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52)
2023(15716)
2022(13733)
2021(12805)
2020(10826)
2019(25241)
2018(24698)
2017(47446)
2016(25542)
2015(28535)
2014(27750)
2013(27168)
2012(24911)
2011(22174)
2010(21761)
2009(19485)
2008(18569)
2007(15838)
2006(13665)
2005(11539)
作者
(72747)
(60495)
(60033)
(57295)
(38585)
(29138)
(27422)
(23891)
(23275)
(21338)
(20818)
(20422)
(19320)
(18974)
(18908)
(18721)
(18319)
(18207)
(17451)
(17293)
(15062)
(14663)
(14656)
(13944)
(13637)
(13331)
(13304)
(13287)
(12292)
(12001)
学科
(99406)
经济(99298)
管理(69245)
(65075)
(53716)
企业(53716)
方法(47510)
数学(41671)
数学方法(41057)
(25649)
中国(25044)
(23716)
(22978)
业经(21987)
地方(21633)
农业(17356)
(16494)
贸易(16487)
理论(16301)
(15926)
(15816)
环境(15572)
(15480)
(15192)
财务(15117)
财务管理(15086)
技术(15009)
企业财务(14273)
(13211)
(12925)
机构
大学(347639)
学院(344653)
管理(137069)
(131709)
经济(128833)
理学(119962)
理学院(118581)
研究(116838)
管理学(116005)
管理学院(115414)
中国(84998)
科学(76734)
(76116)
(60329)
(58171)
(57943)
业大(56479)
中心(53997)
研究所(53775)
(48999)
北京(47674)
农业(47586)
财经(47342)
(46028)
师范(45466)
(43752)
(43341)
(39978)
经济学(39012)
技术(37696)
基金
项目(251582)
科学(197154)
基金(182811)
研究(177806)
(161843)
国家(160563)
科学基金(137722)
社会(110530)
社会科(104767)
社会科学(104738)
(98149)
基金项目(97769)
自然(93171)
自然科(91042)
自然科学(91014)
自然科学基金(89315)
(83940)
教育(81684)
资助(75528)
编号(71621)
重点(56722)
成果(56062)
(54214)
(53256)
(52118)
课题(49112)
科研(49084)
创新(48716)
计划(47548)
大学(46359)
期刊
(136980)
经济(136980)
研究(96520)
中国(63630)
学报(61198)
科学(54837)
(52923)
管理(49249)
大学(46002)
学学(43253)
(42877)
教育(37302)
农业(37129)
技术(30662)
(24803)
金融(24803)
业经(22712)
经济研究(22088)
财经(21668)
图书(19424)
(19414)
(18473)
问题(17791)
科技(17627)
(16950)
理论(16411)
业大(16386)
资源(16137)
技术经济(15777)
统计(15237)
共检索到489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翰  郭永沛  冯长春  
以酒店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互联网多源数据的酒店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评价因子归并为酒店区位便利性、酒店满意度、酒店周边商业服务质量三类,对北京市六环路内的3 470家酒店进行打分和评级。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高等级酒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等级酒店在CBD、金融街、中关村、望京等地区存在明显的聚类现象,且酒店区位便利性和酒店等级是高值区域聚类,酒店满意度与酒店周围商业服务质量则是低值区域聚类。此外,将新的酒店评价与现有酒店星级评价进行空间分布和集聚情况的对比,揭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依据,并对现有酒店评级进行了补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翰  郭永沛  崔娜娜  
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研究了2017年2月27日至2017年3月5日上午7:00至晚上24:00点北京市六环路内连续时间段的人口聚集变化。首先,按人口聚集程度将区域分为无聚集、少聚集、一般聚集、轻度聚集、聚集共五类,并计算各类聚集的面积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然后,针对聚集和轻度聚集地区,基于平均值和标准差概念,制定了利用百度人口热力图数据划分不同典型人口聚集类型的评价标准,并识别了典型商务类人口聚集区、典型居住类人口聚集区、典型休闲类人口聚集区三类典型人口聚集区。最后,基于百度地图兴趣点(POI)数据,对各类人口聚集情况和各人口聚集区内各类POI数据的密度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POI密度与人口聚集情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商业类设施的相关性普遍大于公益性设施;典型商务类聚集区、典型休闲类聚集区的各项POI密度显著高于典型居住类聚集区;公益性设施的密度在三个典型聚集区中显著低于商业类设施的密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粟丽娟  吴佳雨  丁新军  
以北京市如家快捷酒店为例,基于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技术,采用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其空间聚集程度,并通过局域相关性分析开展热点探测,研究其历年来在北京各区县的空间拓展状况。研究发现:如家快捷酒店的空间拓展可分为前期空间扩散(2002—2006年)、中期集中布点(2007—2010年)和后期的延伸拓展(2011年以后)3个阶段。据此,提出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的3个阶段:首先,占领商贸、行政中心等重要节点;其次,加大城区的布点密度;最后,再向周边区县延伸扩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美婷  
文章通过东莞星级酒店的时空变化,分析东莞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和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东莞星级酒店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东莞的星级酒店主要沿城市主干道路S256省道以及广深铁路方向共同组成东莞星级酒店带,星级酒店布局主要受到外向型经济、商务休闲旅游、地理区位以及政府推动等宏观因素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赖长强  巫细波  
利用广州4736条酒店POI数据信息,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并采用最近邻、空间核密度等方法分析广州地区酒店的总体及各类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集聚离散程度、时间演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基于网络POI数据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广州地区的酒店空间分布情况,广州全市及各区的酒店空间分布均呈现出集聚特征,在中心城区及重要功能区形成酒店高密度集聚地,新兴区域的酒店发展则明显不足,高等级与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特点差异明显。广州新增酒店在时间轴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跟随城市发展战略与进程呈现不断向外扩散趋势。文章从现代城市酒店布局切入,为研究探讨城市商圈及经济实体分布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秀伟  路林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自2004年实施以来,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市积极推动产业优化与转型,2004—2008年是北京市产业转型与产业布局变化较大的时期。利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各街道及各镇为空间单元,分析了北京市2004—2008年的就业密度空间特征,研究揭示了近几年北京市的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总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为单中心扩展,中心城的吸引力仍然十分巨大,南北空间分异明显;从各产业的就业密度演变特征看,北京市制造业向郊区扩展的趋势明显,服务业在中心城更加集聚。最后,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重组的演化趋势与调控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赵华甫  黄大全  李佳  赵婷婷  
北京市总体上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能力实现反哺农业。人民的消费结构也向着除食物消费之外的现代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转变。这使政府和民众不再仅仅关心经济发展,而更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对于有着约1500×104人口、水土资源都很紧张的北京来说,农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其生态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的开发,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市"服务。据此,本文根据北京市的水土资源禀赋和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4个"农业圈",即:城市花园农业圈、近郊平原景观绿化农业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生态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特色农业圈等。这种农业圈层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近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郭力娜  赵婷婷  
从土地具有多宜性和耕地具有多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耕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了北京市耕地不同利用目标下的适宜性级别和面积,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耕地承担的不同功能,对耕地的多目标利用类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自然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207.65km2、920.16km2、193.99km2;耕地经济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077.86km2、1002.55km2、241.39km2;耕地生态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1...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伟  古恒宇  陈昊楠  
酒店行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的影响机制、区位选择等内容正日益成为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空间句法模型,结合GIS技术,选取2014年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POI数据,从"区域酒店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对酒店业分布规律的影响"3个角度入手,探究了酒店业空间布局规律。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呈现多核心聚集式分布,分布密度由城市中心地向外围呈圈层式递减,分布方向总体呈"东-西"向模式。(2)各档次酒店的聚集程度和分布核心具有差异性,酒店档次越高,聚集程度越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健雄  何倩  
结合国内外城市酒店空间布局的研究成果,运用Arc GIS软件和SPSS软件研究长株潭城市群住宿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受历史惯性影响,长株潭城市群酒店分布不均衡,集聚区域过于集中;2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区的各类型酒店集聚混杂性布局明显;3城市功能分区将逐渐成为各类型酒店布局主要指引;4长株潭城市群住宿业空间布局结构存在不合理,高档酒店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鸿飞   张丽霞   杨芷琼  
为准确判断兰州市医疗服务现状,依据人口集中度、医疗设施分布等因素,选取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4个中心城区部分街道的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地理信息与官方统计等多源数据,并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再借助ArcGIS软件分析方法将POI数据生成各层级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图、核密度分析图与缓冲区分析图等,分析医疗机构的聚集程度,并形成第一、二、三层级医疗机构800 m、1 500 m与3 000 m的服务范围覆盖率以及服务范围等级图。结果表明:(1)兰州市整体医疗资源配置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聚集程度上,东部明显高于西部,以城关片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2)从缓冲区分析图中可以发现,第一层级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区域,地区性特点突出,第二、三层级则随机分布。覆盖率上,城关片区与西固片区覆盖率更高,且第一层级医疗机构数量最多,空间分异大,第二、三层级数量少,分布相对均匀。(3)兰州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范围等级上,城关片区与七里河片区的医疗机构设施全面,分布较广,安宁片区与西固片区严重缺乏第二、三层级资源。建议从尊重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基础上完善医疗机构的空间配置,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科学预测年就诊量,加强建设各等级医院的分工协作体系,以及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增加就医需求多样化服务三方面,合理优化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京京  
本文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对服务业就业在北京各区县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在就业区位熵所表征的总体专业化水平、各区县之间区位熵水平差异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生活性服务业具有分布的普遍性特征与总体上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相反,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各区县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复合性中心—专业性外围空间结构,并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不同的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地租水平与集聚因子、行业特性、资源稀缺型以及政策引导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及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昊婧  冯长春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者出行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北京不同时期经济适用房在不同空间上的建设规模密度,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其次,从经济适用房与地价、交通和主要就业地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北京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经历了逐步调整的过程,前期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城乡结合地带,后期考虑居民交通出行和到工作地方便等因素,在城市四周较均匀的配置和建设。总体来说,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就业地与居住地相距较远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议今后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应更加注重主要就业地和居民交通出行的最佳匹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家瑞  
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本质上是房地产商品在城市空间区位上的选择。当前,房地产空间布局问题,特别是大城市,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在北京市房地产空间布局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土地、集聚经济效应、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经济基础、社会分化及政府经济政策角度探讨了造成北京房地产空间格局变化的动力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房地产空间布局演变规律,掌握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与城市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指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美仪   李玲   麦雄发  
利用地理加权协同定位商模型,从空间关联角度研究北京市不同星级酒店空间分布模式及交通和旅游景点各类设施对其影响,揭示双方关联的强度和方向,为未来商业地理相关研究及酒店的空间格局优化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1 km范围内,三星级和二星级及以下酒店显著聚集,四星级酒店最易聚集在其他星级酒店周边,五星级酒店附近最易吸引三、四星级酒店。(2)不同星级酒店受交通影响的程度强于旅游景点。地铁站、汽车站对星级酒店的影响由强到弱,而城市广场、国家级景点等旅游景点的影响由强到弱。地铁站对各星级酒店的局部空间关联性呈现“中心强、外围弱”的特征,城市广场对各星级酒店的局部特征呈“中心集聚、四周辐射”的分布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