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5)
- 2023(15279)
- 2022(12616)
- 2021(11808)
- 2020(10155)
- 2019(23081)
- 2018(22546)
- 2017(43321)
- 2016(23091)
- 2015(25603)
- 2014(25233)
- 2013(25057)
- 2012(22258)
- 2011(19676)
- 2010(19687)
- 2009(18471)
- 2008(18473)
- 2007(16750)
- 2006(14724)
- 2005(12929)
- 学科
- 业(101455)
- 济(96612)
- 经济(96475)
- 管理(85769)
- 企(83422)
- 企业(83422)
- 农(47688)
- 方法(45564)
- 数学(36884)
- 数学方法(36424)
- 财(33111)
- 业经(32560)
- 农业(31821)
- 务(23801)
- 财务(23743)
- 财务管理(23703)
- 中国(22751)
- 企业财务(22490)
- 制(22164)
- 技术(19201)
- 策(17976)
- 划(17082)
- 和(16467)
- 贸(16229)
- 贸易(16222)
- 体(16185)
- 理论(16022)
- 易(15840)
- 地方(15378)
- 银(14735)
- 机构
- 学院(325457)
- 大学(318135)
- 管理(139820)
- 济(137942)
- 经济(135289)
- 理学(119758)
- 理学院(118713)
- 管理学(117066)
- 管理学院(116431)
- 研究(95543)
- 中国(79830)
- 财(66303)
- 京(64402)
- 农(62749)
- 科学(56014)
- 财经(52008)
- 江(49959)
- 业大(49817)
- 中心(48441)
- 农业(47897)
- 经(47398)
- 所(45765)
- 经济学(41240)
- 研究所(41026)
- 北京(39135)
- 州(38987)
- 经济管理(38461)
- 财经大学(38222)
- 经济学院(37463)
- 商学(37193)
- 基金
- 项目(219236)
- 科学(175187)
- 研究(162757)
- 基金(161558)
- 家(139051)
- 国家(137751)
- 科学基金(121357)
- 社会(106935)
- 社会科(101350)
- 社会科学(101315)
- 省(86949)
- 基金项目(86089)
- 自然(77262)
- 自然科(75583)
- 自然科学(75564)
- 自然科学基金(74229)
- 教育(73085)
- 划(70951)
- 编号(66141)
- 资助(64478)
- 成果(50956)
- 部(49193)
- 创(48256)
- 重点(48084)
- 发(46763)
- 国家社会(44843)
- 业(44602)
- 创新(44498)
- 制(43773)
- 课题(43259)
- 期刊
- 济(156784)
- 经济(156784)
- 研究(87928)
- 农(63317)
- 中国(62205)
- 财(55914)
- 管理(54504)
- 科学(43939)
- 学报(43705)
- 农业(42578)
- 大学(35416)
- 学学(33893)
- 融(32490)
- 金融(32490)
- 业经(32220)
- 技术(31220)
- 财经(25674)
- 教育(24223)
- 业(24013)
- 经(22115)
- 经济研究(22020)
- 问题(21001)
- 技术经济(18716)
- 财会(17214)
- 版(16190)
- 现代(15882)
- 统计(15766)
- 世界(15558)
- 商业(15361)
- 会计(15210)
共检索到47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翔 潘瑜春 赵春江 王纪华 鲍艳松 王锦地
本研究利用带有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接收机和产量监测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获取的4年产量数据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分区的提取研究。对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4年的产量数据进行栅格平均运算,得到分辨率为4m的综合产量图。分别采用尺度为12、20、28、36、44、52、60m的正方形窗口对分类后的综合产量图进行众数过滤,并从方差减少率、差异显著性、空间破碎化、空间一致性4个角度进行了尺度效应评价。结果表明,分类后众数过滤法有效地去除了由随机变异造成的孤立像元或碎片,保留了实际的产量变异,增加了管理分区的有效面积,提高了管理分区的连续性。分区结果可以直接作为精准农业目标产量分区图,用于作物种植前或产中适时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目的】研究区域农业系统在不同尺度下的协调度变化情况,探索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理论。【方法】构建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理论,包括协调度概念、功效函数、功效系数、协调函数、协调度、协调度变化区间和协调等级等;采用改进专家调查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中共筛选出24个评价指标;采用自尺度、省域尺度和国家尺度对广东省新兴县区域农业系统进行协调度实证分析。【结果】不同尺度下,广东省新兴县区域农业系统协调由高到低的排序是自尺度、国家尺度和省域尺度;生态子系统的排序是自尺度、省域尺度和国家尺度;经济子系统的排序是国家尺度、自尺度和省域尺度;社会子系统的排序是自尺度、国家尺度和省域尺度。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芝英 胡云锋 刘越 艳燕
空间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空间尺度转换到另一个空间尺度的过程,它是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尺度转换后的成果数据深入分析,提炼尺度转换成果数据精度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模型方法,这对正确选择和应用尺度转换成果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评述尺度和尺度转换研究概念、内容和主要进展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数据处理、地图学角度出发,提出了空间数据尺度转换精度评价的3项基本准则,即保持构成信息守恒、保持面积信息守恒、保持区域空间格局和形态信息守恒。继而据此将当前常见的指标进行了梳理和归并;根据上述准则和指标,结合GIS方法、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方法等,给出了上述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方法和典型案例。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研究目标,针对性选择尺度转换效应函数,通过开展模型模拟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尺度转换方法。
关键词:
尺度 尺度转换 精度评价 准则 数学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敏 兰羽珩 邓明艳 张娅
在全面脱贫背景与共同富裕目标下,能源消费公正对人民美好愿望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别于“一刀切”的能源贫困线,本文利用基本需求法、QUAIDS模型和等价尺度法测算不同地区能源贫困线,采用能源贫困指数和似不相关回归法对中国能源贫困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中国能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但能源贫困整体较为严重;地区能源贫困线基本形成东高西低的特征;新能源供应系统完善有利于缓解能源贫困。基于能源消费视角,精准识别中国不同地区的能源贫困状态,制定中国分省能源消费的差异化政策措施,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绿色消费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玉林
生态农业是替代传统农业的全新农业模式 ,它寓资源技术优化配置、种养加有机结合于一个完整的系统内 ,体现环境维护、地力提高、效益显著诸多优势。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国际国内已初见成效 ,其理论建设也日臻完善。然而对于生态农业内涵实质的认识却不免缺陷。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实质的再认识 ,提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建设尺度的基本观点 ,强调生态农业建设应当实现区域化、国家化 ,甚至国际化 ,同时以政策、立法为保障 ,进行产业和环境的整体建设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内涵 产业化经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萍 陈百明 王秀芬
根据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任务、利用方式及区域资源特征,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空间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建立不同利用方式、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层次系统进行了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系统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尺度效应,相应提出了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聂建亮 叶涛 王俊 史培军
科学精算费率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前提,是我国农作物保险可持续性的基本保障,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果的基础。本文在辨析农户尺度多灾种产量保险与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差异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一套基于抽样大田产量序列数据的农作物多灾种产量险费率定价方法。通过收集省级尺度的农作物统计单产序列和农业气象站点记录的抽样大田单产序列数据,运用该定价方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纯费率。结果证明,该方法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模型测算的结果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灾种产量险 费率厘定 产量统计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远玲 王金龙 杨伶
[目的]全球各行业碳排放中,农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分析从农地利用过程碳排放、水稻种植过程甲烷排放、农地氧化亚氮排放和禽畜养殖过程碳排放4个方面碳源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测算清单,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74.59%的县域单元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为负增长,94.26%的县域单元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湖南省各县(市、区)农业碳排放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显著同质性,11年间各县(市、区)空间均质性呈增强之势,空间异质性呈减弱之势。[结论] 对湖南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不同维度时序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依此总结出湖南省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农业碳排放走向,对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布局研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行有差别的农业碳减排举措。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陈明
[目的]深入系统揭示江苏县域农业多功能权衡/协同时空关系,是统筹不同农业功能特征地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方法]在解读农业多功能内涵基础上,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涵养”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ESDA模型及Spearma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1978年以来江苏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①1978-2019年县域尺度江苏农业粮食生产功能空间格局呈现“北移”态势,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高值集聚在苏南,而生态涵养功能空间上表现“依山傍水”分布格局。②粮食生产功能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先协同后权衡”变化趋势,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的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协同关系,而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权衡关系。③县域尺度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功能协同HH型从苏锡常逐渐向苏北演化;苏南地区粮食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由协同HH型演化为权衡LH型;粮食生产-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连宿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苏南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分布在宁镇扬及苏北部分县域。[结论]结合不同农业地域功能权衡/协同特征,凸显不同农业地域主导优势功能,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业地域功能优化的差异化路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玉建 朱建华 王殿昌 刘淑云 张晓艳 尚明华 王风云 封文杰
以潮土区2007年GPS实时定位的104个采样点小麦产量数据为基础,基于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小麦产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建立了小麦产量的空间变异模型,形成了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图,阐明了影响小麦产量分布不均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潮土区农田地块小麦产量平均值为47.426 g/kg,最高值为64.508 g/kg,最低值为20.163 g/kg,球状模型是本研究小麦产量连续性分布的最佳模型,其块金值/基台值为1.655,表明在变程为171.62 m范围内具有弱的空间变异性,农田地块东南部和南部为小麦产量的高值区,由此向外小麦产量逐渐降低,基本呈圈层分布,说明小麦产量具有...
关键词:
农田尺度 地统计学 小麦产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考绢帛产量,可从人口与耕地入手,结合单元产出。一亩之地,植桑10株,饲蚕得茧,缫丝织帛,可收0.5匹绢。据此可知,桑田亩数的二分之一,即该地区绢帛产量。唐代西南地区天宝间约有1116025户,4721027口,耕地78121820亩,则绢帛年产量近800万匹。
关键词:
唐天宝间 西南地区 绢帛 年产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揭懋汕 雪燕 薛领
基于2 183个县级单元,利用SFA方法对1992—2011年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和时空演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TFP年平均增长3.18%,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份额为58.5%;前沿技术进步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配置效率也有正向贡献,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则有负向影响。第二,中国多数地区农业TFP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农业发达地区的增速较快;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与中国农业生产较发达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这与省级尺度研究得出的东高西低特征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青林 赵荣钦 赵涛 胡月明 张益平 朱瑞明
[目的]探讨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规律与演变机制,对于差别化的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理论框架,分析了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了其时空特征。[结果]主要结论:① 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整体上增长态势明显,近几年增速有所降低。从农业碳排放结构来看,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是粮食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空间特征总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分布格局,农业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低值区;②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粮食主产县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大多数区县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有较大提升;③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总体处于安全级别,各主产县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总体较为稳定。从时间维度来看,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处于波动状态,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各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级别经历了“下降—上升”的过程。④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正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各区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出成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南北递增的分布趋势。[结论]四川省多数区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呈优质协调状态,但仍有部分区县处于“中级协调”以下。因此,未来应推进农业绿色生产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减排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揭懋汕 雪燕 薛领
基于2 183个县级单元,利用SFA方法对1992—2011年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和时空演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TFP年平均增长3.18%,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份额为58.5%;前沿技术进步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配置效率也有正向贡献,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则有负向影响。第二,中国多数地区农业TFP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农业发达地区的增速较快;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与中国农业生产较发达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这与省级尺度研究得出的东高西低特征不同,同时低技术效率的地区一直占主导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政 卢亚娟
通货膨胀水平与股票收益率的关系是金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介绍了小波方法的多尺度分析原理,采用农林指数月度收盘价的对数收益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分别代表农业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得到2007年9月到2012年12月农业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统计特征。以小波方法分解已知的时间序列,得到不同尺度的数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实证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在中尺度和大尺度的分析周期上,两者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地正相关关系,支持了费雪效应假说。而在短尺度分析周期上,两者又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负相关性,出现了费雪效应悖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