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6)
2023(15549)
2022(13571)
2021(12888)
2020(10693)
2019(24852)
2018(24672)
2017(48845)
2016(26169)
2015(29532)
2014(29636)
2013(28838)
2012(26585)
2011(24065)
2010(24103)
2009(22200)
2008(21598)
2007(18848)
2006(16680)
2005(14641)
作者
(73859)
(61271)
(60920)
(58094)
(39052)
(29255)
(27780)
(23994)
(23345)
(21853)
(20677)
(20398)
(19398)
(19224)
(19028)
(18742)
(18239)
(18239)
(17601)
(17433)
(15091)
(14974)
(14816)
(14078)
(13784)
(13743)
(13467)
(13407)
(12296)
(11969)
学科
(104754)
经济(104632)
管理(77380)
(73326)
(60469)
企业(60469)
方法(50054)
数学(43529)
数学方法(42921)
(29434)
中国(29072)
(28183)
业经(23183)
(21415)
(20397)
(19998)
贸易(19991)
地方(19554)
(19461)
农业(19278)
理论(18458)
(17259)
(17207)
财务(17182)
银行(17173)
财务管理(17143)
(16784)
(16394)
环境(16291)
企业财务(16239)
机构
大学(375976)
学院(374537)
(152774)
管理(151315)
经济(149472)
理学(131398)
理学院(130027)
管理学(127809)
管理学院(127120)
研究(120720)
中国(90539)
(79169)
(72616)
科学(72534)
(58673)
财经(58271)
中心(54911)
(54593)
研究所(53250)
(53177)
业大(53069)
(52962)
北京(49979)
(49456)
师范(49069)
经济学(46210)
(44246)
财经大学(43429)
(43394)
农业(42599)
基金
项目(253028)
科学(199786)
研究(188857)
基金(183891)
(158319)
国家(157002)
科学基金(135866)
社会(118610)
社会科(112353)
社会科学(112325)
(97523)
基金项目(97165)
自然(87638)
教育(87573)
自然科(85545)
自然科学(85524)
自然科学基金(83965)
(82231)
编号(78472)
资助(76162)
成果(63908)
(56822)
重点(56119)
(53719)
课题(53244)
(52253)
教育部(49234)
创新(48667)
项目编号(48413)
国家社会(48251)
期刊
(163977)
经济(163977)
研究(112660)
中国(63766)
管理(55276)
学报(54028)
(53900)
科学(50893)
(49081)
教育(42654)
大学(42246)
学学(39626)
农业(34109)
技术(33317)
(33152)
金融(33152)
财经(28160)
业经(27588)
经济研究(26369)
(24023)
问题(22015)
理论(18958)
图书(18809)
技术经济(18097)
实践(17302)
(17302)
现代(17023)
(17023)
商业(17005)
科技(16873)
共检索到538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艳华  李佳  
依据建国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的变化,将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重点项目突破、瞄准国家目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个阶段。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阐释我国的基础研究政策如何实现了三次目标变迁。结论表明,问题源流的发展变化是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拉力,政策源流的互动是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推力,政治源流的变化引领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方向,三者共同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的变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兆友  姜艳华  
基于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实践,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政策企业家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变迁的策略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企业家通过创新政策观念、界定和建构政策问题、推动政策议程建立、评估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等途径,积极促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政策企业家在推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时主要采取借助个人的优势资源、率先进行政策试点、向权力部门提交议案、直接致信政府决策层以及借助公众舆论压力等多种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发福  
中国现行的科技政策是一种刚性很强的技术导向性政策,这对于具有弹性和柔性的基础研究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政策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于基础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蔺洁  王婷  陈亚平  
通过对拜登政府科技决策机制和基础研究政策的新动向进行分析发现,拜登政府重新审视“科技应有地位”的政策,不仅大幅提升美国科学顾问团队地位,拓展联邦政府的科技管理职能,而且推广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模式来组织基础研究;在政策上,拜登政府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强化应用导向和成果转化导向,并十分重视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而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着经费投入强度较低、战略需求导向布局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人才成长受到制约等问题。对此,我国可积极借鉴拜登政府的有益做法,健全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加强战略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基础研究的全创新链条布局,完善基础研究人才的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建元,葛朝阳,陈劲  
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潜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内涵,深入剖析了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常乐  高昌林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与我国当前科技投入强度大致相当的历史时期,美国、日本、韩国的基础研究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总量规模、增长率、强度和份额等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总额、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和发展研究型大学、大力支持基础研究的协同合作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兴  杨起全  程家瑜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5%左右,但基础研究经费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中国政府在本国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基础研究总投入的80%以上。但是,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主体单一,投入来源结构不合理,企业和高校投入少。结合对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测算,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R&D的比例应达到25%以上,应把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纳入国家各项创新评价体系,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把大学自筹基础研究投入作为创新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璨  陈恩伦  
我国网络教育政策相继经历以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性政策为主,初步构建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以强制规范性政策为主,基本形成网络教育政策体系;引导性和能力建设性政策并举,创新发展网络教育政策体系的三阶段变迁历程。运用多源流理论探寻网络教育政策变迁机理发现,问题源流凸显网络教育待解决问题的变化,提供变迁的合理性基础;政治源流中国家战略的转变,营造变迁的良好政治环境;政策源流汇聚政策共同体的建言献策并促使政策制定者采纳,形成变迁的合法性依据。时下,应统筹规划、分层次完善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保障网络教育制度供给;细化网络教育政策微观内容,彰显网络教育政策对现实问题的观照;推动网络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从"成事"向"成人"回归,以立德树人、规范管理促进网络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明明  张恩瑞  张文一  
基础研究对一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规模及投入格局的发展态势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调研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相关政策和数据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熵测度法分析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格局,同时给出了基础研究投入的七种模式。文章重点将申农指数与基础研究(BR)投入强度和研究与开发(R&D)投入强度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理论及政策指导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军文  刘念才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1978-2009年间我国高校基础研究产出规模及其影响力变迁轨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及其内部不同组别学校基础研究产出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变化拐点与相关重大政策出台时间点基本吻合,从科学研究职能看,高等教育系统层次日益清晰,但我国高校基础研究产出的整体影响力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津培  
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阐述了基础研究对于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的重要意义;并在系统评价我国基础研究整体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加强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评价工作以及建立研究型国家实验室的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于凌云  黄渺萍  魏秋芳  
目的:阐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变迁机制,以探寻其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方法: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找出其政策变迁可能引发的问题。结果:政治源流主导此次政策变迁,可能引发相关利益冲突,增加统筹基金保值增值压力以及统筹层次难以适应改革等问题。结论:应以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作为进一步改革取向,采取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和探索门诊统筹等措施,进而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赵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城雄  
基础研究作为一个从西方引入的概念,对我国的科技政策和科研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对于基础研究的概念有一个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在梳理基础研究概念在西方产生和兴起过程的基础上,分析新中国与基础研究相关的概念和政策演变过程,并对未来的基础研究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宇,龚旭  
基础研究中的国家目标及其相关政策探讨韩宇龚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相联系,无论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政府职能上,都是从现代才开始的。人们对科学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尤其是对基础研究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在现代社会将基础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