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5)
2023(17360)
2022(14414)
2021(13420)
2020(11332)
2019(25429)
2018(25101)
2017(48684)
2016(25932)
2015(28727)
2014(28535)
2013(27950)
2012(25010)
2011(22369)
2010(22641)
2009(21203)
2008(21063)
2007(19016)
2006(16915)
2005(15344)
作者
(71233)
(59669)
(59365)
(56423)
(37655)
(28456)
(26901)
(23081)
(22673)
(21146)
(20226)
(20214)
(18767)
(18684)
(18425)
(18138)
(17499)
(17285)
(17093)
(17090)
(14513)
(14493)
(14352)
(13887)
(13341)
(13337)
(13137)
(13097)
(11946)
(11650)
学科
(109486)
经济(109331)
(104546)
管理(93484)
(86186)
企业(86186)
(48967)
方法(47778)
数学(38903)
数学方法(38459)
(36905)
业经(34171)
农业(32198)
(27161)
中国(26900)
(24626)
财务(24576)
财务管理(24532)
企业财务(23339)
环境(20681)
(20076)
技术(20024)
(19930)
地方(19899)
(18799)
贸易(18788)
(18585)
(18386)
(18284)
理论(17444)
机构
学院(368973)
大学(361916)
(158158)
经济(155155)
管理(152450)
理学(131241)
理学院(130048)
管理学(128201)
管理学院(127511)
研究(114651)
中国(93854)
(77475)
(74355)
(65836)
科学(65385)
财经(60550)
(56262)
中心(55690)
(55014)
(54983)
业大(53613)
农业(50011)
研究所(48872)
经济学(47716)
北京(45845)
财经大学(44565)
(43914)
经济学院(43054)
(42584)
师范(42209)
基金
项目(245270)
科学(196972)
研究(183260)
基金(182107)
(156200)
国家(154794)
科学基金(136417)
社会(121196)
社会科(114766)
社会科学(114735)
基金项目(96526)
(96046)
自然(86411)
自然科(84394)
自然科学(84374)
自然科学基金(82893)
教育(82454)
(78888)
编号(73667)
资助(72873)
成果(57914)
(55249)
重点(54371)
(53554)
(52713)
(51579)
国家社会(50746)
创新(49562)
课题(49344)
教育部(48174)
期刊
(183244)
经济(183244)
研究(105460)
中国(73427)
(65531)
(63954)
管理(59223)
科学(49731)
学报(48887)
农业(43970)
大学(40005)
(39236)
金融(39236)
学学(38461)
业经(35246)
技术(33061)
财经(30581)
教育(29206)
经济研究(26520)
(26269)
问题(24513)
(23139)
技术经济(19435)
(17990)
世界(17890)
财会(17627)
现代(17573)
商业(17094)
理论(17038)
(16662)
共检索到553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彬彬  李晓燕  
新形势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除了秉承一般意义上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实施层次以外,还需要顺应新形势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发展要求,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入手,破解现有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难题。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统筹起来,这就要求进一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构建多方主体参与,政府市场互补,市场供求、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与政策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制度变迁中,补偿制度从无到有,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补偿制度,各地方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市场补偿的探索和尝试。对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反思是完善该制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反思过渡到制度反思,对环境保护力度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效应分析,总结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方向和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宇光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与利益机制的结合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和补贴制度作为现实依托。制度内容方面,目标定位应具有顺序性和差异性,其管理主体和补偿主体应当以农业为核心予以明确,同时加大农业补贴资金量,优化资金结构并转变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广东省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10多年来,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规范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建立起较为规范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建设体系,共区划界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5814.2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6%、林业用地面积的35.3%。生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平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能够有效缓解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供求矛盾的一种手段方法,该机制的实质是为完善和确保生态补偿的顺利运行所进行的制度安排。它是解决生态补偿中补偿者与被补偿者利益矛盾冲突的基本制度,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制度要求。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明确生态补偿的过程和运行路径,以实现生态补偿的目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创新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上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文博  周继鹏  
为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意见》提出,按照权责统一、合理补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转型发展,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到2020年,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小萍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通过近几年的生态补偿实践,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领域和主体、补偿方式以及资金来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建强  俞晡庚  黄秋月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通过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环境整治保护及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水资源费、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政策及开征耕地占用税等措施,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了有利于保护农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胜岳  赵丹华  徐裕财  
通过"看不见的手",即由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生态环境退化的治理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着力研究的制度设计。本文从原来实行的生态单要素管理,转变为生态补偿的总量管理。将企业消耗的生态要素还原成一定类型的生态面积,然后根据区域生态总量及其新增量,确定企业的生态定额,进行配额控制。生态的需求和供给都为一定类型的生态面积。在生态建设和生态抚育中,通过竞争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利用政府购买生态的方式,可以激发农民参与生态治理与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生态建设效率,从而形成以政府调控为核心,以企业、农户和委托代理公司为三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框架。生态环境补偿市场的构建,是解决生态建设与生态消耗脱节问题的一种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钢  张晓莉  
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边境贫困地区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作为边境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双重公共产品性质,由于地区自身承担能力有限、为西北边境安全做出了巨大牺牲、自有资源开发需要合理规划等原因,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补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2007年,山东省财政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全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建立了环境保护"以奖代补"制度,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可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海江  司伟  刘泽琦  李朝柱  张燕燕  
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由于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因此项目提供的生态服务通常和政策周期同步,持续性较差。本文以改善该类生态补偿项目生态服务的持续性为目标,以粮豆轮作补贴这一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为例,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和二元Probit模型、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粮豆轮作决策的影响,探索实现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项目多中心治理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①亲缘社会网络显著促进农户进行粮豆轮作,而友缘社会网络对农户粮豆轮作决策的影响不显著;②亲缘社会网络有助于农户将粮豆轮作意愿转化为具体行为。结合以上两点推断:亲缘社会网络可以成为政府补偿之外的激励机制,促进农户进行粮豆轮作。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项目采取政府补偿+自主治理(社会网络)这一多中心治理模式。这对于提高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正在实施的轮作补贴项目生态服务的持续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对此后出台的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政策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禄峰  
农业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探索中国理性、均衡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为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共赢的路子,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云南省财政厅积极完善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政策,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多措并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推进"美丽云南"建设。(一)立足省情,发挥财政引导效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的财政政策。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云南省财政厅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近期,与自然资源管理息息相关的两条重大信息相继发布,其时距仅半月余:一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二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前者乃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成果问世,后者为重大制度改革举措出台,二者看似并无关联,然而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在分类方式上进行的革新看,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基础性管理思路,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思路,目标一致。可以说,在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根本目标上,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