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3)
- 2023(12453)
- 2022(10126)
- 2021(9483)
- 2020(7845)
- 2019(17901)
- 2018(17644)
- 2017(34276)
- 2016(18241)
- 2015(20127)
- 2014(19680)
- 2013(18829)
- 2012(16704)
- 2011(14569)
- 2010(13923)
- 2009(12215)
- 2008(11179)
- 2007(9105)
- 2006(7710)
- 2005(6468)
- 学科
- 济(76398)
- 经济(76334)
- 管理(46948)
- 业(44829)
- 企(34393)
- 企业(34393)
- 方法(33116)
- 数学(29939)
- 数学方法(29538)
- 农(22641)
- 地方(19473)
- 中国(19432)
- 业经(17052)
- 财(16696)
- 农业(15580)
- 学(14052)
- 贸(11295)
- 贸易(11289)
- 环境(11181)
- 制(10932)
- 易(10887)
- 务(10440)
- 技术(10422)
- 财务(10395)
- 财务管理(10374)
- 土地(10147)
- 和(9976)
- 发(9821)
- 企业财务(9785)
- 产业(9619)
- 机构
- 学院(236401)
- 大学(235317)
- 济(95394)
- 管理(93984)
- 经济(93492)
- 理学(82266)
- 理学院(81282)
- 管理学(79694)
- 管理学院(79253)
- 研究(76158)
- 中国(56901)
- 京(48816)
- 科学(47802)
- 财(41176)
- 农(38543)
- 中心(37770)
- 业大(36415)
- 所(35714)
- 财经(34119)
- 江(33776)
- 研究所(33045)
- 范(32393)
- 师范(32089)
- 经(31221)
- 农业(30266)
- 经济学(29738)
- 北京(29129)
- 院(28691)
- 州(27358)
- 经济学院(27112)
- 基金
- 项目(176254)
- 科学(140569)
- 基金(129851)
- 研究(128520)
- 家(113637)
- 国家(112761)
- 科学基金(98314)
- 社会(83420)
- 社会科(79148)
- 社会科学(79127)
- 基金项目(70141)
- 省(68974)
- 自然(63849)
- 自然科(62419)
- 自然科学(62409)
- 自然科学基金(61217)
- 教育(58208)
- 划(57785)
- 编号(52127)
- 资助(50637)
- 成果(39878)
- 重点(39644)
- 发(38542)
- 部(38298)
- 创(36877)
- 国家社会(35682)
- 创新(34551)
- 课题(34344)
- 科研(34082)
- 教育部(33059)
共检索到32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秀 李佳 段平 程峰 王金亮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对云南沿边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空间化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的第一产业模型的拟合优度(R~2)每期均大于0. 82,拟合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 12%;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通过分类回归方法的第二、三产业模型每期的相对误差均低于7%;最终GDP每期拟合误差均低于4. 3%。基于1992—2013年空间化的GDP数据,对2015年的GDP进行预测精度分析,对2020年的GDP进行预测。2015年预测的GDP除了福贡县等县市的相对误差大于25%外,其余各县各年份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5%。预测2020年云南沿边地区GDP可达到5 233. 409亿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兵华 陈昊 赵立珍 杨元传
基于时序NPP-VIIRS夜间灯光、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构建GDP空间化模型,并结合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2013—2020年福州市经济空间差异性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对GDP空间化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单元网格精度和效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对较小尺度的经济空间分析具有意义。(2)将土地利用数据对应的各产业产值用于对GDP空间化模型修正,能够进一步提升单元网格的模拟精度。(3)从共时性比对来看,福州市的经济空间呈现东部GDP较高,西部和北部GDP以低值为主、高值零星分布的格局。从历时性来看,自2015年起,福州市GDP高值区域的扩张与GDP总值的增长速度明显提高,2018年后整体出现略微下降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军卫 汪潇 王秀丽
对河南省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河南省GDP空间化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生成河南省GDP密度图以及河南省和郑州市GDP密度增长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区域GDP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从西北部至中部、再从中部至东南部逐步衰减的趋势; GDP密度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县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其中以郑州市周边区域最为突出,中部及偏东南部增长速度较快,豫东及豫南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区域经济的估算和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庆旭 章立玲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发展出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进行1992—2010逐年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992—2010年间:1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城镇用地信息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了88.11%和0.61,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信度;2从总体上看,环渤海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由1992年的0.82%增至2010年的3.20%,年均增长率指数为7.80%;3从区域差异上看,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之间、滨海城市与非滨海城市之间、距海岸线不同距离的区域之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4从空间特征上看,土地城镇化水平高值区呈现出一定的向海性。本研究可为快速有效地测度分析区域土地城镇化水平,进而调整和优化区域城镇化格局,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蒋梅英 张磊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蒋梅英 张磊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琳
文章采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十一五"期末云南沿边地区各州市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大多数州市产业层次总体虚高,三次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二、三产业无明显优势,甚至处于劣势。文章在对云南桥头堡建设语境下如何推进产业结构演进转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区位商 产业结构 沿边地区 桥头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龙 曹韩 田子义
中央已经明确要将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德宏州是云南省桥头堡的黄金口岸,这将给德宏州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德宏州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的沿边地区,在历史、经济、文化和信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其他地区的特殊条件下,如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地财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有用性的投资决策依据,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为德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极大贡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向其凤 刘建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云南红河和德宏民族自治州2053户农户数据为例,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参与情况,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模型估计培训效应。结果显示:2006-2008年样本农户年均培训参与率为26.39%;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18.99%),未参加培训的农户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小(18.09%)。这一方面证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作为沿边地区农村反贫措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选择的针对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琪 袁涛 郑新奇
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以各种统计资料、统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核算,费时耗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GDP的新方法。在分析夜间灯光强度与GDP关系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GDP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省级GDP空间化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964,显著性水平低于0.05,通过夜间灯光数据计量省级GDP总量的效率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将灯光数据应用于经济分析具有可行性。进一步修正完善模型,将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种新研究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鹏 元丽娇 孙滢悦
文章基于城市兴趣点(POI)与夜间灯光对城市空间结构反映的真实性、直观性的优势特征,以福州市2018年、2020年、2021年的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空间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福州市总体的城市结构为单中心结构,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发展特征为中部强、西部弱、东部增强趋势明显。(2)耦合区关系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高—高、高—中、中—高耦合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高—低耦合区分布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地,中—中耦合区分布在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地区,而中—低、低—中、低—低耦合区则分布在城市外围郊区经济欠发达地带。(3)2018—2021年夜间灯光与POI核密度耦合相同区域面积总体在增加,即高—高耦合与低—低耦合区;2018—2020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面积大幅度增加,中—高耦合区减少;2020—2021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则有所减少,中—高耦合区增加。(4)福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是经济、政治、人口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媛婷 李益敏 吴博闻 计培琨 杨雪
利用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夜间灯光数据与统计数据,在4期建成区提取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5%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建成区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扩张速度分布由2012—2015年的从中央到四周递减转变为2015—2020年的四周增速较高而中央较低,2012—2020年扩张强度有所提升,中强度及以上州市占比由2012—2015年的31.25%增加到2018—2020年的50%;建成区扩张速度的高高聚集区与热点区域均分布在滇中与滇东北,且建成区3个时间段内重心呈西北—东北—东南迁移趋势;扩张速度演变的主导单因子为路网密度、用水总量和人口密度,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作用。因此,需采取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控与正向激励政策来促进平衡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星怡 杨子生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新生的一种分区,也是该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在剖析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在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的规定,结合德宏州实际,制定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共计将德宏州划分为8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林业发展区;同时,探索和确定了德宏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磊 李君 武友德
以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运用全覆盖式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的生计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族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兼业化程度均较高,汉、白等原驻民族的农为主型农户比例最高,藏族等迁入民族的非农型农户比重最大。(2)汉、白等原驻民族农户及农为主、非农为主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较高,组合较为合理;各族农户间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差异较小而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间的差异悬殊。(3)不同民族农户土地利用的型式与程度存在差异,藏族等迁入民族农户拥有、流转耕地面积及宅基地的用地规模、利用程度均整体高于汉、白等原驻民族,但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与组合的多样性相对较低。(4)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多样化影响其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及形态组合,整体而言,农户生计的非农程度与其耕地流出面积、宅基地利用的规模、程度及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呈正比,而与其耕地租入面积、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组合的多样性呈反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子生 韩华丽 朱玉碧 赵乔贵
以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的芒市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的评价指标、测算方法和分级标准体系基础上,定量地分析评价了芒市近8 a来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各个地类变化的合理度和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度,为推进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实施提供基础依据。评价结果表明,全市近8 a所有地类转化的总面积为77 602.80 hm2,转化的合理度(RD值)只有48.98%,属于"中度不合理"级。总体上,芒市近8 a来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既有合理的部分,如部分陡坡耕地的生态退耕、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但其不合理性亦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生态退耕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退耕还林工程 芒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