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4)
2023(13804)
2022(12093)
2021(11375)
2020(9451)
2019(21986)
2018(21630)
2017(41877)
2016(22493)
2015(25151)
2014(24776)
2013(24107)
2012(21777)
2011(19319)
2010(18871)
2009(16845)
2008(16024)
2007(13397)
2006(11348)
2005(9240)
作者
(62187)
(51910)
(51305)
(48945)
(32940)
(24952)
(23507)
(20520)
(19735)
(18056)
(17925)
(17325)
(16210)
(16056)
(16027)
(15609)
(15562)
(15460)
(14784)
(14655)
(12682)
(12427)
(12380)
(11830)
(11556)
(11433)
(11296)
(11241)
(10366)
(10361)
学科
(86979)
经济(86891)
管理(65257)
(59621)
(49856)
企业(49856)
方法(44304)
数学(39036)
数学方法(38486)
(22418)
中国(21303)
(21180)
业经(19350)
(18710)
地方(17753)
农业(15291)
(14932)
环境(14767)
理论(14574)
(14315)
贸易(14309)
(14127)
财务(14057)
财务管理(14030)
技术(13929)
(13867)
企业财务(13302)
(12894)
(12258)
(10875)
机构
大学(308432)
学院(306475)
管理(127591)
(117452)
经济(114884)
理学(112503)
理学院(111287)
管理学(109126)
管理学院(108586)
研究(96593)
中国(69606)
(64549)
科学(62774)
(51289)
业大(47513)
(46841)
(46390)
中心(45028)
研究所(43017)
财经(42921)
(41739)
(40886)
师范(40519)
北京(39734)
(39300)
农业(36805)
(36178)
经济学(34802)
(34492)
师范大学(33093)
基金
项目(226601)
科学(178938)
基金(165863)
研究(163451)
(144791)
国家(143660)
科学基金(124883)
社会(102770)
社会科(97567)
社会科学(97540)
基金项目(89344)
(87996)
自然(83340)
自然科(81369)
自然科学(81351)
自然科学基金(79845)
教育(74904)
(74098)
资助(67605)
编号(67008)
成果(51792)
重点(50082)
(49400)
(47195)
(46933)
课题(44243)
创新(43769)
科研(43674)
教育部(42479)
国家社会(42469)
期刊
(116979)
经济(116979)
研究(82216)
中国(50706)
学报(49445)
科学(45245)
管理(44004)
(40632)
(37673)
大学(37250)
学学(34853)
教育(31394)
农业(28992)
技术(27202)
业经(20148)
图书(19577)
财经(19443)
(19266)
金融(19266)
经济研究(18365)
(16496)
资源(16304)
问题(15546)
科技(15404)
理论(14919)
(14723)
技术经济(14368)
(13995)
情报(13978)
实践(13964)
共检索到41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炜  杨杰  徐涛  罗名海  程琦  
在存量规划建设的背景下,旧城已成为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迫切需要对旧城空间进行精准识别与资源分析。文章基于多源数据,以武汉市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从空间客体、空间主体、空间环境3个维度对旧城现状资源进行调查,识别旧城空间规模及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空间资源特征,从而提出旧城空间识别与资源画像的研究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帅永  焦利民  许刚  李泽慧  
研究城市不同要素空间集聚水平与层级差异、明确城市各职能中心分布,对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发展引导和规划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别采用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 POI)、夜间灯光和路网3种数据,利用局部等值线树算法,识别武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研究表明:①武汉不同城市要素的总体集聚水平不均衡,其中在汉阳集聚水平较低,在汉口和武昌集聚水平较高,特别是二环以内区域;②武汉中央活动区发展比较均衡,内部各城市要素高度集聚,随着向外扩展,部分城市要素易于在局部集聚形成城市中心;③结合武汉圈层发展布局,城市中心沿环线的"商-住-工"职能分布模式逐步确立,其中内环以及二环区域已形成稳定的商服中心;二环附近综合组团内部出现了较具代表性的居住中心;三环外的沌口和武钢主导发展工业,是典型的工业中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添源   梅鑫  
[目的/意义]构建多源数据融合获得细粒度的用户画像标签,加强和提升服务场景的用户画像识别与精准推荐,对于洞察用户需求、开展群体精准营销、提高用户忠诚度等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融入服务场景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用户画像识别与推荐分析框架,以用户价值模型RFM重构表征用户行为的RFCLS标签,采用LDA模型提取用户资源使用偏好的文本语义标签,继而将用户属性、用户行为和资源使用偏好等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成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后,选取随机森林模型对不同标签组合展开用户画像识别的模型训练和分类性能评估。[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表明,与单一的数值型或者文本型画像标签体系相比,多源数据融合的用户画像模型提升了用户画像识别和分类的精准度,有效支撑高校图书馆开展更为针对性的营销服务策略和个体精准化服务推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琬仪  刘合林  
文章采用多源数据,借助ArcGIS平台,采用空间密度分析法和归纳法研究超大型城市武汉市商品住宅空间在分布规模、分布密度和结构模式3个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商品住宅空间分布展现出总体规模偏小、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特点,空间结构模式上表现出"多中心""廊道式"和"圈层式"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新分布特征与结构模式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前武汉市其他活动空间的发展新趋势有紧密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利利  孟芬  马才学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指数和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构建人居指数,模拟武汉市2000,2012年人口空间分布。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时空角度分析2000—2012年武汉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利用夜间灯光强度估算方法可快速准确模拟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2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有向武汉市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具有"中间高周围低"的特征。3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根据局部自相关分析,"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在武昌、硚口、江汉、江岸等中心区,"低-高"类型区主要出现在江河流域附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分布的"高-高"类型区扩大,表明武汉市人口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君兰  窦永香  开庆  
[目的/意义]在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许多重要的、原创的科研成果都来自于优秀的科研团队。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推进科研团队发展,因此科研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准确、全面地描述科研团队,对于管理层全方位了解、客观评价科研团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文章首先提出科研团队画像的概念,认为其是描述科研团队信息的标签集。然后,以电子文献库、国家基金网、个人主页等多个异构数据源为基础,提出融合多源异构数据的团队画像构建方法,分别从科研团队的成员基本信息、团队学术专长、团队科研成果以及团队合作关系四方面描述科研团队属性信息。最后,以D大学的某团队为例,将科研团队画像可视化展现出来。[结果/结论]科研团队画像的构建方法适用于科研团队的数字化描述,实验证明是可行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文锦  陈可石  马学广  
旧城改造是我国当前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方式。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总结了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过程,结论是:旧城改造过程由动机、行为和结果构成,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方以各自利益为导向都具有对旧城进行改造的动机;政府和开发商占据决策和行为的主导地位,决定城市空间的功能定位和物质形态;其结果引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置换和空间社会关系的变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元  邓夕也  刘潇潇  张杰  
北京旧城是中国古都风貌和传统文化的承载地,也是人口矛盾的集中区。北京旧城人口结构在19902010年间发生了重大转变,本地人口不断过滤、向外疏解,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分析北京旧城人口过滤对于旧城保护与更新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人口比例结构、人口集聚度、人口密度等,在北京旧城、分区、分街道层面探讨了总人口、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总结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人口过滤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旧城就业结构变化、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重点学校与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成芳  周健莹  
以地铁为典型代表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以广州为例,将"节点—场所"理论结合旧城空间发展特征进行应用拓展,构建旧城地铁站点空间动态耦合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测度站点地区与旧城空间耦合;选取9个样本站点前后10年空间动态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将其划分为动态平衡、节点价值逐渐高于场所价值、场所价值逐渐高于节点价值、发展失衡4种类型,并结合模型各类指标特征对其发展动态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广州旧城范围内多数站点处于动态平衡的空间耦合关系,结合时间维度解析旧城站点空间耦合动态变化发现其发展规律与传统的"节点—场所"模型有所区别,轻微"低节点—高场所"发展态势更为理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安树伟  张晋晋  
文章分析了在城市土地利用允许建新区的情况下,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中相关主体的成本与收益,并对相关主体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政府作为城市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决定者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其决策的决定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成本收益,进而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得出政府热衷建新区的结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由城市管理向城市管治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赵西君  彭茜  
旧城改造往往面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城市快速更新的矛盾困惑。文章引入国外比较成功的解决城市中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文化规划概念,并以文化规划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开封市为例,将文化规划概念应用到开封市旧城改造中。最后,提出了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梓蒙  刘艳芳  罗璇  仝照民  安睿  
通过优化城市建成环境来营造和发展城市活力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使用人口热力数据量化城市活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SHAP可解释性模型(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GBDT-SHAP)测算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非线性影响,并提取关键变量的最佳阈值。结果表明:(1)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城市活力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和功能异质性。城市活力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中心高、外围低”的特征;在时间上,从7:00开始逐渐提升,下午和晚间达到顶峰。(2)武汉市主城区建成环境显著影响了城市活力强度,且其非线性影响和阈值效应明显:大型商圈的影响阈值大致在3000~4000 m,地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主要在城市内部且地铁站服务范围在1500 m以内,POI混合度超过0.4后会抑制城市活力。SHAP模型弥补了传统多元线性模型在可解释性上的不足。(3)到CBD的距离、离地铁站距离、天空开敞度以及商业类型存在时间驱动效应,随时间变化对城市活力的影响重要性会发生相应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贯彻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做好地铁交通与大型商圈的衔接,是增强城市活力的有效措施;设置户外开放空间,有利于促进居民晨练和社会活动;增加小型餐饮和娱乐场所也是增强夜间活力的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合兵  于壮  邵河顺  
研究目的:探讨市县尺度下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和多源数据下自然生态空间识别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归纳比较法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通过综合分析法建立多分类体系转换机制,运用GIS空间分析法识别自然生态空间。研究结果:(1)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是指生产性空间和承载性空间以外,以发挥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导,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的用地空间;(2)自然生态空间可分为基础生态空间和人工生态空间两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26个三级类;(3)2015年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总量606.08 km~2,其中基础生态空间554.41 km~2,人工生态空间51.67 km~2。研究结论:依据市县尺度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运用多源数据融合转换识别方法能快速准确识别自然生态空间数量和空间分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鸿源  何学礼  
资金一直是旧城改造的瓶颈,资金问题严重困扰着旧城改造。基金作为目前一种先进的融资方式,本文将基金的思想引入旧城改造,提出成立"旧城改造基金",并就旧城改造基金的运作机制、监管机制以及旧城改造基金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期望旧城改造基金可以有效缓解旧城改造的资金压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于清泉  龚维明  黄安永  
针对旧城改造中老桩基再利用难的问题,从老桩基耐久性和承载性能分析入手,提出其耐久性综合评价法,明确了其再利用的前提;并详细分析了传统老桩基再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进而形成老桩基再利用的新思路及其实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