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63)
2023(19886)
2022(16590)
2021(15160)
2020(12727)
2019(28873)
2018(28317)
2017(54371)
2016(29480)
2015(32960)
2014(32496)
2013(31803)
2012(28662)
2011(25646)
2010(25380)
2009(23437)
2008(21784)
2007(18914)
2006(16443)
2005(14266)
作者
(85811)
(71337)
(70839)
(67354)
(45060)
(34376)
(32307)
(28035)
(27334)
(25088)
(24102)
(24074)
(22574)
(22296)
(22268)
(21889)
(21421)
(21248)
(20534)
(20387)
(17700)
(17475)
(17414)
(16233)
(16153)
(15758)
(15685)
(15672)
(14397)
(14132)
学科
(114388)
经济(114268)
管理(83206)
(81174)
(66881)
企业(66881)
方法(53990)
数学(47562)
数学方法(46911)
中国(35116)
(32299)
(29980)
(28440)
金融(28438)
业经(27206)
(27132)
银行(27057)
(25984)
(25121)
地方(24424)
(22727)
农业(21988)
(20801)
贸易(20787)
(20163)
(20023)
财务(19941)
财务管理(19906)
理论(19386)
环境(18982)
机构
大学(409834)
学院(409282)
(161515)
管理(159577)
经济(158145)
理学(139641)
理学院(138114)
研究(137213)
管理学(135269)
管理学院(134564)
中国(105456)
科学(88097)
(86096)
(75186)
(71953)
(68939)
业大(67500)
中心(63986)
研究所(63677)
农业(59495)
财经(59116)
(58201)
(54013)
北京(53269)
(52099)
师范(51420)
(50016)
经济学(49443)
(47623)
经济学院(44921)
基金
项目(292568)
科学(229089)
基金(212742)
研究(206006)
(188742)
国家(187208)
科学基金(160198)
社会(130528)
社会科(123859)
社会科学(123823)
(115134)
基金项目(112803)
自然(106722)
自然科(104318)
自然科学(104289)
自然科学基金(102380)
(97211)
教育(94855)
资助(87647)
编号(82146)
重点(66185)
成果(64295)
(63173)
(62329)
(61063)
创新(57126)
科研(56758)
课题(56673)
计划(55099)
国家社会(54403)
期刊
(165773)
经济(165773)
研究(113517)
中国(74414)
学报(73297)
(67934)
科学(64009)
管理(56924)
大学(54962)
(53902)
学学(52267)
农业(46231)
(43869)
金融(43869)
教育(41000)
技术(35163)
业经(28222)
财经(28147)
经济研究(27271)
(24139)
(24081)
问题(21974)
科技(20763)
(20680)
业大(19771)
技术经济(19264)
图书(18935)
理论(18705)
统计(18541)
商业(17558)
共检索到581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惠树鹏  王森  
利用三部门模型构建了基于人力资本水平、R&D投入强度和信息化水平约束的两化融合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运用面板门槛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该理论模型,结论表明:随着人力资本水平、R&D投入强度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两化融合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别呈现出递增趋势、先减后增趋势和先增后减趋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政   孙圣涛   刘丰硕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9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基于“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分析了两化融合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化融合显著提升了城市GTFP,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政策效果动态分析表明,两化融合对城市GTFP的推动作用不存在政策时滞性,而且具有持续性。两化融合可以通过促进投资要素集聚、增加地方政府配套科技支出的方式提升城市GTFP。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非中心城市以及科教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而言,两化融合对城市GTFP提升效果更强。本文为工业信息化转型背景下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旭   侯杰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在《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背景下,试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业融合”政策主要是通过市场示范机制和结构优化机制引导试点企业“精准”融入重点领域,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促进创新投入结构优化,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新能源和制造业、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等试点领域提升更明显;西部、东部地区提升效果相对优于中部地区但整体差异并不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丰付  邵芳琴  邵慰  
数字产业化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重要基础底座,能否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问题有待讨论和进一步确认。本文结合中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并且数字产业化能够通过创新活力、绿色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渠道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和区域异质性。本文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雪  司孟慧  张汉飞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工业绿色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关系,对建立绿色高效工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保险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证券业集聚水平较低和过高都会制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都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张泽宜  
文章以广东省21市工业为研究对象,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核算了广东省21市工业2005年-2014年包含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发现广东省工业GTFP在研究时段内综合表现为下降,但整体为增长趋势,表明广东省工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广东省21市工业GTFP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TFP有显著的动态性和延续性,人均GDP、外商投资份额、地区产业结构、资本劳动力比和固定资本投资均对GTFP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现代工业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整体上正向促进了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度量指标、改变被解释变量的测算方法和增加控制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分时段回归发现,绿色金融能正向促进2012—2019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能正向促进2003—2011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能显著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二,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绿色金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对大型城市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小型城市。第四,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发现:绿色金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技术进步,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规模效率和城市工业纯技术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助力高耗能、高排放工业项目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戴魁早  王思曼  温晓华  
基础研究能推进工业绿色增长吗?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衡量工业绿色增长,并利用中国2005—2018年数据对理论预期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促进了中国地方工业绿色增长,而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该结论在进行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各个城市2002年研发机构数量和1958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作为工具变量和“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而且长期效应也很明显。而且,基础研究的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提高工业产品技术含量等途径和机制实现的。基础研究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对省会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来说,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重污染工业行业和低技术密集度行业来说,基础研究的作用效果较弱。本文验证了基础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关系,这对中国正在推进的工业绿色发展和正在加强的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玮  谭林  刘希章  
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和演化趋势对我国未来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是实现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基础。本文基于Malmquist-Lunberger指数和Bootstrap纠偏估计方法测算了全国29个省区1998-2014年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分析了全国和分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演变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宇平  王展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绿色发展。因此,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约束视角,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 9年中国284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诸如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土地资源错配的抑制效应是通过促进城市蔓延和降低城市绿色创新实现的,在中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其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环境目标强约束会显著削弱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而环境目标弱约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加强官员考核的环境目标约束条件,以缓解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新   李薇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金融可显著促进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碳金融推动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碳金融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基于此,应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差异化绿色流通模式,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彬  刘晓阳  李佳杰  陈洋毅  
在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后,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工业集聚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可以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二者对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及样本观测时间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仍然稳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深化了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并为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理论分析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绿色金融总体上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重新度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更实证计量模型和再添加其它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对西部地区未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试点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非低碳试点省市。(3)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节能环保等绿色企业的期限错配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期限错配为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的大小为8.37%。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耀  牛冲槐  张彤进  
研发中学是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根据研发中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两种作用方式建立了多因素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并据此模型研究了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发中学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非线性的影响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机制转移特征;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高—低—高”的阶段性作用路径,初级阶段的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影响力要大于间接效应;而中高级阶段的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效应影响力要大于直接效应;且研发中学间接效应的路径依赖期较长,我国大部分省份尚处于研发中学的路径依赖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莎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空间维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相对较弱;考虑到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在不同门槛值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因此,建议从注重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及提高创新水平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