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5)
- 2023(12673)
- 2022(10752)
- 2021(10228)
- 2020(8585)
- 2019(19748)
- 2018(19736)
- 2017(37577)
- 2016(20220)
- 2015(22862)
- 2014(22618)
- 2013(21645)
- 2012(19484)
- 2011(17156)
- 2010(16894)
- 2009(15103)
- 2008(14138)
- 2007(11915)
- 2006(10064)
- 2005(8336)
- 学科
- 济(78274)
- 经济(78189)
- 管理(56546)
- 业(50398)
- 企(40624)
- 企业(40624)
- 方法(37789)
- 数学(34071)
- 数学方法(33390)
- 农(23255)
- 地方(19352)
- 中国(18936)
- 财(18421)
- 业经(17360)
- 学(15860)
- 农业(15325)
- 环境(15209)
- 制(13935)
- 理论(13646)
- 贸(12252)
- 贸易(12245)
- 技术(12069)
- 和(12002)
- 易(11844)
- 划(11433)
- 务(11342)
- 财务(11264)
- 财务管理(11237)
- 体(10968)
- 企业财务(10481)
- 机构
- 学院(268586)
- 大学(264455)
- 管理(106708)
- 济(103679)
- 经济(101360)
- 理学(92969)
- 理学院(91968)
- 管理学(89954)
- 管理学院(89461)
- 研究(84824)
- 中国(62907)
- 京(54766)
- 科学(54623)
- 财(45791)
- 农(44881)
- 业大(42741)
- 中心(41182)
- 所(40769)
- 江(40056)
- 研究所(37585)
- 财经(36870)
- 范(35750)
- 师范(35336)
- 农业(35111)
- 经(33600)
- 北京(33077)
- 院(32268)
- 州(32010)
- 技术(30969)
- 经济学(30913)
- 基金
- 项目(195564)
- 科学(154413)
- 研究(142569)
- 基金(140698)
- 家(122728)
- 国家(121737)
- 科学基金(105897)
- 社会(89093)
- 社会科(84349)
- 社会科学(84328)
- 省(80338)
- 基金项目(74948)
- 自然(69974)
- 自然科(68320)
- 自然科学(68303)
- 自然科学基金(67004)
- 教育(66484)
- 划(65797)
- 编号(58438)
- 资助(57474)
- 成果(45078)
- 重点(44038)
- 发(42364)
- 部(41881)
- 创(41254)
- 课题(40415)
- 创新(38586)
- 科研(37640)
- 国家社会(36376)
- 大学(36243)
- 期刊
- 济(109180)
- 经济(109180)
- 研究(70213)
- 中国(51472)
- 学报(41955)
- 农(40121)
- 管理(38679)
- 科学(38509)
- 财(36045)
- 大学(32630)
- 学学(30914)
- 教育(30631)
- 技术(28022)
- 农业(27823)
- 业经(20364)
- 融(19433)
- 金融(19433)
- 财经(16936)
- 经济研究(16731)
- 业(14959)
- 经(14591)
- 问题(14558)
- 资源(14081)
- 统计(13737)
- 版(13552)
- 科技(13243)
- 技术经济(12843)
- 策(12653)
- 图书(12629)
- 理论(11296)
共检索到379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柳雪萍 潘戈 荣冈 侯立文
为辅助生态工业园(EIP)的规划设计并缩短验证时间,可利用建模仿真来模拟园区的演化历程并为其提出优化建议。基于多智能体建模法,为EIP各成员建立符合真实企业运作特点的智能体模型,开发一个扩展性较强的EIP动态仿真平台,并提出一种副产品动态交易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以广东省云安生态工业园为仿真对象,对其产业链协作过程及运营数据进行预测,通过迭代优化及仿真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并利用仿真评估引入新企业、政府补贴对园区内副产品交易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成栋 罗志军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总结了世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了中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并从时间维、空间维、机制维、职能维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勇宏 尚金城
以吉林省通化张家生态工业园为例,探讨了在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以医药和制酒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工业园的关键技术,应该包括景观设计与工业组织形态设计两方面,才能使其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经济模式循环高效的现代生态工业园。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建立景观安全格局,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及交通模式设计,使规划后的生态工业园能将工作和生活场所交融于自然之中,并能实现高效协调运作;工业组织形态设计主要是仿照自然界无废或少废的循环模式,根据制药业和制酒业的物质循环特点,引进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各产业间通过废物及副产品的交换,以及能量、水资源、信息的集成,组成高效的工业生态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新 赵静
三峡工程的建设备受世人的关注,影响深远,它的建成标志着三峡水库这一新的生态环境体系的出现和运行将全面影响库区内各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相关方面的后续发展思路。鉴于三峡水库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淡水资源库的战略定位,库区的工业发展必须走生态工业之路,文章以系统论作为研究视角,阐述了三峡库区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并以开县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为例,分析了优化三峡库区生态工业发展路径需要面对的库区独特的区位特点,提出三峡库区生态工业园发展路径的优化目标就是要争取环境、经济、人的共赢,同时也给出了发展库区生态工业园路径的优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成考
文章首先阐述了生态工业园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关键种、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位、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耐受性理论,对生态工业园中如何构筑企业共生体和生态产业链以及怎样提升园区竞争力和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作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设计出生态工业园的系统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它的特征;从而为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态学理论 生态工业园 系统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二旺
生态产业链是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它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产业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而当务之急是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建设。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系统(IES),并建议从纵向一体化、兼并重组、网络组织等六个方面构建和完善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以此促进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演变的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帆 麻林巍 蓝钧 陈世杰 陈景文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将有助于稳步推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而园区所处区域的特点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考虑相关性、可操作等原则,初步提出了一套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计算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6大类准则,共计25个具体指标,划分为“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前者包括:信息基建共享类指标、管理与发展类指标、减量消耗类指标、园区环保类指标。后者包括:循环利用类指标和产业共生类指标。该指标体系蕴涵的思想和理论方法已成为推进北京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借鉴,也可作为国家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中贵 李升峰 彭补拙
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有必要将生态型土地功能区的理念纳入工业园区的规划之中。工业园生态型土地功能区是依据自然及人工特征对生态型人工复合系统或人类聚居地进行人为划分的区域。该区域应使人们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物资和物化劳动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态型土地功能区区划的重要理论依据是 :在对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 ,首先对土地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进行评价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性质相似的土地进行类聚 ,并按不同的用途对该区的土地进行功能区划。最后以常熟市国际工业园案例进行实例研究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认识到园区生态...
关键词:
工业园 常熟市 生态型 土地功能区 构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广明 罗松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弱则说明土地开发不再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效应为正且逐年增大,是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动因,表明典型园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技术因子的效应为负,相对较大且稳定,但随着园区经济因子正效应的逐渐增大,技术因子负效应开始抵消不了经济因子的正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吉文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21世纪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工业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实践模式。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玲丽
在哥本哈根会议后所倡导的全球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试图寻找适合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共生是一种低碳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间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但是,工业共生需要前期的精密规划、协调和高额投资,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政府提供关键的保障和支持。政府到底应该怎样保障和支持工业共生呢?本文借鉴欧洲和美国的经验,以贵港生态工业园为案例,归纳出政府在工业共生中的作用,不应该是规划师,而应该是"制度供给者"与"协调者"。政府要发挥其作为第三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林
生态工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载体,是一个中观的经济学概念。产业政策在促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方式从粗放转型至集约提供有效支持。本文通过研究产业政策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得出政府应积极制定针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产业政策的结论。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产业生态学 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薇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创造了条件。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以“3R”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在重、化工产业优先创建生态工业园,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业,构成资源循环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改造原有的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促使其向生态化层次升华,引导新的产业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林 邓伟根
本文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建设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认为生态工业园能促进我国集约型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建议政府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应发挥的推动力、作用力,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产业生态学 规模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伟根 陈林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工业园相关理论及案例,论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对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对生态工业园构建方式及其动力机制、市场制度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中国政府各方面实际情况,提出中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申报与运营监管的标准化程序。
关键词:
产业共生系统 生态工业园 申报与运营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