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5)
- 2023(14763)
- 2022(12941)
- 2021(11952)
- 2020(10035)
- 2019(23315)
- 2018(22912)
- 2017(44351)
- 2016(24036)
- 2015(26886)
- 2014(26588)
- 2013(26095)
- 2012(23799)
- 2011(21180)
- 2010(20819)
- 2009(18606)
- 2008(17714)
- 2007(15101)
- 2006(13007)
- 2005(10856)
- 学科
- 济(94494)
- 经济(94376)
- 管理(67163)
- 业(62173)
- 企(51535)
- 企业(51535)
- 方法(46776)
- 数学(41195)
- 数学方法(40624)
- 中国(25511)
- 农(23836)
- 财(23564)
- 学(21408)
- 业经(20320)
- 地方(19137)
- 农业(16217)
- 理论(15640)
- 贸(15534)
- 贸易(15528)
- 环境(15089)
- 易(15038)
- 制(14926)
- 务(14649)
- 和(14605)
- 财务(14581)
- 财务管理(14549)
- 技术(14375)
- 企业财务(13795)
- 划(12855)
- 银(12352)
- 机构
- 大学(334299)
- 学院(331205)
- 管理(133282)
- 济(128274)
- 经济(125419)
- 理学(117017)
- 理学院(115729)
- 管理学(113384)
- 管理学院(112817)
- 研究(110147)
- 中国(79004)
- 科学(71777)
- 京(71007)
- 财(56266)
- 农(56153)
- 所(54468)
- 业大(53485)
- 研究所(50386)
- 中心(50207)
- 财经(46452)
- 江(46230)
- 农业(44488)
- 北京(43933)
- 范(43386)
- 师范(42875)
- 经(42536)
- 院(41027)
- 经济学(38654)
- 州(37664)
- 技术(35236)
- 基金
- 项目(241950)
- 科学(189949)
- 基金(176630)
- 研究(171315)
- 家(155729)
- 国家(154501)
- 科学基金(132940)
- 社会(107497)
- 社会科(101901)
- 社会科学(101870)
- 基金项目(94288)
- 省(94073)
- 自然(89438)
- 自然科(87402)
- 自然科学(87377)
- 自然科学基金(85761)
- 划(80136)
- 教育(78623)
- 资助(72926)
- 编号(68953)
- 重点(54207)
- 成果(53963)
- 部(52580)
- 发(50854)
- 创(50058)
- 科研(47069)
- 课题(46816)
- 创新(46793)
- 计划(45109)
- 教育部(44820)
- 期刊
- 济(130411)
- 经济(130411)
- 研究(92760)
- 学报(57237)
- 中国(56573)
- 科学(51561)
- 农(49104)
- 管理(47011)
- 大学(43049)
- 财(41513)
- 学学(40681)
- 农业(34384)
- 教育(33696)
- 技术(28738)
- 融(22729)
- 金融(22729)
- 财经(21665)
- 业经(21437)
- 经济研究(21354)
- 经(18482)
- 问题(18472)
- 图书(18071)
- 业(17489)
- 科技(16569)
- 版(15938)
- 理论(15711)
- 技术经济(15357)
- 业大(15214)
- 资源(14908)
- 实践(14519)
共检索到460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史新宇
计算机、智能通信及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的普及运用造就了城市的大数据环境。收集、提取和分析城市中的各种时空数据,并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对研究城市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多源轨迹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城市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并基于此进一步研究城市居民的职住空间平衡和分离现象。主要采用移动轨迹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轨迹数据分析模型,从语义聚合的角度分析,针对城市居民通勤的轨迹数据进行计算。并以上海市出租车和社交网络的轨迹数据为对象,分析上海市居民当前的职住空间整体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璐 徐红
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居民通勤调查分析居民通勤特征,重点剖析带状形态影响下的居民通勤流动、职住密度圈层及职住平衡状况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东西狭长的带状城市东西向通勤居多,其通勤距离、时间更长,满意度更低;通勤流量密度呈现东西拉长的椭圆状分层结构;带状城市居民职住密度由中心区域向外围降低,依据职住密度划分三大椭圆圈层:核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离核心区越近、就业密度越高职住平衡状况越好。
关键词:
带状城市 通勤特征 职住平衡 空间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媛 赵晓萍 钟少颖
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指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的职业和居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工作地和居住地两者之间的地理距离和通勤时间不断延长,这种"职住分离"现象会对居民就业、居民幸福感、城市交通、通勤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来看,需要通过积极疏解就业热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等措施进行调整和平衡。
关键词:
大城市 职住分离 理论阐释 平衡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犁帆 张纯 李赫 王烨 王子甲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在提高居民通勤效率的同时也对其职住平衡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论文以北京市206个轨道站点为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和一卡通刷卡数据将轨道站点按职住功能进行分类,利用腾讯"宜出行"定位数据考察轨道站点周边的动态人口分布并计算就业居住比。研究发现:①中心城区的职住状况明显优于中心城区以外区域;②轨道交通线网末端区域的职住平衡程度较差,仅有少数成规模的高端服务产业集中分布的轨道站点周边形成了区域性就业中心;③部分就业-居住较为均衡的城郊地区仍存在一定的职住不匹配现象。随后,通过计算一卡通出进站比和"宜出行"职住比得到出进站均衡度和职住平衡度,利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GARCH)模型对轨道交通通勤和职住平衡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出进站均衡度与职住平衡度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即站点进出站人数越接近,站点周边区域的职住状况越好;②典型就业地站点与站点周边区域的职住平衡程度显著正相关,而典型居住地站点与站点周边区域的职住状况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表明,人口稠密的聚居区无法带动同样数量就业岗位的产生,而完善的就业中心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人口在附近居住;③轨道站点的区位条件与职住平衡状况存在一定正向关系;④GMM能够对属性复杂模糊的轨道站点进行有效的聚类分析;⑤具有实时性强、精确度高、覆盖度广、获取难度低等优点的"宜出行"数据能够在微观空间尺度下弥补其他捕捉和分析实时人口时空分布特征方法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洋 赵万民 杨华
生态基础设施(EI)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区域环境承载的刚性底限,本文以此概念为切入点,结合以GIS、R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建构了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空间结构识别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中,本文首先介绍了EI基本概念及其空间表现形式,并集中讨论了基本生态基础设施元素的空间结构识别模型与空间信息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源空间数据挖掘原理构造了区域生态安全空间结构与区域IE结构的信息识别方法;结合区域基本的生态安全与IE元素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最后进行了广州市萝岗区实例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区域IE空间结构识别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高效可行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华翔 朱宪辰
文章基于Alonso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型,对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居民"职住分离"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国内外的经验显示,许多新城的现行分布与初始规划大相径庭,行政的干预反而加长了城市内部的通勤距离。在报告Alonso理想状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新的假设、建立分析模型,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就职于商务中心的居民居住分布和商务中心外围职住分布进行了研究,前一种情况"职住分离"是有效的市场均衡无需改善,后一种情况有效的市场会使得居住分布接近"职住平衡"。这两个结果说明"职住分离"和"职住平衡"的有效性是相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洋 凌婉阳
为了探讨多源社会化媒体信息在网络情报挖掘中的整合利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源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竞争情报挖掘方案,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以Surface产品为研究对象,选取新浪微博、豆瓣网、京东商城、中关村在线4个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相关的产品评论,综合利用内容分析、情感分析和共现分析等方法对竞争情报中用户情报、企业自身产品情报、竞争对手情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通过该挖掘方案在用户的关注热点分析、产品的竞争优劣势分析以及发现竞争对手及其竞争领域方面具有可行性。不同信息来源平台在数据数量与质量上具有明显差别,并且在用户关注点和情感表现等上挖掘效率和结果存在差异,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吉黎 焦华富 杨显明 孙雷
基于个体行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视角,以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体制转轨期城市居民职住迁移路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不同社会属性居民与城市空间的相互选择方式,以期把握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规律,为城市社会与空间结构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阶段淮南市居民迁居路径分别表现为组团内部交互式迁移、临近组团跳跃式迁移和目的地组团集中跨越式迁移,居民转职路径表现为复杂网络化与多点指向化、集中化与趋业化以及趋利化与非矿化;2伴随着体制转轨程度的深化,三个阶段居民职住迁移路径表现为居住矿业乡镇化—就业下岗去矿化、居住乡镇城镇化—就业矿业商业化以及居住城区新城化—就业行政商业化;3分别基于次数和导向划分了居民职住迁移路径并分析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社会属性特征的居民对居住空间及职业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怀兰 刘盛 周源 张睿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文档向量化和自动化短语挖掘的改进主题建模方法(Doc2Vec-KMeans++-TopMine, DKT),从多维视角识别领域内的技术演化路径,展示领域内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方法/过程]获取研究领域内的论文、专利、产品等多源数据,综合采用文档向量化、聚类算法和短语挖掘算法,完成领域多源数据的融合主题挖掘,通过语义相似度计算进行多源融合主题的关联与演化路径的识别,采用“主题河流图”可视化方法绘制多维度技术演化路径,从前沿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等多维度视角出发开展领域演化分析。[结果/结论]选取数控机床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KT方法挖掘到的演化路径信息丰富,可以进行多维技术演化路径分析,并证明了其有效性,同时还得到了多个维度视角下的领域发展过程,发现了数控机床领域的3种技术演化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简单 吴让军
作为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审计方法的有机结合,持续审计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未来审计趋势。同时,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发现审计疑点、定位审计重点推断和审计问题等优势,能为集团开展全面且实时的持续审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本文归纳并总结华润燃气基于专家经验的持续审计面临的审计质量问题,结合数据挖掘技术优势构建适合于本集团的持续审计系统,从分析业务间的非结构化潜藏信息、关联性、非结构化信息,进而实现数据分析的边界、深度与广度的拓宽,有效提升了集团的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关键词:
持续审计 数据挖掘 内部审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甘露 张斌 王灵
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数据挖掘方法,阐述了建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实时联网审计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建设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联网审计系统在实务中的应用进行延伸性探讨,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供助力,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实时联网审计 综合管理平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治 吴娟娟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文章对宫颈癌样本数据集进行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分析,得到准确有效的关联规则,为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结果表明:年龄、性行为、吸烟情况、荷尔蒙避孕药服用情况、节育环放置情况均会导致不同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性病或癌症的发生,且性病发生和癌症诊断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规则。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朝晖 陈劲
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是系统生存和繁荣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特点、它们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及两者平衡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关于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平衡模式的争论,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探索性学习 挖掘性学习 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云峰 王峨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桂霞 崔永铎 高平和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层次结构,并且阐述了数据挖掘的目标;然后,讨论了实现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并且叙述了数据挖掘实现的步骤;最后,对数据挖掘面临的挑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知识发现 在线分析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