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8)
2023(14335)
2022(12560)
2021(11673)
2020(9833)
2019(22522)
2018(22400)
2017(43154)
2016(23156)
2015(26095)
2014(25843)
2013(25198)
2012(22869)
2011(20312)
2010(19807)
2009(17563)
2008(16682)
2007(14067)
2006(11830)
2005(9806)
作者
(65549)
(54712)
(54363)
(51618)
(34713)
(26290)
(24649)
(21746)
(20761)
(19141)
(18784)
(18308)
(17210)
(17001)
(16943)
(16492)
(16410)
(16334)
(15612)
(15556)
(13504)
(13266)
(13241)
(12441)
(12284)
(12041)
(11993)
(11861)
(10848)
(10840)
学科
(89424)
经济(89330)
管理(67281)
(65346)
(54920)
企业(54920)
方法(46028)
数学(40538)
数学方法(39943)
(23528)
(22174)
中国(21511)
(21106)
业经(19713)
技术(19383)
地方(16923)
农业(16127)
(15587)
贸易(15581)
理论(15271)
(15137)
(14699)
财务(14622)
财务管理(14594)
环境(14593)
(14389)
企业财务(13852)
(13556)
(12615)
(11488)
机构
大学(320894)
学院(319812)
管理(131326)
(123396)
经济(120784)
理学(115631)
理学院(114373)
管理学(112154)
管理学院(111590)
研究(103354)
中国(74277)
科学(67536)
(67176)
(53540)
(51430)
业大(50912)
(50822)
中心(47604)
研究所(47229)
财经(44624)
(43949)
(42212)
师范(41770)
北京(41479)
(40925)
农业(40496)
(38617)
经济学(36598)
(35874)
技术(35245)
基金
项目(235853)
科学(186328)
基金(172564)
研究(168897)
(151587)
国家(150434)
科学基金(130035)
社会(105587)
社会科(100136)
社会科学(100108)
基金项目(92633)
(91859)
自然(87391)
自然科(85384)
自然科学(85366)
自然科学基金(83792)
教育(77932)
(77904)
资助(70577)
编号(68477)
重点(53176)
成果(52638)
(51633)
(49574)
(49547)
创新(46281)
课题(46179)
科研(45901)
教育部(44093)
大学(43656)
期刊
(122747)
经济(122747)
研究(86290)
中国(53348)
学报(52749)
科学(49449)
管理(46055)
(44547)
大学(40025)
(39488)
学学(37924)
教育(34094)
农业(31755)
技术(30822)
业经(20708)
(20520)
金融(20520)
财经(20384)
经济研究(19704)
科技(17415)
(17338)
(16601)
技术经济(16472)
图书(16308)
资源(15993)
问题(15883)
(14941)
理论(14898)
实践(13857)
(13857)
共检索到436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昌  杨中楷  董坤  
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背景下,新兴技术识别有助于把握前沿技术及其走向,有助于科学规划科技战略。本研究在界定新兴技术定义和属性基础上,依据新兴技术的属性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新颖性、传承性、关注性、引领性和无序性等多维属性变化特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并通过纳米医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新兴技术并具备细粒度展示技术内容和发展脉络的功能。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郑德俊   程为  
识别领域新兴主题有利于及时跟踪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为科研工作者的选题以及科研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情报支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主题特征测度的新兴主题识别方法,基于BERTopic对领域语义知识进行主题建模,以文献为基本单位进行主题表示,构建基于时间、引用和关联的三维主题特征指标框架,用于新兴主题识别;并以文本分类领域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发现,以文献为基本单位表示主题能辅助主题深入挖掘,三维主题特征指标框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扩展性,本文提出的新兴主题识别方法存在泛化应用的参考价值。在理论层面,能为新兴主题识别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可参考的方法和思路;在实践层面,可作为一种参考工具应用于科技情报分析、领域发展态势分析等场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艳  银路  
本文以新兴技术动态评估方法为基础,讨论了其过程中每一步骤的风险组成。提出可以将这些风险沿着技术环境、技术自身、企业组织三个方向进行归纳、分层,并建立了新兴技术风险评估的三维分析概念模型。特别指出在新兴技术评估过程中,管理者对那些更远期、深层、抽象、隐含层面的风险的认知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屈文建  孙荣楠  黄琪  
深入研究知识多维属性作用下的协同知识共享模式机理,对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与协同创新具有深刻意义。文章通过对协同知识共享流程特性与过程的分解,从知识的编码属性、网络属性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出发,挖掘协同知识共享的属性特征并探索协同知识共享模式与机理。建立基于协同网络的知识共享整体模式,发掘协同绩效的一般产出规律,得出社会网络中的协同创新绩效的优化方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屈文建  孙荣楠  黄琪  
深入研究知识多维属性作用下的协同知识共享模式机理,对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与协同创新具有深刻意义。文章通过对协同知识共享流程特性与过程的分解,从知识的编码属性、网络属性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出发,挖掘协同知识共享的属性特征并探索协同知识共享模式与机理。建立基于协同网络的知识共享整体模式,发掘协同绩效的一般产出规律,得出社会网络中的协同创新绩效的优化方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吴林涛   王文明  
针对如何缓解跨模态行人重识别任务中行人模态之间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一种随机通道邻近数据增强方法RCNA和一种结合多维互信息的U型网络UMME。RCNA通过选取同类别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增强生成新的行人图像,既满足了真实数据分布,又融合了可见光图像的形状和结构信息以及红外图像的语义信息,缓解了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之间的模态差异性。UMME通过互信息提取模块UMI提取同类别行人之间的互信息特征,再经过特征整合模块MSIF将互信息特征嵌入语义特征,增强了同类别行人之间语义特征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方法在数据集SYSU-MM01和RegDB上的Rank-1和mAP分别达到70.48%、68.34%和91.70%、88.42%,与现有研究方法相比,取得了优异的识别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长峰  何涛  
针对NOKIA通信设备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和特点,运用权变多维动态特征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了NOKIA通信设备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并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排序,提出了解决风险的对策。初步解决了NOKIA通信设备工程项目的实际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金凤  吴敏  冯立杰  翟雪琪  
准确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企业、行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专利挖掘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机会识别路径,在形成问题导向的技术创新方案基础上,从技术与市场价值角度出发,选择新颖性、技术实现可能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项指标,以计算技术创新方案的潜在价值。同时,为验证构建方法的可行性,文章以煤层气开采为例,识别了该领域6种技术机会,以期为企业准确识别目标领域技术机会、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立杰  秦浩  张珂  王金凤  刘鹏  
[目的/意义]鉴于离群专利所蕴含的技术创新重要信息能够为企业高效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一手数据,故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构建基于离群专利识别技术机会的路径。[方法/过程]首先,运用BERT-LOF算法(Local Outlier Factor)提取候选离群专利,并通过新颖性、应用范围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筛选出离群专利;其次,运用BERTopic主题建模技术从离群专利中提取技术主题和创新元素,并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对创新元素进行维度划分,进而与多种创新法则耦合识别出多个具象技术机会;再次,利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具象技术创新机会进行评价;最后,以3D打印技术为例,阐述该技术机会识别路径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BERT-LOF离群检测模型不仅有效提高了离群专利的提取精度,而且研判的技术机会能够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单晓红   郝秀艳   刘晓燕  
关键共性技术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显著外部性特征,能够通过广泛的扩散与外溢充分发挥潜在价值,但目前对于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其经济社会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文章面向技术多维特征构建组织合作-技术跨界溢出-产业关联三层网络,在测度技术跨界溢出效应基础上,结合多层网络模型探索关键共性技术跨界溢出机理,并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基本特征方面,已经跨界溢出的关键共性技术更不易产生新的跨界溢出;技术组织特征方面,关键共性技术不易在组织内部形成跨界溢出关系,共同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更易产生跨界溢出,组织合作对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存在抑制作用;技术产业特征方面,产业跨度大的关键共性技术不易产生跨界溢出,关键共性技术不易在关联产业间进行跨界溢出,产业关联广度越大越有利于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本文从技术多维特征视角揭示了关键共性技术跨界溢出的影响机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技术跨界溢出的理论研究边界,为助推技术创新扩散、带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佳佳  
[目的/意义]已有研究大多是通过频次研究关键词的热点程度和分布,较少有研究综合考虑多个维度的属性,对关键词的重要性进行考量。从词汇或词组集合中识别出重要关键词,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学科领域的重点内容,为科研选题、确定研究内容等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引入RFM模型,提出关键词重要性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其次,构建特征数据集,参考Glo Ve词向量模型的思想,通过共现矩阵提取关键词的特征向量;再次,使用关键词重要性概念模型提取分类标签,对数据进行自动化标注;最后,通过人工智能相关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证明提出的识别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模型训练和评估,SVC算法的F1值达到0.79,Bi LSTM模型的F1值达到0.87,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说明提出的重要关键词识别方法具有可行性。[创新/局限]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具有多维度属性的关键词重要性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在深度学习模型上得到较好的评估结果;局限之处在于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量,选择更多学科领域的数据对关键词概念模型进行验证,这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博文   栾春娟   梁丹妮  
结合专利文本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特征工程思路,整合BERT训练模型与语义分析技术进行新兴技术主题识别模型的构建。结果显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分析思路能够提升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与解释性。实证分析部分以纳米技术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超   许海云   武华维   齐砚翠   陈亮  
[目的/意义]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识别网络结构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状态,以此发现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方法借鉴。[方法/过程]首先,构建颠覆性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创新过程环节中的3种动态知识子网络;其次,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之后,通过突变函数模型分析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最后,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法探析颠覆性技术各知识子网络间扩散的相关性及其与渐进性技术扩散特征的差异性。[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利用提出的动态结构熵开展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识别,能够发现颠覆性技术分别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知识子网络的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微观与介观结构关系与网络结构突变等方面知识网络扩散特征,并通过3种网络扩散特征的综合分析,解析出颠覆性技术显著区别于渐进性技术的网络扩散特征。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金凤   徐泽   冯奕程   张虎翼  
基于对精准高效识别具象技术创新机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综合运用TF-IDF算法、LDA主题聚类模型、共现网络分析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进行了技术机会识别与评价。首先,在搜集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利文献并进行预处理基础上,运用TF-IDF算法与LDA模型提取了技术主题确定了创新维度;其次,通过构建共现网络优选了表征创新维度的技术主题词并确定了创新维度,继而与创新法则迭代生成了多维空间专利地图以识别系列潜在技术机会;然后,基于可拓评价法计算了各技术机会的关联度以优选出最佳技术机会;最后,以冷藏集装箱技术机会识别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能够为目标企业精准高效、低成本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岳俊举  冯立杰  冯奕程  王金凤  
识别技术机会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对于企业乃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以专利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通过技术创新要素提取与关联规则挖掘获得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隐藏关系,进而结合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从两个层级对技术机会进行分析,最终以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为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体系的应用过程,并提出了多个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方案。该研究中提出的方法为解决企业技术机会识别问题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理论工具体系,给企业指出了技术创新决策的新视角,有助于企业较好利用当前的技术积累挖掘符合自身发展的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