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4)
- 2023(16030)
- 2022(13729)
- 2021(12951)
- 2020(10451)
- 2019(24235)
- 2018(23883)
- 2017(44510)
- 2016(24880)
- 2015(27909)
- 2014(28051)
- 2013(26531)
- 2012(24151)
- 2011(21568)
- 2010(21451)
- 2009(18860)
- 2008(18105)
- 2007(15527)
- 2006(13311)
- 2005(11382)
- 学科
- 济(90076)
- 经济(89979)
- 管理(69309)
- 业(63834)
- 企(54479)
- 企业(54479)
- 方法(45494)
- 数学(39293)
- 数学方法(38719)
- 中国(27756)
- 财(24128)
- 农(23936)
- 教育(23631)
- 学(21479)
- 业经(20811)
- 理论(20182)
- 地方(17029)
- 制(16093)
- 务(15915)
- 财务(15841)
- 农业(15816)
- 财务管理(15810)
- 技术(15752)
- 贸(15216)
- 贸易(15207)
- 企业财务(15050)
- 易(14755)
- 和(14658)
- 环境(14410)
- 划(13203)
- 机构
- 大学(341883)
- 学院(336373)
- 管理(133748)
- 济(126287)
- 经济(123281)
- 理学(117625)
- 理学院(116324)
- 管理学(114100)
- 管理学院(113473)
- 研究(108660)
- 中国(73818)
- 京(72611)
- 科学(66826)
- 财(57390)
- 范(52664)
- 师范(52279)
- 所(51876)
- 中心(49162)
- 业大(48682)
- 农(47887)
- 研究所(47723)
- 江(47707)
- 财经(47259)
- 北京(45611)
- 经(43229)
- 师范大学(42895)
- 教育(40719)
- 院(40285)
- 州(38798)
- 经济学(38195)
- 基金
- 项目(238989)
- 科学(190037)
- 研究(180669)
- 基金(171907)
- 家(148489)
- 国家(147168)
- 科学基金(127534)
- 社会(112605)
- 社会科(106509)
- 社会科学(106483)
- 省(94014)
- 基金项目(90903)
- 教育(89554)
- 自然(82015)
- 划(80383)
- 自然科(80087)
- 自然科学(80068)
- 自然科学基金(78592)
- 编号(75506)
- 资助(69821)
- 成果(61843)
- 重点(54434)
- 部(54150)
- 课题(53572)
- 发(50983)
- 创(50097)
- 教育部(47484)
- 项目编号(46746)
- 创新(46440)
- 大学(45756)
- 期刊
- 济(129610)
- 经济(129610)
- 研究(101712)
- 中国(66592)
- 教育(66037)
- 学报(50892)
- 科学(46763)
- 管理(46722)
- 财(43388)
- 农(42033)
- 大学(40543)
- 学学(36811)
- 技术(33321)
- 农业(29956)
- 财经(22502)
- 融(21291)
- 金融(21291)
- 业经(21264)
- 经济研究(20299)
- 经(19200)
- 图书(17463)
- 职业(16584)
- 问题(16432)
- 科技(15465)
- 理论(15307)
- 版(15241)
- 业(14924)
- 技术经济(14864)
- 实践(14173)
- 践(14173)
共检索到473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保敬 叶永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创新型强国建设进程。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依赖于政府、高校、社会这三大主体的合作。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的自主办学、社会相关机构的有效反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共同参与到研究生教育治理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
多元治理 研究生教育 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易臣何 刘巨钦
一元控制到多元治理是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与治理理论的逻辑契合域,其内在要求构建以利益相关者合力推进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体系,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规划提出多元型治理、市场型治理、规制型治理的教育质量保障治理模型,并要求独立学院相机抉择,实现多维治理模型竞合。
关键词:
治理理论 独立学院 教育质量 保障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春惠 王战军
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位类型体系,将学位分为学术型学位和应用型学位,又将后者分为专业学位和非职业型应用型学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种不同学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调了三种评价体系各自的特点。最后讨论了三种学位类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学位类型 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冰 闫智勇 潘海生
多元协同的质量治理体系尚未成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结构性因素。为此,必须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使命、目标定位和质量治理依据,界定其质量治理主体的多元性、质量生成的协同性和质量表征的应用型等本质属性,通过"三个转变"构建质量治理的顶层设计,建设"五位一体"的质量治理体系架构,建立"系统共治"的质量治理运行机制,从而形成多元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俊忠
认为大学成为政府、社会与大学本身共治的领域是世界性的现象,但中国大学由于从未经历过西方大学"自治"的历史过程,使其未能形成基于自身文化基因的独特大学文化。指出在这种背景下,创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保障,并以"政府保证供给,社会积极参与,高校全面负责"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巨钦 朱健
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理论,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强调保障主体多元但权责分明,保障机制多样但符合办学特征,保障模式多种但行之有效,这对于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现代大学治理理论 独立学院 教育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治理理论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保障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良性互动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构建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
治理理论 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岚 魏庆义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学术逻辑主导的、政府介入的、新公共管理的以及基于整体治理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四个阶段。具体来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在导向上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回应公共利益诉求;在组织形态上从封闭式转向各层级的整体协作;在治理方式上由设置学术标准转向提供网络式服务;在评判标准上由原创性知识贡献转向博士生发展质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趋势一方面是重心“下移”,为博士生个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是整合质量文化和建立信任机制,推进网络式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立莹 郭治聪
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制约研究生学术产出及成长发展。研究生心灵治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缓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从绩效管理到心灵治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效力提升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研究生心灵治理的现实需求及效果反思,根据全球研究生心理支持行动计划及国际案例,为建立多元参与的研究生教育心灵治理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引导高校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充分发挥研究生院院长的协调功能;导师自觉承担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发挥研究生在心灵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多元参与的心灵治理体系发挥作用,才能提高研究生成长发展的内驱力,形成组织内部自律自觉的质量文化,科研绩效就会成为师生学术投入的自然产出成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国甫 梁丽芝
认为治理理论的主体多元性、手段多样性和目标至善性为改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单一、功能式微的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建立多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治理结构,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升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
治理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洪彬
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有内在的学理依据,也是破解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短板的现实需求。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的科学展开,必须明确问责的主体、客体、情形和程序,以从理论层面上对"谁来问""去问谁""问什么"及"怎么问"等命题作出系统性的解答。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运行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协同性、常态性和规范性。当前有必要通过形成内在的多元协同机制、全程覆盖机制、规范运行机制、信息透明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作出整体性的机制重构,为新时代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更加坚实的机制保障和理念支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云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1978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0706人,而到2010年已达53万人,是1978年的近50倍,研究生招生年均增长12.97%;特别是1999年之后,研究生扩招的比例连续几年保持在26%以上,其中博士生增长率在15%左右,在校研究生已有140.49万人,其中博士生24.63万人。如何确保扩招后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下述六个方面入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曹健 芮国强
作者在文中对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反思,认为应该切实转变现时不合时宜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实现从绝对、产品、内部、一元质量观向相对、服务、外部、多元质量观的转变,并在此指导下从学科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三个方面重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建构起科学的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源升 杨波 陈仕平
作者对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这一大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当前应树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与统一性相结合的质量观、适应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质量观、整体兼顾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质量观、特色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质量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