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3)
2023(14430)
2022(12677)
2021(11852)
2020(9758)
2019(22698)
2018(22289)
2017(43597)
2016(23409)
2015(26081)
2014(26057)
2013(25492)
2012(23124)
2011(20699)
2010(20352)
2009(18187)
2008(17203)
2007(14562)
2006(12401)
2005(10307)
作者
(65092)
(54333)
(53631)
(51158)
(34473)
(26098)
(24507)
(21499)
(20646)
(18821)
(18572)
(18047)
(16926)
(16813)
(16650)
(16258)
(16196)
(16174)
(15420)
(15311)
(13251)
(12953)
(12939)
(12326)
(12093)
(11879)
(11780)
(11723)
(10782)
(10714)
学科
(99071)
经济(98975)
管理(65584)
(60607)
(49471)
企业(49471)
方法(45673)
数学(40552)
数学方法(40010)
中国(25525)
地方(24937)
(24889)
(21417)
业经(20228)
(19299)
农业(17224)
环境(15701)
(15628)
贸易(15621)
(15030)
理论(14983)
(14685)
技术(14560)
(14385)
(13767)
财务(13697)
财务管理(13670)
地方经济(13355)
企业财务(12949)
(12799)
机构
大学(323057)
学院(322619)
管理(132299)
(127271)
经济(124438)
理学(116506)
理学院(115185)
管理学(113050)
管理学院(112468)
研究(104805)
中国(74538)
(67642)
科学(66546)
(53867)
(50495)
(49273)
业大(48870)
中心(48144)
研究所(46699)
财经(44985)
(44115)
(43791)
师范(43406)
北京(41730)
(41148)
(39230)
农业(38391)
经济学(37960)
(36750)
师范大学(35469)
基金
项目(236614)
科学(187437)
基金(172823)
研究(172043)
(150637)
国家(149461)
科学基金(129707)
社会(109013)
社会科(103327)
社会科学(103299)
基金项目(93002)
(91887)
自然(85458)
自然科(83488)
自然科学(83471)
自然科学基金(81902)
教育(79221)
(77783)
编号(70281)
资助(70177)
成果(54622)
重点(52856)
(51929)
(50751)
(49088)
课题(47459)
创新(45844)
科研(45318)
国家社会(44938)
教育部(44662)
期刊
(129890)
经济(129890)
研究(89080)
中国(53314)
学报(49340)
科学(46770)
管理(45441)
(43728)
(38760)
大学(37855)
学学(35741)
教育(34420)
农业(30815)
技术(29102)
业经(22035)
(22028)
金融(22028)
财经(20485)
经济研究(20123)
问题(18695)
(17457)
图书(16539)
资源(16242)
科技(15926)
技术经济(15068)
(14972)
理论(14940)
(14470)
现代(14170)
商业(13886)
共检索到442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滕飞  申红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滕飞  申红艳  
省际交界地区是一类特殊的区域类型,其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远离各自省份的经济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促进交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一般省际交界地区单个城市不足以辐射带动整个交界地区。本文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为例,探索将"区域中心城市之争"转化为多区域中心城市互动合作,以此优化省际交界地区空间结构,最终形成几个功能互补、联系密切的"城市经济圈",对广大省际交界地区产生足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打破行政分割,实现对省际交界地区的整合与协调发展。并探讨了区域合作的模式和路径,以期对国内省际交界地区避免区域冲突、促进合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薛晴  郑灵燕  霍有光  
省际交界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多为民族文化交汇之地,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另一方面也往往因地理位置的边缘化和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发展滞后。在全球城市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以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来带动和促进省际交界区区域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全面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时保国  周民良  
基于甘肃与周边区域板块的比较,从区域开放的视角,探讨甘肃与周边省(区)的区域合作问题,提出甘肃及其省际经济区的概念,并以此作为甘肃与周边区域合作的突破点。该经济区的范围包括甘肃本省全境及其周边省区的地级行政单元,而该经济区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区域合作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建设区域市场,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以及制度领域的合作等。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郭宝华  李丽萍  
基于概念解析的视角,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分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理论基础、形成机制,以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学良  韩慧敏  许基兰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和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探索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区域联动格局。作为提高国内大循环覆盖面的重要突破口,推动省际交界区域发展是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以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合作多元的三省交界区域为代表,从全国层面进行系统识别和梳理,分析当前省际交界区域发展呈现的空间分布广泛化、经济发展差异化、人口流失趋势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省际交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总结当前交界区域合作的先行实践与探索,进一步聚焦省际交界区域跨越式发展,提出“产业协作、创新驱动、生态联治、文化共兴、服务共享、协调开放”的“多彩”发展新路径,为全面提升省际交界区域合作水平、制定精准的省际交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李纯  
以湘粤赣边界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中心性模型基础上,对郴州、韶关和赣州三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比较。通过进一步对三市的各行业区位商计算,发现要将郴州市建设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前还存在城市中心性较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科技还较落后等问题,并就该战略设想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许梦博  
目前,对区域财政问题的研究所见成果并不多。但是区域中心城市财政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使区域财政管理和调控职能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要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已有的经验,适合各地特点,不断推进区域中心城市的财政改革,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财政管理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任群  王世良  
本文从剖析产业集群的概念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区域年度统计数据的产业集群状态、优势、潜力三方面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杭州市为例进行了验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梦博  
区域经济既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经济的主体。区域经济在发展和形成的历史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城市成为其核心,我们把这些城市称为区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不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体和导向作用,而且在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单卫东,包浩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滕飞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下,边界功能正在从传统的隔离向接触、渗透和开放转化,直至形成一体化边界,因此交界地区既可以产生"经济空洞",也可以创造经济奇迹。本文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为例,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认为该地区目前仍属于东部地区的"经济低谷",并且省际交界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争夺激烈,通过将单个城市之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竞争转化为几个功能各异的中心城市互动合作,是带动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中心城市互动合作的重点领域,促进资源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治等方面积累有益...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邓正琦  
2008年7月2日,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的"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论坛深刻总结了我国特别是重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也为重庆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撑。论坛上,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教授、西南大学戴思锐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邓正琦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王怀勇教授等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焦子宸   张文霞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太原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地发挥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近年来,太原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但仍存在产业层次偏低、协同发展不足、要素支撑乏力等问题,还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产业人才高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推动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学鑫  田广增  苗长虹  
从国内外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型、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机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与经验、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标志4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梳理与总结,认为在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时机、度、势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理论化和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