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7)
- 2023(14277)
- 2022(12502)
- 2021(11657)
- 2020(9803)
- 2019(22606)
- 2018(22295)
- 2017(43129)
- 2016(23176)
- 2015(25924)
- 2014(25474)
- 2013(24797)
- 2012(22524)
- 2011(19837)
- 2010(19409)
- 2009(17223)
- 2008(16367)
- 2007(13814)
- 2006(11600)
- 2005(9544)
- 学科
- 济(89138)
- 经济(89047)
- 管理(64129)
- 业(60028)
- 企(49826)
- 企业(49826)
- 方法(44837)
- 数学(39615)
- 数学方法(39051)
- 农(23436)
- 财(21885)
- 中国(21689)
- 学(20193)
- 业经(19769)
- 地方(19142)
- 农业(15811)
- 贸(14791)
- 贸易(14785)
- 环境(14419)
- 理论(14341)
- 务(14319)
- 易(14293)
- 财务(14247)
- 财务管理(14218)
- 和(14136)
- 技术(14047)
- 制(13605)
- 企业财务(13483)
- 划(12117)
- 银(11373)
- 机构
- 大学(314121)
- 学院(312331)
- 管理(128518)
- 济(119537)
- 经济(116937)
- 理学(113077)
- 理学院(111823)
- 管理学(109581)
- 管理学院(109038)
- 研究(100666)
- 中国(73081)
- 京(66145)
- 科学(65624)
- 财(52786)
- 农(49581)
- 业大(49250)
- 所(48617)
- 中心(47511)
- 研究所(45130)
- 财经(43875)
- 江(43474)
- 范(41829)
- 师范(41419)
- 北京(40802)
- 经(40214)
- 农业(38875)
- 院(38005)
- 州(35713)
- 经济学(35475)
- 师范大学(33926)
- 基金
- 项目(231709)
- 科学(183158)
- 基金(169692)
- 研究(166057)
- 家(148732)
- 国家(147574)
- 科学基金(128012)
- 社会(104067)
- 社会科(98719)
- 社会科学(98693)
- 基金项目(91602)
- 省(89906)
- 自然(86068)
- 自然科(84128)
- 自然科学(84108)
- 自然科学基金(82534)
- 划(76510)
- 教育(76078)
- 资助(69043)
- 编号(67647)
- 成果(52264)
- 重点(51796)
- 部(50376)
- 发(48505)
- 创(48132)
- 课题(45235)
- 科研(45127)
- 创新(44920)
- 教育部(43133)
- 大学(43038)
- 期刊
- 济(120105)
- 经济(120105)
- 研究(85462)
- 中国(52432)
- 学报(50982)
- 科学(47329)
- 管理(44198)
- 农(43053)
- 大学(38654)
- 财(38531)
- 学学(36496)
- 教育(31864)
- 农业(30413)
- 技术(27455)
- 融(21219)
- 金融(21219)
- 业经(20556)
- 财经(19758)
- 经济研究(19059)
- 图书(17548)
- 经(16736)
- 问题(15961)
- 科技(15840)
- 资源(15665)
- 业(15448)
- 理论(15341)
- 版(14480)
- 实践(14324)
- 践(14324)
- 技术经济(14321)
共检索到429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丽亚 李欣盈 张兆东 龚咏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大型城市"职住分离"程度持续增大,深圳市作为一线城市,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迅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住分离"状况,产生了通勤过剩现象。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深圳市多源全样本人口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深圳市过剩通勤指标,分析深圳市过剩通勤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过剩通勤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通勤消耗率中等,城市过剩通勤存在空间分异情况。本研究可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对评价和优化深圳市职住空间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为深圳市改善城市交通问题、合理制定规划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舒云 陆玉麒 胡国建 孙婧雯
基于空间视角利用改进潜力模型计算深圳市医疗设施可达性,并从社会视角出发,分别采用根据实际道路网络与出行时速的网络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测度不同出行方式和居住条件下的医疗可达性差异,关注由居住空间分异引致的空间剥夺现象。结果显示:(1)深圳市医疗可达性总体呈现以核心区医院群为中心向外围至边缘区递减的空间格局,核心区存在优质医疗设施重复分布的资源浪费现象。(2)社康中心可达性优于综合性医院,公共交通的就医可达性远低于私家车,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中低收入群体在就医方面处于更不利的地位。(3)医疗可达性高值社区总体居住环境更差,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与核心区空间稀缺性、城中村分布有关。(4)由于资源和机会的非均衡配置及流动性障碍,深圳市边缘区低收入人口存在空间剥夺现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顺锋 姚敏 王振坡
基于《2017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微观数据,利用空间插值法刻画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并构建MNL模型分析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天津市居民通勤距离由内向外呈跳跃式衰减圈层结构,居住中心性与就业岗位郊区化并存;跨区域通勤以内部通勤为主,侧面通勤、逆通勤为辅;非机动化程度较低,以共享单车为主体的绿色出行模式初现;通勤距离、私家车及自行车、电动车拥有状况、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基于此,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打造慢行交通系统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通勤特征 通勤方式 共享单车 MNL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吉康 杨枫 张筱林
为解决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供需空间错位、配套基础设施欠缺和土地经济性欠佳等问题,为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布局提供策略参考,本文从交通区位、公共配套和土地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选址适宜性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研究基于多源数据保障性住房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分布规律,提出规划选址布局策略。结果表明:第一,整体上空间分布呈现原特区内外"内集中,外分散"差异化的分布特征,选址适宜度较高主要集中原特区内在罗湖、福田区的成熟片区,分散分布在原特区外龙岗、坪山、光明区公共交通和配套较完善片区,选址适宜度较低主要集中在南山土地价值较高片区,分散连片分布在原特区外大鹏新区和龙华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片区;第二,建议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中加强空间指引和差异化配套政策制定,强化布局面向公共交通和配套的职住平衡导向,突出原特区内外面向存量与增量空间差别化布局等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林 陈龙 安子豪 张翔晖
通勤出行和职住关系对于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职住组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公交刷卡数据,以武汉市主城区和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出行模型和职住地识别规则,识别了职住通勤群体,从职住密度、通勤时间与距离、通勤流向和可视化等方面对武汉市的通勤出行和职住平衡进行测度,并识别了武汉市的职住通勤模式。结果表明:①核心城区的职住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城区,承载着较多的居住和就业人口;②通勤距离与时间具有核心—外围—边缘的递增模式;③城市主要通勤流位于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④职住通勤模式总体可以概括为核心—外围—边缘的单中心向内通勤模式,越往外围区域越呈现职住错位的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晶 崔瑛麟
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作为与传统金融市场关联日益密切的新兴市场,其价格更易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产生复杂波动,因而对这种波动特征的揭示表现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湖北、广东、深圳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为样本,选取各自上市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的日度收盘价数据,在分形市场假说的基础上,结合MF-DFA和多重分形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我国碳市场交易价格存在多重分形结构特征,不同市场以及同一市场不同阶段的多重分形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进一步探究碳市场交易价格多重分形结构来源的过程中,发现除尖峰厚尾的分布之外,多重分形市场在不同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对政策与信息冲击反应的敏感程度也是影响碳市场交易价格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振波 龙振 余启航
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峻,利用手机数据探究职住分布及通勤特征分析符合智慧城市和"四个交通"中智慧交通的发展理念,对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手机信令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住空间识别方面,而对识别出来的职住状况背后的原因以及通勤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昆山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提取用户职住地信息,分析其职住空间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昆山市职住空间分布和通勤交通现状。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职住空间分析 通勤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岸 齐清文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模式和非常态分布,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于GIS技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1990年和200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1990 ̄200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约4km;1990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从市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带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稳 詹庆明 黄正东 周俊 周海燕
中国许多大城市处于制度转型与空间重构的背景下,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正发生明显变化职住空间的合理布局成为城市规划考虑的重要课题。研究利用武汉市大样本政务数据进行数据集成与空间化,得到居民个体精细空间数据,对武汉都市发展区的通勤特征、职住空间匹配关系进行分析与测度,发现:武汉都市发展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处于合理范围;都市发展区职住空间总体匹配较好,但不同区域职住空间匹配差异明显;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与职住空间失配现象密切相关;"武汉三镇"之间、新城组群与邻近主城区之间显著的交叉通勤是影响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磊贤 黄拯 郭晓芳 吴晓莉
长期以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遭到了学术界的批判,但是这些批判未建立在量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难以准确客观认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对城市系统施加的影响。文章尝试以城市通勤系统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量化分析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给城市通勤系统造成的外部效应。为此,文章构建了更新前后长距离通勤量差的计算框架,选取深圳的25个城市更新单元为样本,利用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的人口大数据,定量评估了城市更新对城市通勤系统压力的增减影响。研究发现,因更新拆除而搬迁人群中未更换工作且长距离通勤者占比是影响更新对城市通勤系统外部压力的关键参数,不同更新单元的实施对城市通勤系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结果表明,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并不必然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阻碍,学术界应客观看待此类城市更新实践的真实效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捷 蒲泓宇 张云开
[目的/意义]探究政务信息协同结构及特征对于切实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深圳市智慧政务信息协同结构分析为例,提出智慧政务信息协同结构的解析方法。[方法/过程]依据深圳市政务服务流程提取信息主体及信息链,基于业务流程解析其信息协同结构,构建信息协同网络,选取度、度分布、中心性、聚集系数、平均路径等分析指标解析网络拓扑结构及网络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结果/结论]发现深圳市政务信息协同网络中主要存在两类信息主体,形成了以申请人、公安局、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为核心节点的政务信息协同结构,申请人作为网络中最为特殊的信息主体在信息协同网络优化过程中应被重点关注。基于具体政务业务流程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可以精确解析各个城市、区域的智慧政务信息协同结构及特征,为智慧政务的信息协同建设提供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高欣 吴靖宇 郎建燕
基于2023年深圳市人居抽样调研数据,本文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新市民的人口结构及住房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市民平均年龄约35岁,家庭完整性较高,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工作行业存在一定差异性;以租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仅17.9平方米,住房选择上较多关注住房区位、价格和生活便利程度,居住环境改善需求较强。进一步结合深圳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探索经验,提出现阶段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思路,突出需求导向,多措并举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切实提升新市民居住品质。
关键词:
保障性租赁住房 新市民 住房需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云洁 戴晓月
在国家治理和财政现代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政府绩效审计影响因素的变化,提出绩效审计实践特征变化的设想,再以深圳市2012~2021年绩效审计工作报告为文本,进行关键词分析,从而验证设想。我国绩效审计的实践特征如下:基本定位是监督,服务于国家治理;实践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体现出多重领导;审计领域向环境、资源、民生事业倾斜;审计内容从资金管理使用向政策贯彻落实、项目管理过渡;审计评价标准在“3E”基础上增加公平性和环境性;审计方法上突出大数据审计等现代手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肖磊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研究区,通过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Moran’s I指数来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用地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用地除园地保持增长外均逐渐减少,面积最大的林地是各类新增用地尤其是园地的主要土地来源;建设用地持续扩张,除林地外未利用土地是其主要来源,而在2000年后建设用地扩张大量侵占园地与耕地;各类用地均呈分散趋势;建设用地将成为主导用地类型,其余类型用地均显著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在规划影响下工矿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间存在着相互转换;园地在占有林地空间的同时被建设用地侵蚀,而短期呈现难以持续的增长势头。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马尔科夫模型 龙岗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昊天 黄春晓
以深圳机器人产业为研究对象,追溯机器人产业在深圳的发展历程。运用ArcGIS软件分析深圳市机器人企业POI数据,得出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特征,产业园区、商务办公楼与产学研基地影响企业区位选择。进一步归纳园区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三类机器人产业集聚模式与空间形式,探索机器人产业对城市发展与结构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发现机器人产业促进城市空间、产业、劳动力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城市产业升级转型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