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8)
- 2023(15239)
- 2022(12778)
- 2021(11755)
- 2020(9897)
- 2019(22414)
- 2018(22040)
- 2017(42943)
- 2016(22844)
- 2015(25339)
- 2014(24909)
- 2013(24272)
- 2012(22245)
- 2011(20019)
- 2010(19889)
- 2009(18166)
- 2008(17771)
- 2007(15450)
- 2006(13437)
- 2005(11629)
- 学科
- 济(92859)
- 经济(92766)
- 管理(66551)
- 业(65558)
- 企(54033)
- 企业(54033)
- 方法(46348)
- 数学(40502)
- 数学方法(40013)
- 贸(26189)
- 贸易(26178)
- 易(25492)
- 中国(25057)
- 财(24672)
- 农(24618)
- 业经(20677)
- 学(18691)
- 制(17908)
- 农业(16104)
- 务(15821)
- 财务(15778)
- 财务管理(15749)
- 银(15689)
- 银行(15638)
- 地方(15351)
- 理论(15152)
- 技术(15007)
- 行(14940)
- 企业财务(14920)
- 融(14080)
- 机构
- 大学(331903)
- 学院(331078)
- 济(139601)
- 经济(137051)
- 管理(128673)
- 理学(112925)
- 理学院(111737)
- 管理学(109865)
- 管理学院(109251)
- 研究(107614)
- 中国(79427)
- 京(67331)
- 科学(65917)
- 财(63403)
- 农(57238)
- 所(53142)
- 财经(52260)
- 业大(51630)
- 研究所(48842)
- 中心(48636)
- 经(47653)
- 江(46087)
- 农业(45778)
- 经济学(43790)
- 北京(41084)
- 范(40391)
- 经济学院(39920)
- 师范(39864)
- 院(39314)
- 财经大学(39279)
- 基金
- 项目(228651)
- 科学(180462)
- 基金(168916)
- 研究(161051)
- 家(149746)
- 国家(148561)
- 科学基金(126954)
- 社会(104931)
- 社会科(99779)
- 社会科学(99753)
- 基金项目(89282)
- 省(87957)
- 自然(83739)
- 自然科(81874)
- 自然科学(81848)
- 自然科学基金(80419)
- 划(75236)
- 教育(74902)
- 资助(68669)
- 编号(62879)
- 重点(51912)
- 部(51225)
- 成果(49402)
- 发(48617)
- 创(48405)
- 创新(45310)
- 科研(45015)
- 国家社会(44449)
- 教育部(44033)
- 课题(42969)
- 期刊
- 济(140143)
- 经济(140143)
- 研究(90375)
- 学报(56174)
- 中国(52779)
- 农(50116)
- 科学(49915)
- 财(47435)
- 管理(46795)
- 大学(42518)
- 学学(40738)
- 农业(34210)
- 教育(28784)
- 融(27885)
- 金融(27885)
- 技术(26705)
- 财经(25793)
- 经济研究(24295)
- 业经(23675)
- 经(22157)
- 贸(20828)
- 问题(20319)
- 业(17879)
- 国际(17348)
- 商业(16478)
- 版(15984)
- 技术经济(15592)
- 统计(15164)
- 理论(15161)
- 科技(15086)
共检索到462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 刘渝琳
本文将外部性因素引入了要素禀赋理论的探讨中,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原因,以及基于外部性的资源禀赋理论对中国贸易战略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鉴别了“真要素禀赋”和“伪要素禀赋”的差异,并指出以“伪要素禀赋”为依据是“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根源,而在“真要素禀赋”的基础上,“里昂惕夫悖论”是不存在的。最后,提出了政府应将行业外部性纳入考虑,寻找“真要素禀赋”来发展国际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部性 “真要素禀赋” “伪要素禀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庆峰 陈蔚
本文以2000、2003、2005年的进出口商品为样本,对其按要素禀赋进行了分类,并直接从要素存量的相对多寡出发确定出在理论上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后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衡量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无明显证据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对外贸易是顺应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但中国的出口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充裕这一优势,而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实施了限制。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宏建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但随着贸易地位不断上升,我国的贸易条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在国际市场上多属于成熟产品,供大于求,且我们一般采取传统的价格竞争手段,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的现象,导致我国贸易效益难以提高、贸易条件呈现出不利的势头。因此,应该努力探寻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东梅 张春月 姜延书
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总结了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特点,进而对我国贸易战略的调整提出了四点建议:通过规模化经营战略,达到产业规模经济;通过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促进国际产业内贸易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春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子先
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选择适当的贸易战略(也称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取得最大比较利益,加速本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出口导向型战略;二是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混合战略。完全的进口替代战略则是不足取的。本文将着重运用比较方法和实证方法,来分析我国实行混合战略的必然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问泽霞
中美贸易战公开的理由和"关税豁免"的做法都与贸易利益相关,在目前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如何真实反映一国的贸易利益,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利用1995—2014年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 (增加值贸易)数据库数据和WIOD (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SEA (社会经济账户)数据,基于属权原则,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的贸易利益进行了测度,认为虽然我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值高于美国,但国内贸易增加值仍低于美国,且我国贸易增加值中的40%,因中间品贸易和资本流动而被其他国家享有。特别是,在本文以电子和光学设备为例分析的高技术制造业,该比例高达70%。同时,对我国和美国国内增加值的来源进行了要素分解,认为我国(包括以电子和光学设备为例分析的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主要依靠大规模中、低端价值链工序的投资和中、低技术劳动投入获得贸易利益,与美国偏向投资于价值链高端的资本和高技术劳动的获利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
关键词:
贸易利益 贸易战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忠亮
本文从要素异质性概念出发,将要素在形成过程中获得的初始生产力从要素的生产效率中剥离出来,通过比较不同要素的初始生产力水平,揭示要素之间质的差异。给出要素异质性的假定,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行业间贸易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行业内贸易纳入一个框架,构建了一个关于三国贸易动态收益的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要素禀赋同质化定理:充裕要素同质国家的贸易收益均等,而充裕要素异质国家的贸易收益存在差异。该模型系统地解释了三代贸易理论未能解决的贸易收益的国家差异问题,为不同国家贸易效应的解释、政策调整以及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参照系。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将企业异质性内生化,进一步推进企业异质性与贸易效应的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沁 徐康宁
本文建立了产业转移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理论模型,并检验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实际汇率、8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及我国贸易特化系数,认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所认为的贸易品劳动生产率降低带来的实际汇率上升在中国是存在的。针对我国加工贸易比重过大的现实,本文提出应当在及时调整我国贸易结构的基础上合理重估人民币汇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在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削减的同时,各国的环境规制却随之不断提升。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产业污染排放系统(IPPS)对我国制造业进行细分,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把环境规制因素和要素禀赋因素同时引入到对贸易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使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这表现为更多地专业化于清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即使总的污染排放有所增加,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贸易开放使外资的流入增加,而资本累积是影响污染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这必将导致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更多地转向污染产业。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必呈上升态势。针对污染排放增加的原因,有效地利用产...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要素禀赋 贸易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桂林 苏萌
本文结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外贸易额的数据,对我国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对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对选择和制定“十一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内相应的贸易战略、政策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贸易战略 对外贸易 效应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新 阳中良
从需求角度考查国际贸易理论,需求模式的变动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贸易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贸易格局的最终动因要到需求结构中去找。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市场规模,更取决于市场特征,内需在竞争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非持续性的弊端,实施绿色贸易战略,应该在注重外需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需在培育绿色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内需 绿色贸易战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薛蕊 苏庆义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研究要素禀赋是否影响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首先介绍在标准的HOV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文献;然后,通过不断放松假设,分别介绍考虑国家间技术差异、中间品贸易、需求差异、贸易成本等因素的文献;最后介绍在其他要素禀赋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通过评述已有文献,本文发现要素禀赋仅是贸易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未来的经验研究方向应该关注要素禀赋对贸易结构的贡献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春明 张群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求中国从价值链增值程度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转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营销、关键零部件生产、管理等生产环节,即由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产业结构和商品贸易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以要素禀赋动态变化特征为基础,分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正确认识我国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林 周觉 林豆豆
本文对“贫困化增长”的涵义和模型进行论述,从“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贸易条件以及国际竞争力角度论证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扩张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并分析其原因。从扶植战略性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引进优质FDI三方面探讨了我国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规避“贫困化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