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0)
- 2023(15593)
- 2022(13691)
- 2021(12944)
- 2020(10844)
- 2019(24983)
- 2018(24702)
- 2017(47741)
- 2016(25681)
- 2015(28933)
- 2014(28744)
- 2013(27991)
- 2012(25559)
- 2011(22608)
- 2010(22256)
- 2009(20210)
- 2008(19366)
- 2007(16455)
- 2006(13913)
- 2005(11624)
- 学科
- 济(98122)
- 经济(98017)
- 管理(71865)
- 业(69662)
- 企(56460)
- 企业(56460)
- 方法(48745)
- 数学(42832)
- 数学方法(42165)
- 农(26442)
- 中国(25734)
- 财(25070)
- 地方(21715)
- 业经(21665)
- 学(21350)
- 农业(17870)
- 贸(17416)
- 贸易(17405)
- 理论(17113)
- 制(16903)
- 易(16865)
- 务(16799)
- 财务(16726)
- 财务管理(16686)
- 环境(15974)
- 和(15924)
- 企业财务(15731)
- 技术(15449)
- 银(14905)
- 银行(14860)
- 机构
- 大学(350606)
- 学院(350187)
- 管理(142214)
- 济(133177)
- 经济(130146)
- 理学(123808)
- 理学院(122446)
- 管理学(120001)
- 管理学院(119378)
- 研究(111715)
- 中国(85101)
- 京(74133)
- 科学(72090)
- 财(61194)
- 农(55241)
- 所(54518)
- 业大(54371)
- 中心(52352)
- 研究所(50270)
- 财经(50020)
- 江(49564)
- 北京(46331)
- 范(46160)
- 师范(45753)
- 经(45534)
- 农业(43109)
- 院(42246)
- 州(40833)
- 经济学(39268)
- 财经大学(37541)
- 基金
- 项目(251985)
- 科学(197439)
- 研究(182482)
- 基金(182039)
- 家(158844)
- 国家(157563)
- 科学基金(136048)
- 社会(113325)
- 社会科(107200)
- 社会科学(107173)
- 省(98659)
- 基金项目(97546)
- 自然(90744)
- 自然科(88506)
- 自然科学(88480)
- 自然科学基金(86811)
- 教育(84040)
- 划(83169)
- 资助(75235)
- 编号(75059)
- 成果(58642)
- 重点(56020)
- 部(54721)
- 发(52756)
- 创(51931)
- 课题(50831)
- 科研(48799)
- 创新(48466)
- 大学(47011)
- 教育部(46866)
- 期刊
- 济(137242)
- 经济(137242)
- 研究(98676)
- 中国(61522)
- 学报(55998)
- 科学(51895)
- 管理(48730)
- 农(48678)
- 财(46166)
- 大学(43041)
- 学学(40588)
- 教育(37601)
- 农业(34050)
- 技术(31830)
- 融(29059)
- 金融(29059)
- 业经(23483)
- 财经(22653)
- 经济研究(21369)
- 经(19193)
- 图书(18517)
- 问题(17907)
- 业(17578)
- 科技(17289)
- 资源(17210)
- 版(16770)
- 技术经济(16731)
- 理论(16697)
- 统计(16272)
- 实践(15561)
共检索到492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欣梁 温家洪 邓贵平
文章采用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技术,模拟景区未来典型自然灾害风险情景,建立典型致灾因子强度与灾害风险情景对应关系;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进行分类,分析游客居民景区内时空分布特征,建立致灾因子强度与景区承载体的脆弱性对应关系;最后通过拟合风险曲线,建立景区综合灾损模型并预测出多情景年均损失。综合景区利益相关方可接受风险,基于灾损和防灾成本进行风险决策。案例研究以九寨沟树正景群为例,模拟九寨沟在分别遭遇20、50、100、200、500、1000年一遇6种暴雨情景下引发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冲击力,建立6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宜聪 张捷 刘泽华 张宏磊 苏醒 陈星
突发危机事件严重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客源市场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市场构成的主体,研究国内客源市场受危机事件的空间影响规律,有助于增进理论认识并为恢复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指导。文章以经历过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九寨沟景区为例,以国内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地震前后第一手抽样调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客源市场半径、距离累计曲线等方法,引入"冲击波"的思想,对不同距离的客源市场恢复特点进行归纳。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景区客源市场地理集中度指数降低而客源吸引半径增加,表明危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危机事件 国内客源市场 九寨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莉 张捷 吴必虎 蒋志杰 乌铁红 董雪旺
旅游目的地意象一经形成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5.12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旅游者感知意象的影响如何?对比分析2008年5月(汶川地震前)和2009年5月的旅游者感知意象,发现认知意象虽略有下降,但由于地震对九寨沟风景区没有造成实质破坏,而且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受情感意象的影响,旅游者的忠诚度有明显提升;另外,旅游者对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安全、社会治安的认知有明显下降。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运用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潜在结构变量之间比较的问题,开拓了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方法的新视角,同时也深化了结构方程模型在旅游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建华 张捷 刘法建 张宏磊 卢韶婧 孙景荣
旅游风险感知就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前及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的感知,风险感知目前已成为旅游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旅游者风险感知量表,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得出:(1)旅游者感知风险主要分为3个维度:功能障碍型、危机事件型及文化冲突型;(2)旅游者的总体风险感知较小,其中功能障碍型风险较大,其次为危机事件和文化冲突,并且地震等危机事件并未成为旅游者担心的主要风险;(3)不同旅游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花费冤枉钱"、"迷路或与同伴走失"、"语言障碍"等方面,性别、地域、是否经历过灾害、是否买保险、是否带药品等因素对各类风险感知差异没有显著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研究为完善旅游安全理论提供...
关键词:
风险感知 旅游安全 感知量表 九寨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韫
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其发展目标必须是可持续的。而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标准因不同旅游区(点)或处在不同的时间段会产生差异,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可以反映出并弥补这种差异给可持续性评价带来的影响。以位于岷江上游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景区为例,使用主观方法分析资源、社区和旅游三大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可持续性中的关系,建立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框架。使用德尔菲法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访谈和旅游者问卷调查来探察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根据访谈和调查结果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案例,评价模型的构建为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了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勇 刘黎明 茹红润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ROSTCM 6.0软件对百度知道、携程问答社区、马蜂窝问答社区中关于九寨沟景区的时间跨度为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的旅游提问信息文本进行分析,研究了游客对九寨沟旅游信息的需求特征。结果表明:游客对不同旅游信息类别的需求不同;同一旅游信息需求类别下游客所关注的侧重点也有差异;游客非常关注地震等灾害后景点的开放情况。最后,本文还对九寨沟景区的旅游发展及网站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治学 骆毓燕 戈鹏 任佩瑜 郑伟民
在对游客满意度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游客满意度各指标赋权,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九寨沟景区的特征及游客满意度理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能反映游客满意度的相关样本数据对九寨沟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九寨景区游客综合满意度处于比较满意的层面上,但在各个维度上的游客满意度水平差异比较大,其中景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游客满意度水平高,而景区餐饮住宿游客满意度水平很低。最后基于IPA法为游客满意度提升提出相关策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柱胜 卿芳雅 戈鹏 任佩瑜 冉建华
要实现风景区科学规划与永续利用,游客数量的预测是关键,其中短期的游客数量预测则是景区资源统一管理与合理调度的直接依据。本文分析了九寨沟的游客到达历史数据,建立了游客到达的日预测回归模型和BP修正模型,实际数据证明该模型有效。
关键词:
日游客量预测 景区管理 九寨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厌庆 戈鹏 赖力 吴艳 任佩瑜
根据前期对九寨沟景区运行现状的仿真模拟以及对景区旺季客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来说,景区内各景点旅游负荷均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系统处于初态时对于景区内游客的分流措施不得当。为此,本文提出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景区内景点进行聚类,确定初态分流区域及其分流比例,作为初始方案,并建立数学模型,使用LINGO软件求解,结果表明,车辆在各分流区域的分配比例基本符合按照区域容量所求出的初态分流比例,这为后期的稳态和终态时空分流导航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的研究是达到总目标:整个系统内各景点负荷均衡,提高景区游客旅游价值,实现景区生态保护...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初态分流 九寨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章小平 朱忠福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名满天下,然而它的环境容量究竟如何,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今天的九寨沟已今非昔比。本文纵览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历程,试从不同的视角对九寨沟的环境容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一系列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九寨沟景区 旅游环境容量 定量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世政 杨桂华
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和景区发展的双向需要,社区参与下景区发展模式问题需要深入的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九寨沟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景区与社区在地域关系、资源权益分配、经营项目、就业机会等方面融合与共享的"景(区)社(区)一体"发展模式,并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实现了保景与富民的兼顾和景区的和谐发展。本文结合九寨沟的经验并参照国内其他景区的情况,依据我国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等,提出社区参与下自然遗产型景区发展的五点建议:留驻与外迁结合,社区外迁遵循引导与自愿原则;将景区内社区的行政管辖权授予景区管理机构;保障社区林权参与景区资源性收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荣林 王建琼
本文参照已有的顾客满意、游客忠诚模型,提出了旅游景区的游客忠诚概念模型,构建了"服务行为"、"景区形象"、"景区设施"、"景区环境"、"游客忠诚"五个潜在变量和14个具体测量指标构成的结构方程模型,以九寨沟、黄龙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潜在变量均直接显著影响游客忠诚,其中以服务行为影响最大、景区环境次之;景区设施、景区环境正向显著影响服务行为,并通过服务行为显著影响游客忠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景区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游客忠诚 游客满意 旅游目的地 景区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宁 范文静 孙克勤
地质灾害影响评价是实现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历史灾害危险性、地质环境条件、遗产地易损性和遗产地减灾能力4个评价要素和18个评价因子:地质灾害点密度、地质灾害规模、地质灾害频度、断裂分布密度、地貌类型复杂度、岩土体稳定性、年均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建筑群或人造工程面积、建筑结构体系、文物数量、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稳定性、防灾工程、救灾能力、重建能力等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评价过程进行了探讨。作者以九寨沟为例对该指标体系与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并认为其能够直观的反映地质灾害对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普适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肖雄辉 戈鹏 朱虹明 任佩瑜 郑伟民 章小平
高峰期景区游客分流一直是国内外景区管理的热点问题。景区管理者通过分流调度资源的合理分配,引导控制游客在景区的分布,使景区各景点负荷均衡,而高峰期景区的分流资源通常无法满足景点游客的需求。本文根据景区分流资源的特性,统一确定了景区的分流能力,构建了景区景点需求与调度资源的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流调度算法,并以九寨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算法在优先满足需求景点的负荷均衡的同时,考虑了游客因等待产生的满意度惩罚。算法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景点与资源点的引力测度值,并以测度值为依据,按景点负荷降序对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捷 李升峰 周寅康 都金康 包浩生
九寨沟风景区属于长江支流水系的上游 ,是长江支流源头区以景观资源 (尤其是水景观 )及生态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典型地区 ,目前旅游业成为当地及同类地区的旅游重要产业。旅游市场是当地旅游发展基础之一。在实地游客抽样调查及旅游区游客登记统计共涉及约 2万人统计资料及数据库处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九寨沟入游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对九寨沟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 ,揭示了游客入游距离与年龄、收入、职业、文化、心理收入、旅游态度相关 ,而与旅游动机相关性不明显 ,景观偏好可以反映游客的旅游心理特征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游距离。同时揭示了入游距离感知的距离衰减特征 ,印证了心理学感知理论...
关键词:
入游距离 距离感知 替代距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