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1)
- 2023(15979)
- 2022(13952)
- 2021(12998)
- 2020(10627)
- 2019(24643)
- 2018(24471)
- 2017(46783)
- 2016(25231)
- 2015(28342)
- 2014(28081)
- 2013(27421)
- 2012(24943)
- 2011(22112)
- 2010(21748)
- 2009(19626)
- 2008(18508)
- 2007(15903)
- 2006(13690)
- 2005(11015)
- 学科
- 济(100216)
- 经济(100108)
- 管理(68118)
- 业(67573)
- 企(52531)
- 企业(52531)
- 方法(46599)
- 数学(41069)
- 数学方法(40513)
- 农(36383)
- 中国(25916)
- 地方(24761)
- 业经(24598)
- 农业(24269)
- 财(23734)
- 学(20742)
- 制(16459)
- 贸(16258)
- 贸易(16250)
- 环境(15929)
- 易(15705)
- 理论(15334)
- 技术(15238)
- 和(14928)
- 务(14607)
- 财务(14538)
- 财务管理(14508)
- 企业财务(13647)
- 发(13644)
- 划(13149)
- 机构
- 学院(343374)
- 大学(341913)
- 管理(140295)
- 济(133130)
- 经济(130116)
- 理学(123212)
- 理学院(121830)
- 管理学(119512)
- 管理学院(118898)
- 研究(110054)
- 中国(80583)
- 京(71139)
- 科学(70493)
- 农(58536)
- 财(57962)
- 业大(53998)
- 所(52960)
- 中心(52213)
- 江(51705)
- 研究所(48934)
- 财经(47521)
- 范(46943)
- 师范(46521)
- 农业(44681)
- 经(43383)
- 北京(43245)
- 院(40703)
- 州(40169)
- 经济学(39464)
- 师范大学(37701)
- 基金
- 项目(250844)
- 科学(198042)
- 研究(183441)
- 基金(182215)
- 家(158055)
- 国家(156720)
- 科学基金(136251)
- 社会(115938)
- 社会科(109646)
- 社会科学(109616)
- 省(100021)
- 基金项目(98305)
- 自然(89315)
- 自然科(87229)
- 自然科学(87208)
- 自然科学基金(85566)
- 教育(83533)
- 划(82378)
- 编号(75895)
- 资助(73463)
- 成果(59140)
- 重点(55608)
- 部(54360)
- 发(53610)
- 创(51908)
- 课题(50762)
- 创新(48395)
- 科研(47975)
- 国家社会(47415)
- 教育部(46658)
- 期刊
- 济(141916)
- 经济(141916)
- 研究(93445)
- 中国(61325)
- 农(56531)
- 学报(54437)
- 科学(50443)
- 管理(47421)
- 财(42711)
- 大学(42088)
- 学学(39654)
- 农业(38576)
- 教育(35930)
- 技术(30260)
- 业经(27287)
- 融(25940)
- 金融(25940)
- 财经(21316)
- 经济研究(20962)
- 图书(19306)
- 问题(18954)
- 经(18126)
- 资源(17749)
- 业(17462)
- 版(17130)
- 科技(17010)
- 理论(16158)
- 技术经济(15696)
- 实践(15063)
- 践(15063)
共检索到480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丹奎 孙伟 陈雯 张亦弛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镇聚落的空间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塑过程,探寻其演变规律、研判其背后动力机制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村镇点位数据,运用最近邻比率、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GIS和统计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和县域尺度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村镇聚落格局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省域尺度上,江苏省村镇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但集聚态势略有减弱;核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整体东部小于西部,苏北连续性较强而苏南较为破碎;密度核心普遍收缩,苏南地区收缩最为显著。(2)县域尺度上,村镇聚落集聚格局依旧,与省域尺度一样,其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冷热点分布较为分散,"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冷点区"均位于苏南地区;时间维度上,"热点区"有扩大趋势,"冷点区"则呈收缩之势;苏南和苏北地区的村镇聚落格局在该尺度上变化均较为明显。(3)演变机理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村镇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在本文研究时段内,交通、城市化和政策3个因子对江苏省村镇聚落的格局改变具有显著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冀亚哲 张小林 吴江国 李红波
以镇江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按照中心属性值法和面积最大法从现状数据粗化为30m、100m、500m和1 000m栅格和矢量数据的聚落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显示:最大面积值法生成数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大,特别是其它土地,在空间粒度为1 000m时消失,中心属性值法在空间粒度转换中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小,并且是随机的;在聚落景观变化方面,研究区斑块密度、聚集度指数和斑块结合度指数降低,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升高,说明聚落景观斑块破碎化降低、斑块面积扩大并趋于成片成团、空间分布更为离散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春悦 张树清 江红星 刘志明 李晓峰 那小东
利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CA)对江苏省盐城市及周边地区两个不同时相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anduse/landcover,LULC)变化检测。在对两幅辐射归一化影像采用CA算法进行变换后,将二者的第一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1,PC1)相减得到差值影像,利用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曲线,经反复试验,最终设定±1.6δ作为上下限最佳阈值,对差值影像进行密度分割(DensitySlice),并提取出研究区域的植被变化信息。在利用混淆矩阵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洪芬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利用2005年3月份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江苏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数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耕地、城镇用地、水体、自然植被、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景观斑块共57 030万块,总面积为10.18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耕地和城镇用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全省总面积的68.6451%。江苏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不高,且斑块空间形状...
关键词:
MODIS 遥感 景观格局 江苏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智 张小林 李红波
从城乡聚落规模的大小、结构、分布三个基本属性出发,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张家港市为案例地,以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揭示了1995-2015年间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县域城乡聚落数量显著减少、用地规模显著增加。(2)城—镇—村规模结构从"凸字型"经"金字塔型"向"橄榄型"方向演化;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等级的城乡聚落的成长速率不同;城乡聚落的齐夫指数偏大但增长放缓,规模结构总体上符合位序—规模法则。(3)城乡聚落规模分布的不均衡程度不断增强,但极化发展速率逐渐减小;空间集群分布特征显著,聚类中心分布趋于均衡化;城乡聚落用地的时空变化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以城镇用地变化为主。(4)驱动机理是由地理环境、区域经济、交通网络、制度与管理四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构成的"四轮"驱动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旭旦,金其铭
农村聚落是国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列为规划和整治的重要方面之一。根据最近人口普查公布的江苏省人口统计数字,全省人口已达60,520,000人,平均人口密度每方公里达600人;其中农村人口占74.3%,为44,890,000人,平均密度每方公里约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乔伟峰 何天祺 陈园 贾铠阳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发展滞后背景下新的时代命题,村镇建设格局优化是破解乡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城乡共生视角,以苏北灌云县为例,综合运用断裂点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场能模型,开展村镇建设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城乡共生视角下,村、镇的综合质量是共生基质,村镇之间相互作用、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成本是共生界面,结合村镇的共生基质和共生界面进行共生选择,可指导村镇建设格局优化;(2)顾及镇质量、中心性和网络凝聚子群,确定灌云县村镇等级,利用改进的场能模型,通过测算县城及各镇的空间场能,完成村镇共生体构建,形成相互作用的城乡共生的县城—镇—村等级体系;(3)重构村庄引力矩阵并在村之间搭建有向连接线,发现包括后埠村、深沟村、东徐村等25个村与其他村庄的联系微弱,有待进一步调整,根据城镇辐射范围和村庄引力联系,形成优化调整方案,通过比较各村庄的点出度与点入度,将村庄划分为重点村和一般村,完成村镇建设格局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琳 景元书 杨沈斌
该文以江苏省为例,探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在水稻种植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并进行精度评价。首先利用MODIS数据构建了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表水指数(LSWI)。根据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合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确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对比统计数据,该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误差为16%。同时,对环境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对比二者提取结果,面积相对误差为5%,空间一致性达到60%以上。研究表明,在平原区域利用MODIS数据监测大尺度水稻种植面积是可行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亦锋 黄燕 郭飞
江苏省许多村镇有3000多年的文化传统,以文化生态学视角研究村镇自然和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10多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化以历史上从没有的大规模和高强度发展,正在直接极大地影响着村镇内景观生态格局。现代城镇规划过分强调使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历史上的连绵水系格局已经被现代建设支离破碎地分解。研究从地理多视角:文化地理研究其地域文化传承,景观生态研究其自然空间状况,城市规划研究其实体空间布局。研究分析村镇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建设过程,确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为村镇景观规划和管理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历史村镇 地理景观 文化生态 田园乡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
关键词:
流通业 新型城镇化 产业规模 人均总收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政府与企业应继续提高流通业规模,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流通业促进消费的功能,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提高流通业投资规模。
关键词:
流通业 新型城镇化 产业规模 人均总收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建茂 王锦杰 吴越 谢晓燕 申双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愈加频繁。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模型研究。首先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逐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云覆盖区域则以相应站点气温数据插值后补充,生成"卫星—插值"气温时间序列数据。同时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并判别其是否在高温热害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然后基于以上数据,依据水稻高温热害指标展开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对热害进行等级划分与统计。模型可实现任意时间点之前水稻高温热害的快速监测与评估,也可以给出全研究区域水稻全生育期总体的高温热害监测与评估结果。以江苏、安徽两省为例进行2013年夏季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模型的应用,该模型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建茂 王锦杰 吴越 谢晓燕 申双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愈加频繁。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模型研究。首先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逐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云覆盖区域则以相应站点气温数据插值后补充,生成"卫星—插值"气温时间序列数据。同时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并判别其是否在高温热害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然后基于以上数据,依据水稻高温热害指标展开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对热害进行等级划分与统计。模型可实现任意时间点之前水稻高温热害的快速监测与评估,也可以给出全研究区域水稻全生育期总体的高温热害监测与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茂兵 吴健平
潮滩高程获取是掌握潮滩冲淤变化、合理开发潮滩资源的一项基础工作。针对潮滩高程常规测量成本高、工作量大的问题,讨论了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九段沙潮滩高程获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影像选择、水边线自动提取,以及水边点的高程计算3个步骤。遥感水边线通常被当作等高线,但对于范围宽广的九段沙潮滩而言,水边线具有明显的起伏特征,不应该被简单地当作等高线。从九段沙2004年3个时相的LandsatTM影像中提取了3组不同高程水平的水边线;以水边线的顶点为水边点,依据九段沙周围4个潮位站在遥感影像采集时刻的瞬时潮位,采用简单趋势面插值法计算了所有水边点的高程。与潮滩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水边点高程的平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东 迟道才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点,采用中高分辨率的TM影像覆盖区为典型试验区,由试验区的水稻特征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分类规则,结合C4.5算法构建分类决策树,然后综合运用eMODIS时间序列NDVI、MOD12Q1、DEM及其派生的坡度数据进行决策树分类,以辽宁省为例对2009年的水稻种植面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适用,精度高于传统的监督分类、极大似然分类法;与统计数据相比,结果相对误差为5.04%,各地级市的遥感结果与同期的统计数据吻合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6,能较好地反映辽宁省水稻种植的空间分布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