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9)
- 2023(15328)
- 2022(12963)
- 2021(12101)
- 2020(10168)
- 2019(23559)
- 2018(23324)
- 2017(44975)
- 2016(24053)
- 2015(27120)
- 2014(27288)
- 2013(27104)
- 2012(25266)
- 2011(22987)
- 2010(23107)
- 2009(21380)
- 2008(21164)
- 2007(19071)
- 2006(16798)
- 2005(15078)
- 学科
- 济(109246)
- 经济(109146)
- 业(70494)
- 管理(63908)
- 农(49497)
- 企(47286)
- 企业(47286)
- 方法(44878)
- 数学(39407)
- 数学方法(38940)
- 农业(32798)
- 中国(29664)
- 地方(27952)
- 贸(26809)
- 贸易(26794)
- 易(26001)
- 业经(25709)
- 财(23634)
- 学(20448)
- 制(19422)
- 环境(18671)
- 发(16927)
- 银(16649)
- 银行(16615)
- 融(16078)
- 金融(16075)
- 行(15982)
- 技术(15866)
- 和(15116)
- 理论(14474)
- 机构
- 学院(348792)
- 大学(342272)
- 济(149331)
- 经济(146363)
- 管理(133840)
- 研究(119793)
- 理学(114969)
- 理学院(113725)
- 管理学(111786)
- 管理学院(111150)
- 中国(91613)
- 农(73457)
- 科学(73290)
- 京(72011)
- 财(64507)
- 所(60917)
- 中心(56590)
- 农业(56565)
- 业大(56377)
- 研究所(55151)
- 江(53529)
- 财经(50973)
- 经(46216)
- 范(45678)
- 师范(45230)
- 北京(44971)
- 经济学(44669)
- 院(42742)
- 州(42542)
- 经济学院(40434)
- 基金
- 项目(231860)
- 科学(182159)
- 研究(170439)
- 基金(166776)
- 家(145096)
- 国家(143831)
- 科学基金(123031)
- 社会(108325)
- 社会科(102466)
- 社会科学(102438)
- 省(92839)
- 基金项目(88532)
- 自然(78508)
- 教育(76889)
- 划(76846)
- 自然科(76589)
- 自然科学(76568)
- 自然科学基金(75154)
- 编号(70461)
- 资助(67764)
- 成果(55624)
- 发(55318)
- 重点(52308)
- 部(51103)
- 创(48329)
- 课题(48062)
- 创新(45221)
- 国家社会(44596)
- 科研(44511)
- 发展(44283)
- 期刊
- 济(170335)
- 经济(170335)
- 研究(98539)
- 农(73478)
- 中国(69257)
- 学报(53614)
- 科学(50155)
- 农业(49938)
- 财(48388)
- 管理(45776)
- 大学(41282)
- 学学(39345)
- 融(34828)
- 金融(34828)
- 业经(33857)
- 教育(33524)
- 技术(31358)
- 经济研究(25757)
- 业(25094)
- 问题(24654)
- 财经(24094)
- 经(20692)
- 贸(20273)
- 世界(18028)
- 版(17902)
- 技术经济(17782)
- 资源(17404)
- 国际(17060)
- 商业(16741)
- 统计(16531)
共检索到524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光春 陈玉霞 潘忠文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外贸的发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广西农产品出口主要采取的是外延式粗放型、以数量换取外汇的发展方式,出口主体规模较小、效率低、经营分散,不利于出口农产品形成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静
西部地区具有农产品特色外贸的条件与基础,但同时存在大量的制约因素,基于对农产品贸易的区域结构、贸易方式及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分析,提出西部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新型模式,能够提升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张珊珊
本文的目的是测算开放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即环境成本转移指数。本文运用物质流的方法,采用对外贸易内含污染的平衡指标(balance of embodied emissionsintrade)对中国在1976-2004年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对外贸易的内含六种空气污染物污染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总进口的空气污染排放要大于总出口,总体上对外贸易有利于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但中国同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发达国家的环境贸易条件(environmental terms of trade)在样本期内呈逐步恶化趋势。从部门结构看,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内含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化学和钢铁这两个部门。
关键词:
环境贸易条件 内含污染 物质流 对外贸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尧飞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外贸发展进行量化测评是引导和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影响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核心因素,据此作为测评指标,选择采用语言标度及其对应的三角模糊数作为评价标度,并基于模糊相对熵提出了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测评方法,进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为了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简便性,本文选取某一地区的外贸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不仅省时省力,简便易行,而且评价过程和结果也较为科学严谨。
关键词:
模糊相对熵 外贸可持续发展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光耀
西藏自治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贸易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将西藏自治区的对外贸易分为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剔除边境贸易的部分,即调整贸易,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进行动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边境贸易和调整贸易均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边境贸易对西藏自治区的正向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调整贸易的正向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一萍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方法,其基本模型是通过计算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了成分法、投入产出法、基于需求的标准法和动态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序列的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以及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特定行业、行动等方面的分析。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存在着优缺点,就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状况而言,需要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关注和改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斌 陈虎
本文基于能值分析的方法计算生态足迹来分析我国2008-2013上半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状态,并得出相关结论。这预示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能值足迹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祯燕 吕光辉 贡璐 安尼瓦尔·阿木提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里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新疆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88~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从1988~2005年间,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显著上升,从1995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S显示,1996年后新疆的资源利用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新疆 动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王群超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瑾
文章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法,对江苏省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可再生资源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得出结论:2001—2015年江苏省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连年上升,且其上升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的能值生态足迹的增加,即煤炭、原油和电力等能源消耗较大。生态赤字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远小于人们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一种严重失衡状态。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重点在如何减少生态足迹。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娟 关潇 肖能文 高晓奇 陈彦君 臧春鑫
文章基于泰顺县2011—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该县这5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同时预测该县202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以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泰顺县2011—2015年总人均生态足迹介于0.318 3~0.392 4 hm2/cap,整体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耕地和草地是人均生态足迹的最大组成部分;(2)2020年泰顺县预测总人均生态足迹为0.441 1 hm2/cap,2016—2020年总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草地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量最大且持续增长,耕地贡献量逐渐降低,化石能源用地贡献量逐渐增大;(3)2020年泰顺县表现为生态盈余,人均生态盈余指数为0.179 6 hm2/cap。泰顺县社会经济压力对于生态环境的冲击力较小,土地利用仍能维持当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军 许小冉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来评价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河南省2007年化石燃料用地、草地、水域处于赤字状态,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处于盈余状态,生态足迹指数显示出河南省总体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经济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元相虎 李华 陈彬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1997年开始小幅度下降。本文对中国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表明若要改变长期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就要降低人口数量,改变资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胜帮 刘江宜 张婧婧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资源压力巨大,表明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性的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人们行为观念等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洁 李忠德 杨萍 季明川 李明辉
生态足迹是一种从生态学角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生态足迹模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标尺,主要反映人类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强度。研究采取宏观形势分析与微观数理模型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生态足迹模型为评价手段,通过对2000~2013年山东省农业资源开发强度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山东省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3.662 2hm2/人增至2013年的7.709 4hm2/人,而2013年生态赤字率更是高达1709%的结论,在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