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1)
- 2023(12592)
- 2022(10546)
- 2021(9968)
- 2020(8249)
- 2019(19254)
- 2018(19035)
- 2017(36842)
- 2016(19498)
- 2015(22083)
- 2014(22156)
- 2013(21723)
- 2012(19815)
- 2011(17691)
- 2010(17444)
- 2009(16190)
- 2008(16084)
- 2007(14269)
- 2006(11899)
- 2005(10355)
- 学科
- 济(83085)
- 经济(83009)
- 管理(56768)
- 业(55561)
- 企(46549)
- 企业(46549)
- 方法(42247)
- 数学(36720)
- 数学方法(36252)
- 农(22519)
- 财(21494)
- 中国(20132)
- 业经(18316)
- 学(16717)
- 贸(15823)
- 贸易(15815)
- 易(15365)
- 地方(15260)
- 农业(15047)
- 理论(14551)
- 制(14288)
- 务(13945)
- 财务(13899)
- 财务管理(13867)
- 和(13215)
- 企业财务(13143)
- 银(11920)
- 技术(11904)
- 银行(11895)
- 环境(11817)
- 机构
- 学院(282447)
- 大学(282047)
- 济(116557)
- 经济(114254)
- 管理(112410)
- 理学(98287)
- 理学院(97267)
- 管理学(95571)
- 管理学院(95038)
- 研究(87596)
- 中国(65699)
- 京(57175)
- 科学(53716)
- 财(52860)
- 农(44136)
- 财经(43224)
- 所(42466)
- 中心(42094)
- 业大(41511)
- 江(40587)
- 经(39303)
- 研究所(38870)
- 经济学(36525)
- 范(36325)
- 师范(35965)
- 北京(35040)
- 农业(34835)
- 经济学院(33123)
- 州(32347)
- 财经大学(32311)
- 基金
- 项目(194004)
- 科学(153736)
- 研究(142242)
- 基金(141569)
- 家(122588)
- 国家(121550)
- 科学基金(105408)
- 社会(91071)
- 社会科(86367)
- 社会科学(86343)
- 省(76373)
- 基金项目(75139)
- 自然(68040)
- 教育(66783)
- 自然科(66490)
- 自然科学(66471)
- 自然科学基金(65265)
- 划(64212)
- 编号(58288)
- 资助(57339)
- 成果(46420)
- 重点(43781)
- 部(43524)
- 发(41617)
- 创(40967)
- 课题(39416)
- 创新(38139)
- 教育部(37841)
- 科研(37705)
- 国家社会(37634)
共检索到393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祝尔娟 祝辉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的社会背景下,承载力研究也相应进入新的阶段,需要从全新视角探索其研究路径。承载力研究不仅要注重单要素承载力、城市承载力、绝对承载力、现实承载力的研究,还要注重综合承载力、区域承载力、相对承载力以及潜在承载力的研究,并将这几个研究对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对全面分析和客观判断一个城市或地区承载力状况、探寻如何疏解承载压力、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杰
目的:从承载力的视角分析我国各省份医护人员的目标数量,探讨可能存在的医护人员缺口问题。方法:以经济发展程度、人口规模以及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为投入项,以医生数、护士数为产出项,运用DEA-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2008—2017历年的医护人员目标数量进行测算,并通过承载达标率指标加以分析。结果:总体来看,我国医生的平均承载达标率为87.75%,护士的平均承载达标率为89.26%,两者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省份之间的差异较为突出,特别是部分经济发达省份有着较高的承载力,目标数量相对较高,因此现实中存在着更大的医护人员缺口。结论:医护人员供给的充足与否更应从其经济、人口等与医疗服务支付能力相关的因素来进行考虑;政府应根据承载力的差异对医护人员进行地区间的有效率配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娟 史文兵 穆兴民
科学识别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科学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总结筛选出15个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应用DEMATEL方法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现有水资源的数量,并不断提升水资源质量,能够促进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改变工业生产方式,降低工业耗水量,进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水资源承载力才能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树锋 陈俊合
人工神经网络是复杂非线性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前沿理论,目前在水资源承载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还很少见。结合神经网络基本原理、方法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建立水资源承载力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资源承载力耦合模型。以惠州市为研究区域,预测了未来水平年不同供水保证率下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瓶颈作用;综合评估了研究区域现状和未来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表明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性程度。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理论能较好解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建模问题,计算结果较合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朗 黄莺 刘爱军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状况因子;2000~2009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江苏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苏南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这主要是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水资源条件的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潜力...
关键词:
主成分 江苏省 水资源承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敏 许长新
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由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弹性力这三者的合力表征。其内涵包括时空内涵、技术内涵和社会经济内涵三个方面;其演化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征。它可以衡量一定时空条件下,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维持其系统和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承载一定质量和规模的金融产业和谐发展的能力。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关键词:
金融产业 生态系统 生态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师翠英 荆克迪 李恒宇 盛仲麟
人口承载力分析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社会问题,承载力的确定涉及经济、资源、能源等因素。基于P-S方法的人口承载力分析是从目标实现的可能度和满意度这两个角度出发,建立可能-满意度函数,进而测算人口最优规模的过程。文章先对P-S方法进行介绍,再以天津市为例,应用P-S方法测算天津市人口的最优规模,并结合天津市人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规划发展建议,以期对其他城市的人口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可能-满意度方法 人口承载力 天津人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高伟 韩美 刘莉 赵小萱 于佳
根据郑州市2003—2011年的相关统计资料,选取15项指标建立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5项指标中选出影响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的2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的贡献率并结合主成分各因子的得分,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1年郑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有所回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各种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施行,郑州市的水资源还有一定的承载力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玉峰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长岛县2003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不安全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最后,分析了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海岛地区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韩颜超
文章首先建立完整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状态空间法对福建省各市的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福建省各市压力类指标普遍过高,而承压类指标普遍不足,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会逐渐遇到较大的环境制约,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悦 成金华 席皛
文章运用基于熵值权重的GAR-TOPSIS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采用2003~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武汉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在考察期内武汉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呈现先稳后升逐渐增强的趋势。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法律法规引导正确、配套设施构建完善、社会总体素质大幅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以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CCI),以分县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了我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以生态赤字区为主,生态盈余区和生态平衡区为辅。不足1/5的人口分布在约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国土面积上,而4/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②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大体由东南到西北呈现从严重超载到富富有余的分布态势。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已严重失衡,且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空间生态不平衡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凤娟
地区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通过人的现代化来实现。人的现代化建设指标中人均GDP、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要求对这个地区的人口进行控制。无锡市区的土地资源有限,所以本文根据能够得到的数据,从经济因素、城市建设面积、交通因素、公园绿地面积、水电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展开讨论,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对相关人均指标进行分析,分别获得2015年和2020年单因素条件下的无锡市区人口承载力和多因素条件下的无锡市区人口承载力。然后从经济、资源及环境等方面提出无锡市区未来的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慧爽
为探究建设中原经济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构建生态型经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集对分析和置信度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地区中心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系统及子系统多数处于基本可载(II级)、弱可载(III级),不容乐观。因此,应采取一些具体的优化环境承载力的调整措施,保证和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较好承载。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高地 周海林 鲁春霞 甄霖
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这种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不像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开发技术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持续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不是使发展完全摆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而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限度以内,又不能使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总体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表明:①生态空间严重不足,全国大范围出现生态赤字,但把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内的生态承载力还有巨大空间;②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人口数量规模在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但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人口严重超载;③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略有剩余,保持长期稳定的温饱具有自然资源保障基础;④我国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十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