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8)
- 2023(15244)
- 2022(13296)
- 2021(12477)
- 2020(10512)
- 2019(24256)
- 2018(23932)
- 2017(46520)
- 2016(25119)
- 2015(28062)
- 2014(27978)
- 2013(27281)
- 2012(24891)
- 2011(22147)
- 2010(21798)
- 2009(19644)
- 2008(18916)
- 2007(16323)
- 2006(13878)
- 2005(11739)
- 学科
- 济(97754)
- 经济(97645)
- 管理(71317)
- 业(67684)
- 企(56742)
- 企业(56742)
- 方法(49870)
- 数学(43617)
- 数学方法(42921)
- 财(25800)
- 农(25412)
- 中国(23431)
- 学(22929)
- 业经(21570)
- 地方(19846)
- 农业(17213)
- 务(16862)
- 财务(16788)
- 财务管理(16751)
- 理论(16716)
- 贸(16278)
- 贸易(16270)
- 制(16217)
- 企业财务(15930)
- 技术(15875)
- 易(15794)
- 和(15665)
- 环境(15115)
- 银(13672)
- 银行(13624)
- 机构
- 大学(350331)
- 学院(347589)
- 管理(140443)
- 济(133058)
- 经济(130153)
- 理学(123277)
- 理学院(121905)
- 管理学(119415)
- 管理学院(118800)
- 研究(112917)
- 中国(81949)
- 科学(73896)
- 京(73724)
- 财(60099)
- 农(58652)
- 所(56064)
- 业大(55990)
- 中心(52390)
- 研究所(51866)
- 财经(49381)
- 江(49025)
- 农业(46183)
- 范(45674)
- 北京(45581)
- 师范(45161)
- 经(45143)
- 院(41876)
- 经济学(39741)
- 州(39685)
- 财经大学(37228)
- 基金
- 项目(252110)
- 科学(197990)
- 基金(183587)
- 研究(179721)
- 家(161482)
- 国家(160207)
- 科学基金(137818)
- 社会(112137)
- 社会科(106261)
- 社会科学(106233)
- 省(98508)
- 基金项目(97649)
- 自然(92446)
- 自然科(90348)
- 自然科学(90323)
- 自然科学基金(88637)
- 划(83471)
- 教育(82926)
- 资助(76288)
- 编号(72518)
- 成果(57286)
- 重点(56467)
- 部(55111)
- 发(52631)
- 创(52130)
- 课题(49274)
- 科研(49218)
- 创新(48687)
- 教育部(46947)
- 大学(46767)
- 期刊
- 济(134200)
- 经济(134200)
- 研究(95158)
- 中国(60173)
- 学报(59754)
- 科学(53408)
- 农(51517)
- 管理(48786)
- 财(45518)
- 大学(45083)
- 学学(42548)
- 教育(36981)
- 农业(36050)
- 技术(31013)
- 融(25240)
- 金融(25240)
- 财经(22934)
- 业经(22462)
- 经济研究(21502)
- 经(19509)
- 图书(19168)
- 业(18532)
- 科技(17537)
- 问题(17494)
- 统计(17420)
- 版(17195)
- 技术经济(16815)
- 理论(16409)
- 资源(15735)
- 业大(15678)
共检索到482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利君
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是国土空间"双评价"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基于多源数据的县级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方法,为开展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以榆林市横山区为例,采用精度更高、现势性更强的多源数据,分别运用自然资源部《双评价指南》中的"双评价法"和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中的"模型评价法",对区域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模型评价法"较"双评价法"更符合地区实际情况;(2)两种方法均受地形因子影响更大;(3)"双评价法"更适用于地势平缓区域,"模型评价法"更适用于地势起伏较大区域。研究建议通过两种方法的集成并采用精度更高、现势性更强的数据以获得县级尺度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既有效化解了地形地貌多样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又有利于实现对省市"双评价"成果的校核和修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艳玲
通过黑龙江和吉林两省107个县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因变量,本文定量评价财政水土保持投资的福利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对国家粮食安全有正面影响,对样本期间粮食总产量的贡献高达26.52%,且该影响持续至少一年;但分析结果也表明,如果不能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的持续性,则可能会产生负增产效应。因此,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应保持和增加财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文秀 王海燕 鲍玉海 丛佩娟 李进林
文章以川渝山地丘陵区的四川省南部县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数据、文献资料和水土流失实测数据,从保护水土资源、防洪减灾、改善生态3个主要方面构建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估算了研究区自然地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南部县水土保持功能服务总价值为4.46×10~4万元,单位面积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为2.11元/平方米。其中,保护水土资源功能服务价值最大,为2.38×10~4万元,占总价值的53.39%,其次为改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为2.07×10~4万元,占比为46.41%,防洪减灾功能服务价值最小,为87.98万元,占比为0.20%。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合理定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土保持功能 服务价值 功能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炅妤 李炫 朱磊 吴修月
[目的]随着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改革创新,越发强调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完善、强化政府空间管控的能力。空间开发适宜性是合理划分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布局的重要基础。[方法]研究通过选取了地形地势、交通干线、人口聚集度、经济发展4项适宜性指标和自然灾害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4项约束性指标,建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格网与行政区两种视角出发,开展蒲江县级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点对点匹配度分析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从总体看,蒲江县最适宜区域占比约为4%,较适宜区域占比约为14%,较不适宜区域占比约为15%,最不适宜区域占比约为67%。行政区视角下,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区域差异明显,但街道、乡(镇)行政区内部具有均质性。具体来说,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区有按行政区集聚的趋势,并且其集聚趋势与多指标评价结果关系密切。空间视角下,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跨行政区,街道、乡(镇)行政区内部具有异质性。一方面,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不受行政区影响,局部精准性更高。另一方面,形成跨行政区的开发时序判读,并且这种开发时序多呈现"中心—外围"结构,便于具体指导区域分步开发。[结论]格网尺度可以更精细地反映县级开发适宜性和开发约束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化分布,提高城镇、农业、生态3类空间范围划定精准性,为合理确定资源开发强度、促进国土空间科学适度有序布局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多视角 县级 蒲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嘉龙 尹晓英 曾永良
在现有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到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通过对三江源地区11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市)2006~2012年期间的水土保持投入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值分析,了解各县(市)之间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有效性的差异,并找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效率较弱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今后治理工作的重点和相关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水土保持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恒安
一、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计算方法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建立了很多水保试验站(场)。采用了梯田、地埂、鱼鳞坑,淤地坝、植树种草、开辟果园、牧场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获得了较大的效益,但对于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计算方法,国内外都很少见到,大家都还在摸索之中。本文在学习《水利经济计算规范》和黄河中游一些水保试验站(场)水保效益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动态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文义 邵全琴 刘纪远
以土壤保持量为评估指标,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评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近20 a来的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对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生态成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结果表明:1990—2010年黄土高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305 t·hm-2·a-1,年均土壤保持总量为190×108t。1990—2000年农田、草地和林地生态系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为249、285和640 t·hm-2·a-1,2000—2010年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了14.6%、2.9%和7.4%。黄土高原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保持率分...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保持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永良 秦嘉龙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以各级政府或水土保持相关部门为会计主体,借鉴微观层面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同时,以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示范县之一的共和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其2006~2010年各年的水土保持投入和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关键词:
三江源 水土保持投入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土壤侵蚀是导致人类赖以生存且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的主要原因,这种损失正在全球悄然进行。定量计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的价值量,为区域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采用无植被覆盖的潜在土壤侵蚀量来估算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然后利用估算的土壤保持量,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从保护土壤肥力、减少表土损失和减轻泥沙淤积3个方面来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结果】而从整个时间段上来看,2000年比1978年的土壤保持量增长94.18%,接近一倍。1978~2000年期间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价值是逐渐增加的,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文明 周刚 邓家友 李志辉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慈利县6种林分类型的凋落物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存储量动态变化幅度为3.468~5.736 t.hm-2,其排列顺序为油桐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杜仲纯林>润楠次生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持水能力的变化幅度为47.36%~90.23%,排列顺序为润楠次生林>杜仲纯林>油桐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总体来说,阔叶树种的持水能力比针叶树种大。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凋落物 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查同刚 杨雨行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水土保持林地,黄土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涛 叶有华 孙芳芳 赵丽娅 侯邦飞 曾祉祥
为揭示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SPOT高精度遥感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利用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估算深圳市2015年净初级生产力(NPP),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种该地区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重要性评价,综合分析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布特征和地域差异。结果表明:极重要区域面积为290 km2,面积占比为15%,基本全部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且坡度大于25°的区域,集中位于东南部的七娘山—排牙山—田头山—三洲田—梧桐山山脊及附近;重要区域面积为313 k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伟 杨吉华 张永涛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关键词:
GIS 安口小流域 水土保持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斌斌 蔡强国 张卓文 李国强 项宇
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需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区研究。论文以陕西省为例,应用ArcGIS 9.2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年降雨量、土壤侵蚀、人口密度等指标,划分出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适宜区域,并分析了陕西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区面积为23 911km2,秦岭大巴山区适宜自然生态修复的面积最大,研究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一步实施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GIS 自然生态修复 陕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曦
水土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保护水土资源就是保护现实生产力、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因为地理与气候等原因,高森林覆盖率下的水土流失问题一度困扰福建,水土流失的面积一度占到全省面积的17.25%。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统筹施策,加大财力投入,强化技术攻坚,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一五"期间,福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90.7万亩、小流域500多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