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3)
- 2023(8335)
- 2022(7093)
- 2021(6782)
- 2020(5889)
- 2019(13412)
- 2018(13357)
- 2017(25648)
- 2016(13481)
- 2015(14910)
- 2014(14312)
- 2013(13763)
- 2012(12455)
- 2011(10722)
- 2010(10159)
- 2009(8872)
- 2008(8167)
- 2007(6542)
- 2006(5347)
- 2005(4090)
- 学科
- 济(52957)
- 经济(52913)
- 管理(39017)
- 业(36707)
- 企(29951)
- 企业(29951)
- 方法(28635)
- 数学(25840)
- 数学方法(25484)
- 财(14726)
- 农(14610)
- 业经(12468)
- 地方(11689)
- 中国(11346)
- 学(10801)
- 务(10310)
- 财务(10272)
- 财务管理(10254)
- 农业(10185)
- 企业财务(9832)
- 技术(8635)
- 和(8192)
- 贸(8190)
- 环境(8188)
- 贸易(8185)
- 易(7961)
- 理论(7756)
- 信息(7583)
- 制(7163)
- 产业(6972)
- 机构
- 大学(174806)
- 学院(174537)
- 管理(75264)
- 济(69376)
- 经济(68132)
- 理学(66235)
- 理学院(65634)
- 管理学(64439)
- 管理学院(64108)
- 研究(51475)
- 中国(37757)
- 京(34626)
- 科学(33248)
- 财(30395)
- 农(29176)
- 业大(29107)
- 中心(27128)
- 财经(25486)
- 江(24596)
- 所(23659)
- 经(23480)
- 农业(22573)
- 研究所(21971)
- 范(21532)
- 师范(21314)
- 经济学(21249)
- 经济管理(20197)
- 北京(20187)
- 州(19554)
- 经济学院(19459)
- 基金
- 项目(134883)
- 科学(107246)
- 基金(99593)
- 研究(96680)
- 家(87001)
- 国家(86349)
- 科学基金(76027)
- 社会(62161)
- 社会科(59077)
- 社会科学(59059)
- 省(54891)
- 基金项目(53818)
- 自然(50681)
- 自然科(49560)
- 自然科学(49546)
- 自然科学基金(48636)
- 划(44170)
- 教育(43910)
- 资助(39722)
- 编号(39479)
- 成果(29902)
- 重点(29899)
- 部(29063)
- 发(28381)
- 创(28376)
- 科研(26704)
- 创新(26597)
- 国家社会(26299)
- 教育部(25296)
- 人文(25193)
共检索到23451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存建 周其林 任小兰 程武学 王琴
森林植被类型信息对于生态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单一时相遥感数据在提取森林植被类型信息方面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多时相MODIS遥感数据实现提取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信息的方法。将四川省的森林植被划分为常绿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5种类型。通过对其年内生长差异的分析,选取多时相(2005年1月9日、2月26日、4月22日、7月19日和10月23日)特征数据,利用光谱和时相特征知识建立了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的提取模型;通过特征组合与逻辑判断,实现了5种植被类型信息的提取,提取精度总体达到84%,植被类型最低精度达到76%。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节约大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陶欢 李存军 周静平 董熙 王艾萌 吕红鹏
实时最新森林植被信息的提取是林业航空植保作业的必要前提。论文以安徽省蚌埠市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基于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在亚热带农林植被混合地区的森林植被信息提取。根据植被物候信息差异选择了提取森林植被信息的5个关键时期高分影像,采用分区决策树方法监测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和面积信息,并与未分区决策树法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区决策树法和未分区决策树法对于大中尺度森林植被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均优于85%。但分区决策树森林植被提取总体精度达到90.72%,较未分区决策树法提高3.80%、4.65%,Kappa系数达到0.81,较未分区决策树法提高约0.07~0.10,结合植被物候信息的分区决策树森林植被提取法好于未分区决策树法,能够满足林业航空植保作业的精度需求。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宽覆盖、短重访周期的高分1号影像,对于大区域的林业航空植保当年最新森林植被信息的提取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朝沁 林辉 孙华 吴梓尚
森林类型的识别对于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一时相遥感数据提取森林植被类型信息方法的局限性,以中国东北三省为研究区,探讨了基于多时相MODIS遥感数据,实现主要森林类型识别的方法。将东三省的森林植被划分为非林地、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5种类型,通过分析不同森林类型一年内生长差异,选取多时相NDVI第10期、NDIV第23期、EVI第10期、LAI第20期特征数据,建立了非林地、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的决策树模型,实现了森林类型信息的识别,得出了东三省的森林覆盖率42.39%,植被类型分类总体精度为86.7%,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东三省结果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宾 邓华锋 陈丽聪 高东启
以2009年辽宁省清原县的TM、Rapideye影像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阈值法在TM和Rapideye影像提取3种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采用基于数理统计的尺度转换方法,建立三者之间的线性空间尺度转换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空间尺度转换模型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模型可用于植被类型的向上尺度转换,为应用中分辨率TM影像进行大面积不同森林植被准确监测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炼
【目的】探索植被时空演化规律和机理,为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POT/VEGETATION 数据,辅以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索2000—2018 年四川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近二十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6.4%/10a,其中2006—2012年植被覆盖呈波动趋势;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城镇化进程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对植被覆盖有剧烈干扰;四川省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72.45%,呈减少趋势的面积占比27.55%,植被状况改善较显著。四川省18个地级市中,雅安市、乐山市、攀枝花市、达州市、宜宾市、巴中市和广元市的植被改善状态较好。四川省海拔0~1000、1000~3000 m是植被恢复最显著的区域。【结论】通过剥离自然、人类活动因素发现,人类活动是导致四川省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四川省植被覆盖变化的次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玉苏普江·艾麦提 买合皮热提·吾拉木 玉苏甫·买买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全面、快速、客观地监测农作物种植信息,对于正确的把握该区域的农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作物种植空间格局的调整和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洲绿洲为研究区,根据农作物的物候规律和季相节律的差异性特点,选取2012年的3景不同时相的HJ卫星CCD遥感数据,ENVI下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规则自动提取主要农作物覆盖信息,然后以野外GPS调查点为依据,对决策树方法预分类结果进行修正,成功提取了研究区的玉米、棉花和小麦的种植面积,总体精度达到了91.73%。结果表明HJ卫星CCD影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农作物提取,而且CART算法的分类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作物的分布状况,可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韦玮 李增元
对-36°和0°的多角度高光谱CHRIS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植被指数计算及影像融合,提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高光谱影像融合后,采用波谱角填图(SAM)的方法提取湿地植被类型信息。该方法首先对-36°影像进行NDVI植被指数计算,然后与0°影像融合,再采用SAM方法提取湿地植被类型。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对青海省隆宝滩湿地植被类型的提取精度可达到92.23%;而利用SAM方法对0°影像直接进行湿地植被类型提取,其精度只有66%。由此可见,利用不同角度信息影像融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高光谱影像进行湿地植被类型信息提取的精度,为湿地植被类型信息提取又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璐 张颖
通过对森林认证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符合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共同要求下的森林认证发展相关建议,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当地居民从事的职业、年均收入、对森林认证知识和政策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及对森林认证的支持程度这四个影响因素对森林认证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德 牛树奎 龙先华 许格希 王叁 陈锋
【目的】研究四川省近30年森林火灾重灾区火灾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划分为重度火灾、中度火灾和轻度火灾3个火灾区域;基于1979-2008年的森林火灾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探讨重灾区火灾发生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四川的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凉山州、攀枝花市和甘孜州,其年均火灾面积分别为2 866.99,1 141.84和1 129.00hm2,发生火灾次数占到全省的61.6%,火灾面积占到全省的92.4%;在火灾重灾区,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与林火的发生呈显著相关;各个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都有各自的主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要方针是"国家支持、社会帮扶"。在灾后重建中,数以万亿计的国家资金和对口支援资金投入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而大量民间资金投入灾后重建也发挥了积极的补充作用。本文通过四川安县灾区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的调查,探讨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分析发挥民间资金作用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提出进一步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灾后重建 生态建设 民间组织 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驰 杨帆 曾维忠 周连景
在对四川"川西北"、"川西南"森林碳汇项目建设进行跟踪观察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农户"的项目建设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原理、各模块的作用与联结机制以及该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未来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可能优化的组织模式为"企业+科研机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并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入股提高科研机构的参与主动性、政府进一步优化森林碳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设计了优化路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红元 傅辉恩 车克钧 阎克林
该文根据1973年以来黑河流域(上游下段)及其观测支流寺大隆、天涝池河的流量实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祁连山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内河川年径流量,洪、枯期流量,季节性径流及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小流域,河川年径流量、雨季流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森林植被调节河川洪峰、枯水期及季节性径流作用明显;在相同森林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越高,冬春枯水季节稳定补给河道的径流量及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也相应提高,说明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河川径流有一定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亚南 丁丽霞 李楠 陆琳莹 吴明
湿地植被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特征和健康状况。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以QuickBird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原理在确定最优分割尺度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滨海土地利用分类,并精确提取湿地植被。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杭州湾5种湿地植被类型和6种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总体精度达86.90%, Kappa系数达到0.85, 5类滨海湿地植被的用户精度均达到85%以上,更有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的用户精度达到100%,充分说明了基于面向对象分割和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方法适用于滨海湿地植被信息的精确提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传艳 周国逸 王春林 王旭
该研究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及广东省1994—2003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量化10年间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储量动态变化.其中OBPA是指疏林、竹林、经济林和四旁林.研究结果如下:1994—2003年广东省森林植被共固定碳41.67 Tg,碳密度增加了1.58 Mg/hm2;林下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占总碳库的38%~44%,凋落物层碳储量略大于林下层;不同类型森林的碳储量排列如下:针叶林>阔叶林>OBPA>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碳储量在11种林型中最大,南洋楹林最小;10年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皆有增长,幼龄林碳储量大幅度减少,中龄林碳储量小幅度波动,其碳储量始终高于其他4个龄级;阔叶林固碳率...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森林恢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琪 刘康 张慧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分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大小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陕西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3852.704万tC,其中天然林占84.36%,人工林占15.64%;平均碳密度为30.919tC/hm2,小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发育水平较低是造成陕西省森林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天然林是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且天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碳密度普遍大于人工林;②陕西省从南向北自然地域的干湿条件,对森林植被碳储量整体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林碳储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