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8)
- 2023(14374)
- 2022(12077)
- 2021(11568)
- 2020(9420)
- 2019(21529)
- 2018(21284)
- 2017(40289)
- 2016(21450)
- 2015(24333)
- 2014(24217)
- 2013(23143)
- 2012(21152)
- 2011(18862)
- 2010(18714)
- 2009(16958)
- 2008(15909)
- 2007(13752)
- 2006(11822)
- 2005(9693)
- 学科
- 济(87304)
- 经济(87203)
- 管理(55555)
- 业(55495)
- 企(41525)
- 企业(41525)
- 方法(39863)
- 数学(34947)
- 数学方法(34274)
- 农(33974)
- 农业(22620)
- 中国(22101)
- 地方(21422)
- 业经(21287)
- 财(20056)
- 学(17291)
- 制(16045)
- 理论(15082)
- 贸(13765)
- 贸易(13754)
- 易(13303)
- 环境(12436)
- 技术(12003)
- 和(11976)
- 银(11919)
- 银行(11896)
- 融(11846)
- 金融(11837)
- 体(11721)
- 发(11600)
- 机构
- 学院(294848)
- 大学(289552)
- 管理(115045)
- 济(112928)
- 经济(110325)
- 理学(99875)
- 理学院(98685)
- 管理学(96498)
- 管理学院(95934)
- 研究(95122)
- 中国(71473)
- 科学(60791)
- 京(60618)
- 农(52438)
- 财(50331)
- 业大(45899)
- 中心(45799)
- 所(45667)
- 江(44429)
- 研究所(42019)
- 范(41485)
- 师范(41022)
- 财经(40281)
- 农业(39926)
- 北京(36879)
- 经(36599)
- 院(35732)
- 州(35438)
- 经济学(33876)
- 师范大学(32933)
- 基金
- 项目(210554)
- 科学(166565)
- 研究(153648)
- 基金(152312)
- 家(133259)
- 国家(132137)
- 科学基金(114456)
- 社会(97154)
- 社会科(91814)
- 社会科学(91795)
- 省(84432)
- 基金项目(81322)
- 自然(74987)
- 自然科(73232)
- 自然科学(73214)
- 自然科学基金(71815)
- 教育(71057)
- 划(70386)
- 编号(63138)
- 资助(61798)
- 成果(49108)
- 重点(47341)
- 发(46073)
- 部(45111)
- 创(43894)
- 课题(43678)
- 创新(40970)
- 科研(40349)
- 国家社会(40041)
- 大学(38950)
- 期刊
- 济(124192)
- 经济(124192)
- 研究(77656)
- 中国(57530)
- 农(51197)
- 学报(45483)
- 科学(43529)
- 管理(40142)
- 财(38417)
- 大学(35631)
- 农业(34149)
- 学学(33798)
- 教育(32374)
- 技术(28224)
- 业经(24857)
- 融(23531)
- 金融(23531)
- 经济研究(18531)
- 财经(18305)
- 问题(16712)
- 业(16415)
- 经(15826)
- 版(15572)
- 资源(15260)
- 统计(14484)
- 科技(13757)
- 策(13297)
- 图书(13218)
- 技术经济(13100)
- 商业(12767)
共检索到42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孟浩 席建超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城乡系统演化研究中重要而具像的表征。文章引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以GIS和Netlogo为平台,以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案例区,结合实地调查、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规划等资料,通过分析农户智能体、旅游者需求和政府调控的关系,构建了多智能体模型,模拟了该村1985—2010年用地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扩张的转化精度为75.36%,用地功能转变的精度为85.29%。研究表明,多智能体模型克服了过去对旅游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系统演化研究中以定性描述和基于经验和方程式表达为主的不足,实现了对旅游乡村聚落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的融合及较为准确的动态模拟,能够为定量研究乡村聚落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优化调控空间演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多智能体 微尺度模拟 乡村聚落 野三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王首琨 张瑞英
优化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是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乡村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论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旅游村落苟各庄村为案例,研究了28 A来聚落"三生"空间的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因旅游业导入村落正经历着加速的空间重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统乡村生产生活空间逐步减少,生活-生产和生态-生产复合新型功能空间逐步增加,具体表现为生产空间由村外向村内转型发展,生活空间由分散到集聚的立体扩展,生态空间由斑块分割向整体利用的全面扩展。与传统乡村聚落"空心化"空间重构过程产业发展集聚、农民居住集中、资源利用集约不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席建超 张楠
乡村旅游发展正在对乡村农户生计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以英国海外发展部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等多种方法,以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案例,研究了旅游影响下乡村聚落农户生计问题。研究发现:旅游业正深刻改变着乡村聚落均质化的农户生计模式,使得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分层和空间极化,并形成旅游主导型和兼业型两种生计模式。对生计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进行比较,发现旅游主导型"专业化"生计模式远远好于非旅游农户兼业化的"多元化"生计模式。"生存型"生计和"发展型"生计模式的对比研究,对于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孔钦钦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少华
以洛阳白云山旅游区乡村聚落为例,基于实地调研与评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与机理。结果发现:在资源、市场、政策、人口及外来资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过从1995到2016年的20多年的发展,当地传统乡村聚落沿着"农业聚落—旅游聚落—旅游小镇"的发展轨迹,最终由旅游驱动乡村城市化,完成从山区聚落到旅游小镇的空间重构和功能升级。但也在生态环境、社区改造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表明:旅游作为一种驱动力,可以实现传统村落集聚发展为旅游小镇,走出一条非工业化的较为绿色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全域旅游时代,"从山区聚落到旅游小镇"将成为我国传统山区村落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志军 何建民
旅游活动在传统乡村聚落的开展,推动形成一种新型独特聚落形态——乡村旅游聚落。本文选择婺源五个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乡村旅游聚落”的概念模型,探索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聚落是基于原有乡村聚落,在众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开展旅游活动,使聚落主体和要素等发生变化,形成既能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等传统需要,又能满足游客、从业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多重需要的一种新型聚落类型。它在空间上表现为全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空间组织形态,其形成与发展经历内外因素蓄力、开发建设投入、功能产业转化、聚落空间再生产、反馈循环演化五个阶段。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树立“乡村旅游聚落”系统观,编制聚落系统发展规划、建立聚落共生发展机制、加强聚落功能空间优化、注重聚落文化保护传承、重视聚落开发管理提升。
关键词:
乡村旅游聚落 概念模型 形成机理 婺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瑞英 席建超 王新歌 李竹 吕献红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对农村经济多元化程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人数、到最近景区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农用地转化速率等;对农民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经济多元化、到最近景区的距离、到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境内国道省道长度、人均耕地面积等。要增加乡村旅游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幸福感,就要从这些因素上下功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农村农民现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向荣 时玉坤
乡村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山东省房干生态旅游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房干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给出其服务质量的提升对策,以促进房干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沛钰 徐国良 万春燕
乡村旅游地土地利用功能承载了乡村空间功能的转型与重构,探究乡村旅游地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开展不同情景下的模拟,可为辨析旅游业对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功能影响提供借鉴思路。论文以江西省三坪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源遥感影像和ArcGIS空间工具分析了2007—2019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演变规律,并采用PLUS模型分别模拟“旅游优先发展”及“保护约束发展”两种未来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结果表明:(1)三坪村从以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农村住宅、公共服务等土地利用功能为主的传统型村落,逐步转向为包含旅游接待、旅游休闲、交通运输等复合功能的旅游型村落。从初步参与期到快速发展期,土地利用类型指数提升了13%,旅游功能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提升了1.29倍。(2)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三坪村旅游功能用地的空间扩散和溢出特征明显,旅游功能用地的分布由“沿主干道线状集中分布”演变为“沿次干道的自然村扩展延伸”。(3)未来情景模拟中,与保护约束发展情景相比,旅游优先发展情景下的农业生产及生态保育功能下降更大,但旅游接待功能提升幅度更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赵美风 葛全胜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太阳能)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三者的比例93.10∶5.15∶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46.30∶0.48∶53.22。在能源最终...
关键词:
六盘山 乡村旅游 能源消费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洁 马艳霞
乡村旅游是支撑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桃花江旅游区作为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之一,其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基于对桃花江旅游区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调查,深入分析其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优势,提出了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对策,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游客调查 乡村旅游 贵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模式 有效性 公平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文兰 周万村 李爱农 张宝雷
将四川省茂县作为典型研究区,以其ETM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8.6%的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相对集中,其余的则弥散分布;大部分聚落(约78.2%)分布在海拔1500~2700 m的中高山处,海拔1200~2200 m干旱河谷区聚集的聚落约55.2%,80%以上聚落的坡度大于15°;大多数聚落的水源和交通状况良好,水系和道路缓冲区较小半径内的聚落多沿道路聚集,而较远的则多沿水系聚集。分析还发现,少数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不宜于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