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6)
- 2023(14727)
- 2022(12853)
- 2021(12137)
- 2020(10061)
- 2019(23357)
- 2018(23169)
- 2017(45119)
- 2016(24368)
- 2015(27071)
- 2014(26988)
- 2013(26329)
- 2012(23972)
- 2011(21327)
- 2010(20963)
- 2009(18748)
- 2008(18188)
- 2007(15346)
- 2006(12886)
- 2005(10722)
- 学科
- 济(94495)
- 经济(94392)
- 管理(69496)
- 业(64796)
- 企(54268)
- 企业(54268)
- 方法(48336)
- 数学(42688)
- 数学方法(42022)
- 中国(24861)
- 财(23912)
- 农(23331)
- 学(21108)
- 业经(19902)
- 地方(18676)
- 理论(16575)
- 务(16195)
- 财务(16119)
- 财务管理(16088)
- 农业(15804)
- 贸(15451)
- 贸易(15447)
- 企业财务(15266)
- 技术(15211)
- 环境(15041)
- 易(14970)
- 制(14930)
- 和(14579)
- 划(13123)
- 银(12735)
- 机构
- 大学(336160)
- 学院(334855)
- 管理(135942)
- 济(128551)
- 经济(125660)
- 理学(119713)
- 理学院(118366)
- 管理学(115871)
- 管理学院(115256)
- 研究(107360)
- 中国(77188)
- 京(70614)
- 科学(69573)
- 财(57188)
- 农(53049)
- 所(52484)
- 业大(52275)
- 中心(49401)
- 研究所(48547)
- 财经(47566)
- 江(45988)
- 范(44030)
- 北京(43679)
- 师范(43586)
- 经(43507)
- 农业(41859)
- 院(40195)
- 经济学(38842)
- 州(38023)
- 财经大学(35962)
- 基金
- 项目(243532)
- 科学(191882)
- 基金(177840)
- 研究(174098)
- 家(155669)
- 国家(154449)
- 科学基金(133833)
- 社会(109322)
- 社会科(103662)
- 社会科学(103636)
- 基金项目(95093)
- 省(94762)
- 自然(89714)
- 自然科(87672)
- 自然科学(87649)
- 自然科学基金(86012)
- 教育(80585)
- 划(80277)
- 资助(73596)
- 编号(70112)
- 成果(54802)
- 重点(54062)
- 部(53302)
- 发(50639)
- 创(50347)
- 课题(47593)
- 科研(47304)
- 创新(47019)
- 教育部(45679)
- 大学(45419)
- 期刊
- 济(128407)
- 经济(128407)
- 研究(91718)
- 中国(55531)
- 学报(54786)
- 科学(50239)
- 管理(47424)
- 农(46188)
- 财(43199)
- 大学(41699)
- 学学(39472)
- 教育(35196)
- 农业(32526)
- 技术(30337)
- 融(22847)
- 金融(22847)
- 财经(22008)
- 业经(21317)
- 经济研究(20773)
- 经(18741)
- 问题(18176)
- 图书(17042)
- 业(16497)
- 科技(16495)
- 技术经济(15979)
- 版(15912)
- 统计(15621)
- 理论(15593)
- 资源(15408)
- 现代(14486)
共检索到457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雨晨 张梦琳 毛义华 张若雪
试图将韧性理论在多种灾害情境下进行拓展应用,并提出一种新的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与传统的线性组合不同,将韧性按损失和恢复速率进行区分,并基于工程韧性理论模型,构建了城市韧性的评估体系和详细流程。通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评估结果显示:省内各个城市的韧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尤其体现于洪水和风灾中;在空间上以粤中地区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为高韧性集聚点,向东、西和北部呈现大幅下降;根据其自身风险高低灵活选择进行多灾害韧性评估,相比于无差别在各类灾害下的评估结果,差异较为明显。根据研究结果,为广东省各市的韧性提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多灾害 城市韧性 工程韧性 韧性评估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正兆 傅大放 王君娴 闵克东 张骏彧
传统的防灾减灾理念下,内涝风险评估通常只考虑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和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随着系统韧性理论的发展,政府和市民的防控意识、应急处理和灾后恢复等方面均需要纳入到风险评估和对策之中.该文提出了一套用于评估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包含13个方面共41个基础指标,并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韧性评估模型;以内涝风险较高的圩区城市江苏省昆山市为例,进行了韧性评估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昆山市高新区韧性最高,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最强.结合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对韧性较差区域提出了针对性提升策略.
关键词:
防灾减灾 内涝灾害 城市韧性 韧性评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利敏 原伟麒
韧性城市是一种前瞻性、以目标为导向的灾害治理模式,可理解为四个面向:城市韧性是城市脆弱性的另一面、一种动态过程、不同系统韧性组合及多种稳定状态,这一范式具有克服脆弱性视角不足、打造"不怕灾害"的城市、克服结果导向性思维局限和灵活的治理形态等优势,也存在"韧性"概念过于宽泛、评估指标难以量化和实践中推广不易等局限。文章强调城市管理者需要创新与运用诸如"韧性城市运动指南"、"韧性城市清单要素"、"地方政府领导手册"、"政府自我评估工具"和"城市韧性记分卡"等措施推动韧性城市深入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利敏 原伟麒
韧性城市是一种前瞻性、以目标为导向的灾害治理模式,可理解为四个面向:城市韧性是城市脆弱性的另一面、一种动态过程、不同系统韧性组合及多种稳定状态,这一范式具有克服脆弱性视角不足、打造"不怕灾害"的城市、克服结果导向性思维局限和灵活的治理形态等优势,也存在"韧性"概念过于宽泛、评估指标难以量化和实践中推广不易等局限。文章强调城市管理者需要创新与运用诸如"韧性城市运动指南"、"韧性城市清单要素"、"地方政府领导手册"、"政府自我评估工具"和"城市韧性记分卡"等措施推动韧性城市深入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亚宁,杨思全
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的量度。本文基于计算自然灾害损失评价指标的参考序列U0和其比较序列Ui之间的关联度这一思路,建立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害灾情评估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灾害等级的归属及其等级序列。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进行自然灾害灾度等级划分,既避免了人为的主观任意性,又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相吻和。因而,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度评价方法。
关键词:
自然灾害;灰色关联;灾情评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王素艳 刘锦銮 薛昌颖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论文提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减产率序列的构建技术,不同致灾因子、致灾指标序列的构建技术,灾害风险估算模型的构建技术;致灾损失(减产率)的风险评估技术,致灾指标的风险评估技术,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的评估技术。通过对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产量、灾情资料的相关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冷害、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涝渍、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致灾等级、致灾指标及其对应的减产率。以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为例,给出了针对一年生农作物、...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鑫 黄弘 于富才 吴爱枝 时德轶 张鹏
社区韧性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韧性压力测试的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该文基于韧性曲线提出了通用的社区韧性压力测试分析框架,以暴雨内涝灾害为例,构建了12种压力测试暴雨情景,基于水动力学方法建立暴雨内涝模型,提出了融合管网排水能力与淹没时空特征的暴雨内涝灾害下社区韧性压力测试方法。以某社区为例,结合实验监测数据,开展了社区暴雨内涝韧性压力测试。结果发现,暴雨内涝灾害时社区韧性受降雨历时影响不大但与小时雨强呈正相关,在200.0 mm/h的极端降雨情景下该社区约44%区域被淹,管网排水能力完全恢复需5.7 h。基于测试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暴雨内涝灾害下社区韧性提升建议。该分析框架和方法可为社区韧性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骅 林勇 徐湖洋 吴宇翔 徐瞳
评估救灾物资的储备能力,有利于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城市韧性的增强。考虑救灾物资储备在城市韧性增强过程中的作用,从救灾物资储备全物流过程所涉及的采购、储存保管、维护保养、轮换更新、动用补充、处理与利用等环节出发,构建了救灾物资储备能力评估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以期为城市救灾物资储备能力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韧性 自然灾害 物资储备 能力评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坤 陈培林
突发性重大灾害发生后对经济的危害和影响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如何根据其经济危害性质实现不完全信息下的科学评价成为关键问题。文章从重大灾害经济损失构成与计量方法出发,综合运用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熵权TOPSIS方法,建立一套重大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技术,提出基于综合性经济损失指数的重大灾害分类分级模型,构建了重大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体系;并通过实例计算对方法的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
熵 分级模型 可靠性验证 损失评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牛彦合 焦胜 操婷婷 夏保林 冯永杰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设施服务能力三方面构建城市多灾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风险区划和指标分值双向引擎的方式进行多灾种风险评估,基于此提出规划对策,有助于弥补某些高风险地区及高风险要素被忽视的缺陷、全面系统地解决多灾种防控问题。以三门峡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辨识出研究区面临的多灾种为火灾、重大危险源灾害、洪涝灾害和地震地质灾害,然后评估出高风险区域为重大危险源附近、城中村、城边村、断裂带两侧以及老城区建筑人口密集区,高风险要素为P5(最小地面高程)、S2(建筑密度)、R6(人均避难场所面积)、R9(物资保障点建筑面积)等,最后从优化用地布局、配置避难空间和完善避难设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山峰 梁爽 吴绍洪 郭浩
洪涝灾害是长三角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开展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研究,可为加快该地区韧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运用强制确定法、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维度对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韧性指数均值从0.256 5增加到0.354 2;城市间韧性指数差异程度有所增大,韧性水平处于非均衡化发展阶段。(2)空间格局上,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分异,呈现“中心-外围”韧性递减的分布特征;各韧性等级城市数量结构从以上海为核心的单核分布模式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核心的橄榄型分布模式演变。(3)空间关系方面,除2009年外,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全局莫兰系数偏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并且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过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的城市数量约占20%,其中“低-低”集聚类型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待提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芬 于文金 张建新 朱凤琴 刘英丽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干旱是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灾情和影响最严重的灾害。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损失的加剧,减灾工作得到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国科技工作者开始了包括干旱在内的自然灾害的评估工作。本文旨在把握干旱灾害评估的研究现状,力求对干旱灾害评估各个方面的研究做出较全面的总结和评价,以期达到促进中国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目的。文章从干旱指标、干旱评估理论、干旱评估方法以及干旱评估类型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现有干旱评估研究多侧重于农业干旱和区域单品种干旱灾情的特征研究,缺乏从系统的角度综合研究干旱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应等区域灾害系统的模拟研究,干旱评估模型结果不能反映干旱带来的系统影响。未来的干旱评估研究要更多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向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关键词:
干旱 评估 研究 进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 刘耀龙 冯洁瑶
城市化进程中量的扩张与质的增长作为城市化的一体两面,在改变洪涝孕灾环境、增加人口经济暴露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韧性既是高质量城市化的结果,也是提升城市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关键。基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方法,论述高质量的城市化对洪涝灾害风险的减缓作用,讨论城市化质量通过城市韧性影响洪涝灾害风险的中介作用,验证省域城市尺度上城市化质量、城市韧性对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高质量城市化对洪涝灾害风险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实证区城市韧性对高质量城市化减轻洪涝灾害风险有着显著的负向中介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韧性 洪涝灾害风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怀强 王汉斌
当突发事故发生后,从多个物资供应点对多个灾害点进行物资调配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建立一个以耗时最少、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利用表上作业法对模型求解,得到多种救援物资的整体调配计划,然后从物资在同一灾害点需求紧迫度不同的角度出发,确定各物资向同一灾害点配送时间的先后,最终完成多种救援物资的组合调配任务。
关键词:
多灾害点 应急物资 表上作业法 物资调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军林 陈小连
旅游灾害是困扰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者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智能旅游系统及其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即时发布旅游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对旅游防灾意识宣传、旅游灾害监测、旅游灾害预防与提醒以及旅游灾害救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智能旅游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构成特征、技术支撑与架构、服务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技术构成与服务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