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0)
2023(13868)
2022(12297)
2021(11571)
2020(9773)
2019(22746)
2018(22294)
2017(43347)
2016(23364)
2015(26362)
2014(26213)
2013(25614)
2012(23185)
2011(20840)
2010(20406)
2009(18353)
2008(17556)
2007(14918)
2006(12691)
2005(10744)
作者
(66314)
(55098)
(54653)
(52061)
(34862)
(26414)
(24900)
(21822)
(21004)
(19347)
(18772)
(18539)
(17256)
(17155)
(16974)
(16744)
(16571)
(16383)
(15717)
(15650)
(13640)
(13312)
(13303)
(12546)
(12508)
(12085)
(12040)
(11967)
(11074)
(10926)
学科
(89358)
经济(89227)
管理(66300)
(62061)
(52176)
企业(52176)
方法(44923)
数学(39447)
数学方法(38858)
(23617)
(23047)
中国(22125)
(21437)
业经(19401)
地方(17209)
(16226)
农业(15701)
理论(15361)
(15213)
贸易(15207)
(14770)
(14767)
财务(14691)
财务管理(14661)
(14490)
环境(14470)
技术(14191)
企业财务(13918)
(12557)
(12431)
机构
大学(325295)
学院(321984)
管理(130603)
(124530)
经济(121875)
理学(114617)
理学院(113340)
管理学(111145)
管理学院(110558)
研究(105598)
中国(76621)
(68867)
科学(68031)
(55981)
(52178)
(51978)
业大(51247)
研究所(48215)
中心(48159)
财经(45821)
(44407)
北京(43108)
(42643)
师范(42220)
(41895)
农业(40492)
(39707)
经济学(37148)
(36135)
师范大学(34571)
基金
项目(233595)
科学(183379)
基金(170222)
研究(167830)
(149480)
国家(148307)
科学基金(127460)
社会(104244)
社会科(98650)
社会科学(98626)
基金项目(91277)
(90422)
自然(85455)
自然科(83432)
自然科学(83412)
自然科学基金(81873)
(77147)
教育(77095)
资助(69943)
编号(68061)
成果(53320)
重点(52564)
(51164)
(48870)
(48387)
课题(46096)
科研(45543)
创新(45189)
教育部(43752)
大学(43678)
期刊
(128680)
经济(128680)
研究(89466)
中国(55324)
学报(53963)
科学(49728)
管理(45976)
(45422)
(41832)
大学(41305)
学学(38955)
教育(34456)
农业(31546)
技术(28437)
(22612)
金融(22612)
业经(21923)
财经(21402)
经济研究(20067)
(18163)
问题(16921)
图书(16752)
科技(16391)
(15911)
资源(15716)
理论(15334)
林业(15312)
(15254)
技术经济(14871)
实践(14098)
共检索到447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姗姗  王涛  刘康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根据物种特征和植被类型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反演地质时期的气候特征,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林线作为气候变化的"强信号",是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不同尺度林线研究差异显著,均可反映诸多尺度气候变化信息。基于此,文章创新从样点尺度、景观尺度和区域尺度分别阐述了林线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方法新动向。通过新视角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林线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育峰  
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植被地理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而受到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等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自然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特别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的可能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媛  李蓓蓓  李忠明  
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为分析当前气候变化规律和模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历史参考情景。古代私人日记中保存的气候信息,因其直观性强、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重建历史气候时使用较多的一类代用数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日记资料,已经重建了多个地区历史上的温度、降水及物候变化,并已逐步由定性描述发展到定量研究。本文从代用指标、研究方法、研究成果3个方面,对基于日记的历史气候重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得到以下结论:①重建指标选取上,国内外均较常使用天气情况日数和感应记录两类指标;此外,国内常用自然生长植物的物候期,而国外还使用风向、云量等指标;重建指标类型可分为定量、半定量、定性3类,定量与定性指标使用较多,半定量指标使用相对较少。②重建方法上,中外研究者多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转换法等;资料校对方法上,西方学者多采用器测资料进行检验,国内则常选用方志与官私文件进行校订。③国外研究的重建内容主要涉及区域温度和降水;而国内除了温度和降水重建外,还研究了沙尘和梅雨等中国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利用日记重建历史气候的优势在于,日记中保存的历史气候信息细节丰富、时间分辨率高,因而能够很好地保证重建结果的准确性。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应继续改进代用指标的定量转换和重建结果的校验方法,并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同类研究结果的集成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祁承经  曹福祥  徐永福  
简述近数十年气候变化对热带森林的影响,包括:1)热带地区气候变化;2)热带森林分布区变化;3)热带森林生长动态;4)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组成变化;5)热带森林碳储量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西宁  赵亮  尹云鹤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过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已有模拟方法中,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由于考虑了气候作用下植被的演替与更新等机理,能较为合理地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瞬态响应,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植被动态模型以植物功能类型(PFTs)表示区域森林植被组成,通过模拟PFTs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森林地理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通过回顾上述两类模型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模型在模拟研究森林地理分布及生态过程中,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方面的应用,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在动态模型多尺度研究、加强模型对非气候因子的描述、模型间比较、多源遥感数据与模型同化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珠  陶福禄  娄运生  史文娇  
利用1980年-2008年江苏省县级农业统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水稻生产观测资料,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揭示江苏省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基于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包括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长趋势,并且最低气温的增长趋势高于最高气温的增长趋势,苏南地区的增长趋势高于苏北地区的增长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辐射在苏北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在苏南地区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大部分地区,水稻产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辐射的正相关性较显著,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降水量则呈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上较为一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辰华  李书恒  白红英  朱显亮  杨琪  
多尺度周期变化是植被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对揭示植被系统变化规律及其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太白山地区树轮宽度年表重建的近172年的7月NDVI资料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对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太白山地区南北坡7月NDVI呈微弱的非线性上升趋势,北坡/南坡NDVI分别具有3.3 a/3.5 a、8.1 a/8.8 a的年际尺度周期,以及18 a/19.1 a、36 a/34.4 a和64.8 a/68.8 a的年代际尺度周期。②重构的年际尺度变化较好地呈现了NDVI原始序列的波动细节,而年代际尺度变化则揭示了不同时期内NDVI的增减交替变化。北坡NDVI的年际尺度波动较大,而南坡NDVI的年代际尺度波动略强。③在年际尺度上影响NDVI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年代际尺度上影响NDVI的主要因素是气温。④北坡NDVI变化主要受水分因素控制,而南坡NDVI则受热量因素影响更为明显。分析太白山地区NDVI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太白山地区植被生长的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秀琴  王亚华  
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最重要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兴研究方向,目前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综合管理方式与集成研究,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机制,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均衡性管理,公众参与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政策制定,对减缓措施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适应气候变化的定性分析方法(多尺度适应综合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适应性管理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伴随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策略,未来应在分析中国各流域水资源不确定性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气候变化情景下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东平  严芳芳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是更为现实的重要选择,而减少或消除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适应过程的关键。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指在挖掘适应气候变化潜力的过程中,通过政策、计划或措施能够消除或减少的约束。文章在阐述适应气候变化障碍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国内外对适应气候变化障碍及其适应对策的相关研究,简单介绍了一种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强调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发展规划中,兼顾适应气候变化需要,以减少适应成本和适应障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甘爱平  
随着世界贸易量的急剧增长,贸易自由化引起了一系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贸易自由化是否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贸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围绕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在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后,侧重于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述评: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国际贸易隐含碳。这些研究对我国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钦  赵雪雁  王亚茹  雒丽  薛冰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土地、农作物、病虫害、人类健康等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以及局地或区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亟需开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评估框架,加强对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怒云  宋维明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谁琼  黄贤金  
对近10a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成果作了综述。气候变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干预气候变化过程中涉及经济过程的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适应措施的成本和收益、国际合作机制和涉及代际公平的折现率选取。在研究方法上,对得到广泛运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碳税机制作了详细的评述。在应用层面上,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气候变化经济评估系统建立和碳税征收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我国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来说,比较适合在发达省份以市域或省域为单位开展成本收益评估,发展中省份则应将更多关注放在评估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此外,我国也应关注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涌  董会娟  郗凤明  刘竹  
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从碳足迹的起源和各种定义入手,系统阐述了碳足迹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碳足迹的各种分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计算方法和碳足迹计算器等四大类,并总结和比较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客观分析和评价了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四个主要的碳足迹评估标准:英国的PAS2050:2008标准、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亚飞  廖顺宝  
[目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及时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应对挑战、制定农业适应性对策的关键。相关研究已产生了不少方法,通过综述对方法进行分类,明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以期扬长避短,促进研究方法的综合、发展与完善。[方法]利用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从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3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产量分解法可用于分析粮食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的关系,实验比较法一般用于粮食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或若干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函数法适用于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边际效应,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侧重于农业生产环境发展评估,作物生长模型法便于结合气候情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方向上得以运用的同时,各方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产量分解法的技术产量难以拟合,实验比较法的数据获取难、模型稳定性较差,生产函数法容易遗漏重要变量、函数构造困难,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的结论难以验证,作物生长模型法参数标定难、模型应用存在尺度错位。[结论]研究方法将逐渐形成一套综合的气候—水文—作物—经济模型法,多源数据融合和多目标模式已经成为方法发展的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