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2)
- 2023(15656)
- 2022(13258)
- 2021(12194)
- 2020(10193)
- 2019(23523)
- 2018(23133)
- 2017(43409)
- 2016(22976)
- 2015(25508)
- 2014(25118)
- 2013(24846)
- 2012(22966)
- 2011(20840)
- 2010(20918)
- 2009(19044)
- 2008(18503)
- 2007(16241)
- 2006(14757)
- 2005(13341)
- 学科
- 济(113481)
- 经济(113388)
- 管理(70681)
- 业(62547)
- 企(51669)
- 企业(51669)
- 方法(41026)
- 数学(35313)
- 数学方法(34845)
- 地方(29956)
- 中国(29735)
- 农(25975)
- 业经(24683)
- 财(24095)
- 学(20240)
- 制(18481)
- 农业(18043)
- 地方经济(17094)
- 贸(16822)
- 贸易(16809)
- 和(16400)
- 银(16400)
- 银行(16382)
- 环境(16301)
- 易(16084)
- 融(15920)
- 金融(15918)
- 行(15678)
- 理论(15255)
- 务(15118)
- 机构
- 学院(318320)
- 大学(316799)
- 济(138270)
- 经济(135438)
- 管理(125840)
- 研究(111429)
- 理学(106011)
- 理学院(104827)
- 管理学(103104)
- 管理学院(102458)
- 中国(87761)
- 京(68283)
- 科学(66576)
- 财(63244)
- 所(55614)
- 江(53146)
- 中心(52463)
- 研究所(50176)
- 财经(48756)
- 农(48583)
- 经(44203)
- 业大(43526)
- 北京(42584)
- 经济学(42116)
- 范(41898)
- 师范(41439)
- 院(40731)
- 州(39933)
- 经济学院(37478)
- 农业(37408)
- 基金
- 项目(210995)
- 科学(166674)
- 研究(155745)
- 基金(152400)
- 家(132411)
- 国家(131315)
- 科学基金(113561)
- 社会(99934)
- 社会科(94900)
- 社会科学(94873)
- 省(83491)
- 基金项目(80110)
- 自然(72156)
- 教育(70483)
- 自然科(70395)
- 自然科学(70380)
- 划(69172)
- 自然科学基金(69063)
- 编号(63150)
- 资助(62375)
- 发(50195)
- 成果(50186)
- 重点(47863)
- 部(46059)
- 创(43953)
- 课题(43427)
- 国家社会(41884)
- 创新(41163)
- 科研(40176)
- 发展(40039)
- 期刊
- 济(163863)
- 经济(163863)
- 研究(96041)
- 中国(69715)
- 管理(52311)
- 财(50202)
- 学报(44886)
- 科学(43361)
- 农(43045)
- 大学(34651)
- 教育(32598)
- 融(32518)
- 金融(32518)
- 学学(32323)
- 技术(32020)
- 农业(29538)
- 经济研究(25999)
- 业经(25721)
- 财经(24409)
- 经(21190)
- 问题(20255)
- 图书(18239)
- 业(17629)
- 技术经济(17341)
- 资源(16703)
- 统计(15616)
- 贸(15077)
- 现代(15012)
- 世界(14885)
- 商业(14659)
共检索到50230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晨 闵敏 段学军 康珈瑜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自2017年启动实施以来,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调查、标准数字化、模型模拟、社会经济统计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岸线资源数据。平台以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等观测要素的一体化、协同化管理为目标,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同化、清洗与标准化,制订数据加工和整编的标准规范,建立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时空数据库,并形成以数据标准化管理与成果可视化展示及查询为核心的岸线资源综合管理平台。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岸线 资源环境 数据库 平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陈雯 朱红云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定量获取是长江岸线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岸线稳定性、岸前水深、岸前水域宽度以及岸线陆域宽度作为评价因子,在GIS支持下,应用叠加分析与格网分析等技术方法,定量评价岸前水深和岸前水域宽度,对其中的技术环节作了详细说明;应用分形理论,对江苏长江段岸线以及可能影响岸线稳定性的岛屿进行了分形分维数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多时相的卫星影像以及一些辅助资料来判断局部岸线的稳定性。在对4个单项因子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通过GIS叠加分析获取岸线的综合评价单元,应用因子赋分的方法对每一单元岸线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长江 岸线 评价 GIS 江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国华 杨赟 张程 陆洋洋
科学客观地评估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水平,是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的基础。基于DPSIR模型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CRITIC法分别计算各指标主客观权重,运用博弈论原理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Moran’s I、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对长江江苏段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总体等级为较低风险,风险较高的区域分布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和栖霞区,以及苏州沿江区域入海口一带;风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组团特征,热点区分布于南京与仪征、镇江邻接区域,以及南通崇川区与苏州市辖区的环长江入海口区域,这些区域是未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管控的重点区域;最后基于风险评估结果,从优化港口码头布局、加大岸线监管力度、加强岸线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管理保护对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培 张志好 许新宜 闫峰 吴宜进 张海林 刘目兴
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角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变权TOPSIS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水资源承载力表征值,综合评价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从整体区域来看,水资源承载力还有待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性,东部地区(上海、浙江、江苏)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则较为均衡,中部地区除了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明显偏低以外,其他三省(江西、湖北、湖南)表现较为均衡;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表现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现象.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表征值在0.24~0.50之间,其中浙江省相对较高,最大表征值为0.49,而安徽省最低,最小表征值为0.25.影响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5个最重要指标依次为地表水资源占比、生态环境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市人口密度、生活用水总量的对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承载力受地区水资源禀赋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较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志宇 严文宏
长江经济带财政收支量大、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显著。文章以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为输入变量,将基础设施水平、教科文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六个方面的多项指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长江经济带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给出了各省级行政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水平,反应了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直接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长江经济带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思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志宇 严文宏
长江经济带财政收支量大、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显著。文章以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为输入变量,将基础设施水平、教科文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六个方面的多项指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长江经济带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给出了各省级行政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水平,反应了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直接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长江经济带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同明
长江经济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应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的综合开发;加强长江全流域经济综合开发的统筹协调;健全全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加强长江全流域的资源环境保护
关键词:
长江 综合开发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谅慧 李加林 杨磊 袁麒翔 王明月 陈鹏程
研究目的:岸线资源是21世纪"海洋世纪"重要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的岸线资源评价有利于沿海开发战略的制定,能够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研究方法:利用遥感和GIS手段,建立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岸线资源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大陆岸线资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浙江省大陆岸线中,生产优先开发岸线占4.9%,生产适度开发岸线占10.3%,生活旅游岸线占21.9%,生态保护岸线占1.5%,储备岸线占61.4%。研究结论:(1)平湖市与海盐市交汇岸段、宁波市甬江口以南至北仑北岸岸段、象山港沿岸的宁波市区岸段以及象山县岸段等建港条件优良,适合生产优先开发或适度开发;(2)海盐市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寰 杨苏一 贾茹隐
文章为对环境治理绩效进行探讨,构建了综合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了2015—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综合环境治理绩效,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地方财政环境保护的支出对综合环境治理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与一般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长江经济带2015—2017年综合环境治理绩效差距不大,但地区差异明显。长江上游表现较差,需要加强工业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相对较好,但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李俊杰 李明宝
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从七个不同维度构建物流业升级动力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模型从横向与纵向出发,对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业升级动力进行综合测度。横向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物流业升级动力分层现象明显,但区域间差距有缩小的趋势;纵向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物流升级动力综合水平大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方式、上升速度与上升幅度有所差异。根据此研究结果,对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升级动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一系列分析,并为其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德才 张燕 王路霞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支撑带"之一,其碳减排目标实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碳汇能力、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能力、社会发展能力5个准则层的低碳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模型对2005年、2010年、201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碳减排能力测度,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法计算了不同省份的碳减排障碍度,并运用四象限矩阵法探讨不同类型省份的碳减排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德才 张燕 王路霞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支撑带"之一,其碳减排目标实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碳汇能力、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能力、社会发展能力5个准则层的低碳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模型对2005年、2010年、201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碳减排能力测度,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法计算了不同省份的碳减排障碍度,并运用四象限矩阵法探讨不同类型省份的碳减排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孝君 王小艳
以推动经济综合实力提升为核心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形成新时代区域协调格局的关键,以此为出发点构建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测度体系,从多尺度和多机制视角解析了2001~202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尺度差异表现为省级>地级>区级的格局,即省级尺度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明显,地级内部发展相对均衡。(2)区域经济发展呈正向集聚特征,地级尺度效应明显,空间关联格局稳定性强,由下游到上游呈圈层式热冷点集聚分布;空间分类以中低水平区为主体,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呈面状集聚+点状镶嵌的分布格局;路径依赖型为空间演化主体。(3)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集聚化特征,沿海及沿江城市发展水平较高;集群化特征,城市群城市发展相对较优;等级化特征,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发展相对越好;职能化特征,综合型城市优于资源型城市;阶梯化特征,东部城市优于中西部。(4)区位、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及因子共同作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化。(5)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系统性提升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围绕经济带战略推动区域空间协调、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政策落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杰 刘治彦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基于区域发展结构视角,制定科学的测度体系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本文从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TOPSIS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时间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并保持稳定,具有"东强西弱,中部角逐"的特征;空间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状特征,且中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小;各维度分析上,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建设和对外开放水平均呈现明显的"阶梯式"分布且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发展差距分异较大,而生态环境保护呈现"波浪式"布局且上中下游差距相对较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