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0)
- 2023(7215)
- 2022(6073)
- 2021(5675)
- 2020(4854)
- 2019(11170)
- 2018(10818)
- 2017(21337)
- 2016(11171)
- 2015(12361)
- 2014(11875)
- 2013(11381)
- 2012(10048)
- 2011(8584)
- 2010(8015)
- 2009(6804)
- 2008(6122)
- 2007(4730)
- 2006(3562)
- 2005(2597)
- 学科
- 济(44218)
- 经济(44177)
- 业(31493)
- 管理(31320)
- 方法(26517)
- 企(24914)
- 企业(24914)
- 数学(24575)
- 数学方法(24239)
- 农(12108)
- 财(11633)
- 中国(10937)
- 农业(8723)
- 业经(8685)
- 务(7841)
- 财务(7808)
- 财务管理(7791)
- 贸(7537)
- 贸易(7536)
- 企业财务(7435)
- 易(7382)
- 技术(7160)
- 地方(6760)
- 学(6553)
- 环境(6449)
- 理论(5982)
- 劳(5972)
- 劳动(5955)
- 和(5914)
- 制(5745)
- 机构
- 大学(144008)
- 学院(143843)
- 管理(61757)
- 济(61600)
- 经济(60693)
- 理学(55329)
- 理学院(54849)
- 管理学(53871)
- 管理学院(53597)
- 研究(40938)
- 中国(29705)
- 京(27392)
- 财(26032)
- 科学(24865)
- 业大(22583)
- 财经(22521)
- 农(21666)
- 经(20860)
- 中心(20795)
- 经济学(20184)
- 江(18759)
- 经济学院(18518)
- 所(17890)
- 财经大学(17324)
- 农业(17103)
- 经济管理(16889)
- 研究所(16743)
- 范(16534)
- 商学(16422)
- 师范(16330)
- 基金
- 项目(112864)
- 科学(90859)
- 基金(85358)
- 研究(80243)
- 家(74440)
- 国家(73886)
- 科学基金(65569)
- 社会(53710)
- 社会科(51185)
- 社会科学(51175)
- 基金项目(45753)
- 省(43624)
- 自然(43428)
- 自然科(42523)
- 自然科学(42514)
- 自然科学基金(41725)
- 教育(37731)
- 划(36745)
- 资助(34525)
- 编号(30850)
- 部(25662)
- 重点(25100)
- 创(24375)
- 发(23337)
- 国家社会(23307)
- 创新(22843)
- 科研(22669)
- 教育部(22636)
- 成果(22219)
- 人文(22202)
共检索到183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江天 李敏 宋战兵
为检测驾驶疲劳,基于移动穿戴设备采集了4h模拟驾驶的生理信号(肌电、皮电、心率、血氧饱和度),分析各生理信号确定疲劳阈值,然后将其融合建立驾驶疲劳检测神经网络模型,依据被试者对刺激信号做出反应的时间,并通过脑电指标δ/β和δ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时间模拟驾驶过程中,疲劳是一种突变行为;各生理信号可反映驾驶疲劳;多源生理信号融合提高了驾驶疲劳检测模型的准确率,可用于开发可穿戴设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培 宋正河 周一鸣
阐述了 PERCL OS测评驾驶疲劳的机理 ,对测试驾驶疲劳的几种方法的测试精度进行了比较 ,认为P80是最好的。应用二维高斯模型、灰度直方图、灰度模式匹配等图像分析和识别手段定位和追踪眼睛睁开、闭合的变化过程 ,统计出眼睛闭合时间。利用概率和数理统计方法给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基于 PERCLOS的机动车驾驶员疲劳程度测评的新算法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祝荣欣
为探究联合收获机驾驶人驾驶过程中腰部肌肉变化的生理信息,采用对照方法研究了联合收获机驾驶人腰部肌肉疲劳的演化过程。分别采集了120 min收获驾驶和静坐过程中10名联合收获机驾驶人腰部左右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探究不同组别腰部左右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 (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RMS (root mean square)、MPF、MF和样本熵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各特征参数表征腰部疲劳的效度。结果表明:120 min联合收获机收获驾驶操作后腰部左右竖脊肌产生疲劳;对照组腰部左右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指标在任务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腰部左右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和RMS随驾驶时间显著上升(P<0.05),而MPF、MF和样本熵显著下降(P<0.05);与线性指标相比,样本熵的变异系数最小,能够较好地表征腰部疲劳的生理信息,稳定性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培 宋正河 周一鸣
据文献介绍 ,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达 6 0万 ,直接经济损失约 12 5亿美元 ,这些事故多与驾驶员疲劳驾驶有关。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机动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程度的测评方法 ,对具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进行了评述 ,认为美国公路安全管理局推荐的实时测量驾驶疲劳程度优先选择的 PERCL OS法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测评方法 ,提出我国有关驾驶疲劳程度测评方法的研究应着重于驾驶疲劳的机理和数学模型、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 ,并应开展实时、非接触式预警装置的研制 ,实现其商品化
关键词:
驾驶疲劳 测评方法 发展趋势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祝荣欣
为探究联合收获机驾驶员颈部肌肉疲劳的演化过程,实现颈部肌肉疲劳的客观检测与度量,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联合收获机驾驶员颈部肌肉疲劳的识别问题进行研究。采集了120 min收获驾驶中10名联合收获机驾驶员颈部左右中斜角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探究颈部中斜角肌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RMS、MPF、MF和样本熵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支持向量机构建了联合收获机驾驶员颈部疲劳状态识别模型。结果表明:iEMG和RMS在驾驶任务后显著上升(P<0.05),而MPF、MF和样本熵在驾驶任务后显著下降(P<0.05);通过联合时频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在120min收获驾驶任务后颈部中斜角肌产生疲劳,右侧肌肉产生的疲劳程度更高;联合收获机驾驶员颈部疲劳状态识别模型的识别正确率为89.91%,识别模型性能良好,可有效识别联合收获机驾驶员的颈部肌肉疲劳状态。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树柱 邱兵兵 山家骏 隆清琦
针对城市物流中驾驶员面临的高强度工作环境,考虑配送过程中由疲劳引起的驾驶员配送能力的动态变化,以总配送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车辆路径优化模型。模型中引入基于疲劳程度的配送速度函数度量驾驶员配送能力的变化,随后结合广度优先与深度优先搜索策略设计一种改进人工蜂群算法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标准测试集与仿真算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考虑驾驶员疲劳的影响有助于提升驾驶员工作量的均衡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研究成果对于物流企业配送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阳坚 孔德刚 吴灿 张怀玉 刘玲
为了预防重型长途货运汽车驾驶员夜间的驾驶疲劳,在京珠高速公路进行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的历时心率数据,并以心率增加率和疲劳综合评价值为指标分析和评价驾驶疲劳情况。结果表明:驾驶仓栅式载货车属于轻级劳动强度,疲劳综合评价值为1.300;而驾驶半挂车属于中级劳动强度,疲劳综合评价值为1.624~1.929。进一步通过安全阈值分析得出,重型货车驾驶员每次连续驾驶的时间不宜超过3.0 h。研究结果为夜间重型货车驾驶员合理安排驾驶时间,有效预防驾驶疲劳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核定机动车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收费项目及标准1997年3月31日,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物价局联合复函省公安厅,决定从1997年4月1日开始,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适应性检测,有关收费问题通知如下:一、机动车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收费项目及标准严格按附件规定执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国芳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物流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方法。对采集的物流司机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从而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为物流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提供基础。利用类模糊检测方法,根据清晰的物流司机图像,完成物流司机疲劳状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进行物流司机疲劳状态检测,能够极大的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克服了传统算法的弊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章倩 卞钟玟 蒋祖华 沈海峰 王一凡
以驾驶仿真模拟器为平台,从速度(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和速度变化)、车道保持(车道位置和车道变化)、险情感知能力(险情点速度、反应时间和碰撞时间)和事故频率四个方面,应用SPSS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30名中国青年驾驶员和30名韩国青年驾驶员的驾驶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国青年驾驶员在平均速度、车道保持和险情感知能力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最大速度、速度变化和事故频率三方面差异不大;中国青年驾驶员比韩国青年驾驶员平均速度低,车道变化小,车道位置更偏向道路中心线,且处理险情更为谨慎。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驾驶里程与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和车道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钱叶芳 李红
案情简介李某与某出租车公司签订客运出租车挂靠合同,将其出资购买的出租车挂靠在出租车公司名下,并以某出租车公司的名义对外从事出租车客运业务。为了提高出租车的使用效率,2011年3月,李某与张某签订出租车承包合同,双方约定:李某将其出租车承包给张某经营;期限自2011年3月1日起至2014年2月28日;张某每日向李某缴纳租金,车辆运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红梅 蔡曼 卢健明 邓自闯
2004-2014年我国女性驾驶员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其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持续增加。为更好地了解女性驾驶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女性驾驶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女性心理特征、驾驶行为特性、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和其它危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危险驾驶行为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一是女性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差;二是易受情绪影响;三是不良的驾驶习惯;四是驾驶熟练程度不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涛 王瑞飞
道路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一个普遍重视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个复杂的社会和技术问题。本文从我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现阶段道路交通管理中影响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可靠性作了全面地探讨。指出了机动车驾驶员交通素质水平是交通安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旨在引起人们对驾驶员安全防范控制更广泛、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为交通管理部门保证驾驶员有较好的交通安全可靠性,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臧金蕊 焦朋朋 宋国华 王天实 王健宇
生态驾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为对驾驶行为的生态性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及优化,该文基于大量驾驶员逐秒轨迹数据,构建了大量驾驶员整体与驾驶员个体的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 VSP)分布模型,并基于整体与个体VSP分布差异提出驾驶行为生态性定量评价模型,识别实际生态驾驶轨迹,构建了基于人类实际驾驶特征的生态驾驶轨迹优化方法。结果表明:整体与个体VSP分布差异可量化评估油耗水平,实现对驾驶行为生态性的定量评价。该文构建的正弦函数多项式生态轨迹曲线,对不环保驾驶可达到7.63%的节油效果,可为驾驶员提供符合人类驾驶特征且易于遵循的生态轨迹优化曲线。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祥佑
基于UBI车险被保险人的驾驶行为数据,构建了分析索赔次数影响因素的有序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高速行驶、急加速、违章次数和行驶里程数对出险索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急刹车和急转弯对出险索赔次数存在不显著的影响,其中急刹车将降低而急转弯则将提高出险次数。基于logistic模型所预测的被保险人在各索赔水平上的概率分布,可获得消除了运气扰动的期望索赔次数,以具体被保险人的期望索赔次数与全体被保险人平均索赔次数的比值为权重,可对车险实施较现行NCD定价更优的基于驾驶行为的定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