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5)
- 2023(8269)
- 2022(6985)
- 2021(6567)
- 2020(5454)
- 2019(12595)
- 2018(12269)
- 2017(23705)
- 2016(12246)
- 2015(13490)
- 2014(13121)
- 2013(12627)
- 2012(10987)
- 2011(9453)
- 2010(8855)
- 2009(7775)
- 2008(6884)
- 2007(5328)
- 2006(4133)
- 2005(2996)
- 学科
- 济(50304)
- 经济(50263)
- 管理(38422)
- 业(37105)
- 企(31456)
- 企业(31456)
- 方法(28187)
- 数学(25825)
- 数学方法(25430)
- 财(12627)
- 农(12598)
- 中国(11047)
- 业经(10243)
- 贸(9071)
- 贸易(9070)
- 地方(9042)
- 易(8808)
- 务(8529)
- 财务(8476)
- 财务管理(8459)
- 学(8226)
- 供销(8182)
- 销(8182)
- 农业(8029)
- 企业财务(7991)
- 技术(7731)
- 环境(7713)
- 和(6957)
- 制(6741)
- 理论(6558)
- 机构
- 学院(160693)
- 大学(159270)
- 管理(71215)
- 济(68566)
- 经济(67534)
- 理学(63584)
- 理学院(63043)
- 管理学(62018)
- 管理学院(61714)
- 研究(44968)
- 中国(33268)
- 京(30220)
- 财(28693)
- 科学(27091)
- 业大(24641)
- 财经(24401)
- 农(22837)
- 中心(22725)
- 经(22515)
- 经济学(21541)
- 江(20548)
- 经济学院(19716)
- 经济管理(19336)
- 所(19236)
- 财经大学(18700)
- 商学(18555)
- 商学院(18384)
- 范(18252)
- 师范(18058)
- 研究所(18008)
- 基金
- 项目(125231)
- 科学(101527)
- 基金(95205)
- 研究(89405)
- 家(82664)
- 国家(82074)
- 科学基金(73461)
- 社会(59832)
- 社会科(57083)
- 社会科学(57069)
- 基金项目(50843)
- 自然(49076)
- 省(48523)
- 自然科(48022)
- 自然科学(48013)
- 自然科学基金(47138)
- 教育(41531)
- 划(40611)
- 资助(38413)
- 编号(34741)
- 部(28156)
- 重点(27585)
- 创(26982)
- 发(26217)
- 国家社会(25720)
- 创新(25319)
- 教育部(24906)
- 科研(24852)
- 人文(24773)
- 成果(24339)
共检索到204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圣
指出从运输距离的角度分析,腹地运输是港口物流供应链中单位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海运和港口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部门,腹地运输的成本有更大的下降空间。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公路、铁路、港口、生产厂商的四部门动态博弈和算例验证,结果显示:腹地运输部门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当两种运输环节可以有效结合并降低总运输成本时,部门之间倾向于互相合作,反之则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同时,物流服务价格的提高会减少厂商在该腹地的货运总量,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规模以及服务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运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关键词:
腹地运输 港口供应链 动态博弈 物流成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杰 陈卓 王爽
港口腹地对特定区域内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和港口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为明确山东沿海主要港口腹地的动态演化过程、特征及机制,在Huff模型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交通运输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网络分析法与栅格分析法,设计港口腹地动态演化模拟的技术实现路线,据此考察了山东省沿海主要港口腹地格局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港口腹地结构上,青岛港与日照港腹地呈现典型的以交通干线为轴线的放射型结构,烟台港腹地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港口腹地演化上,2000年以来,在区域内各港腹地交相扩张的相互作用下,山东省沿海主要港口腹地格局经历了"北上—南下"的动态演化过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杰 陈卓 王爽
港口腹地对特定区域内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和港口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为明确山东沿海主要港口腹地的动态演化过程、特征及机制,在Huff模型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交通运输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网络分析法与栅格分析法,设计港口腹地动态演化模拟的技术实现路线,据此考察了山东省沿海主要港口腹地格局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港口腹地结构上,青岛港与日照港腹地呈现典型的以交通干线为轴线的放射型结构,烟台港腹地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港口腹地演化上,2000年以来,在区域内各港腹地交相扩张的相互作用下,山东省沿海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初良勇 许小卫 李淑娟
港口经济腹地能否合理划分关系着港口生产与发展大局,而影响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大小的因素众多,如何能准确的划分港口经济腹地范围,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总结影响腹地范围的各要素,继而在此基础上结合港口腹地范围地理分布特点,对比分析水面溢油扩延的物理过程而引入了水面溢油扩延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基于水面溢油理论的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划分模型,并具体分析了模型中各参量的意义及取值方法,最后,将厦门港的实际运行数据代入所建模型计算其腹地范围,并用计算结果与厦门港传统经验腹地范围相比较,从而验证了所构建模型具备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福 汤晓雯
选取大连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天津港、青岛港、烟台港、丹东港和日照港共八个主要港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腹地烟羽模型对大渤海圈下的港口腹地范围在四个不同时间点进行了细致划分,得出划分结果,分析其演变特征,进而得到大渤海圈下港口腹地的演变趋势:天津港、烟台港的腹地范围将在稳定的基础上出现小幅波动;营口港、日照港、丹东港的腹地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的腹地范围可能继续缩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隋博文
科学有效的成员企业合作既是港口—腹地供应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基,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活力之源。基于既有文献、实地调研和协作系统理论,设计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假设及其测量变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这些因素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合作意愿、预期收益、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学习能力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结构>合作意愿>业务流程>学习能力>预期收益,其中组织结构对合作效率影响最大;合作意愿在预期收益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业务流程在组织结构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者的中介作用占比略大于后者。因此,港口—腹地供应链要通过增强成员企业的相互依赖程度、凝聚成员企业的联盟共识、促进成员企业的公平合作等途径,切实引导和增强港口—腹地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意愿;科学合理设定预期收益,平衡和增进经济收益、品牌效应及政策收益;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并向着有机型、竞合型、灵活型、开放型合作组织迈进;提升成员企业的响应速度、资产利用率,并加快商品(货物)在成员企业之间的流转速率,着力于港口—腹地供应链业务流程改进及再造;强化提升包括知识搜寻、内化吸收、创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整个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隋博文
科学有效的成员企业合作既是港口—腹地供应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基,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活力之源。基于既有文献、实地调研和协作系统理论,设计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假设及其测量变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这些因素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合作意愿、预期收益、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学习能力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结构>合作意愿>业务流程>学习能力>预期收益,其中组织结构对合作效率影响最大;合作意愿在预期收益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业务流程在组织结构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者的中介作用占比略大于后者。因此,港口—腹地供应链要通过增强成员企业的相互依赖程度、凝聚成员企业的联盟共识、促进成员企业的公平合作等途径,切实引导和增强港口—腹地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意愿;科学合理设定预期收益,平衡和增进经济收益、品牌效应及政策收益;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并向着有机型、竞合型、灵活型、开放型合作组织迈进;提升成员企业的响应速度、资产利用率,并加快商品(货物)在成员企业之间的流转速率,着力于港口—腹地供应链业务流程改进及再造;强化提升包括知识搜寻、内化吸收、创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整个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光宇 赵鹏军 何张源 张梦竹 封学军
运用多种运输方式下的基础设施地理空间数据和OD流量大数据,识别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潜在腹地和真实腹地的空间格局,评价两类腹地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两类腹地的范围大致相同,腹地内部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潜在腹地覆盖范围较广但竞争力不强,通道对于时间价值更高的货物更具吸引潜力;(3)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真实腹地覆盖范围在运输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公路腹地与港口邻近而铁路腹地与港口分离;(4)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是影响两类腹地匹配关系的重要因素,大能力运输通道匮乏导致广西和通道西侧的运输供给能力较弱,班列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渝地区的通道运输份额。未来,应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供需匹配针对性,拓展建设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以进一步保障我国海外战略性关键资源的供应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力,丁四保
1图们江地区港口腹地现状的理论描述图们江地区港口主要指俄罗斯的海参崴港、纳霍德卡港、东方港、波谢特港和扎鲁比诺港,朝鲜的罗津港、清津港和先锋港。为便于分析问题,根据地区位置与所属国家情况,将其分成三个港口群,即海参崴港群(代表海参崴港、纳霍德卡港、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琳霞 陆玉麒 马颖忆
运用烟羽模型对江苏各个港口的腹地在省内进行划分,在Arc GIS的可视化结果中,各个港口都有其明确的腹地范围,并且各港口所在的地级市是其腹地的范围之一。其中,淮安港的腹地范围分布最广,包括苏北地区12个县级市和市区;连云港港的腹地范围主要在连云港地区;苏州组合港的港区中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也分别有其特定的腹地范围。结果显示:靠近江苏省地域边界的各个港口或港区的腹地范围主要以其所处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呈南北向延伸;位于江苏省内陆地区的港口或港区的腹地范围则以其所在县级市或市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大致呈团状拓展。
关键词:
港口腹地 烟羽模型 江苏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炳良
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上海最为突出。通过我国内陆四大中心城市与海外主要目的地之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成本合计,本文估算出途经沿海六大港口的货运比率,并进而衡量相关港口的腹地竞争力水平。结合我国相关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分析,本文指出: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大陆桥和京广线经济带的发展,上海市所拥有的港口腹地竞争优势以及集聚长江三角洲经济辐射能量的区位优势应予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作为经济辐射重要媒介的长江黄金水道和相关铁路干线必须加大建设力度。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汪洋 黄雯雯
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港口群/腹地区域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数理模型,研究港口群/腹地区域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要素管理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港口群/腹地区域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顺畅和财务要素匹配,仓储量处于适度状态,将持续地促进腹地区域经济有序增长,进而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港口群供应链系统物流阻滞,仓储物流将处于积压状态,延缓腹地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衰退。同时,可运用该模型思想,排解实际物流系统库存仓储积压的困境。
关键词:
物流财务管理 供应链系统 系统动力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洋 马兴锐
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是大型交通枢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仓储融资效果可以影响供应链系统的资金流。本文研究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仓储融资质押/保理资金流量结构,探讨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仓储融资受供应链上游仓储物流所有者质押融资量、供应链下游销售物流所有者的保理融资量和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资金需求量的影响,构建港口群/腹地区域仓储融资物流资金流量结构的数理方程和逻辑模型,论证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仓储融资是促进、发展大型交通枢纽物流的重要途径,可运用该模型思想,排解实际物流系统库存仓储积压,占用大量生产资金的经济困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许言庆
从港口自身内部条件、港口城市和外贸环境等方面构建港口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个沿海港口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拓展的哈夫模型,对港口腹地空间在不同外贸环境下的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伴随着不同外贸环境,港口的腹地空间不断演变,南北方变化趋势因开放经济差异而各异;(2)港口腹地空间演变呈现出地域差异和港口类型差异的基本特征;(3)港口地理区位、港口与城市综合规模、外贸环境和港口基础设施与效率等是腹地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许茂增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供应链发展战略是改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生态、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供应链理论和效率理论,引入组织认同中介变量和差序氛围调节变量,利用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港口—腹地供应链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拔靴法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对供应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能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服务延伸等助力供应链效率变革;组织认同在链主企业创新能力与供应链效率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链主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组织认同间接影响供应链效率;差序氛围不仅负向调节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对组织认同的直接影响,而且负向调节链主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组织认同对供应链效率的间接影响,即当差序氛围淡时,链主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组织认同对供应链效率的间接效应更加显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把供应链效率变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力培育激发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创新引领作用、链主企业与非链主企业的一体化联盟作用以及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差序氛围的规范作用,为供应链效率变革提供新动能、营造新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