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4)
- 2023(18757)
- 2022(15928)
- 2021(15100)
- 2020(12384)
- 2019(28712)
- 2018(28540)
- 2017(53342)
- 2016(29477)
- 2015(33267)
- 2014(33454)
- 2013(31787)
- 2012(29103)
- 2011(26199)
- 2010(26173)
- 2009(23300)
- 2008(22532)
- 2007(20004)
- 2006(17387)
- 2005(14660)
- 学科
- 济(105571)
- 经济(105454)
- 管理(85279)
- 业(78924)
- 企(67385)
- 企业(67385)
- 方法(47938)
- 数学(40982)
- 数学方法(40369)
- 中国(34228)
- 农(29609)
- 财(27383)
- 教育(25316)
- 业经(25252)
- 学(24291)
- 地方(23590)
- 技术(23265)
- 理论(22960)
- 制(20474)
- 农业(19547)
- 贸(18319)
- 贸易(18308)
- 和(17815)
- 易(17767)
- 务(16945)
- 环境(16856)
- 财务(16853)
- 财务管理(16816)
- 银(16687)
- 银行(16644)
- 机构
- 大学(398183)
- 学院(396140)
- 管理(155196)
- 济(147793)
- 经济(144238)
- 理学(134681)
- 理学院(133114)
- 管理学(130591)
- 研究(130408)
- 管理学院(129813)
- 中国(92586)
- 京(85335)
- 科学(80406)
- 财(67953)
- 所(63119)
- 范(60901)
- 师范(60378)
- 中心(59518)
- 农(59294)
- 江(59290)
- 研究所(57661)
- 业大(57274)
- 财经(54399)
- 北京(53823)
- 经(49579)
- 师范大学(48840)
- 院(48435)
- 州(47724)
- 技术(47675)
- 农业(46082)
- 基金
- 项目(274588)
- 科学(217724)
- 研究(207771)
- 基金(195621)
- 家(169278)
- 国家(167711)
- 科学基金(144941)
- 社会(128413)
- 社会科(121323)
- 社会科学(121294)
- 省(109700)
- 基金项目(103435)
- 教育(102195)
- 自然(93266)
- 划(93249)
- 自然科(91133)
- 自然科学(91112)
- 自然科学基金(89429)
- 编号(87092)
- 资助(79136)
- 成果(72049)
- 课题(62752)
- 重点(62248)
- 部(61311)
- 创(59618)
- 发(59188)
- 创新(54998)
- 项目编号(53603)
- 教育部(53363)
- 大学(51949)
- 期刊
- 济(158983)
- 经济(158983)
- 研究(119624)
- 中国(86424)
- 教育(76316)
- 学报(59933)
- 管理(58313)
- 科学(55187)
- 农(53319)
- 财(51742)
- 大学(47190)
- 学学(42715)
- 技术(41159)
- 农业(37083)
- 融(29576)
- 金融(29576)
- 业经(27862)
- 财经(25662)
- 经济研究(24723)
- 图书(23377)
- 经(22030)
- 职业(21161)
- 问题(20230)
- 科技(19914)
- 业(19297)
- 坛(18865)
- 论坛(18865)
- 技术经济(18168)
- 版(17972)
- 理论(17339)
共检索到583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华
基于我国深化改革与"双创"的时代大背景,在职业教育中制定、实施与建设创新战略不仅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优化驱动力,同时也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多方主体协同视角,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主体目标分散、研究水平低下、环境秩序混乱和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从包含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主体领域入手,提出统一目标、团队建设、环境营造和管道疏通四方面进行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建设的建议,以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探索为全国教育体系内的创新战略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创新战略 多主体协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付小倩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需要智库这一"独立的思想盒子"为其出谋划策,提供改革与发展的方案,而当下,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最佳行动方案无疑是走多主体协同建设的道路。从多主体协同建设的视角来看,提倡多主体协同建设是为了回应以往建设中的资政目标不明、研究队伍结构单一、和谐秩序不佳、协洽机制不畅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凝聚共识、整合优势、建章立制、疏通渠道,成为积极克服协同障碍、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职业教育智库 多主体协同 行动逻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新珍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办学等新兴职业教育模式,参与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这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协调作用,发挥企业实训就业保障作用,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作用,以此来探寻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职业教育集团新出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集团 多主体 协同治理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世杰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责任。文章首先从四方面简析职业教育多主体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而结合现状阐述职业教育多主体协同发展的三个方面的策略,即提升主体效益,满足个体需求;深化教育改革,保障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扶持职业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多主体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雪原 李家先
本文基于多主体协同视角,确定产业链与创新链“链际融合”路径。依据基础态、衔接态与产品态的环节主体态势、创新链与产业链相关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糊集定性分析,以干细胞产业为研究对象,确定链际融合路径与全链路融合路径。研究表明:基础态与衔接态链际融合路径有3类,即科研反哺型、企业延展型、政府协筑型;衔接态与产品态链际融合路径有3类,即组织发轫型、知识破茧型与功能涌现型;根据两阶段链际融合路径结果,获得干细胞产业两链融合的全链路必要路径“企业-企业-医院”;围绕产业必要路径,依次佐以首要、进阶、补充路径所需的协同主体,可实现地区链际融合水平不断攀升。研究结论在丰富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研究视角的同时,可为地区两链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与决策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斌 韩菁
市场导向与多主体协同关系密切,是提升创新扩散效率的主要驱动要素。本文首先从协同关系和创新收益两个层面,构建空间结构和有效预期的演化机制,生成复杂网络模型,对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扩散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其次通过细化市场导向理论在用户需求、竞争驱动和职能协同等不同维度的作用路径,深入分析了市场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影响与网络结构动态特征具有高度相关性;(2)少量的用户需求与竞争驱动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效益提升最为显著,职能协同导向的影响则呈现周期性"倒U型"波动特征;(3)用户需求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收益驱动效应最明显,竞争驱动导向的推动效果次之。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娜娜 周国华
针对重大工程供应链中多主体协同合作利益分配以及创新决策问题,考虑到两阶段博弈中决策的不同情形,应用非合作-合作混合的双体博弈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构建与求解得到各主体的最优创新努力和收益以及整个系统的最优收益,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模型,分析成本补贴机制和垂直整合机制两种激励机制对各主体最优创新努力、收益和供应链系统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大工程多主体协同合作中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情况,导致供应链系统收益偏低;创新成本补贴机制以及垂直整合机制能够有效激励参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成本补贴机制能够提高各主体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收益,垂直整合机制对收益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整合成本的区间范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华 闫娜娜 谭庆美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曹新颖
在对我国SI住宅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SI住宅的涵义及特征,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角色定位;根据角色职责及相互促进、制约关系,基于系统学和协同学理论,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多阶段、多参与主体、多目标和过程复杂的特征,建立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动力系统架构,明确影响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内外部动力,为制定促进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相关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磊 任元彪 王铁龙 宋维明
选取10家样本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探究多主体协同参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模式。研究表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由产业规模、产业特征、政治约束、经济约束、社会文化约束、产品功能、消费形式、品牌形象重塑和组织关系重塑9个主范畴构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过程是品牌要素汇聚与传递的过程,主体间的品牌要素资源势差和利益差异为要素的汇聚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协同模式和以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主体协同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磊 任元彪 王铁龙 宋维明
选取10家样本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探究多主体协同参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模式。研究表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由产业规模、产业特征、政治约束、经济约束、社会文化约束、产品功能、消费形式、品牌形象重塑和组织关系重塑9个主范畴构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过程是品牌要素汇聚与传递的过程,主体间的品牌要素资源势差和利益差异为要素的汇聚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协同模式和以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主体协同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少坚 程赛楠
基于协同学理论对海水稻技术扩散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在传统推广系统中加入农业企业主体变量并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扩散模型,发现新的扩散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多主体协同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国情境下,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的战略驱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双轮驱动"模型,以解决我国海水稻持续扩散的动力机制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云龙 张新启 刘永松 杨立生
近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稳定性不高、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联盟稳定性、改进联盟绩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管理协同理论,从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关系协同、创新协同视角,以成员信任度为调节变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联盟成员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协同、创新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联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礼刚 周怡婷 徐美娟
创新教育是一个多领域互动过程,传统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更多基于经济利益,而四螺旋在三螺旋基础上加入"社会公众",形成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新平衡以及更加广泛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从多元主体协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以产业为载体、以政府为支撑和以社会公众为监督的创新教育四螺旋模式,并阐述模式的动力机理和协同机制,提出构建全方位创新教育体系、优化创新教育顶层设计、联动资源优化创新实践和促进创新可持续发展4条协同路径。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多元主体 三螺旋 四螺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汪万 杨坤
为探索责任式创新下多利益攸关主体协同共赢方案,构建了政府、创新企业和公众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及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责任式创新过程中,三方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是政府规制、创新企业履行和公众参与,且政府的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创新企业的策略选择,同时公众参与促使博弈更快达到均衡状态。规制成本、惩罚强度和负外部性价值补偿等单个外生变量是相关主体策略选择的“红线”,但模型最终的稳定均衡策略主要受相关多个外生变量的综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