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5)
- 2023(12128)
- 2022(10287)
- 2021(9722)
- 2020(8032)
- 2019(18659)
- 2018(18409)
- 2017(35722)
- 2016(18862)
- 2015(20993)
- 2014(20437)
- 2013(19599)
- 2012(17675)
- 2011(15524)
- 2010(15127)
- 2009(13450)
- 2008(12305)
- 2007(10203)
- 2006(8468)
- 2005(6851)
- 学科
- 济(77081)
- 经济(77013)
- 管理(50149)
- 业(47946)
- 企(37798)
- 企业(37798)
- 方法(37579)
- 数学(34214)
- 数学方法(33564)
- 农(21639)
- 中国(21096)
- 地方(18394)
- 财(16187)
- 业经(16152)
- 农业(15042)
- 学(12803)
- 理论(12457)
- 贸(12136)
- 贸易(12128)
- 环境(11895)
- 易(11687)
- 技术(11046)
- 制(10740)
- 和(10560)
- 务(10399)
- 财务(10345)
- 财务管理(10322)
- 划(9873)
- 企业财务(9650)
- 城市(8631)
- 机构
- 学院(247531)
- 大学(244872)
- 管理(101131)
- 济(98474)
- 经济(96355)
- 理学(89043)
- 理学院(87995)
- 管理学(86020)
- 管理学院(85551)
- 研究(75575)
- 中国(55864)
- 京(50981)
- 科学(47115)
- 财(41603)
- 中心(37133)
- 业大(35995)
- 江(35051)
- 财经(34691)
- 农(34667)
- 所(34430)
- 范(34041)
- 师范(33742)
- 研究所(31779)
- 经(31768)
- 北京(30845)
- 经济学(30147)
- 院(29005)
- 州(28374)
- 师范大学(27489)
- 经济学院(27412)
- 基金
- 项目(182904)
- 科学(146731)
- 基金(134565)
- 研究(133339)
- 家(116384)
- 国家(115475)
- 科学基金(102414)
- 社会(85937)
- 社会科(81626)
- 社会科学(81608)
- 基金项目(72502)
- 省(71677)
- 自然(67714)
- 自然科(66231)
- 自然科学(66218)
- 自然科学基金(64961)
- 教育(62385)
- 划(60339)
- 编号(54284)
- 资助(54131)
- 重点(40932)
- 成果(40599)
- 部(39702)
- 发(39357)
- 创(38663)
- 课题(36502)
- 创新(36134)
- 国家社会(35816)
- 科研(35244)
- 教育部(34698)
共检索到338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亚平 卢有朋 单卓然 周敏
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需要借助情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大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力的变迁促使主导功能要素升级,而政府力则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与制度框架干预空间资源配置。随后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市场力与政府力的现状特征识别出三大空间发展驱动力,并生成三种情景空间布局方案,在综合比对分析后提出了整合性方案,对多元驱动力下城市空间布局情景规划方法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驱动力 情景规划 城市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亚平 卢有朋 单卓然 周敏
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需要借助情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大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力的变迁促使主导功能要素升级,而政府力则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与制度框架干预空间资源配置。随后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市场力与政府力的现状特征识别出三大空间发展驱动力,并生成三种情景空间布局方案,在综合比对分析后提出了整合性方案,对多元驱动力下城市空间布局情景规划方法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驱动力 情景规划 城市空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有朋 陈锦富 朱小玉
在住房市场化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中观尺度空间作为一种特定尺度的城市空间,其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对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关山口街区为研究案例,将出行需求作为核心因素,以减少私人长距离出行为导向,结合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街区居民出行行为的数量、类型和频率,指出2km是居民出行活跃程度的临界尺度,该尺度在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存在大量长距离、高频率的工作出行。中观尺度空间的规划布局应注重2km尺度内匀质的功能混合,将一部分的长距离出行内化于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尺度范围内。最后,从交通与功能空间协...
关键词:
出行需求 空间布局 中观空间 非机动出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亮 王婧
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它为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指出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构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伟 周婕 许峰
大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复杂而迅速,采用定量模型对此地域的时空格局进行模拟,在土地规划领域有重大意义。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首先采用DPSIR模型对大城市边缘区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服务设施用地、绿地等进行驱动力机制的定性分析,得出每种用地相应的驱动力、压力和状态;进而采用CLUE-S模型,通过用地变化驱动力因子作用权重系数的求解,模拟时段内各类用地的需求分析与用地变化的动态分配过程,对边缘区的用地演变进行模拟;最后通过用地现状图对模拟用地进行验证,模拟结果基本拟合。在模拟的基础之上,设定了两种大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情景模式,即不作任何空间约束的用地演变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约束的用地演变,有针对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2)从景观结构和稳定性来看,两种情景下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结构变化显著,耕地在两种情景下均呈现"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变化规律,情景Ⅱ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稳定性更高,且新生成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斑块具有面积小、数量多的特点;(3)各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方式不尽相同,情景Ⅱ中城镇用地的扩张具有扩张速度更缓和、布局更均匀的特点,情景Ⅰ中城镇用地是围绕中心城区的摊大饼外延扩张方式;(4)从土地收益来看,在相同用地量下情景Ⅱ中土地获取的收益高于情景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田艳平,易成栋,何雄
本文运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对武汉市城市内部迁移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在武汉市总人口稳定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内部迁移频繁 ,其中以“拆迁搬家”为主要类型 ,流向呈离心态势 ,并形成大量的“人—户分离”群体 ;而外来“务工经商”的移民则向市中心城区填充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本地居民外流而引起的空心化格局 ,形成相互作用、互相整合的格局。
关键词:
城市 迁移 普查 武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莹 陈洁 罗静 蒋亮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诸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必要深入探索城市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功能关联和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为此,该研究以超大城市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残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识别和分析武汉市就业多中心及其关联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显著,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关联表现为城市主中心与最近次中心间的功能互补。2)武汉市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有多样化指数、三产企业数量、交通路网密度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就业次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就业多中心布局。3)劳动力集聚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分别对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阻碍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鹏 胡守庚 杨剩富 成佩昆
精准刻画城市住宅地价分布特征,对于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有效实现城市精明增长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住宅地价与其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给地价分布精细模拟带来了挑战。论文旨在探索基于地理大数据和集成学习的城市住宅地价分布模拟方法体系,以满足快速、精准监测地价动态变化的需要。选取武汉市为典型区,以住宅用地交易样点、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 POI)和夜间灯光影像为数据源,以500 m分辨率网格为估价单元,提取POI核密度和夜间灯光强度作为住宅地价预测变量,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和bagging、stacking集成方法构建住宅地价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其精度。研究发现:(1)单个机器学习算法中,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预测精度最高,接下来依次是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 k-NN)、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GPR)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BP-NN);(2)在提升单个算法预测精度方面,stacking方法的性能优于bagging方法,使用stacking集成SVR和k-NN的地价预测模型精度最高,其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仅为8.29%,拟合优度R~2达0.814;(3)基于论文所构建模型生成的城市住宅地价分布图能有效表征价格圈层分布特征和局部奇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住宅地价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隆杨 刘胜华 李健
城市生态用地是维持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研究其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驱动力,将为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该文以武汉城区为实证区,采用1990、2002、2014年等3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矩阵量化数量变化,景观格局指数量化空间格局变化,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和InVEST模型量化质量变化,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梯度分析法量化相关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生态用地总面积持续下降,累计减少239.55 km~2,其中水域为主要转出地类;生境质量下降24%;生态用地斑块破碎度提高,"孤岛化"现象逐渐显现;坡度、建设用地的最小距离、建设用地增长、GDP增长和道路密度是驱动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向三环线外扩张,三环线以外的生态用地面临较高的生态转化风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铭鑫 曾晨 解鹏 刘述密
为寻求国土空间最优碳减排路径,实现低碳绿色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采用线性规划与Markov模型,形成不同情景下武汉市2035年土地利用结构,将空间自相关效应融入到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不同用地结构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分析未来不同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下的碳排放,提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明显变动,总碳排放量分别增加8.25%和29.06%;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速放缓,林地明显增加,总碳排放量增加5.46%。从空间形态上来看,自然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围绕中心城区向外扩张态势明显,远城区零散建设用地逐步合并;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受限,远城区林地增加明显,多生态绿楔和生态廊道的全域生态框架逐步成型。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均能表现不同发展策略对武汉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优先情景碳排放情况不容乐观,融入低碳理念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能够在实现绿色减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速度。
关键词:
碳排放 国土空间优化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文彩 李星明 向兴 张祥
康养旅游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养生、医疗设备,以休闲养生、康体度假养生、生态疗养、修身养性、养老保健等为目的最终达到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以武汉市50家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缓冲区分析,探讨其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康养旅游地呈集聚分布,其内部形成以黄陂木兰天池—木兰山、蔡甸九真山风景区、江夏梁子湖风景区为核心的3个高密集区;2)康养旅游地分布与交通干线和河流湖泊关系密切.为此提出空间优化建议:新城区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特色康
关键词:
康养旅游 空间布局 优化研究 武汉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孝宇 赖宗裕 张安录
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耕地非农化概率值和其驱动力的空间作用强度分布在土地资源配置和耕地保护方面有积极的指示性。基于武汉市2000~2011年耕地非农化地块的微观数据,通过比较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验证了耕地非农化驱动力的空间异质性,并对异质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政策涵义做出总结分析。研究表明:1耕地间的空间依赖效应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具有显著影响力,且耕地非农化驱动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由于考虑到数据的空间非平稳状态所以比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3耕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毅 李理 赵勇 吴颖
针对常规预测方法难于解决宜宾市当前形势下空间与产业战略布局的问题,应用情景分析方法,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和核心问题,构建出多核、单核、带状等三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作出宜宾市"多核发展"空间战略布局选择。在协调统筹考虑空间、交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宜宾"三核心三轴十二组团"的模式与产业战略布局选择及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产业 战略 布局 情景分析 空间 宜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