合运用ESDA技术、基尼系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的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影响不同区域耕地生产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3年,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增幅逐年降低;效率低值地区增长明显,高值地区则并不显著;(2)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并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滇中、滇西南等粮食主产区受≤6°耕地面积比重、旱涝保收面积的影响较大,而滇东地区则更易受到>6°坡耕地面积和人均GDP的影响,滇西北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红燕 黄智刚 裴文文 张宇鹏
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扩张理论和方法,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城市形态定量分析指标如扩张面积、扩展速率指数、扩张强度指数、形状指数、分维数、紧凑度指数等,结合RS和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钦州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展特征。以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钦州市1987~2010年建成区信息,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钦州市以主城区扩展为主,1987~2010年主城区已经历缓慢扩张向快速扩张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钦州港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扩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05~2008年主城区与钦州港区扩张均呈现缓慢;1987~2010年间,主城区和钦州港区的建成区形态较简单,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绍稳 徐光远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优化城市体系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齐普夫模型考察云南省城市体系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云南省城市体系在2008—2017年呈现聚集发展趋势、城市体系分布帕累托系数逐年下降,说明省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因此,在新时代推动云南省域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从理论上分析城市体系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利用云南省州市府驻地城市建成区户籍人口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数据表明,财政支出、外商投资、进出口额对城市体系聚集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效应,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城市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晓玲 李宏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产业的融合度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度水平较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农业内部的种植业、畜牧业与农业融合度较高;在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对农业的影响作用显著。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和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九个影响农业产业融合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公路通车里程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对农业产业融合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农业内各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和形式,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拉动农业融合性产品的需求等不断提升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娟 李明云 刘红琴
基于LMDI模型,分别研究碳排放系数、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六个因素对云南省生产活动的碳排放的贡献量和贡献率。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驱动云南省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也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素;能源强度则是抑制碳排量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也对减少碳排放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很明显。说明云南省由于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工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大,影响因素中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率大于抑制因素,在短时期内云南省的碳排放仍将持续增长。因此,云南省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与能源消...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 LMDI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琪 袁涛 郑新奇
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以各种统计资料、统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核算,费时耗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GDP的新方法。在分析夜间灯光强度与GDP关系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GDP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省级GDP空间化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964,显著性水平低于0.05,通过夜间灯光数据计量省级GDP总量的效率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将灯光数据应用于经济分析具有可行性。进一步修正完善模型,将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种新研究方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区域塌陷问题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区域塌陷指数,使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十五”时期至“十三五”时期(2001—2020年)我国区域塌陷程度进行实证测度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区域塌陷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塌陷程度总体呈西高东低的梯度格局,且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我国区域塌陷指数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总体呈倒U形变化。我国区域塌陷的演进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与西部变化相对平稳,中部先“塌陷”后“崛起”,东北塌陷程度升高;南北差距不断扩大,但东西差距仍是主要矛盾。经济、人口、城镇化、行政级别、科技、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区域塌陷的空间格局分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振国 朱洪宇
在遵循“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推广可复制为基本要求”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7年内实现了6批自贸区的规划及21个自贸区的试点。本文基于2013—2019年美国VIIRS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显著地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反而因可能的虹吸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贸区在经济发展层面的政策效应现阶段表现为显著的“属地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了自贸区战略中的辐射效应目标并未实现,或许掉入“政策陷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玲燕 王慧敏 段琪彩 马剑锋
基于云南省29个典型气象站1953年-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16个州(市)1979年-2011年的玉米生产资料,分析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4个时间尺度的干旱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验证了其与玉米减产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SPEI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历史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夏玉米的产量变化情况:①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EI值变化幅度减小,干旱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增长。3个月尺度的SPEI-3和6个月尺度的SPEI-6可体现干湿季节变化,12个月尺度的SPEI-1...
关键词:
夏玉米 SPEI 减产率 干旱特征 云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