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4)
- 2023(16011)
- 2022(13961)
- 2021(13098)
- 2020(11086)
- 2019(25610)
- 2018(25213)
- 2017(49111)
- 2016(26443)
- 2015(29775)
- 2014(29621)
- 2013(28915)
- 2012(26068)
- 2011(23228)
- 2010(22943)
- 2009(21111)
- 2008(20623)
- 2007(17872)
- 2006(15544)
- 2005(13460)
- 学科
- 济(102139)
- 经济(101991)
- 管理(85158)
- 业(79284)
- 企(69149)
- 企业(69149)
- 方法(49864)
- 数学(43437)
- 数学方法(42838)
- 财(32721)
- 农(26278)
- 中国(24834)
- 业经(23783)
- 制(23022)
- 务(22331)
- 财务(22250)
- 财务管理(22204)
- 企业财务(21165)
- 学(20290)
- 地方(18630)
- 农业(17345)
- 理论(17309)
- 贸(16986)
- 贸易(16974)
- 技术(16750)
- 易(16488)
- 和(16484)
- 环境(16374)
- 体(16240)
- 银(15661)
- 机构
- 大学(369385)
- 学院(367317)
- 管理(150600)
- 济(145177)
- 经济(142043)
- 理学(131313)
- 理学院(129956)
- 管理学(127699)
- 管理学院(127026)
- 研究(115493)
- 中国(86720)
- 京(77253)
- 科学(70523)
- 财(70298)
- 财经(56362)
- 所(55834)
- 农(54217)
- 业大(53765)
- 中心(53431)
- 江(52065)
- 经(51322)
- 研究所(50707)
- 北京(48113)
- 范(46786)
- 师范(46341)
- 经济学(43709)
- 院(42658)
- 财经大学(42312)
- 农业(42269)
- 州(42199)
- 基金
- 项目(257178)
- 科学(203543)
- 研究(188917)
- 基金(188039)
- 家(162629)
- 国家(161309)
- 科学基金(140478)
- 社会(119666)
- 社会科(113450)
- 社会科学(113421)
- 基金项目(100310)
- 省(100018)
- 自然(91878)
- 自然科(89751)
- 自然科学(89731)
- 自然科学基金(88087)
- 教育(87661)
- 划(83995)
- 资助(77183)
- 编号(76920)
- 成果(61657)
- 部(57527)
- 重点(57223)
- 创(53706)
- 发(53238)
- 课题(52188)
- 创新(50114)
- 教育部(49973)
- 制(49768)
- 科研(49439)
- 期刊
- 济(153374)
- 经济(153374)
- 研究(105278)
- 中国(66545)
- 财(56680)
- 学报(55454)
- 管理(55224)
- 科学(51258)
- 农(48184)
- 大学(43324)
- 学学(40838)
- 教育(39045)
- 农业(33349)
- 技术(32734)
- 融(30024)
- 金融(30024)
- 财经(27459)
- 业经(25368)
- 经济研究(23986)
- 经(23310)
- 问题(19723)
- 理论(17852)
- 技术经济(17486)
- 科技(17357)
- 图书(17171)
- 财会(17114)
- 业(17065)
- 版(16956)
- 实践(16300)
- 践(16300)
共检索到522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荣锦 曾景伟
一、引言随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从自愿披露进入到强制披露的阶段,而内部控制披露中的评价问题陷的又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也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韩传模、汪士果(2009)应用了AHP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2010)也采用构建模糊控制模型论述了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从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成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文章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并从操作层面阐明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为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展内控有效性评价提供灵活适用的技术工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池国华 郭菁晶
传统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方法是基于"缺陷观"、"目标观"与"要素观"三种观点,对内部控制做单方面的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本文从"整合观"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逻辑框架,吸收"缺陷观"与"目标观"的合理做法,构建一套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制形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为解决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整合观”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烈 孙德芝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好坏,关系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与活力,进而影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有效性。文章在对沪市A股2012年度内控评估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实际,透视了上市公司在内控评价范围、内控缺陷标准界定、内控评估部门设立及内控评价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骆良彬 王河流
为了客观、系统、有效地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本文首先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从定性评价到量化评价的模糊映射,为评价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一种可行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建华 梁作琪 王攀峰
当前,财政部、证监会正在积极开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文章通过对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仓储业75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评价这75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分析了在信息与沟通、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加强信息与沟通、抓好控制等对应的优化途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改善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树友林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互联系,强调在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也要着力构建其外部评价体系,使其通过有效的内外部评价约束机制,促进上市公司切实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真正提高上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评价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内部评价 外部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成云
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执行结果的反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上交所、证交所及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与保监会等所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规范出发,比较、分析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所规范的内部控制内涵、设计及施行、检查与监督及自我评价的披露等方面,从而为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实践提供依据,也为我国监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提高外部监管的效果和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评价规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矜
为了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文章设计了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定性指标体系和定量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级,为确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类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综合评价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奕彤
文章根据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分析了破产的原因以及由此而得到的启示,最后阐述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的方法,保证现代市场体系有序、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 三鹿事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郝坤杰 宋国敏
发展逻辑和治理逻辑的有效协调是维持社会和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审计逐渐被社会关注。虽然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审计两个领域的研究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鲜有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渗透到内部控制审计框架中。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了中小民营上市公司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责对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需关注和考虑社会责任因素,并提出将社会责任评价加入内部控制审计框架的对策建议,旨在探索从社会责任角度提升内部控制审计效用的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曙光
高管违规本质上是对受托权力缺乏有效制衡所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而内部控制能否抑制高管违规行为则是检验内部控制治理效应是否发挥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2012—2017年度沪深两市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探讨内部控制抑制高管违规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进而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是否得以发挥。结果显示:高管违规与内部控制指数(ICI)显著负相关、与内部控制缺陷(ICD)显著正相关、与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ICA)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高管违规的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键 杨忠智
本文以浙江国有上市公司为例,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入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状况进行研究,并在分析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淑杰
内部控制信息及其缺陷披露能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积极信号,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并不能完全保证缺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以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梳理并汇总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状况,重点采取案例方式就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缺陷信息披露等方面问题进行实务研究,呼吁企业完善具体化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回归更加理性的真实缺陷信息的披露,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效率和披露质量的提升有所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