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9)
2023(11007)
2022(9432)
2021(8723)
2020(7585)
2019(18000)
2018(17731)
2017(34165)
2016(18231)
2015(20694)
2014(20846)
2013(20514)
2012(18862)
2011(16996)
2010(16558)
2009(15164)
2008(15023)
2007(13275)
2006(11034)
2005(9528)
作者
(52415)
(44217)
(44033)
(41813)
(27889)
(21321)
(20335)
(17524)
(16646)
(15490)
(14842)
(14709)
(13927)
(13845)
(13844)
(13667)
(13592)
(13180)
(12698)
(12581)
(10912)
(10845)
(10604)
(10109)
(10049)
(9795)
(9709)
(9680)
(9048)
(8795)
学科
(78098)
经济(78020)
管理(50597)
(49053)
方法(41706)
(40617)
企业(40617)
数学(36981)
数学方法(36508)
(22967)
贸易(22956)
(22287)
(19890)
(19685)
中国(17920)
业经(15658)
地方(15043)
(14793)
(13151)
财务(13095)
财务管理(13066)
农业(12767)
(12406)
企业财务(12290)
理论(12154)
(11242)
环境(10846)
技术(10730)
(10261)
银行(10222)
机构
学院(261947)
大学(261912)
(110831)
经济(108733)
管理(103298)
理学(90427)
理学院(89516)
管理学(87834)
管理学院(87353)
研究(83723)
中国(61647)
(53389)
科学(51789)
(48083)
(44417)
(41411)
业大(40864)
中心(39797)
财经(39430)
研究所(38032)
(37273)
(35861)
农业(35446)
经济学(34389)
北京(32596)
(32266)
师范(31889)
经济学院(31518)
(30580)
(29451)
基金
项目(181736)
科学(142574)
基金(132718)
研究(129446)
(116044)
国家(115153)
科学基金(98967)
社会(81991)
社会科(77912)
社会科学(77889)
(71513)
基金项目(70610)
自然(65419)
自然科(63930)
自然科学(63910)
自然科学基金(62746)
教育(60508)
(60107)
资助(55040)
编号(52085)
重点(41132)
成果(40660)
(40633)
(38899)
(38119)
科研(36070)
创新(35718)
课题(35220)
教育部(34827)
大学(34370)
期刊
(110138)
经济(110138)
研究(68733)
中国(42398)
学报(41679)
(38324)
(37814)
科学(37137)
管理(35290)
大学(31552)
学学(30090)
农业(26330)
技术(24291)
教育(22622)
(19175)
金融(19175)
经济研究(18846)
财经(18483)
业经(18464)
(17132)
问题(16065)
(15894)
(14610)
统计(14418)
国际(14086)
技术经济(13328)
商业(12912)
(12885)
(12580)
理论(11963)
共检索到363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培  姜鸿  
双边贸易水平的综合衡量有很多指标,不同指标的测量角度有很大差异,通过不同指标的衡量所得出的双边贸易水平结果也存在一定区别,而贸易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对于双边贸易水平进行综合衡量和对比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贸易条件概况入手,从多个角度分析双边贸易水平综合衡量指标,同时提出双边贸易水平提升对策,希望为我国双边贸易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郝乐  
贸易水平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衡量一国的贸易水平可以从双边、多边甚至是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双边贸易额是双边贸易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衡量双边贸易水平有多种指标,每个指标的测量角度有所不同,用不同的指标测量和比较双边贸易水平势必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因此,对双边贸易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是必要的。文章选择双边贸易总额、双边贸易差额、双边贸易额占双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双边贸易额占双边国家贸易总额的比重、双边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双边贸易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以中国与俄罗斯等国为例,应用距离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及比较双边贸易的综合水平,从而了解双边经贸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为提升双边贸易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卓  
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不平衡现状的分析李卓(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据统计,双边进出口总额已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408.3亿美元;中美两国相互间的贸易地位也逐年上升,198...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王会芳  
本文认为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反映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评价目的和需要 ,并据此提出了一套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还运用我国电子行业有关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对本文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同一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结果是不同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坤望  黄玖立  施炳展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表明,反映运输成本和双边贸易自由化水平的贸易自由度指数(IndexofFree-ness)可以利用双边贸易和生产数据获得。本文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生产和双边贸易数据库测算了1987~1997年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自由度指标。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自由度在不同的行业上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逐年递增趋势。此外,中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度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对外贸易的潜力巨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泊宁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将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得到中国与41个贸易伙伴国2008~2014年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一步测算了传统指标测算体系中各指标与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卢森堡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高与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应努力提升最新技术的可获得性、减轻海关程序负担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焱  张筱涵  黄庆波  
从2009年起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双边贸易差额在中美贸易逆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40%,剖析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对于揭示中美两国真实的贸易态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的兴起为重新审视双边部门贸易情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框架,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产业关联以及国别结构等方面,对2000-2014年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增加值分解,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模式下的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被夸大;尽管中国对美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相对美国较弱,中国在双边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低于美国,且以最终品出口为主;尽管中国产业中间品的生产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珏  
文章通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类上(2001~2006年)和章上(2003~2006年)不同层次、中方与美方不同的统计口径,对比分析中美双边贸易产品的竞争力状况,并考察了在双边贸易中处于"很低"或"较低"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文章还采用格鲁贝-劳埃德指数研究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处于"弱"竞争力状态的35章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及实现双边贸易平衡的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峰  孙洪波  
对外双边贸易失衡已严重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与评析贸易均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114国在1995~2008年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应用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加权距离增加将恶化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人均收入和双边实际汇率增加会改善中方贸易收支状况。据此,本文提出中国平衡对外双边贸易收支的地区与国别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计飞  陈继勇  
本文利用2006—2015年间中国与70余个主要贸易对象的国家层面数据和进出口贸易商品层面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对不同贸易协定类型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水平,贸易协定对中国进口贸易水平的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对中国出口贸易水平的提升幅度;整体上,多边贸易协定对进出口贸易的提升幅度要高于双边贸易协定;基于行业分类、特定"时间窗口"、国家贸易特征等视角的拓展分析和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举世公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基于市场潜力来考虑,中国都应该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潜在大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现状及两国的贸易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相比极不相称:中国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3%,日本对华出口仅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3.1%。且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日双边贸易额(含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30%锐降至1990年的15.1%。不仅如此,在历经十几年之后,日本对华投资规模也并未出现重大改观,与日本私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及其它国家在华投资规模相比,日本相形见绌。据统计,日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晓红  唐鹏蛟  
本文基于国际金融学中经典的J曲线理论,从理论上推导"反J曲线效应"的存在,通过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进口和出口需求函数,运用分布滞后模型、JJ协整分析和脉冲相应函数分别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反J曲线效应尚处于第一阶段,绝对额仍在上升,但增长率已明显放缓。最后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就人民币升值后的贸易调整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师博  单豪杰  
本文在改进的引力模型框架下,测算了1992~2009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基于重叠需求的视角经验分析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贸易模式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较为显著,重叠需求引发的产业间贸易和要素禀赋差异引致的产业内贸易对贸易成本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中国加入WTO、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拥有共同边界有利于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最后,本文还为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作用、深化成员国的贸易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虹蔚  孔庆峰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